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2346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悬挂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悬挂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功能越来越强大,人们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大,不管身处何处,不论是走路、吃饭、聊天还是逛街,都随处可见玩手机的低头族。由于用户需随时查看手机中接收到的新消息,必须一直拿着手机,双手无法解放。且当用户的精力一直集中在手机上时,极易因忽略外界环境变化而造成危险的发生。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悬挂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一种悬挂装置,包括一壳体、一悬挂带及至少一转动组件,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至少一第一收容腔,用于收容所述至少一转动组件,所述悬挂带的一端固定于一所述转动组件并缠绕在所述转动组件上,所述转动组件能够在所述悬挂带的带动下相对所述壳体转动并具有回弹力。所述第一收容腔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壳体侧壁上开设有一第一开口,所述悬挂带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经过所述第一开口后与所述壳体连接。优选地,所述转动组件及第一收容腔的个数均为两个,所述悬挂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转动组件连接并缠绕在所述转动组件上,其中,所述两个转动组件的转动方向相反。优选地,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一卷簧,所述第一收容腔内设置有一转轴,所述卷簧缠绕在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卷簧的第一末端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卷簧的第二末端与所述悬挂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悬挂带缠绕在所述卷簧上。优选地,所述卷簧的第一末端设置有一硬质金属片,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一第二开口,所述硬质金属片收容于所述第二开口内且所述卷簧穿过所述第二开口并缠绕于所述转轴上。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至所述第一开口之间设置有限位槽,用于收容所述悬挂带并限制所述悬挂带的移动方向。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有一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一限位块及一弹片,所述限位块上开设有一收容槽及一第二通孔,所述弹片呈“w”形并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悬挂带穿过所述收容槽且能够被所述弹片抵持在所述收容槽内壁上,所述弹片及悬挂带均外露于所述第二通孔供用户操作。优选地,所述壳体为一保护壳,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第二收容腔,用于收容一电子装置。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一第三收容腔,所述悬挂装置还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三收容腔且与所述电子装置通信连接的一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通过感应所述转动组件的转动方向确定悬挂带的状态并发送至所述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根据所述感应装置所确定的悬挂带的状态切换输入模式。优选地,所述壳体为一电子装置的外壳,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一第三收容腔,所述悬挂装置还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三收容腔且与所述壳体内部的一处理器通信连接的一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通过感应所述转动组件的转动方向确定悬挂带的状态并发送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根据该悬挂带的状态将所述壳体切换到不同的模式。优选地,所述处理器根据悬挂带的状态将所述壳体切换到不同的模式具体为:如果所述悬挂带处于被拉出状态,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壳体切换至一全语音输入输出模式;及如果所述悬挂带处于收回状态,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壳体切换至一字符输入模式。本发明的悬挂装置能够方便用户随时拉出或收回悬挂带,方便用户悬挂电子装置,解放用户的双手,同时避免用户因精力过分集中于电子装置而造成危险的发生。且本案的悬挂装置还能在悬挂带被拉出的情况下将电子装置自动切换至语音输入输出模式,方便用户在使用电子装置时留意周围环境变化,避免因忽略周围环境而发生危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悬挂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悬挂装置的爆炸图。图3是图1中悬挂装置沿iii-iii方向的剖面图。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转动组件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悬挂装置处于可悬挂状态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悬挂装置100壳体10第一收容腔11第一通孔111第一开口12限位槽13第二收容腔14第三收容腔15悬挂带20卡扣21转动组件30卷簧31硬质金属块311第三通孔312转轴32第二开口321卷簧盖33第四通孔331第三开口332限位组件40限位块41收容槽411梯形凸起4111第二通孔412弹片42感应装置50上盖6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悬挂装置100,方便用户悬挂电子装置或其他物品。所述悬挂装置100包括一壳体10、一悬挂带20及至少一转动组件30。所述壳体10上开设有至少一第一收容腔11,用于收容所述至少一转动组件30。所述第一收容腔11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111,用于供所述悬挂带20穿过。所述壳体10侧壁上还开设有一第一开口12,所述悬挂带20经过所述第一开口12并外露于所述第一开口12,以便用户通过该第一开口12对所述悬挂带20进行操作。所述悬挂带2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转动组件30并缠绕在所述转动组件30上,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11穿出所述第一收容腔11并经过所述第一开口12后与所述壳体10连接。所述悬挂带20能够在外部拉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转动组件30转动,使缠绕在所述转动组件30上的悬挂带20被释放。如此,悬挂带20能够被拉出所述第一开口12,方便用户悬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收容腔11及所述转动组件30的个数均为两个,每一转动组件30收容于一第一收容腔11。所述悬挂带20的两端分别与一转动组件30连接并分别缠绕在所述转动组件30上,其中,所述两个转动组件30的转动方向相反。当所述悬挂带20上被施加外部拉力时,所述转动组件30能够在所述悬挂带20的带动下相对所述壳体10转动并具有回弹力,当所述外部拉力撤销后,所述转动组件30在自身回弹力作用下转动,从而使得所述悬挂带20重新缠绕在所述转动组件30上。所述转动组件30包括一卷簧31及一转轴32。所述转轴3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收容腔11内,所述卷簧31的第一末端固定在所述转轴32上且所述卷簧31缠绕在所述转轴32上,所述卷簧31的第二末端与所述悬挂带20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悬挂带20缠绕在所述卷簧31上。具体地,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卷簧31的第一末端设置有一硬质金属片311。所述转轴32上开设有一第二开口321,所述硬质金属片311收容于所述第二开口321内,所述卷簧31穿过所述第二开口321并套设于所述转轴32上,所述卷簧31的第二末端设置有一第三通孔312,所述悬挂带20两端部均设置有一卡扣21(请参见图2),所述悬挂带20的两端通过将所述卡扣21卡合于所述第三通孔312内实现与所述卷簧31的第二末端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扣21为“一”字型硬质杆,所述卡扣21卡合于所述第三通孔312的具体过程为:由于所述悬挂带20为软质材料,所述“一”字型卡扣21可以横向穿过所述第三通孔312,在所述卡扣21穿过所述第三通孔312后将卡扣21的方向由横向调整为竖直方向,从而使得所述卡扣21卡合于所述第三通孔312。在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卷簧31与所述转轴32的连接方式还可以为:所述卷簧31的第一末端设置有一凸块(图未示),所述转轴32上设置有一收容孔(图未示)及一第二开口321。所述收容孔与所述第二开口321相通,所述收容孔的直径略大于所述凸块的直径,所述第二开口321的直径小于所述凸块的直径。所述凸块收容并卡合于所述收容孔内,所述卷簧31穿过所述第二开口321后缠绕于所述转轴32上。所述每一转动组件30还包括一卷簧盖33,所述卷簧盖33为一中空的圆柱形盖体,所述卷簧盖33顶端开设有一第四通孔331,侧边开设有一第三开口332。所述转轴32穿过所述第四通孔331,所述卷簧盖33套设在所述卷簧31上,所述悬挂带20缠绕在所述卷簧31后通过所述第三开口332穿出所述卷簧盖33。所述壳体10上每一第一通孔111至所述第一开口12之间均设置有限位槽13,用于收容所述悬挂带20并限制所述悬挂带20的移动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第一收容腔11设置在所述壳体10底端两侧,所述第一开口12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与底端相对的顶端,所述限位槽13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两侧边位置处,连通所述第一收容腔11及所述第一开口12。如图2与图3所示,所述第一开口12位置处设置有一限位组件40,用于限制所述悬挂带20外露的长度。所述限位组件40包括一限位块41及一弹片42。所述限位块41上开设有一收容槽411及一第二通孔412,所述第二通孔412设置在所述收容槽411的一侧壁上,所述弹片42收容于所述收容槽411内,所述悬挂带20穿过所述收容槽411且能够被所述弹片42抵持在所述收容槽411内壁上,所述弹片42及悬挂带20均外露于所述第二通孔412,用于供用户操作。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片42为“w”形对称结构,所述收容槽411相对所述第二通孔412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一梯形凸起4111,用于支撑所述弹片42中间位置凸起并使得所述弹片42中间位置外露于所述第二通孔412,方便用户操作。具体地,当用户通过所述第二通孔412按压所述弹片42时,所述弹片42被压缩且与所述收容槽411内壁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同时用户可以通过拉扯所述悬挂带20将悬挂带20缠绕在所述转动组件30上的部分释放,从而实现将悬挂带20拉出,如图5所述,方便用户悬挂。当用户将悬挂带20拉出合适的长度时,释放所述弹片42,所述弹片42重新抵持在所述收容槽411内壁上,所述悬挂带20被卡在所述弹片42与所述收容槽411内壁之间,此时悬挂带20不能被继续拉出,也不能被所述卷簧31的回弹力带动收回,从而实现所述悬挂带20外露长度的限制,方便用户控制所述悬挂带20的悬挂长度实现不同的悬挂方式,例如悬挂在脖子上或手上等。进一步地,如果用户不需要使用该悬挂带20时,用户只需按压所述弹片42而不对所述悬挂带20施加任何外力,所述卷簧31的回弹力使得所述卷簧31重新缠绕在所述转轴32上,从而带动所述悬挂带20缠绕在所述转轴32上,实现悬挂带20的收回,如图1所示。请参见图2,所述悬挂装置100还包括一感应装置50,所述壳体10上还开设有第二收容腔14及第三收容腔15,所述第三收容腔15开设在所述两个第一收容腔11之间,用于收容所述感应装置50,所述感应装置50用于感应所述悬挂带20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应装置50通过感应所述卷簧31的转动方向确定所述悬挂带20的状态。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位于所述感应装置50右侧的卷簧31逆时针转动,位于所述感应装置50左侧的卷簧31顺时针转动,所述感应装置50确定所述悬挂带20处于被拉出状态。相反地,如果位于所述感应装置50右侧的卷簧31顺时针转动,位于所述感应装置50左侧的卷簧31逆时针转动,所述感应装置50确定所述悬挂带20处于收回状态。所述第二收容腔14用于收容其他物品。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0为一保护壳,所述第二收容腔14用于收容一电子装置(图未示),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从而保护所述电子装置。所述感应装置50与所述电子装置实现通信连接并将其确定的所述悬挂带20的状态发送至所述电子装置,以便所述电子装置根据悬挂带20的状态切换输入模式。所述感应装置50与所述电子装置之间的通信方式可以是有线通信,例如通过在所述壳体10设置一通信接口并通过数据线实现两者的通信连接,也可以是无线通信,例如wifi、蓝牙、红外等。在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悬挂装置100还包括一上盖60,所述壳体10可以为一电子装置的外壳,所述上盖60为所述电子装置的显示屏幕,所述第二收容腔14用于收容所述电子装置的内部元件(图未示),例如电池、处理器等。所述感应装置50与所述电子装置的处理器通信连接并将其确定的所述悬挂带20的状态发送至所述电子装置的处理器,以便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悬挂带20的状态将所述电子装置切换到不同的输入模式。所述电子装置根据所述感应装置50确定的所述悬挂带20的状态切换到不同的输入模式具体为:如果所述悬挂带20处于被拉出状态,说明用户正在行走或忙于其他事情,不方便查看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切换至一全语音输入输出模式,用户可以通过语音与电子装置进行信息交流。所述语音输入输出可以通过免提模式输入输出,也可以通过一有线耳机或蓝牙耳机实现。如果所述悬挂带20处于收回状态,说明用户可能比较方便查看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切换至一字符输入模式。本发明的悬挂装置100能够方便用户随时拉出或收回悬挂带,方便用户悬挂电子装置,解放用户的双手,避免用户因精力过分集中于电子装置而造成危险的发生。且本案的悬挂装置100还能在悬挂带被拉出的情况下将电子装置自动切换至语音输入输出模式,方便用户在使用电子装置时留意周围环境变化,避免因忽略周围环境而发生危险。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