一种外壳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01492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壳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壳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壳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产品,外壳上的图案、文字一般都是采用丝印、烫金、镭射雕刻等方法在产品外壳的表面进行加工,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使外壳上的图案或文字永久性地固定在外壳上。其中,烫金是一种采用加热和加压方式让图案或文字转移到被烫印材料表面的方法,是一种较为环保而且成本比较低的金属层制造方法,因其能在产品表面形成清晰、美观的图案或文字、使产品显示强烈的装饰效果以及赋予产品较高的防伪性能而备受关注。

现有工艺通常为直接在素材或者在有颜色处理后的工艺件表面,局部或整面烫印形成高光亮的不同颜色效果,形成表面烫金箔,然而在实际操作当中发现该种直接在素材或者在有颜色处理后的工艺件表面烫金箔的工艺仍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其不够耐磨耐刮、烫金图案或文字在产品表面附着力差、烫金产品表面起皱起泡、层次感差,平整度、光泽度及立体感等效果均不尽如人意。

因此,我们亟需研究出一种外壳及其制备方法,可以增加产品耐磨度、附着力,并且增加产品的层次感、立体感,丰富产品表面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外壳及其制备方法,已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一种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

第一聚合物,所述第一聚合物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聚合物远离壳体的一侧设有图文结构或纹理结构,形成第一结构层;

第二聚合物,形成于所述第一聚合物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

金箔层,所述金箔层位于所述第一聚合物与所述第二聚合物之间。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聚合物上设有图文结构或纹理结构,形成第二结构层。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结构层表面设有第一镀层,所述金箔层位于所述第一镀层以及第二聚合物之间。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聚合物与所述壳体之间还设有第一粘结层。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镀层与所述金箔层之间设有第一着色层,所述第一着色层与所述金箔层之间设有第二粘结层。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金箔层与所述第二聚合物之间设有第三粘结层。

在另一实施例中,从所述第二结构层到所述第一结构层构成装饰层,所述装饰层的边缘设有第一填充层。

一种外壳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壳体表面设置第一聚合物,在所述第一聚合物远离壳体的一侧设有图文结构或纹理结构,固化形成第一结构层;

S2、在所述步骤S1中第一聚合物上设置金箔层;

S3、在步骤S2中金箔层上设置第二聚合物固化,在所述第二聚合物上设有图文结构或纹理结构,固化形成第二结构层。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与所述步骤S2之间还包括步骤S11,所 述步骤S11为在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聚合物之间设有第一粘结层。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金箔层与所述第一结构层之间设有镀层,且所述镀层与所述金箔层之间设有第一着色层。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金箔层与所述第一着色层之间设有第二粘结层。

在另一实施例中,从所述第二结构层到所述第一结构层构成装饰层,所述装饰层的边缘设有第一填充层;所述第一填充层通过电泳着色、喷墨打印、丝网印刷、蒸镀或溅射中一种或两种以上方式形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技术优势:

烫金箔搭配涂覆透明溶液、印刷、染色、压印奈米微结构层等工艺制程,板材表面具备多层结构,在保证产品表面局部或整面可以呈现出不同颜色,产品表面设有微结构层,微结构层具有高的耐磨耐刮度,能更好的保护烫金箔高亮效果,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具有较佳的手感,同时使产品表面具备较佳的光泽度、平整度,产品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另一种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又一种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又一种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外壳中图文结构或纹理结构其中一种制备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下面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一种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

壳体100,所述壳体100包括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壳体100可以是金属材料也可以是非金属材料;

第一聚合物200,所述第一聚合物200位于所述壳体100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聚合物200远离壳体100的一侧设有图文结构201或纹理结构201,形 成第一结构层;所述壳体100与所述第一聚合物200之间还可以设有承载体(图中未给出);

第二聚合物400,位于所述第一聚合物200远离所述壳体100的一侧;

金箔层300,所述金箔层300位于所述第一聚合物200与所述第二聚合物00之间。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聚合物400靠近金箔层300的一侧设有图文结构401或纹理结构401,形成第二结构层;或者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聚合物400远离所述金箔层300的一侧设有图文结构401或纹理结构401,形成第二结构层。这里的所述第二聚合物400上可以有图文结构或纹理结构也可以没有图文结构或纹理结构,对于有图文结构或纹理结构的第二聚合物400对于位于所述第二聚合物的哪一侧没有要求。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其中,所述第一结构层表面设有第一镀层600,所述金箔层300位于所述第一镀层600以及第二聚合物400之间。所述第一镀层600主要起到反射的作用,可以通过电镀、溅射或者蒸镀来实现。例如,所述第一聚合物200与所述壳体100之间还设有第一粘结层500,主要是为了增加粘结效果;所述第一镀层600与所述金箔层300之间设有第一着色层700,所述第一着色层700与所述金箔层300之间设有第二粘结层800。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金箔层300与所述第二聚合物400之间设有第三粘结层(图中未给出)。

如图3图4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从所述第二结构层(第二聚合物400)到所述第一结构层(第一聚合物200)构成装饰层20,所述装饰层20在弯折进行冲切的时候,弯折处容易变形或者断裂,所述在折弯处进行钻切,形成钻切后的缺口;然后在所述缺口内采用电泳着色、喷墨打印、丝网印刷、蒸 镀或溅射中一种或两种以上方式形成在所述缺口处形成第一填充层900。

一种外壳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壳体100表面设置第一聚合物200,在所述第一聚合物200远离壳体100的一侧设有图文结构201或纹理结构201,固化形成第一结构层;如图5所示,所述图文结构或者纹理结构201可以通过模具110在聚合物10上进行压印并且固化所得,这样所述的图文结构或者纹理结构201为凹槽构成,也可以在所述凹槽内填充着色材料、染色材料或者导电材料;

S2、在所述步骤S1中第一聚合物200上设置金箔层300;

S3、在步骤S2中金箔层300上设置第二聚合物固化400,在所述第二聚合物上设有图文结构或纹理结构401,固化形成第二结构层;如图5所示,所述图文结构或者纹理结构401可以通过模具110在聚合物10上进行压印并且固化所得,这样所述的图文结构或者纹理结构401为凹槽构成,也可以在所述凹槽内填充着色材料、染色材料或者导电材料。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步骤S1与所述步骤S2之间还包括步骤S11,所述步骤S11为在所述壳体100与所述第一聚合物200之间设有第一粘结层500。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金箔层300与所述第一结构层之间设有第一镀层600,且所述第一镀层600与所述金箔层300之间设有第一着色层700。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金箔层300与所述第一着色层700之间设有第二粘结层800。

在另一实施例中,从所述第二聚合物400到所述第一聚合物200构成装饰层20,所述装饰层20的边缘设有第一填充层900;所述装饰层20在弯折进行冲切的时候,弯折处容易变形或者断裂,所述在折弯处进行钻切,形成钻切后的缺口;然后在所述缺口内采用电泳着色、喷墨打印、丝网印刷、蒸 镀或溅射中一种或两种以上方式形成在所述缺口处形成第一填充层900。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详细介绍。

家电或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外壳,通常需要多步骤的工艺处理,使之具有比较好的耐磨耐刮度、附着力、平整度、色彩光泽度与图文的立体层次感。请参见图3是本发明中壳体与多层结构层组成的装饰层2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制作工艺如下:

家电或者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外壳一般选用金属材质,在制备的过程中,由于金属壳体100表面本身的附着力较差,所以在所述壳体100的表面涂覆透明溶液、印刷、染色之前有必要对壳体100进行脱脂去油、烘烤等前处理,使板材表面清洁干净,避免表面的杂质影响壳体100的附着力,还可以在所述壳体100表面形成了一层金属氧化膜,避免了壳体100的氧化。

紧接着,对壳体100进行涂布处理,形成第一粘结层500,所述涂布的材料可以是涂覆透明溶液,即在壳体100表面采用涂布、压光、或UV等方式形成一层无色透明材料,材料可以是丙烯酸类树脂、丙烯酸氨基类树脂、醇酸类树脂、聚醇类树脂或环氧类树脂制成,也可以是氯乙烯类树脂、酚醛树脂、聚胺酯树脂等制成,或者是无色透明的石墨材料,这些材料具备良好的光泽性、稳定性及耐磨性等,经流平、干燥、压光、固化后,在壳体100表面形成一层薄而匀的透明光亮层,即第一粘结层500,由此起到改善表面平滑度、外观效果、使用性能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增强隔层之间的粘着,利于后续印刷工艺。

在所述第一粘结层500表面在涂布一侧聚合物,形成第一聚合物200,即在第一聚合物200的表面进行印刷或压印,形成第一结构层。例如可以通过丝网印刷的作业方式,以油墨进行板材的局部或整面印刷,将图案、文字表现在板材上。随后进行着色处理,在第一结构层表面形成第一电镀层600以 及第一着色层700,

由于紧接着需要进行烫金箔工艺,所以在第一着色层700表面涂覆透明溶液处理,形成第二粘结层800,此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后续出现烫金箔烫印不上、烫印不实、烫印的图案或文字模糊残缺等问题。方式依然可采所述第一粘结层500相同的材料以及相同的工艺。

将烫金箔压在第二粘结层800之上,形成烫金箔层300。烫金箔的处理采用热压的方式,例如将所需烫金的图案或文字制成凸型版进行加热,在第二粘结层800上面放置金箔纸,然后将凸型版热压金箔纸,由此,金箔便落至第二粘结层800上。

由此所述的凸型版可选用铜板或锌板等传热效果好、耐用的材质,根据第二粘结层800的特性、凸型版面积等确定合适的压力与温度,得到理想的烫印效果。

在烫金箔层300上方进行第四次烫金箔涂层处理,可以是在烫金箔层300上涂覆透明溶液,也可以在其上印刷、染色,形成印染层,由此形成第三粘结层,从而避免后续模具直接压印在烫金箔上,影响产品表面效果,方式与材料依然可以与前两次相同,但是不能与所述金箔有化学或物理作用。

以上工艺制程结束后,烫金箔搭配涂覆透明溶液、印刷、染色、压印奈米微结构层等工艺制程,板材表面具备多层结构,在保证产品表面局部或整面可以呈现出不同颜色,产品表面设有微结构层,微结构层具有高的耐磨耐刮度,能更好的保护烫金箔高亮效果,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具有较佳的手感,同时使产品表面具备较佳的光泽度、平整度,产品更加美观。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上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 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上面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