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电路板及信号传输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105102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电路板及信号传输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柔性电路板及信号传输装置,该柔性电路板用于将至少两个PCB板连接,该柔性电路板包括柔性区和位于柔性区两端的硬性区,每个硬性区均通过一个连接器与一个PCB板连接,柔性区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槽。一种信号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两个PCB板、连接器和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与每个PCB板之间均设置有连接器,柔性电路板通过连接器与PCB板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柔性电路板的柔性区上设置通槽,使得柔性电路板在发生变形时,柔性电路板内部产生的应力减小,使得柔性电路板不用改变厚度和宽度就能够减小柔性电路板的内部应力,从而使柔性电路板能够满足目前的尺寸设计要求。
【专利说明】一种柔性电路板及信号传输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及信号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柔性电路板由于其配线密度高、传输效率好、质地柔软而被广泛应用。例如:在两个相对移动的PCB板(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之间可通过柔性电路板进行连接,使得在两个PCB板发生移动时,柔性电路板通过变形能够维持两个PCB板之间的连接,从而保证两个PCB板之间信号的有效传输。由于在柔性电路板变形时会产生切应力,若切应力较大则会发生柔性电路板断裂。因此,如何减小柔性电路板形变时的应力是优化柔性电路板的重要内容之一。
[0003]现有技术中,是通过减小柔性电路板的厚度来减小柔性电路板内部应力的。而若只减小柔性电路板厚度,则会相应减小柔性电路板的传输容量。为了在减小柔性电路板厚度的同时,保证其传输容量,则需要增大柔性电路板的宽度。
[0004]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0005]现有技术中将柔性电路板厚度减小并增大柔性电路板的宽度,使得柔性电路板占用的面积增大,而相关设备在设计中用于放置柔性电路板的空间是有限的,柔性电路板面积过大会使得柔性电路板无法布置在设备中,从而影响整个设备在信号上的稳定传输。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柔性电路板不能满足设备尺寸的设计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柔性电路板在尺寸上不满足使用要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电路板及信号传输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7]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所述柔性电路板用于将至少两个PCB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柔性区和位于所述柔性区两端的硬性区,每个所述硬性区均通过一个连接器与一个所述PCB板连接,所述柔性区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槽。
[0008]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硬性区上设置有多个接触焊盘,多个所述接触焊盘矩阵排列在每个所述硬性区的表面。
[0009]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接触焊盘的行间距与所述接触焊盘的列间距的比例为1:2。
[0010]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接触焊盘的行间距的取值范围为0.65mm-l.27mm。
[0011]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通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_。
[0012]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通槽设置为长方形、椭圆形或弧线形。
[0013]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通槽与水平线的夹角为0°到90°之间。
[0014]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两个PCB板、连接器和所述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每个所述PCB板之间均设置有连接器,所述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连接器与所述PCB板连接。
[0015]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器上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硬性区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多个接触片,所述接触片与所述硬性区上的接触焊盘对应设置,且所述接触片与所述接触焊盘电连接。
[0016]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接触片的排布方向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45°或0°。
[0017]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号传输装置还包括多个紧固金属片和多个紧固结构,多个所述紧固金属片分别设置在每个硬性区上、与所述硬性区对应连接的所述PCB板上,所述硬性区上、与所述硬性区对应连接的所述PCB板上的紧固金属片通过所述紧固结构连接。
[0018]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紧固结构为紧固螺钉,所述紧固螺钉顺次穿过所述硬性区上的紧固金属片、所述硬性区、与所述硬性区对应连接的所述PCB板,且与所述PCB板上的紧固金属片连接。
[00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20]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柔性电路板的柔性区上设置通槽,使得柔性电路板在发生变形时,柔性电路板内部产生的应力减小,使得柔性电路板不用改变厚度和宽度就能够减小柔性电路板的内部应力,从而使柔性电路板能够满足目前的尺寸设计要求。
[0021 ] 本实用新型通过柔性电路板连接两个PCB板,在该柔性电路板上设置通槽,使得柔性电路板在发生变形时产生较小的应力,减小或消除由于柔性电路板变形时应力过大而使其损坏、断裂的情况发生。并且,该柔性电路板的结构设置不用增加其宽度,使得该柔性电路板的尺寸符合相关设备的设计要求,使得柔性电路板与PCB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保证了信号的正常传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3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信号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
[0029]I柔性电路板,
[0030]11柔性区,
[0031]111 通槽,
[0032]12硬性区,
[0033]121接触焊盘,
[0034]2连接器,
[0035]21接触片,
[0036]3PCB 板,
[0037]4紧固金属片,
[0038]5紧固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40]实施例一
[004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电路板1,该柔性电路板I用于将至少两个PCB板3连接,该柔性电路板I包括柔性区11和位于柔性区11两端的硬性区12,每个硬性区12均通过一个连接器2与一个PCB板3连接,柔性区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槽 111。
[004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柔性电路板I的柔性区11上设置通槽111,使得柔性电路板I在发生变形时,柔性电路板I内部产生的应力减小,使得柔性电路板I不用改变厚度和宽度就能够减小柔性电路板I的内部应力,从而使柔性电路板I能够满足目前的尺寸设计要求。
[0043]实施例二
[004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电路板1,该柔性电路板I用于将至少两个PCB板3连接,该柔性电路板I包括柔性区11和位于柔性区11两端的硬性区12,每个硬性区12均通过一个连接器2与一个PCB板3连接,柔性区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槽 111。
[0045]其中,柔性电路板I包括柔性区11和两个硬性区12,硬性区12分别设置在柔性区11的两端,且硬性区12与柔性区11电连接,每个硬性区12通过连接器2与PCB板3连接,使得PCB板3之间的信号能够通过柔性电路板I进行传输。柔性区11内分布有许多信号传输线路,设计人员可避开传输线路,在未布有传输线路的地方设置通槽111,通过通槽111能够减少柔性区11在形变时产生的应力,从而减少或消除柔性区11内部应力过大而发生断裂的可能性。通槽111的形状可设置有多种,例如:长方形、椭圆形、弧线形或孔形,本实用新型中不做约束,通槽111形状可根据柔性区11内的布线情况具体设置,当柔性区11内线路之间的距离较大时,为了方便加工,可设置为长方形;当柔性区11内线路距离较小时,可将通槽111设置为弧线形或锯齿形。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凡是能起到减小柔性区11内部变形应力的通槽111形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并且,通槽111在柔性区11内的角度也不做限定,例如通槽111可以与柔性区11的边界线水平,也可使通槽111在柔性区11内垂直该柔性区11的边界线设置,如此使得通槽111在柔性区11内的设置更加灵活,方便工作人员对通槽111进行设计。此外,柔性电路板I与PCB板3连接的数量也不做限定,只要能够满足柔性电路板I稳定传输PCB板3之间的信号即可,PCB板3的连接数量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定。
[0046]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地,每个硬性区12上设置有多个接触焊盘121,多个接触焊盘121矩阵排列在每个硬性区12的表面。
[0047]其中,每个硬性区12上设置有多个接触焊盘121,每个接触焊盘121与柔性区11内的信号传输线路连接,连接器2与硬性区12的接触焊盘121连接。具体地,信号依次通过PCB板3、连接器2、接触焊盘121、柔性区11内的信号传输线路,并达到柔性区11的另一端。接触焊盘121在硬性区12的排布方式有多种,可排布为三角形、圆形或矩形,为了方便排布接触焊盘121,将接触焊盘121按照矩阵形式排列,接触焊盘121的行间距和列间距,可根据具体布线情况以及不影响信号传输而定,若接触焊盘121的行间距和列间距较小,会导致接触焊盘121在与连接器2连接时难以达到很好的阻抗匹配,使信号强度弱、传输效率低。因此,在接触焊盘121按照矩阵形式排列时,需要根据布线情况和信号传输稳定性来综合考虑。
[0048]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地,该接触焊盘121的行间距与接触焊盘121的列间距的比例为1:2。
[0049]其中,将接触焊盘121的行间距与列间距按照1:2的比例进行排布。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触焊盘121在布线中排布合理,能够充分利用硬性区12的空间,并且,在该比例的排布下,使得接触焊盘121与连接器2之间有良好的阻抗匹配,使得阻抗跌落较小,如此能够提高传输时的信号强度,增加信号的传输效率。此外,该比例的排布方式较为简单,在进行生产加工时简单、方便,从而避免重新调整接触焊盘121排布而增加成本的现象发生。
[0050]进一步地,该接触焊盘121的行间距的取值范围为0.65mm-l.27mm。
[0051 ] 其中,具体地,将接触焊盘121的行间距限定在0.65mm-l.27mm之间,如此根据接触焊盘121的行间距与列间距比例为1:2,则可推导出列间距的取值范围为
1.30mm-2.54mm,在接触焊盘121的行间距与列间距比例为1:2前提下,将行间距设置在此范围内,使得接触焊盘121分布合理,使信号达到良好的传输状态。为了便于生产和加工,作为优选,将接触焊盘121的行间距设为0.8mm或1.0mm。
[0052]进一步地,该通槽111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mm。
[0053]其中,将通槽111的宽度设置为大于或大于1_,使得该通槽111能够有效减少柔性区11在变形时产生的应力。并且为了加工方便,通槽111端部到硬性区12的距离大于或等于Imm0
[0054]进一步地,该通槽设置为长方形、椭圆形或弧线形。
[0055]其中,通槽的形状可根据柔性区的具体布线情况而定,为了方便加工,可将通槽设置为长方形。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通槽的数量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柔性区的面积及布线情况而定,若柔性区面积小时,可设置多个小通槽,通槽可设置为孔形;若柔性区面积大时,可设置为多条长方形通槽。
[0056]进一步地,该通槽与水平线的夹角为0°到90°之间。
[0057]其中,将通槽与水平线的角度设置在0°到90°之间,如此能够使通槽在柔性区内的设置空间更加灵活,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通槽进行设计。例如:将通槽与水平线的角度设置为0°或90°时,在排布通槽时最简单;若柔性区内的布线较复杂,则需要在排布通槽时,避开布线区域,工作人员可根据需要改变通槽与水平线之间的角度即可。
[0058]实施例三
[0059]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两个PCB板3、连接器2和柔性电路板1,柔性电路板I与每个PCB板3之间均设置有连接器2,柔性电路板I通过连接器2与PCB板3连接。
[0060]其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包括PCB板3、连接器2和柔性电路板1,该柔性电路板I包括柔性区11和位于柔性区11两端的硬性区12,在柔性区11上设置有通槽111,每个硬性区12通过连接器2与PCB板3连接。通过在柔性区11上设置通槽111,使得柔性区11在发生变形时产生较小的应力,如此能够减小或消除由于柔性区11变形时应力过大而使柔性区11损坏、断裂的情况发生。
[0061]实施例四
[0062]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两个PCB板3、连接器2和柔性电路板1,柔性电路板I与每个PCB板3之间均设置有连接器2,柔性电路板I通过连接器2与PCB板3连接。
[0063]其中,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柔性电路板I的柔性区11设置至少一个通槽111,使得在柔性电路板I形变时产生的应力较小,即柔性电路板I能够适应更大程度的形变,从而能够将柔性电路板I做窄、做短,使得在整体布局上能够更加紧凑,减小了柔性电路板I以及PCB板3的摆放空间。例如,现有技术中在一定空间内设计两个信号层,即上下设置两个柔性板,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I能够在相同空间内设计3个信号层,且能够满足信号传输的要求,如此能够大幅提高布线密度,大大减少生产成本。
[0064]如图4和图5所示,进一步地,该连接器2上与柔性电路板I的硬性区12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多个接触片21,接触片21与硬性区12上的接触焊盘121对应设置,且接触片21与接触焊盘121电连接。
[0065]其中,将连接器2上的接触片21与本实用新型中的柔性电路板I上的接触焊盘121对应设置,使得连接器2上的接触片21也按照行间距与列间距为1:2进行设置,如此使得连接器2上的接触片21与接触焊盘121能够达到良好的阻抗匹配,从而使得连接器2在传输PCB板3与柔性电路板I之间的信号时更加稳定,效率更高。
[0066]如图4和图5所示,进一步地,接触片21的排布方向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45°或0°。
[0067]其中,将接触片21设置为等腰三角形,在对连接器2上的接触片21进行排列时,将接触片21按矩阵排列在连接器2的端面上,且接触片21的排布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为45°或0°。在本实用新型中,接触片21的排布方向与连接器2端面的边界线的夹角为45°或0°。即以图4为例,使接触片21的顶角朝同一方向设置,接触片21可水平排布,或与接触片21所在端面的水平线相差45°排布(可参见图5)。如此设置能够使接触片21之间的距离拉大,能够减少或避免在传输信号时,信号串扰的问题。
[0068]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该信号传输装置还包括多个紧固金属片4和多个紧固结构,多个紧固金属片4分别设置在每个硬性区12上、与硬性区12对应连接的PCB板3上,硬性区12上、与硬性区12对应连接的PCB板3上的紧固金属片4通过紧固结构连接。
[0069]其中,本实用新型在连接时,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紧固金属片4、硬性区12、连接器
2、PCB板3和紧固金属片4,且上下两个紧固金属片4之间可通过机械连接,来达到紧固连接PCB板3与柔性电路板I的目的。通过设置紧固金属片4能够避免机械连接件与PCB板
3、柔性电路板I直接接触,从而避免外部元件对信号传输造成干扰,并且能够起到保护PCB板3与柔性电路板I的作用。
[0070]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紧固结构为紧固螺钉5,紧固螺钉5顺次穿过硬性区12上的紧固金属片4、硬性区12、与硬性区12对应连接的PCB板3,且与PCB板3上的紧固金属片4连接。
[0071]其中,在每个紧固金属片4上设置多个通孔,紧固螺钉5穿过通孔来连接两个紧固金属片4,柔性电路板1、连接器2、PCB板3设置在两个紧固金属片4之间。紧固螺钉5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因此,作为优选,采用紧固螺钉5来进行连接,使得紧固金属片4之间的PCB板3、连接器2和柔性连接板的连接更加紧固,保证信号的正常传输。
[0072]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007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用于将至少两个PCB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柔性区和位于所述柔性区两端的硬性区,每个所述硬性区均通过一个连接器与一个所述PCB板连接,所述柔性区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硬性区上设置有多个接触焊盘,多个所述接触焊盘矩阵排列在每个所述硬性区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焊盘的行间距与所述接触焊盘的列间距的比例为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焊盘的行间距的取值范围为 0.65mm-l.27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mm。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设置为长方形、椭圆形或弧线形。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与水平线的夹角为O。到90。之间。
8.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两个PCB板、连接器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每个所述PCB板之间均设置有所述连接器,所述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连接器与所述PCB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上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硬性区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多个接触片,所述接触片与所述硬性区上的接触焊盘对应设置,且所述接触片与所述接触焊盘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片的排布方向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45°或0°。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装置还包括多个紧固金属片和多个紧固结构,多个所述紧固金属片分别设置在每个所述硬性区上、与所述硬性区对应连接的所述PCB板上,且所述硬性区上、与所述硬性区对应连接的所述PCB板上的紧固金属片通过所述紧固结构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结构为紧固螺钉,所述紧固螺钉顺次穿过所述硬性区上的紧固金属片、所述硬性区、与所述硬性区对应连接的所述PCB板,且与所述PCB板上的紧固金属片连接。
【文档编号】H05K1/02GK203840633SQ201420198126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2日
【发明者】魏厚斌, 李健, 温海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