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84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动装置,特别是对旋转自如地安装在绕线轮主体上的卷筒进行制动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双轴承绕线轮、特别是在钓线的前端安装诱饵等的钓鱼用具并抛出的投饵绕线轮上为了防止抛出时的回卷而设有对卷筒进行制动的制动装置。在现有技术的这种制动装置中,多为利用离心力或磁力的机械式装置。可是,在机械式的制动装置中,因为只产生与转速成比例或成平方比例的制动力,所以在原本不需要制动的时间内也产生了制动力,担心会导致投掷距离的减少。
所以,在卷筒与绕线轮主体之间设置发电机构,对其进行电控制并能够调整抛出中途的制动力的电控制式的制动装置已被公知(例如,参照特许文献1)。
现有技术的制动装置具有包含设于卷筒上的磁体以及设于绕线轮主体上的线圈并具有发电功能的制动机构、检测卷筒转速的转速检测装置、对流过线圈的电流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磁体固定在卷筒轴上,线圈以能够与磁体对置的方式移动自如地沿绕线轮主体的卷筒轴方向安装在磁体的周围。由此,通过使线圈与磁体的距离变化来手动调整制动力。控制装置具有安装在绕线轮主体上的回路基板、安装于回路基板上且由例如微型计算机构成的控制部。回路基板安装在离开绕线轮主体的卷筒的位置的内侧面,通过导线与线圈连接。
特许文献1参照特开平11-332436号公报在前述现有技术的构成中,因为回路基板配置于离开卷筒的位置并且线圈在卷筒轴方向上移动,所以有必要用导线连接回路基板与线圈。这样利用导线与线圈连接时,在水分多的腐蚀气氛下使用的双轴承绕线轮易于产生绝缘不良。而且,因为将线圈在卷筒轴方向上移动自如地安装在绕线轮主体上,所以必须将线圈安装在绕线轮主体上且将回路基板安装在绕线轮主体上,装置的组装变得烦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减轻线圈与回路基板的绝缘不良且能够容易地组装制动装置。
发明1涉及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是对旋转自如地安装于绕线轮主体的卷筒进行制动的装置,具备卷筒制动机构及卷筒控制机构。该卷筒制动机构具有含有在旋转方向上并列配置且极性交替地不同的多个磁极,且与卷筒连动并旋转的转子、在转子的周围的圆周方向上间隔地对置配置且串联连接的多个线圈、及连接在串联连接的多个线圈的两端的开关机构,对卷筒进行制动。该卷筒控制机构具有安装于绕线轮主体的与卷筒一方的端面对置的面上、且安装有多个线圈及开关机构的回路基板,以及搭载于回路基板的控制元件,对卷筒制动机构进行电控制。
在该制动装置中,在卷筒旋转的状态下接通开关元件时,在线圈产生电流并对卷筒进行制动。安装于绕线轮主体的与卷筒一方的端面对置的面上的回路基板上安装有该线圈。在这里,因为回路基板安装于绕线轮主体的与卷筒一方的端面对置的面上,所以能够将在转子的周围对置配置的线圈直接安装到回路基板上。因此,不需要连接线圈与回路基板的导线,能够减轻线圈与回路基板的绝缘不良。而且,因为安装于绕线轮主体的回路基板上安装着线圈,所以仅将回路基板安装到绕线轮主体上就可以使线圈也安装到绕线轮主体上。因此,能够容易地组装制动装置。
发明2涉及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是在发明1所述的装置中,转子具有多个在旋转方向上并列配置的磁体,前述磁体固定在不能旋转地安装于前述卷筒的卷筒轴上且极性交替地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因为通过多个固定在卷筒轴上的磁体来构成转子,所以转子的构成变得简洁。
发明3涉及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是在发明2所述的装置中,多个磁体通过配置于卷筒轴方向的端部的非磁性体制的罩部件而被保持,以使与卷筒轴实质上同芯地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罩部件是非磁性体制成的,所以不会减弱磁力并能够使在卷筒轴上的磁体组装容易,并且能够提高组装后的磁体的单位重量强度。
发明4涉及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是在发明2或3所述的装置中,磁体的数量与线圈的数量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磁体的数量与线圈的数量是相同的,所以线圈的输出成为单相且开关元件变得简洁。
发明5涉及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是在发明1~4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中,多个线圈是以从卷筒轴芯向径方向延伸的轴为中心而卷绕成矩形框状,且沿卷筒的旋转方向而弯曲形成圆弧状的无芯线圈。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多个线圈都为无芯线圈,所以不易产生接头转矩变动,卷筒的旋转变得平滑。而且,因为沿卷筒的旋转方向弯曲形成为圆弧状,所以能够将与转子的间隙维持在一定。
发明6涉及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是在发明1~5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中,线圈在安装于非磁性体制的有底筒状的线圈支架的状态下被固定在回路基板上。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多个线圈被安装在非磁性体制的线圈支架上,所以易于将线圈安装到回路基板上,并且因为线圈支架是非磁性体制成的,所以不会扰乱转子所产生的磁通量。
发明7涉及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是在发明1~6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中,多个线圈与卷筒轴芯实质上同芯地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安装于回路基板上的线圈与卷筒轴芯实质上同芯地配置,所以易于将与转子的间隙维持在一定。
发明8涉及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是在发明1~7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中,回路基板是与卷筒轴芯实质上同芯地配置的垫圈形状的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回路基板是垫圈形状的环状部件且与卷筒轴芯实质上同芯地配置,所以仅将回路基板安装到绕线轮主体上就能够使其与卷筒轴芯实质上同芯地配置。此外,通过将回路基板收纳在卷筒的凸缘部内,能够将回路基板配置在为了防止咬线而与绕线轮主体间隙小的凸缘部与绕线轮主体间的空间内,能够提高防水性能。
发明9涉及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是在发明1~8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中,还具有至少包覆前述线圈的绝缘体制的第1合成树脂覆膜、包覆卷筒控制机构的绝缘体制的第2合成树脂覆膜。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用绝缘体制的合成树脂覆膜来覆盖具有回路基板与控制元件的卷筒控制机构以及线圈,所以回路基板、控制元件、以及线圈与周围的气氛隔绝。因此,能够减轻线圈与回路基板上的控制元件的绝缘不良。
发明10涉及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是在发明1~9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中,卷筒控制机构还具有蓄电元件,前述蓄电元件搭载于回路基板上,并积蓄线圈所产生的电力来供给控制元件。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蓄电元件也配置在回路基板上,所以不需要电源的更换。因此,在用绝缘覆膜来覆盖回路基板的情况下,能够持久地保持合成树脂覆膜所得的密封,减轻绝缘不良引起的问题。
发明11涉及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是在发明1~10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中,还具有搭载于基板并用于检测卷筒的转速的光电检测机构,卷筒控制机构利用检测出的转速来对卷筒进行制动。通过光电检测机构能够在非接触地检测卷筒转速的同时,根据转速进行种种控制,例如算出张力来控制卷筒,检测转速的峰值并进行之后的制动动作等。进而,在第2合成树脂覆膜具有透光性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光电检测机构可靠地检测卷筒的转速。
发明12涉及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是在发明9~11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中,第1及第2合成树脂覆膜通过浸渍处理使液状的合成树脂基材附着在前述卷筒控制机构及前述线圈上而一体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因为通过浸渍处理来形成两合成树脂覆膜,所以覆膜的形成很容易,并且即使是复杂的形状也能够通过覆膜可靠地覆盖各部分。
发明13涉及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是在发明9~11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中,至少第2合成树脂覆膜通过在放置了回路基板的金属模具内注入树脂基材的热熔模制法而形成,覆盖回路基板的至少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用在低温·低压力下实施的热熔模制法所形成的第2合成树脂覆膜来覆盖回路基板及配置在其上的控制元件,所以能够不损伤控制元件等的电气零件并较高地维持绝缘性能。此外,将电子回路装置放入箱或绕线轮主体的内部等而不需要绝缘处理,能够防止控制装置的大型化。进而,通过使用了金属模具的热熔模制法而能够将第2合成树脂覆膜的尺寸精度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并且凹凸变少,能够保持较好的美观。
发明14涉及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是在发明13所述的装置中,第1合成树脂覆膜通过浸渍处理使液状的合成树脂基材附着在形成有第2合成树脂覆膜的卷筒控制机构及线圈上而一体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在第2合成树脂覆膜的表面或未形成覆膜的表面上通过浸渍处理而形成第1合成树脂覆膜,所以绝缘性能进一步提高。
发明15涉及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是在发明9~14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中,至少第2合成树脂覆膜是具有透光性的覆膜。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从外部观察回路基板或线圈及控制元件,并且即使光电检测元件设在回路基板上也能够在与回路基板外的检测器之间进行种种检测。
发明16涉及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是在发明9~14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中,至少第2合成树脂覆膜是光难于透过的有色的覆膜。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光难于通过第2合成树脂覆膜,所以在使用光电检测机构的情况下,通过仅在受光部分不形成覆膜而使其不易产生外来干扰光所致的错误动作。
发明17涉及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是在发明9~15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中,回路基板能够通过具有头部的多根螺纹部件而安装在绕线轮主体的外壁上,第2合成树脂覆膜覆盖卷筒控制机构,但不覆盖配置有螺纹部件的头部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用第2合成树脂覆膜覆盖除了配置有螺纹部件的头部的区域之外的含有回路基板的卷筒控制机构,所以能够较高地维持绝缘性能。此外,因为配置有螺纹部件的头部的区域未被第2合成树脂覆膜所覆盖,所以在拧入螺纹部件时头部不会与第2合成树脂覆膜接触。因此,即使拧入螺纹部件,第2合成树脂覆膜也不会剥离,不易产生剥离所致的绝缘不良。
发明1 8涉及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是在发明9~15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中,回路基板能够通过具有头部的多根螺纹部件而安装在绕线轮主体的外壁上,第2合成树脂覆膜覆盖卷筒控制机构,并在配置有螺纹部件的头部的区域比其它部分薄地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用薄的第2合成树脂覆膜来覆盖配置有螺纹部件的头部的区域,用厚的第2合成树脂覆膜来覆盖含有回路基板的卷筒控制机构,所以能够较高地维持绝缘性能。此外,因为用薄的第2合成树脂覆膜来覆盖配置有螺纹部件的头部的区域,所以在拧入螺纹部件时,即使第2合成树脂覆膜破损并剥离,剥离也在薄的第2合成树脂覆膜与厚的第2合成树脂覆膜的边界停止,不易产生剥离所致的绝缘不良。
根据本发明,因为回路基板安装在绕线轮主体的与卷筒对置的面上,所以能够将配置于转子周围的线圈直接安装到回路基板上。因此,不需要连接线圈与回路基板的导线,能够减轻线圈与回路基板的绝缘不良。而且,因为安装于绕线轮主体的回路基板上安装着线圈,所以仅将回路基板安装到绕线轮主体上就可以使线圈也安装到绕线轮主体上。因此,能够容易地组装制动装置。


图1是采用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双轴承绕线轮的立体图。
图2是其平面剖视图。
图3是卷筒制动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卷筒制动机构的剖面放大图。
图5是双轴承绕线轮的右侧视图。
图6是制动器切换旋纽的背视图。
图7是卷筒制动机构的控制方块图。
图8是表示控制部的主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第2制动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模式地表示各制动处理中的占空比的变化的图表。
图11是模式地表示第3制动处理中的补正处理的图表。
图12是第2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3的图。
图13是第2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4的图。
图14A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回路基板的零件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14B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回路基板的零件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15是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相当于图3的图。
图16是第3实施方式的相对于图4的图。
图17A是第3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14A的图。
图17B是第3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14B的图。
图18是热熔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图19是表示金属模具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20是表示热熔处理工序的图。
图21是第3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4一部分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第1实施方式(R3526、3527)〔绕线轮的构成〕在图1及图2中,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得的双轴承绕线轮是投饵用的圆形双轴承绕线轮。该绕线轮具有绕线轮主体1、配置在绕线轮主体1的侧方的卷筒旋转用手柄2、配置在手柄2的绕线轮主体1一侧的牵引调整用的星型牵引器3。
手柄2是具有板状的臂部2a及旋转自如地安装在臂部2a的两端的把手2b的双手柄形部件。如图2所示,臂部2a不能旋转地安装在手柄轴30的前端,通过螺母28紧固在手柄轴30上。
绕线轮主体1是由例如铝合金或镁合金等的金属制成的部件,具有构件5、安装在构件5的两侧方的第1侧盖体6及第2侧盖体7。卷绕钓线用的卷筒12经由卷筒轴20(图2)旋转自如地安装在绕线轮主体1的内部。第1侧盖体6从卷筒轴方向外侧看去为圆形,第2侧盖体7由交叉的2个圆构成。
如图2所示,在构件5内配置有卷筒12、放线时成为拇指轻压部位的离合杆17、用于在卷筒12内均匀地卷绕钓线的平绕机构18。此外,在构件5与第2侧盖体7之间配置有用于将来自手柄2的旋转力传递到卷筒12及平绕机构18上的齿轮机构19、离合器机构21、用于对应离合杆17的操作来控制离合器机构21的离合器控制机构22、对卷筒12进行制动的牵引机构23、用于调整卷筒12旋转时的阻力的抛出控制机构24。此外,在构件5与第1侧盖体6之间配置有用于抑制抛出时的回卷的电控制式的制动机构(制动装置的一例)25。
构件5具有以具有规定的间隔且相互对置的方式配置的1对侧板8、9;一体连结这些侧板8、9的上下连结部10a、10b(图1)。在侧板8的中心部的稍上方形成有圆形的开口8a。在该开口8a中螺纹固定有构成绕线轮主体1的卷筒支承部13。
如图3及图4所示,卷筒支承部13是装卸自如地安装在开口8a中的扁平的大致为有底的筒状部件。在卷筒支承部13的壁部13a的中心部一体形成有朝向内侧突出的筒状的轴承收纳部14。在轴承收纳部14的内周面上安装有用于旋转自如地支承卷筒轴20的一端的轴承26b。此外,在轴承收纳部14的底部安装有抛出控制机构24的摩擦片51。轴承26b通过线材制的挡圈26c而卡止在轴承收纳部14。
如图1所示,上侧的连结部10a与侧板8、9的圆周配置在同一面内,前后地设置一对下侧的连结部10b,配置在圆周的内侧。在下侧的连结部10b上铆接固定有竿安装支脚4,该竿安装支脚4用于将绕线轮安装到钓鱼竿上,且前后较长,由例如铝合金等的金属制成。
第1侧盖体6通过从第2侧盖体7插入的螺纹部件(未图示)而螺纹固定在侧板8上。在第1侧盖体6上形成有配置了后述的制动器切换旋纽43的圆形的开口部6a。
如图2所示,卷筒12在两侧部具有碟状的凸缘部12a,在两凸缘部12a之间具有筒状的卷线躯干部12b。为了防止咬线而使图2左侧的凸缘部12a的外周面留有微小间隙地配置在开口8a的内周侧。卷筒12通过例如细齿结合等而不能旋转地固定在贯通卷线躯干部12b的内周侧的卷筒轴20上。该固定方法不局限于细齿结合,能够使用键结合或花键结合等的各种结合方法。
卷筒轴20由例如SUS304等的非磁性金属制成,贯通侧板9并延伸到第2侧盖体7的外侧。其延伸的一端通过轴承26a而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安装于第2侧盖体7的轴毂部7b上。此外,如前所述,卷筒轴20的另一端通过轴承26b而旋转自如地被支承。在卷筒轴20的中心形成大径部20a,在两端形成被轴承26a、26b支承的小径部20b、20c。另外,轴承26a、26b由在例如SUS440C上涂布特殊耐腐蚀性覆膜而得。
进而,在图1左侧的小径部20c与大径部20a之间形成磁体安装部20d,该磁体安装部20d具有两者的中间的外径且用于安装后述的磁体61。在例如SUM(挤压·切削)等的铁材料的表面实施了无电镀镍的磁性体制的磁体保持部27通过例如细齿结合而不能旋转地固定在磁体安装部20d上。磁体保持部27是剖面为正方形且形成了贯通磁体安装部20d的贯通孔27a的四边柱形的部件。磁体保持部27的固定方法不局限于细齿结合,能够使用键结合或花键结合等的各种结合方法。
卷筒轴20的大径部20a的右端配置在侧板9的贯通部分上,在该处固定有构成离合器机构21的卡合销29。卡合销29沿直径贯通大径部20a,其两端在径方向上突出。
如图2所示,在1对的侧板8、9间的后部,离合杆17配置在卷筒12后方。离合杆17在侧板8、9之间沿上下方向滑动。卡合轴17a贯通侧板9并一体形成在离合杆17的手柄安装侧。该卡合轴17a卡合在离合器控制机构22上。
如图2所示,在卷筒12的前方,平绕机构18配置在两侧板8、9之间,具有在外周面形成了交叉的螺旋状槽46a的丝杠46、通过丝杠在卷筒轴方向上往复移动并导引钓线的钓线导引部47。丝杠46的两端通过安装于侧板8、9上的轴支承部48、49而旋转自如地被支承。在丝杠46的图2右端安装有齿轮部件36a,齿轮部件36a与不能旋转地安装于手柄轴30上的齿轮部件36b啮合。通过这样的构成,丝杠46与手柄轴30的卷线方向的旋转连动地旋转。
钓线导引部47由配置在丝杠46的周围、一部分在遍及轴方向的全长切开的管部件53与配置在丝杠的上方的导向轴(未图示)而在卷筒轴20方向上被导引。在钓线导引部47上转动自如地安装有与螺旋状槽46a卡合的卡止部件(未图示),通过丝杠46的旋转而在卷筒轴方向上往复移动。
齿轮机构19具有手柄轴30、固定在手柄轴30上的主齿轮31、与主齿轮31啮合的筒状的小齿轮32。手柄轴30旋转自如地安装在侧板9及第2侧盖体7上,通过辊型的单向离合器86及爪式的单向离合器87而禁止放线方向的旋转(逆转)。单向离合器86安装在第2侧盖体7与手柄轴30之间。主齿轮31旋转自如地安装在手柄轴30上,经由牵引机构23与手柄轴30连结。
小齿轮32是从侧板9的外侧向内侧延伸且在中心由卷筒轴20所贯通的筒状部件,在轴方向上移动自如地安装在卷筒轴20上。此外,小齿轮32的图2左端侧通过轴承33而旋转自如且轴方向移动自如地支承在侧板9上。在小齿轮32的图2左端部形成有与卡合销29啮合的啮合槽32a。通过该啮合槽32a与卡合销29来构成离合器机构21。此外,分别在中间部形成细腰部32b,在右端部形成与主齿轮31啮合的齿轮部32c。
离合器控制机构22具有沿卷筒轴20方向移动的离合器拨叉35。此外,离合器控制机构22具有与卷筒12的卷线方向的旋转连动并使离合器机构21接合的离合器回程机构(未图示)。
抛出控制机构24具有以夹持卷筒轴20的两端的方式配置的多个摩擦片51、用于调节摩擦片51形成的卷筒轴20的夹持力的制动罩52。左侧的摩擦片51安装在卷筒支承部13内。
〔卷筒制动机构的构成〕如图3、图4及图7所示,卷筒制动机构25具有设在卷筒12及绕线轮主体1上的卷筒制动组件40、用于检测作用于钓线上的张力的转速传感器41、通过8级制动模式的任一种来对卷筒制动组件40进行电控制的卷筒控制组件42、用于选择8级制动模式的制动器切换旋纽43。
卷筒制动组件40通过发电来对卷筒12进行电控制,由此进行制动。卷筒制动组件40具有含有在卷筒轴20的旋转方向上并列配置的4个磁体61的转子60、在转子60的外周侧对置配置并串联连接的例如4个线圈62、连接在串联连接的多个线圈62的两端的开关元件63。卷筒制动组件40通过开关元件63来接通、断开磁体61与线圈62的相对旋转所产生的电流,由此对卷筒12进行制动。由卷筒制动组件40产生的制动力与开关元件63的接通时间的长度对应而变大。
转子60的4个磁体61在圆周方向上并列配置且极性交替地不同。磁体61是具有与磁体保持部27大致相等的长度的部件,其外侧面61a为剖面圆弧状的面,内侧面61b为平面。该内侧面61b与卷筒轴20的磁体保持部27的外周面接触地配置。磁体61的两端部通过例如SUS304等的非磁性体制的圆形碟状的罩部件65a、65b而被夹持,相对卷筒轴20不能旋转地安装在磁体保持部27上。这样,通过罩部件65a、65b来保持磁体61,且因为罩部件65a、65b是非磁性体制成的,所以不会减弱磁力并能够使卷筒轴20上的磁体组装容易,并且能够提高组装后的磁体的单位重量强度。
磁体61的图4左端面与轴承26b的距离为2.5mm以上。图4右侧的罩部件65a被卷筒轴20的大径部20a与磁体安装部20d的阶差以及磁体保持部27所夹持而限制了向其右方的移动。
在配置于与轴承26b之间的左侧罩部件65b上安装有在例如SPCC(板材料)等的铁材料的表面实施无电镀镍所得的磁性体制的垫圈部件66。垫圈部件66通过安装于卷筒轴20的例如E型挡圈67而被挡止。该垫圈部件66的厚度为0.5mm以上、2mm以下,外径为轴承26b的外径的60%以上、120%以下。通过设置这样的磁性体制的垫圈部件66,配置在磁体61附近的轴承26b不易被磁化。因此,即使轴承26b配置在磁体61附近,也不易对卷筒12自由旋转时的旋转性能产生影响。此外,磁体61的与轴承26b的距离为2.5mm以上也使轴承26b不易磁化。
在卷线躯干部12b的内周面的与磁体61对置的位置安装有在例如SUM(挤压·切削)等的铁材料的表面实施了无电镀镍的磁性体制的套筒68。套筒68通过压入或粘接等适当的固定方式而被固定在卷线躯干部12b的内周面上。与磁体61对置地配置这样的磁性体制的套筒68时,因为来自磁体61的磁通量集中并穿过线圈62,所以提高发电及制动器效率。
线圈62为了防止接头转矩变动并使卷筒12平滑地旋转而采用无芯类型。进而,未设置磁轭。线圈62以其卷绕的芯线与磁体61对置并配置在磁体61的磁场内的方式卷绕成大致矩形。4个线圈62串联连接,其两端与开关元件63连接。线圈62以与磁体61的外侧面61a的距离大致一定的方式沿卷筒12的旋转方向弯曲成形为相对卷筒轴芯实质上同芯的圆弧形状。因此,能够将线圈62与旋转中的磁体61的间隙维持在一定。4个线圈62通过例如SUS304等的非磁性体制的圆形碟状的线圈支架69而集中在一起。线圈支架69固定在构成卷筒控制组件42的后述回路基板70上。另外,在图3中,为了主要描述线圈62而用双点划线来表示线圈支架69。这样,因为4个线圈62安装在非磁性体制的线圈支架69上,所以易于将线圈62安装到回路基板70上,并且因为线圈支架69是非磁性体制成的,所以不会扰乱磁体61产生的磁通量。
开关元件63具有能够以高速进行开关控制且并列连接的2个FET(场效应晶体管)63a、63b。串联连接的线圈62与FET63a、63b的各漏极端子连接。该开关元件63也安装在回路基板70上。
转速传感器41使用例如具有投光部与受光部的反射型的光电开关,配置在与回路基板70的卷筒12的凸缘部12a对置的面上。在凸缘部12a的外侧面上通过印刷或密封粘贴或安装反射板等适合的方法而形成对从投光部照射的光进行反射的读取图案71。通过来自转速传感器41的信号来检测转速并检测出作用于钓线上的张力。
制动器切换旋纽43设置成为能够设定8级制动模式的任一种。如图4~图6所示,制动器切换旋纽43转动自如地安装在卷筒支承部13上。制动器切换旋纽43具有例如合成树脂制的圆盘状的旋纽主体73与位于旋纽主体73的中心的金属制的转动轴74。旋纽主体73与转动轴74通过注射成形而一体化。在露出于旋纽主体73的开口部6a相邻外部的外侧面上形成有向外侧膨胀的旋纽部73a。旋纽部73a的周围凹陷,所以易于操作制动器切换旋纽43。
在旋纽部73a的一端稍稍凹陷并形成有指针73b。在与指针73b对置的第1侧盖体6的开口部6a的周围通过等间隔地印刷或密封等的适当的形成方法而形成8个标记75。旋转制动器切换旋纽43并使指针73b与任一个标记75一致,由此能够选择并设定任一种制动模式。此外,在旋纽主体73的背面通过等间隔地印刷或密封等的适当的形成方法而形成用于检测制动器切换旋纽43的转动位置、即选择了哪种制动模式的识别图案76。识别图案76在旋转方向上由3种共10个的扇形的第1~第3图案76a、76b、76c构成。第1图案76a用图6中左下倾斜的阴影线绘出,是反射例如镜面的光的图案。第2图案76b用图6中右下倾斜的阴影线绘出,是难于反射例如黑色的光的图案。第3图案76c用图6中的剖面线绘出,是仅反射一半例如灰色的光的图案。通过这3种图案76a~76c的组合而能够识别是选择了8级制动模式的哪一种。另外,在任一种图案76a~76c中的一个与旋纽主体73同色的情况下,也可以就这样利用旋纽主体73的背面而不另外形成图案。
转动轴74安装在形成于卷筒支承部13的壁部13a上的贯通孔13b中,通过挡圈78而卡止在壁部13a上。
旋纽主体73与卷筒支承部13的壁部13a的外侧面之间设有定位机构77。定位机构77在与制动模式对应的8级位置对制动器切换旋纽43进行定位,并且在转动操作时发出声音。定位机构77具有安装在形成于旋纽主体73a的背面的凹部73c上的定位销77a、与定位销77a的前端卡合的8个定位孔77b、朝向定位销77a的定位孔77b施力的施力部件77c。定位销77a是具有小径的头部、比其直径大的锷部、及小径的轴部的轴状部件、头部形成为半球状。定位销77a进退自如地安装在凹部73c上。8个定位孔77b在固定于卷筒支承部13的壁部13a的外侧面的贯通孔13b的周围的扇形辅助部件13c的周方向上有间隔地形成。定位孔77b形成为指针73b与8个标记75的任一个一致。
卷筒控制组件42具有安装在卷筒支承部13上与卷筒12的凸缘部12a对置的面上的回路基板70、搭载于回路基板70上的控制部55。
回路基板70是其中心开口为圆形的垫圈形状的环状基板、在轴承收纳部14的外周侧与卷筒轴20实质上同芯地配置。回路基板70通过小螺钉而固定在卷筒支承部13的壁部13a的内侧面上。在通过小螺钉来固定该回路基板70时,利用例如临时放置在轴承收纳部14的夹具来对芯,以使回路基板70相对卷筒轴芯实质地同芯配置。由此,将回路基板70安装到卷筒支承部13时,固定于回路基板70上的线圈62与卷筒轴芯实质上同芯地配置。
在这里,因为回路基板70安装在卷筒支承部13上与卷筒12的凸缘部12a对置的面上,所以能够将配置在转子60的周围的线圈62直接安装到回路基板70上。因此,不需要连接线圈62与回路基板70的导线,能够减轻线圈62与回路基板70间的绝缘不良。而且,因为安装在卷筒支承部13的回路基板70上安装有线圈62,所以仅将回路基板70安装到卷筒支承部13上就能够使线圈62也安装到卷筒支承部13上。因此,能够容易地组装卷筒制动机构25。
控制部55由搭载有例如CPU55a、RAM55b、ROM55c及I/O接口55c等的微型计算机构成。在控制部55的ROM55c存储控制程序的同时,也分别对应8级的控制模式而存储后述3个制动处理的制动图案。此外,也存储各控制模式时的张力的设定值或转速的设定值等。在控制部55上连接有转速传感器41、及用于检测制动器切换旋纽43的转动位置的图案识别传感器45。此外,在控制部55上连接有开关元件63的各FET63a的栅极。后述的控制程序产生例如周期1/1000秒的PWM(脉冲调幅)信号,控制部55响应来自各传感器41、45的脉冲信号从而对卷筒制动组件40的开关元件63进行开关控制。具体的说,控制部55在8级制动模式中,以不同的占空比D对开关元件63进行开关控制。对控制部55供给来自作为电源的蓄电元件57的电力。该电力也供给转速传感器41与图案识别传感器45。
图案识别传感器45是用于读取形成于制动器切换旋纽43的旋纽主体73的背面上的识别图案76的3种图案76a~76c而设置的。图案识别传感器45由具有投光部与受光部的2组光电传感器56a、56b构成。光电传感器56a、56b在回路基板70的面对卷筒支承部13的壁部13a的一侧上下并列地配置。透孔13d、13e上下并列地形成在卷筒支承部13的壁部13a上,以使光电传感器56a、56b能够面对各图案76a~76c。在这里,通过读取在旋转方向上并列配置的3种图案76a~76c,而如下述说明所述地识别8级制动模式。
现在,如图6所示,在指针73b位于最弱的位置时,图案识别传感器45读取来自2个第1图案76a的反射光。在这种情况下,两光电传感器56a、56b双方都检测到最大的光量。接着,使指针73b与下一个标记一致时,下侧的光电传感器56b位于第1图案76a并检测到强的光量,但上侧的光电传感器56a位于第2图案76b并几乎检测不到光量。通过这样的检测光量的组合来识别制动器切换旋纽43处于哪一个位置。
作为电源的蓄电元件57使用例如电解电容器,与整流回路58连接。整流回路58与开关元件63连接,将来自具有转子60与线圈62并作为发电机使用的卷筒制动组件40的交流电流变换为直流电流并使电压稳定化来向蓄电元件57供给。
另外,这些整流回路58及蓄电元件57也搭载于回路基板70上。包括搭载于该回路基板70上的线圈62的各部分由透明的合成树脂制的绝缘覆膜90所覆盖。具体地说,将各部分搭载在回路基板70上并结束布线时,将回路基板70浸入放置有合成树脂液体的箱内进行浸渍处理,其后从箱中取出并进行硬化处理,从而在表面形成绝缘覆膜90。这样通过用绝缘体制的合成树脂的绝缘覆膜90来覆盖包括回路基板70的各部分,而能够防止液体侵入控制部55等的电子仪器。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将发电的电力储存到蓄电元件57中,通过该电力使控制部55动作,所以不需要电源的更换。因此,能够持久地维持绝缘覆膜90形成的密封,能够减轻绝缘不良引起的问题。
〔实钓时的绕线轮的操作及动作〕在进行抛竿时,向下方推压离合杆17而使离合器机构21处于离合器断开状态。在该离合器断开状态下,卷筒12为自由旋转状态,在进行抛竿时,由于钓铒的自重而使钓线从卷筒12全速放出。由于该抛竿而使卷筒12旋转时,磁体61旋转线圈62的内周侧,在接通开关元件63时,在线圈62上流过电流,卷筒12被制动。在抛竿时,卷筒12的转速逐渐变快,在超过峰值后逐渐牵引。
在这里,即使磁体61配置在轴承26b的附近,因为在其间配置了垫圈部件66且与轴承26b的间隔为2.5mm以上,所以轴承26b不易被磁化且提高了卷筒12的自由旋转性能。此外,固为使线圈62为无芯线圈,所以不易产生接头转矩变动,进一步提高了自由旋转性能。
钓铒落到水里时,使手柄2在卷线方向上旋转并通过未图示的离合器回程机构使离合器机构21为离合器接通状态,握持绕线轮1并等待鱼上钩。
〔控制部的控制动作〕接着,一边参照图8及图9的控制流程图及图10与图11的图表,一边对抛竿时的控制部55的制动器控制动作进行说明。
通过抛竿使卷筒12旋转并向蓄电元件57内蓄积电力,向控制部55投入电源时,在步骤S1进行初始设定。在这里,使各种的标志或变量清零。在步骤S2,通过制动器切换旋纽43来判断选择了哪一种的制动模式BMn(n是1~8的整数)。在步骤S3,将制动模式设定为已选择的制动模式BMn。由此,在以后的控制中,从控制部55内的ROM读出与制动模式BMn对应的占空比D。在步骤S5,通过来自转速传感器41的脉冲而检测出最初抛竿时的卷筒12的转速V。在步骤S7,算出作用在从卷筒12放出的钓线的张力F。
在这里,张力F能够由卷筒12的转速的变化率(Δω/Δt)与卷筒12的惯性力矩J求出。在某一时刻卷筒12的转速变化时,此时,与卷筒12不受来自钓线的张力而单独自由旋转情况下的转速差间由来自钓线的张力产生的旋转驱动力(力矩)决定。使此时的转速的变化率为(Δω/Δt)时,驱动力矩T能够由下述(1)式表示。
T=J×(Δω/Δt)(1)若从(1)式求得驱动力矩T,则能够从钓线的作用点的半径(通常为15~20mm)求得张力。本发明者发现在该张力为规定以下时,若使大的制动力作用,则在即将达到转速的峰值时钓铒(诱饵)的姿势翻转并稳定地飞行。为了在即将达到该转速的峰值时制动并以稳定的姿势使钓铒飞行而进行以下的控制。即,在刚开始抛竿时在短时间内作用强的制动力,使钓铒翻转,在其后以逐渐变弱并在中途达到一定的制动力来逐渐地制动。最后,以进一步逐渐变弱的制动力来对卷筒1 2进行制动直到其降低为规定的转速。控制部55进行这3个制动处理。
在步骤S8中,判断通过转速的变化率(Δω/Δt)与惯性力矩J算出的张力F是否在规定值Fs(例如、0.5~1.5N的范围的任一个值)以下。在超过规定值Fs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9,将占空比D控制在10、即仅周期的10%接通开关元件63,其后回到步骤S2。由此,虽然卷筒制动组件40稍稍制动卷筒12,但因为卷筒制动组件40发电,所以卷筒控制组件42稳定地动作。
在张力F为规定值Fs以下时,转移到步骤S10。在步骤S10中,启动计时器T1。该计时器T1是确定由强制动力制动的第1制动处理的时间的计时器。在步骤S11中,判断计时器T1是否已到时。在时间未到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3,进行远投时的第1制动处理直到计时器T1到时为止。在该第1制动处理中,如图10左下倾斜的阴影线所示,以一定的第1占空比Dn1对卷筒12仅进行T1时间的制动。该第1占空比Dn1在例如50%~100%占空(整体的周期的50%~100%为接通时间)、优选地为70%~90%占空的范围内,根据在步骤S5检测出的转速V而变化。即,第1占空比Dn1是对应制动模式在例如抛竿最初的卷筒转速V的函数f1(V)乘以规定的占空比DnS所得的值。此外,时间T1优选地在0.1~0.3的范围内。在这样的范围内制动时,易于在即将达到转速的峰值时对卷筒12进行制动。
第1占空比Dn1根据制动模式BMn而上下变化,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制动模式为最大时(n=1),占空比D11也最大,其后逐渐变小。这样与钓铒相配合地在短时间内作用强的制动力时,钓饵的姿势从钓线卡止部分翻转,钓线卡止部分到达眼前,钓饵飞行。由此,钓饵的姿势稳定并使钓饵飞得更远。
另一方面,在计时器T1已到时的情况下,从步骤S11转移到步骤S12。在步骤S12中,判断计时器T2是否已经启动。在计时器T2已经启动的情况下,则转移到步骤817。在计时器T2未启动的情况下,则转移到步骤S14并启动计时器T2。该计时器T2是用于确定第2制动处理的处理时间的计时器。
在步骤S17中,判断计时器T2是否已到时。在未到时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8,进行第2制动处理直到计时器T2到时为止。在该第2制动处理中,如图10右下倾斜的阴影线所示,以最初急剧下降其后缓缓下降在最后达到一定的值的占空比Dn2对卷筒12在第2规定时间T2内进行制动。该占空比Dn2的最小值优选地在例如30%~70%的范围内。此外,第2规定时间T2优选地在0.3~2的区间内。该第2规定时间T2也与第1占空比Dn1同样地对应抛竿开始时的卷筒转速V而变化。是在例如抛竿最初的卷筒转速V的函数f2(V)乘上规定时间TS所得的值。
此外,为了在第2及第3制动处理中除去多余的制动力而进行如图9所示的制动补正处理。在图9的步骤S31中,设定补正张力Fa。该补正张力Fa如图11的双点划线所示,是时间的函数,设定为随着时间渐渐减少。另外,在图11中,表示有第3制动处理的补正处理的图表。
在步骤S32中,读入速度V。在步骤S33中,以与步骤S7同样的顺序来算出张力F。在步骤S34,从得到的张力F来算出下述(2)式所示的判定式。在步骤S35,从判定式来判断是否需要补正。
C=SSa×(F-SSd×转速)-(ΔF/Δt)....(2)在这里,SSa、SSd是相对转速(rpm)的系数,例如为50。此外,SSd为0.000005。
在该(2)式的结果为正时,即判断为检测出的张力F较大地超过设定张力Fa时,在步骤S35的判断为“是”,转移到步骤S36。在步骤S36中,从预先设定的第2占空比Dn2补正为减去一定量Da后所得的占空比(Dn2-Da)并保持到下一个采样周期(通常每旋转一圈)。
在步骤S21中,判断速度V是否在制动结束速度Ve以下。在速度V超过制动结束速度Ve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22。在步骤S22进行第3制动处理。
在第3制动处理中,如图10的竖条纹的阴影线所示,通过与逐渐下降的比例变小的第2制动处理在同样的时间内变化的占空比Dn3来进行控制。回到步骤S11,且在步骤S21,持续进行处理直到速度V为制动结束速度Ve以下,在第3控制处理中也实行制动补正处理。
在速度V为制动结束速度V8以下时,回到步骤S2。
在这里,在达到转速的峰值前以强的制动力进行制动时,在第1规定值Fs以下的张力急剧地增大并能够防止回卷,并且钓饵稳定地飞行。因此,能够既防止回卷又使钓饵的姿势稳定并能够将钓饵抛得更远。
此外,因为在3个制动处理中,与抛竿开始时的卷筒转速相对应,以不同的占空比及制动时间来进行控制,所以即使是相同的设定也能够根据卷筒转速的不同而以不同的占空比及制动时间来进行控制。因此,即使进行卷筒的转速不同的抛竿,也不需要制动力的调整操作,能够减轻进行制动力的调整操作的钓者的负担。
第2实施方式(R3580)在前述第1实施方式中,虽然在回路基板70整体上形成了绝缘覆膜90,但也可选择性地形成绝缘覆膜190。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省略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或同等的构成及动作的说明。
在图12~图14中,开关元件63具有能够以高速进行开关控制且并列连接的2个FET(场效应晶体管)63a、63b。串联连接的线圈62与FET63a、63b的各漏极端子连接。如图14B所示,该开关元件63安装在回路基板70的背面(与凸缘部12a对置的表面的相反侧的面)上。
转速传感器41使用例如具有投光部44a与受光部44b的反射型的光电传感器44,配置在回路基板70的与卷筒12的凸缘部12a对置的表面上。在凸缘部12a的外侧面上通过印刷或密封粘贴或反射板的安装等适合的方法而形成对从投光部44a照射的光进行反射的读取图案71。通过来自该转速传感器41的受光部44b的信号来检测卷筒12的转速并检测出作用于钓线上的张力。
回路基板70是其中心开口为圆形的垫圈形状的环状基板、在轴承收纳部14的外周侧与卷筒轴20实质上同芯地配置。如图14A及图14B所示,回路基板70在安装有线圈62的表面及相反侧的背面上具有印刷回路72。另外,在图14A及图14B中,只表示印刷回路72的一部分。内外表面的印刷回路72的一部分通过通孔72a电连接。回路基板70通过3个小螺钉92而固定在卷筒支承部13的壁部13a的内侧面上。在通过小螺钉92来固定该回路基板70时,利用例如临时放置在轴承收纳部14的夹具来对芯,以使回路基板70相对卷筒轴芯实质上同芯地配置。由此,将回路基板70安装到卷筒支承部13上时,固定于回路基板70上的线圈62与卷筒轴芯实质上同芯地配置。
图案识别传感器45是用于读取形成于制动器切换旋纽43的旋纽主体73的背面的识别图案76的3种图案76a~76c而设置的。图案识别传感器45由具有投光部56c与受光部56d的2组光电传感器56a、56b构成。如图14B所示,光电传感器56a、56b并列对称地配置在回路基板70的面对卷筒支承部13的壁部13a的背面。即,光电传感器56a的受光部56d并列配置,在其外侧配置有投光部56c。由此,能够隔离地配置受光部56d,不易误检测来自相反的投光部56c的光。透孔13d、13e上下并列地形成在卷筒支承部13的壁部13a上,以使光电传感器56a、56b能够面对各图案76a~76c。在这里,通过读取在旋转方向上并列配置的3种图案76a~76c,而如前所述地识别8级制动模式。
如图13及图14的圆点所示,回路基板70含有搭载于内外表面的线圈62或微型计算机59等的电气零件,并且由染色的合成树脂绝缘体制的绝缘覆膜190所覆盖,以使光难于透过。绝缘覆膜190通过在放置了安装有微型计算机59或光电传感器44、56a、56b等的电气零件的回路基板70的金属模具101内注入树脂基材的热熔模制法或前述浸渍处理而形成。可是,在配置有小螺钉92的头部92a的区域95的内外表面或光电传感器44、56a、56b的投光部44a、56c的投光部分及受光部44b、56d的受光部分则不形成绝缘覆膜190。
在配置有小螺钉92的头部92a的区域95不形成绝缘覆膜190是因为在配置有小螺钉92的头部92a的区域95形成绝缘覆膜190时,在拧入小螺钉92时,由于头部92a与绝缘覆膜190的接触而使绝缘覆膜190剥离,担心会波及到整个回路基板70。可是,若不以绝缘覆膜190来覆盖配置有小螺钉92的头部92a的区域95,则在拧入小螺钉92时,头部92a不易与绝缘覆膜190接触。因此,绝缘覆膜190不会剥离、不易产生剥离所致的绝缘不良等。
此外,若以绝缘覆膜190来覆盖光电传感器44、56a、56b的投光部44a、56c的投光部分及受光部44b、56d的受光部分时,即使假定由透明的绝缘覆膜覆盖,也担心从投光部44a、56c投光并由读取图案或识别图案反射的光的光量在受光部44b、56d之间的区域内衰减而不能在受光部正确地检测。可是,在第2实施方式中,因为投受光部分未被绝缘覆膜190所覆盖,所以能够抑制从投光部44a、56c投光并由图案反射的光的衰减。因此,不易产生光量的衰减或其它的光所致的光电传感器44、56a、56b的错误动作。此外,因为使用有色的光难于通过的合成树脂来作为绝缘覆膜190,并且以前端开口的方式将光电传感器44、56a、56b的投光部44a、56c的投光部分及受光部44b、56d的受光部分的周围包成筒状并形成绝缘覆膜190,所以投受光部分的周围被遮蔽,在投受光部分不易产生光向周围的照射及来自周围的光的入射。所以,即使投光部44a、56c与受光部44b、56d接近地配置,直接光也不易从投光部44a、56c入射到受光部44b、56d,能够进一步防止错误动作。
通过例如浸渍处理形成绝缘覆膜190来覆盖回路基板70与电零件的工序如下所述。
在回路基板70上搭载含有线圈62或微型计算机59的电零件并结束布线时,通过打印或印刷而对配置有小螺钉92的头部92a的区域及光电传感器44、56a、56b的投光部44a、56c的投光部分及受光部44b、56d的受光部分进行遮掩。将遮掩后的回路基板70浸入放置有合成树脂液体的箱内进行浸渍处理,其后从箱中取出并进行硬化处理,从而在表面形成绝缘覆膜190。这样通过用绝缘体制的合成树脂的绝缘覆膜90来覆盖回路基板70含有的各部分,能够防止液体浸入微型计算机59等的电气零件。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将发电的电力储存到蓄电元件57中,通过该电力使控制部55等动作,所以不需要电源的更换。因此,能够持久地维持绝缘覆膜190所得的密封,能够减轻绝缘不良所得的问题。
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虽然配置有小螺钉(螺纹部件)的区域不形成绝缘覆膜190,但如图15所示,可以在配置有小螺钉92的区域95形成比其它区域的绝缘覆膜190厚度要薄的绝缘覆膜190a。在这种情况下,因为配置有小螺钉92的头部92a的区域由薄的绝缘覆膜190a覆盖,所以在拧入小螺钉92时,即使薄的绝缘覆膜190a破损并剥离,剥离也在薄的绝缘覆膜190a与厚的绝缘覆膜190的边界停止,不易产生剥离所致的绝缘不良。
〔第3实施方式〕(R3572)在第3实施方式中,对于通过热熔模制法形成模制绝缘覆膜290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也省略与第1及第2实施方式相同或同等的构成及动作的说明。
在图16及图17中,第3实施方式中,开关元件63具有例如能够以高速进行开关控制且并列连接的2个FET(场效应晶体管)63a、63b。串联连接的线圈62与FET63a、63b的各漏极端子连接。如图17B所示,该开关元件63安装在回路基板70的背面(与凸缘部12a对置的表面的相反侧的面)上。
回路基板70是其中心开口为圆形的垫圈形状的环状基板、在轴承收纳部14的外周侧与卷筒轴20实质上同芯地配置。如图17A及图17B所示,回路基板70在安装有线圈62的表面及相反侧的背面上具有印刷回路72。另外,在图17A及图17B中,只表示了印刷回路72的一部分。内外表面的印刷回路72的一部分通过通孔72a电连接。在回路基板70的外周侧形成用于连接作为外部机器的检查机器的外部机器连接部,外部机器检查例如电子回路是否正常工作。在外部机器连接部96上形成能够与检查机器电连接的例如4个接点96a~96d。
回路基板70通过3个小螺钉92而固定在卷筒支承部13的壁部13a的内侧面上。在通过小螺钉92来固定该回路基板70时,利用例如临时放置在轴承收纳部14上的夹具来对芯,以使回路基板70相对卷筒轴芯实质上同芯地配置。由此,将回路基板70安装到卷筒支承部13时,固定于回路基板70上的线圈62与卷筒轴芯实质上同芯地配置。
如图16及图17的圆点所示,回路基板70含有搭载于内外表面的微型计算机59等的电气零件,并且由染色的合成树脂绝缘体制的模制绝缘覆膜290所覆盖,以使光难于透过。模制绝缘覆膜290通过在放置了安装有微型计算机59或光电传感器44、56a、56b等的电气零件的回路基板70的金属模具101(图18)内注入树脂基材的热熔模制法而形成。可是,在配置有小螺钉92的头部92a的区域95的内外表面或光电传感器44、56a、56b的投光部44a、56c的投光部分及受光部44b、56d的受光部分则不形成模制绝缘覆膜290。此外,在形成了外部机器连接部96的区域也不形成模制绝缘覆膜290。这是因为在制造过程中利用外部机器连接部96的各接点96a~96d来检查回路是否正常时,能够省去除掉模制绝缘覆膜290的工夫。另外,在回路的检查结束时,在形成了外部机器连接部96的区域通过例如热熔模制法而形成绝缘覆膜。
如图17A所示,在回路基板70的表面中的配置了光电传感器44的倾斜的第1区域97a、配置了蓄电元件57或整流回路58等并且厚度为例如3.3mm的第2区域97b、线圈周围的例如厚度为2.5mm的第3区域97c、其它的例如厚度为1mm的第4区域97d的4个区域以不同的厚度形成有模制绝缘覆膜290。
在配置有光电传感器44的投光部44a的投光部分及受光部44b的受光部分的第1区域97a中,如图16及图18所示,模制绝缘覆膜290以一并覆盖投光部44a及受光部44b的方式从第3区域97c向回路基板70的外周缘倾斜地形成。
如图17B所示,在回路基板70的背面中的配置了2个光电传感器56a、56b且厚度为例如2.2mm及1.8mm的第1区域98a、配置了微型计算机59及开关元件63且厚度为例如2.8mm的分割为2个的第2区域98b、其它的例如厚度为1mm的第3区域98c的4个区域以不同的厚度形成有模制绝缘覆膜290。
模制绝缘覆膜290在光电传感器56a、56b的投光部56c的投光部分及受光部56d的受光部分中,在其投光部56c与受光部56d的厚度不同(投光部56c的厚度为2.2mm、受光部56d的厚度为例如1.8mm)的第1区域98a中,以一并覆盖两个传感器56a、56b的方式从回路基板70比第3区域98c更突出地形成。这样,通过一并覆盖投受光部44a、56c、44b、56d或2个光传感器56a、56b等,而使用于形成模制绝缘覆膜290来覆盖投光部44a、56c及受光部44b、56d、微型计算机59及开关元件63等电气零件的金属模具101的形成简洁化并能够减少金属模具的成本。
进而,在第1区域97a、98a的模制绝缘覆膜290以前端开口的方式形成为将投光部44a、56c及受光部44b、56d的投受光部分的周边围成筒状。将投光部44a、56c及受光部44b、56d的投受光部分的周围围成筒状的模制绝缘覆膜290的一部分相对投受光部起到遮光部的作用。
在该模制绝缘覆膜290的筒状部分的内周面及投受光部分上,通过例如防水喷雾而实施防水处理而形成防水层。由此,即使因为将投受光部分围成筒状而在筒状部分的内周面上附着有水分,水分也不易残留。所以,能够抑制水分的残留或水分中含有的杂质的析出所致的污染,并能够抑制由此所致的在投受光部分的投受光效率的降低。
另外,在配置有小螺钉92的头部92a的区域95不形成模制绝缘覆膜190是因为在配置有小螺钉92的头部92a的区域95形成模制绝缘覆膜290时,在拧入小螺钉92时,由于头部92a与模制绝缘覆膜290的接触而使模制绝缘覆膜290剥离,担心会波及到整个回路基板70。可是,若不以模制绝缘覆膜290来覆盖配置有小螺钉92的头部的区域95,则在拧入小螺钉92时,头部92a不易与模制绝缘覆膜290接触。因此,模制绝缘覆膜290不会剥离、不易产生剥离所致的绝缘不良等。
此外,若以模制绝缘覆膜290来覆盖光电传感器44、56a、56b的投光部44a、56c的投光部分及受光部44b、56d的受光部分时,即使假定由透明的模制绝缘覆膜覆盖,也担心从投光部44a、56c投光并由读取图案或识别图案反射的光的光量在受光部44b、56d之间的区域内衰减而不能在受光部正确地检测。
可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投受光部分未被模制绝缘覆膜290所覆盖,所以能够抑制从投光部44a、56c投光并由图案反射的光的衰减。因此,不易产生光量的衰减或其它的光所致的光电传感器44、56a、56b的错误动作。此外,因为使用有色的光难于通过的合成树脂来作为模制绝缘覆膜290,并且以前端开口的方式将光电传感器44、56a、56b的投光部44a、56c的投光部分及受光部44b、56d的受光部分的周围包成筒状并形成模制绝缘覆膜290,所以投受光部分的周围被遮蔽,在投受光部分不易产生光向周围的照射及来自周围的光的入射。所以,即使投光部44a、56c与受光部44b、56d接近地配置,直接光也不易从投光部44a、56c入射到受光部44b、56d,能够进一步防止错误动作。
根据图18~图21,对于以覆盖回路基板70的方式来形成模制绝缘覆膜290的工序进行说明。
如图18所示,在通过热熔模制法来形成模制绝缘覆膜290的情况下,使用热熔处理装置。在热熔处理装置中,将作为树脂基材的例如可塑性聚酰胺树脂制的热熔密封剂在给料器105中熔融,在低温·低压力下经由软管106将密封剂供给金属模具101。
如图19所示,金属模具101是具有上金属模具101a与下金属模具101b的环型模具。在上金属模具101a与下金属模具101b之间具有能够对安装有微型计算机59等的电气零件的回路基板70定位并安装的形成空间102,在形成空间102形成有间隙,利用该间隙可在与回路基板70或电气零件之间形成模制绝缘覆膜290。在这里,在回路基板70的形成了小螺钉92的头部92a的区域95中不形成间隙,以使不能形成模制绝缘覆膜290。因为线圈62已经形成有绝缘覆膜,所以在该成形工序中不形成模制绝缘覆膜。此外,利用线圈支架69来进行与金属模具101的定位及间隙的密封。进而,在金属模具101上设有多个与投受光部分接触的突起部101c,该突起部101c用于在前端开口为筒状的空间内来包围光电传感器44及光电传感器56a、56b的投受光部分。进而,在光电传感器44的投受光部44a、44b或2个光电传感器56a、56b或微型计算机59及开关元件63等电气零件的周围形成凹陷较大的部分,以使其一并被模制绝缘覆膜290所覆盖。在该凹陷的部分形成表面的第1~第3区域97a~97c及背面的第1及第2区域98a、98b。由此,能够使金属模具的形状简洁化并减少金属模具的成本。
如图20所示,在形成模制绝缘覆膜290时,在下金属模具101b中定位放置线圈62或安装有电气零件的回路基板70。接着将上金属模具101a安装到下金属模具101b上并压紧。在该状态下,从给料器105经由软管106将在例如摄氏140~200℃左右的低温、2~5的MPa左右的低压力下熔融的热熔密封剂供给到上下的金属模具101a、101b。其结果,热熔密封剂被供给到回路基板70或电气零件与上下的金属模具101a、101b之间的间隙中。在热熔密封剂冷却时,从金属模具101取出回路基板70。所以,在回路基板70的内外表面形成模制绝缘覆膜290。此时,区域95、光电传感器44、56a、56b的投受光部分、配置有小螺钉92的头部92a的区域95、及配置有外部机器连接部96的区域由金属模具101遮掩而未形成模制绝缘覆膜290。
在形成了模制绝缘覆膜290的状态下,进行电子回路的检查。在进行检查时,将检查装置的4根销连接在外部机器连接部96的各端子96a~96d上并进行检查。检验该测定结果是否为所期望的值,同时进行回路的检查与绝缘性能的检查。检查结束时,通过热熔喷雾法在外部机器连接部96形成绝缘覆膜。
通过这样用绝缘体制的合成树脂的模制绝缘覆膜290来覆盖包括回路基板70的各部分,就能够防止液体浸入微型计算机59等的电气零件内。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将发电的电力储存到蓄电元件57中,通过该电力使控制部55等动作,所以不需要电源的更换。因此,能够持久地维持模制绝缘覆膜290所得的密封,能够进一步减轻绝缘不良引起的问题。
另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虽然在形成模制绝缘覆膜290后通过热熔喷雾法仅在外部机器连接部96上形成有绝缘覆膜,但也可如图21所示,通过浸渍处理在模制绝缘覆膜290的表面形成非模制绝缘覆膜298。非模制绝缘覆膜298通过以下的方式来形成。在回路的检查结束时,通过打印或印刷而对配置有小螺钉92的头部92a的区域95及光电传感器44、56a、56b的投光部44a、56c的投光部分及受光部44b、56d的受光部分进行遮掩。将被遮掩后的回路基板70浸入放置有合成树脂液体的箱内进行浸渍处理,其后从箱中取出并进行硬化处理,从而在表面形成非模制绝缘覆膜298。
在这样形成了模制绝缘覆膜290的表面及/或未形成模制绝缘覆膜290的表面、例如线圈62的表面上来形成非模制绝缘覆膜298,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绝缘性能。
〔其它实施方式〕(a)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用在旋转方向并列配置的4个磁体(磁极)来构成转子60,但磁体的数目只要是多个,则多少都可以。但是磁体的数目优选地在3~8的范围内。此外,虽然线圈的数量与磁体(磁极)不同也可以,但优选地为与磁体(磁极)的数目相同。
(b)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利用多个磁体61来构成转子60,但只要是具有在圆周方向上交替地配置不同极性的磁极的转子即可,例如含有稀土类金属的筒状塑性磁体等的一体形成体。
(c)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虽然通过夹具来相对卷筒轴芯对芯并固定回路基板70,但也可使例如轴承收纳部14的外周面与回路基板70的内周面或线圈支架69的内周面嵌合,以使卷筒轴芯与回路基板70实质上同芯地配置。
(d)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虽然通过罩部件65a、65b来保持磁体61,但也可通过例如热收缩管来遮盖磁体61的外周并将磁体61保持在卷筒轴20上。在这种情况下,也可在安装罩部件65a、65b之后安装热收缩管。
(e)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虽然通过1对的罩部件65a、65b来保持磁体61,但也可使一方为罩部件,另一方为圆板状的定位用的部件,利用两者来夹持磁体61。
权利要求
1.一种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对旋转自如地安装于绕线轮主体上的卷筒进行制动,具备卷筒制动机构及卷筒控制机构,该卷筒制动机构具有含有在旋转方向上并列配置且极性交替地不同的多个磁极,且与前述卷筒连动并旋转的转子、在前述转子的周围的圆周方向上间隔地对置配置且串联连接的多个线圈、及连接在串联连接的前述多个线圈的两端的开关机构,来对前述卷筒进行制动;该卷筒控制机构具有安装于前述绕线轮主体的与前述卷筒一方的端面对置的面上、且安装有前述多个线圈及前述开关机构的回路基板,以及搭载于前述回路基板上的控制元件,对前述卷筒制动机构进行电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前述转子具有多个在旋转方向上并列配置的磁体,前述磁体固定在不能旋转地安装于前述卷筒的卷筒轴上且使其极性交替地变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前述多个磁体通过配置于卷筒轴方向的端部的非磁性体制的罩部件而被保持,以使与前述卷筒轴实质上同芯地配置。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前述磁体的数量与前述线圈的数量是相同的。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前述多个线圈是以从前述卷筒轴芯向径方向延伸的轴为中心而卷绕成矩形框状,且沿前述卷筒的旋转方向而弯曲形成圆弧状的无芯线圈。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前述线圈在安装于非磁性体制的有底筒状的线圈支架上的状态下被固定在前述回路基板上。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前述多个线圈与前述卷筒轴芯实质上同芯地配置。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前述回路基板是与前述卷筒轴芯实质上同芯地配置的垫圈形状的部件。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还具有至少包覆前述线圈的绝缘体制的第1合成树脂覆膜、包覆前述卷筒控制机构的绝缘体制的第2合成树脂覆膜。
10.如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前述卷筒控制机构还具有蓄电元件,前述蓄电元件搭载于前述回路基板上,并积蓄前述线圈所产生的电力来供给前述控制元件。
11.如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还具有搭载于前述基板上并用于检测前述卷筒的转速的光电检测机构,前述卷筒控制机构利用前述检测出的转速来对前述卷筒进行制动。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前述第1及第2合成树脂覆膜通过浸渍处理使液状的合成树脂基材附着在前述卷筒控制机构及前述线圈上而一体形成。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至少前述第2合成树脂覆膜通过在放置了前述回路基板的金属模具内注入树脂基材的热熔模制法而形成,覆盖前述回路基板的至少一部分。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前述第1合成树脂覆膜通过浸渍处理使液状的合成树脂基材附着在形成有前述第2合成树脂覆膜的前述卷筒控制机构及前述线圈上而一体形成。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至少前述第2合成树脂覆膜是具有透光性的覆膜。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至少前述第2合成树脂覆膜是光难于透过的有色的覆膜。
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前述回路基板能够通过具有头部的多根螺纹部件而安装在前述绕线轮主体的外壁上,前述第2合成树脂覆膜覆盖前述卷筒控制机构,但不覆盖其中配置有前述螺纹部件的头部的区域。
18.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前述回路基板能够通过具有头部的多根螺纹部件而安装在前述绕线轮主体的外壁,前述第2合成树脂覆膜覆盖前述卷筒控制机构,并在配置有前述螺纹部件的头部的区域形成为比其它部分要薄。
全文摘要
本发明目的在于减轻线圈与回路基板的绝缘不良并能够容易地组装制动装置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在对旋转自如地安装于绕线轮主体的卷筒(12)进行制动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中,具备卷筒制动组件(40)及卷筒控制组件(42),该卷筒制动组件具有含有在旋转方向上并列配置且极性交替地不同的多个磁体(61),且与卷筒连动并旋转的转子(60)、在转子的周围的圆周方向上间隔地对置配置且串联连接的多个线圈(62)、及连接在串联连接的多个线圈的两端的开关元件(63);该卷筒控制组件具有安装于绕线轮主体的与卷筒一方的端面对置的面上,且安装有多个线圈的回路基板(70)、搭载于回路基板的控制部(55)等,对卷筒制动组件进行电控制。
文档编号A01K89/0155GK1517018SQ20041000133
公开日2004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6日
发明者生田刚, 川崎宪一, 平泉一城, 一, 城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