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卧式插件机头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49707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良的卧式插件机头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件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改良的卧式插件机头部机 构。
背景技术
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因此,电路板作为电子产 品中的核心部件,其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电路板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将各种的电子元件插 接到电路板上,这是一道繁琐的工序,为了加快电子元件的插接速度,提升电路板的生产效 率,电子插件机应运而生。电子插件机是将各种电子元件插接到电路板上,其插件过程由电 器设备自动控制,插接速度快,大大提高了电路板的生产效率。电子插件机的主要部件是头部机构,现有电子插件机的头部机构主要包括底座、 固定于底座的头部支架、驱动装置、与驱动装置连接的主动轮、从动轮和转动轴,所述主动 轮与所述从动轮通过传动链连接,驱动装置通过主动轮、传动链和从动轮驱动转动轴转动, 转动轴中部设置有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转动轴通过齿轮驱动齿条上下移动。插接杆与齿 条连接,电子元件设置于插接杆,当插接杆向下移动时便可将电子元件插接在电路板上。但 是,不同电子元件的插接深度是不相同的,因此,插接杆的进给量也必须随着电子元件的插 接深度而改变,即齿条的进给量是需要根据不同电子元件改变的。为了满足不同电子元件 的插接深度要求,在驱动装置转动圈数不变的前提下,现有的电子插件机只能通过手工转 动从动轮,使齿条沿滑轨向上或向下移动,然后通过尺子反复测量,重新确定齿条的初始位 置,调节耗时长,调节精度也不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良的卧式插件机头部机 构,克服现有插件机调节耗时长和调节精度不高的缺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改良的卧式插件机头部机构,包括底座、固定于底座的头部支架、驱动装置、 与驱动装置连接的主动轮、从动轮和转动轴,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通过传动链连接,所 述从动轮设置于所述转动轴的一端,所述转动轴设置于头部支架,所述转动轴中部设置有 齿轮,所述头部支架设置有滑轨和齿条,所述齿条设置有滑槽,所述齿条设置于滑轨,所述 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转动轴的延伸端延伸至所述头部支架之外,所述延伸端设置有 感应拨片,所述感应拨片上方设置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通过电缆线与所述插件机的PLC 控制系统连接;所述从动轮同轴设置有调节轴。所述调节轴的自由端设置有调节手轮。所述感应拨片包括安装圈和与所述安装圈连接的拔片,所述安装圈设置于所述转 动轴的延伸端,并与所述延伸端紧密配合。所述感应器包括两片相对放置的夹片。
3[0010]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均为带式传动轮,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通过皮带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从动轴上设置有调节轴,人们可以通过调 节轴转动从动轮进行调节,转动轴转过的角度,即感应拨片转过的角度由感应器测量,并将 测量的数据通过PLC系统处理后,转化成齿条向上或向下移动的位移数值显示在PLC系统 的屏幕上,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齿条向上或向下移动的位移,无须手动测量,调节速度快,
精度尚。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3]在图1中[0014]1—底座[0015]2——-头部支架[0016]3——-驱动装置[0017]4——-主动轮[0018]5——-从动轮[0019]6——-转动轴[0020]61—一延伸端[0021]7——-齿轮[0022]8——-齿条[0023]81——滑槽[0024]9——-感应拨片[0025]91—一安装圈[0026]92——拔片[0027]10—一感应器[0028]101-——夹片[0029]11—一调节轴[0030]12—一调节手轮[0031]13—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见图1,一种改良的卧式插件机头部机构,包括底座1、固定于底座1的头部支架2、 驱动装置3、与驱动装置3连接的主动轮4、从动轮5和转动轴6,主动轮4与从动轮5通过 传动链连接,从动轮5设置于转动轴6的一端,转动轴6设置于头部支架2,转动轴6中部设 置有齿轮7,头部支架2设置有滑轨21和齿条8,所述齿条8设置有滑槽81,齿条8设置于 滑轨21,齿条8与齿轮7啮合,转动轴6的延伸端61延伸至头部支架2之外,延伸端61设 置有感应拨片9,感应拨片9上方设置有感应器10,感应器10通过电缆线与插件机的PLC 控制系统连接;从动轮5同轴设置有调节轴11。[0034]调节轴11的自由端设置有调节手轮12,通过调节手轮12,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转 动转动轴6。感应拨片9包括安装圈91和与安装圈91连接的拔片92,安装圈91设置于转动轴 6的延伸端61,并与延伸端61紧密配合,采用这种结构,使得感应拨片9更换方便。感应器10包括两片相对放置的夹片101,当感应拨片9的拔片92经过两夹片101 时,感应器10获取相应的信号。主动轮4和从动轮5均为带式传动轮,主动轮4和从动轮5通过皮带13连接。调节原理人们可以通过调节轴11转动从动轮5进行调节,转动轴6转过的角度,即感应拨 片9转过的角度由感应器10测量,并将测量的数据通过PLC系统处理后,转化成齿条8向 上或向下移动的位移数值显示在PLC系统的屏幕上,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齿条8向上或向 下移动的位移。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 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 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卧式插件机头部机构,包括底座、固定于底座的头部支架、驱动装置、与 驱动装置连接的主动轮、从动轮和转动轴,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通过传动链连接,所述 从动轮设置于所述转动轴的一端,所述转动轴设置于头部支架,所述转动轴中部设置有齿 轮,所述头部支架设置有滑轨和齿条,所述齿条设置有滑槽,所述齿条设置于滑轨,所述齿 条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转动轴的延伸端延伸至所述头部支架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 端设置有感应拨片,所述感应拨片上方设置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通过电缆线与所述插件 机的PLC控制系统连接;所述从动轮同轴设置有调节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卧式插件机头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轴 的自由端设置有调节手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卧式插件机头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拨 片包括安装圈和与所述安装圈连接的拔片,所述安装圈设置于所述转动轴的延伸端,并与 所述延伸端紧密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卧式插件机头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 包括两片相对放置的夹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卧式插件机头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 和所述从动轮均为带式传动轮,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通过皮带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改良的卧式插件机头部机构,包括底座、固定于底座的头部支架、驱动装置、与驱动装置连接的主动轮、从动轮和转动轴,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通过传动皮带连接,所述从动轮设置于所述转动轴的一端,所述转动轴设置于头部支架,所述转动轴中部设置有齿轮,所述头部支架设置有滑轨和齿条,所述齿条设置于滑轨,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转动轴的延伸端延伸至所述头部支架之外,所述延伸端设置有感应拨片,所述感应拨片上方设置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通过电缆线与所述插件机的PLC控制系统连接;所述从动轮同轴设置有调节轴;本实用新型无须手动测量,调节速度快,精度高。
文档编号H05K13/04GK201781736SQ201020241340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9日
发明者甘宁 申请人:东莞市正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