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音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6349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发音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音组件。



背景技术:

发音组件通常应用于耳机或音箱中,是耳机或音箱中的核心元件,发音组件音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耳机或音箱的发音效果。一般的,发音组件为动圈式,动圈式的发音组件使用寿命长,具有较好的低频音质,但是高频音质效果较差。改进后的发音组件采用动圈喇叭与动铁喇叭相结合的模式,但是动铁喇叭的数量通常为单个,发音相对缺乏立体感,导致其整体发音效果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严苛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提高发音效果的发音组件。

一种发音组件,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动圈喇叭和至少三个动铁喇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动铁容置部、动圈容置部和动圈出音孔,所述动铁容置部位于所述壳体的中心,至少三个所述动铁喇叭在电路上以串联、并联、或串联与并联相结合的连接方式组装在所述动铁容置部中,所述动铁容置部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传导所述动铁喇叭所发声音的动铁出音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铁喇叭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两个所述动铁喇叭串联之后再与另外一个所述动铁喇叭并联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铁喇叭的数量为四个,每两个所述动铁喇叭串联形成两个串联组,所述两个串联组之间并联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铁喇叭的数量为五个,每两个所述动铁喇叭串联形成两个串联组,所述两个串联组与另外一个所述动铁喇叭之间并联连接;

或者,

其中两个所述动铁喇叭串联形成一个串联组,另外三个所述动铁喇叭串联形成另一个串联组,所述一个串联组和所述另一个串联组之间并联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铁喇叭的数量为六个,每两个所述动铁喇叭串联形成三个串联组,所述三个串联组之间并联连接;

或者,

每三个所述动铁喇叭串联形成两个串联组,所述两个串联组之间并联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铁喇叭的数量为九个,每三个所述动铁喇叭串联形成三个串联组,所述三个串联组之间并联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铁出音结构包括一个大动铁出音孔和/或多个小动铁出音孔,所述小动铁出音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大动铁出音孔的孔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圈出音孔设有若干个且围绕所述动铁容置部呈周向均匀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铁容置部的端面为锥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铁容置部的端面为平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音组件,由于发音组件中设置了至少三个动铁喇叭,至少三个动铁喇叭组合成矩阵结构并安装在动铁容置部中,各动铁喇叭之间在电路上以串联和并联结合的方式连接。在确保发音组件具备良好低频音质的基础上,同时也提升其高频音质的声压级,保证声音的清晰度和保真度,增强了整个发音组件的发音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发音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发音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包括大动铁出音孔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包括小动铁出音孔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包括大、小动铁出音孔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带锥形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三个动铁喇叭的组合结构方框图;

图8为四个动铁喇叭的组合结构方框图;

图9为五个动铁喇叭一种实施例的组合结构方框图;

图10为五个动铁喇叭另一实施例的组合结构方框图;

图11为六个动铁喇叭一种实施例的组合结构方框图;

图12为六个动铁喇叭另一实施例的组合结构方框图;

图13为九个动铁喇叭一种实施例的组合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同时参阅图1至图6,一种发音组件,包括壳体100、动圈喇叭(图未示)和动铁喇叭200。动铁喇叭200的数量不低于三个,壳体100上设置有动铁容置部130、动圈容置部110和动圈出音孔120,具体的,动铁容置部130位于壳体100的中心,动圈出音孔120设有若干个且环绕动铁容置部130设置,也就是说,多个动圈出音孔120的中心处于同一个圆周上,并且多个动圈出音孔120在该圆周上均匀间隔分布。至少三个动铁喇叭200组合形成矩阵结构,它们之间以串联、并联或、或串联与并联相结合的的方式实现电路上的连接,组合成矩阵结构的所有动铁喇叭200均安装在动铁容置部130中,动铁容置部130的端面132上设置有动铁出音结构,动铁出音结构用于传导动铁喇叭200所发的声音,即所有动铁喇叭200所发的声音均从该动铁出音结构传出。

本实施例中,动铁容置部130为带有安装槽131的圆柱凸台,即动铁容置部130相对动圈容置部110凸出设置,该安装槽131为矩形槽,组合成矩阵式结构的动铁喇叭200则容置在该安装槽131中,该安装槽131为台阶孔,动铁出音结构与该安装槽131连通。具体的,动圈容置部110为圆形槽,动圈喇叭安装在圆形槽中。

当各动铁喇叭200采用串联连接的方式时,其所发出声音的失真度更小,声音的立体感和真实感将有所提升。当各动铁喇叭200采用并联连接的方式时,其所发声音的声压级更高,震撼感更强,当动铁喇叭200数量增加时,其声音输出效率将提高。具体的,动铁喇叭200的数量和连接方式有多种形式,下面做详细介绍。

参阅图7,动铁喇叭200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两个动铁喇叭200串联之后组成一个串联组,该串联组与剩下的一个动铁喇叭200并联连接。即两个动铁喇叭200串联之后再与第三个并联连接。

参阅图8,动铁喇叭200的数量为四个,每两个动铁喇叭200串联连接,这样一共形成两个串联组,每个串联组包括两个动铁喇叭200,该两个串联组再并联连接。即动铁喇叭200两两串联之后再并联。

参阅图9和图10,动铁喇叭200的数量为五个,每两个动铁喇叭200串联形成两个串联组(每个串联组包括两个动铁喇叭200),两个串联组与另外一个剩下的动铁喇叭200之间并联连接。当然,可以理解,该五个动铁喇叭200还存在其它组合方式,例如,其中两个动铁喇叭200串联形成一个串联组,剩下的另外三个动铁喇叭200串联形成另一个串联组,该两个串联组之间再并联连接。

参阅图11和图12,动铁喇叭200的数量为六个,每两个动铁喇叭200串联连接,这样一共可以形成三个串联组,该三个串联组之间再并联连接。当然,可以理解,该六个动铁喇叭200还存在其它组合方式,例如,每三个动铁喇叭200串联连接,这样一共可以形成二个串联组,该二个串联组之间再并联连接。

参阅图13,动铁喇叭200的数量为九个,每三个动铁喇叭200串联连接,从而一共形成三个串联组,该三个串联组之间并联连接。

可以理解,动铁喇叭200的数量和连接方式还有其他变形形式,在此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具体的,如图3中所示,动铁出音结构可以包括一个大动铁出音孔132a,或者如图4中所示包括多个小动铁出音孔132b,也可以如图5中所示为一个大动铁出音口和多个小动铁出音孔132b的组合形式。大动铁出音孔132a和小动铁出音孔132b均为圆孔,即横截面均为圆形。显然,小动铁出音孔132b的孔径小于大动铁出音口的孔径。当然,动铁出音结构可以为环状孔,方形孔等形状。

若动铁出音结构为单个大动铁出音孔132a时,大动铁出音孔132a位于动铁容置部130的端面132的中心处。各个动铁喇叭200所发出的声音均由该单个大动铁出音孔132a导出。当动铁出音结构为多个小动铁出音孔132b时,多个小动铁出音孔132b在动铁容置部130的端面132上均匀布置形成网孔状结构,减少了声音的损耗,提高了高音效果。

当动铁出音结构同时包括大动铁出音孔132a和小动铁出音孔132b时,大动铁出音孔132a的数量仍然为单个,并且位于动铁容置部130的端面132的中心,其它小动铁出音孔132b以大动铁出音孔132a为中心,在其周向围绕大动铁出音孔132a均匀分布。

可以看出,动圈出音孔120环绕大动铁出音孔132a和/或小动铁出音孔132b布置,动圈喇叭所发的声音包围动铁喇叭200所发的声音,从而使整个发音组件充分发挥动圈喇叭和动铁喇叭200各自的优势,实现高频和低频声音的互补,声音具备更强的立体感。同时,由于动圈喇叭的阻挡作用,动铁喇叭200的所发声音均从大动铁出音孔132a和/或小动铁出音孔132b导出,避免了向动圈喇叭方向传播而导致高频音量的损失。

具体的,动铁容置部130的端面132为平面,大动铁出音孔132a和/或小动铁出音孔132b设置在该平面上。进一步的,如图6中所示,为对动铁喇叭200所发声音进行收集,增强高音效果,动铁容置部130的端面132设为锥面132c,在锥面132远离动铁容置部130的端部设置所述大动铁出音孔132a,所述小动铁出音口132b可分布设于所述锥面132c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