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充电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09025阅读:6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充电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充电冷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快速充电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汽车充电电瓶的发展,电瓶的容量越来越大,充满后跑的路程也越来越多,更利于电动汽车的发展。但相当于在同等的充电电流下,充电时间也要增加,这样在汽车长途旅途状况下,充电时间太长是不符合用户要求的,也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大电流充电,缩短充电时间。但电流越大,在不增加线缆导线截面积的情况下,电缆要发热,温度越高,不但导线电阻越大,而且电缆线的被覆是有机物,也承受不了高温,人机对接也不容许高温。如果导线面积增大,那么线缆总直径也加大,目前线缆的直径已经很大了,重量也很重了,所以再加大直径人机对接不容许。

因此,现有技术亟待有很大的进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的缺陷,提供一种快速充电冷却系统,包括直流正极冷却回路和直流负极冷却回路,所述直流正极冷却回路包括直流正极插针,第一连接头,第一内导电电缆线,第二内导电电缆线,直流正极接头,绝缘管,第二连接头,泵,汇流箱,绝缘传动轴,电机,导管,散热器,风扇,

所述直流负极冷却回路包括直流负极插针,第三连接头,第三内导电电缆线,第四内导电电缆线,第四连接头,直流负极接头,绝缘管,泵,汇流箱,绝缘传动轴,电机,导管,散热器,风扇,

直流正极插针、直流负极插针均设于所述快速充电冷却系统前端,第一连接头套接在直流正极插针后面,第一内导电电缆线套接在第一连接头后面,第二内导电电缆线与第一内导电电缆线呈上下对称分布,直流正极接头上部套接第一内导电电缆线,直流正极接头下部套接第二内导电电缆线,直流正极接头顶部套接第二连接头,

第三连接头套接在直流负极插针后面,第三内导电电缆线套接在第三连接头后面,第四内导电电缆线与第三内导电电缆线呈上下对称分布,直流负极接头上部套接第四内导电电缆线,直流负极接头上套接第四连接头,

绝缘管套接在直流正极第二连接头、直流负极第四连接头后面,绝缘管后面依次设有泵、汇流箱、导管、散热器,泵上设有绝缘传动轴和电机,散热器上设有风扇。

实施本发明的快速充电冷却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以直流充电要求为依据,本充电系统发热源主要为正负二极导线即直流正极、直流负极和正负二极插针,将每一极导线都一分为二,分为二根导线,每一极导线成立一个导热循环系统,正极和负极电压互不干扰,充电速度快,冷却及时,安全可靠,可普遍适用于各类电器领域。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快速充电冷却系统的直流正极冷却回路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快速充电冷却系统的直流负极冷却回路示意图。

图中,1-直流正极插针,2-第一连接头,3-第一内导电电缆线,4-第二内导电电缆线,5-直流正极接头,6-绝缘管,7-第二连接头,8-泵,9-汇流箱,10-绝缘传动轴,11-电机,12-导管,13-散热器,14-风扇,15-直流负极插针,16-第三连接头,17-第三内导电电缆线,18-第四内导电电缆线,19-第四连接头,20-直流负极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充电冷却系统,至少包括:包括直流正极冷却回路和直流负极冷却回路,所述直流正极冷却回路包括直流正极插针1,第一连接头2,第一内导电电缆线3,第二内导电电缆线4,直流正极接头5,绝缘管6,第二连接头7,泵8,汇流箱9,绝缘传动轴10,电机11,导管12,散热器13,风扇14,所述直流负极冷却回路包括直流负极插针15,第三连接头16,第三内导电电缆线17,第四内导电电缆线18,第四连接头19,直流负极接头20,绝缘管6,泵8,汇流箱9,绝缘传动轴10,电机11,导管12,散热器13,风扇14,

直流正极插针1、直流负极插针15均设于所述快速充电冷却系统前端,第一连接头2套接在直流正极插针1后面,第一内导电电缆线3与第二内导电电缆线4呈上下对称分布,它们的一头套接在第一连接头2后面,另一头套接在第二连接头7前面,,直流正极接头5套接第二连接头7上面。

第三连接头16套接在直流负极插针15后面,第三内导电电缆线17与第四内导电电缆线18呈上下对称分布,它们的一头套接在第三连接头16后面,另一头套接在第四连接头19前面,,直流负极接头20套接第四连接头19上面。

绝缘管6接在直流正极第二连接头后面,绝缘管6后面依次设有泵8、汇流箱9、导管12、散热器13,泵8上设有绝缘传动轴10和电机11,散热器13上设有风扇。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快速充电冷却系统的直流正极冷却回路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快速充电冷却系统中,电流导向:正极,电流从直流正极接头5流入经第二连接头7一分为二,经过二根导线内导管电缆线3和内导管电缆线4到第一连接头2后二合为一,通过直流正极插针1流出到汽车。导热原理:正极,流动介质通过泵8、导管、绝缘管6、第二连接头7、内导管电缆线3、连接头2、内导管电缆线4、第二连接头7、绝缘管6、导管、散热器13、汇流箱9,这样通过流动介质把内导管电缆线3和内导管电缆线4和插针的热量都导出来了,经过散热器13降温。

请参阅图2,为本发明快速充电冷却系统的直流负极冷却回路示意图。电流导向:负极,经过汽车充电后的电流通过插针dc-流入,经过连接头4一分为二,经过二根导线内导管电缆线3和内导管电缆线4到连接头3后二合为一,再经过接头直流负极流出。导热原理:负极和正极一样。

具体实施时,系统中除了泵电机、散热器电机,没有和电压接触,其他的所有器件都有电压,所以要有隔离保护措施。流动介质可以是蒸馏水、油及其他介质,包括空气,但空气质量太小,带动的热量有限。系统管道中增加了绝缘管,虽然有隔离电的作用,但流动介质由于可能不纯,也有导电的可能,所以接触流动介质的器件都有带电可能,都要有防电保护。但加了绝缘管可以防止大电流漏电通过。

导热效果,举个例子,如以大电流750a电流充电,基本可以在10分钟内充电完成,电缆线单极导电面积70mm2,电缆线长5m计算,导体电阻和接触电阻消耗的功率大概为1000w左右,由于导线被被覆保护着,热量散不出来,所以导线才会迅速升温,现在通过流动介质导热,假如用水做流动介质,在流量3l/min的情况下,通过导线,水温只提高不到5℃,通过散热器只要降下这点温度,显然是可行的。

具体实施时,本系统也可以用制冷系统冷媒制冷导热,但由于考虑到整个系统带电问题,制冷系统中又有油,系统包括电路系统要做得相对复杂一点,成本高一点,而且制冷系统消耗功率也会大一点。但优点在于适当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可以把温度降得更低一点,可以降低导线的导电电阻

如果电流强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用空气作为流动介质,这样绝缘安全性可以提高很多,可以省去汇流箱和散热器,组成开放式冷却回路。

本发明通过以上实施例的设计,可以做到以直流充电要求为依据,本充电系统发热源主要为正负二极导线即直流正极、直流负极和正负二极插针,将每一极导线都一分为二,分为二根导线,每一极导线成立一个导热循环系统,正极和负极电压互不干扰,充电速度快,冷却及时,导线通过连接头的一分为二,另外可冷却形成回路,安全可靠,可普遍适用于各类电器领域。

本发明是根据特定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明白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时,可进行各种变化和等同替换。此外,为适应本发明技术的特定场合,可对本发明进行诸多修改而不脱离其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在此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包括所有落入到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