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及其防除方法

文档序号:383788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及其防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至少2种以上有效成分的对灰霉病、白粉病、菌核病、斑点落叶病、起因于丝核菌的病害等植物病害具有协同防除效果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及植物病害防除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大量的化学药物正在被使用。但是,具有类似骨架的同作用系的化学药物为防除同种病害而被频繁使用或过量给药等,从而导致植物病原菌对化学药物的耐性化问题越来越显著。另一方面,近来消费者对减农药作物的需求或对减轻化学农药导致的环境负荷的社会需求越来越高。另外,在作为药物使用场所的农家圃场,以罐混(tankmixing)法混用2种以上药物进行处理时,相容性差的药物组合使各药物的效果降低、或导致植物体发生药害的可能性非常高。在上述情况下,希望开发出对已知药物的耐性菌效果高,即使有效成分量较低效果也高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并且,为了预防植物病原菌的耐性化,也希望开发出由具有不同的基本骨架、作用性不同的成分(化合物)形成的相容性好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及植物病害防除方法。特开平9—235282号公报(欧洲专利公开第737682号公报)中记载了下述内容(RS)-N-[2-(1,3-二曱基丁基)p塞吩-3-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p比哇-4-曱酰胺(通用名吡"塞菌胺(Penthiopyrad、ISO申请中),以下,记为吡虔菌胺)对各种病害具有防除效果。专利文献l:特开平9-235282号/>净艮专利文献2:欧洲专利公开第737682号公报(EP0737682)
发明内容本发明人等将提供对已知药物的耐性菌效果高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作为课题,所述组合物是即使对病原菌栖息环境给予的有效成分量低也具有高活性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本发明人等研究了吡噻菌胺与其他杀菌剂成分的组合,结果发现通过组合吡p塞菌胺与特定的杀菌剂成分,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可以得到单独成分无法达到的协同防除效果,并且不对植物产生药害,从而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涉及以下所示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及其防除方法。一种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含有成分I及成分II作为有效成分,其特征在于,成分I为(RS)—N—[2-(1,3-二曱基丁基)p塞p分-3—基]-1-曱基-3-三氟曱基-1H-p比哇-4-甲酰胺;成分II为选自四氟醚唑、粉哇醇、亚胺唑、三哇酮、硅氟唑、恶咪唑富马酸盐、丙硫菌唑、乙嘧酚磺酸酯、螺环菌胺、代森联、多果定、敌菌灵、乙菌利、氧化萎锈灵、噻唑菌胺、异丙菌胺、吡菌磷、氟氯菌核利、氟嘧菌胺、环酰菌胺、恶唑菌酮、咪唑菌酮、氰霜唑、苯酰菌胺、环氟菌胺、啶酰菌胺、苯噻菌胺、啶氧菌酯、吡唑醚菌酯、氟嘧菌酯、醚菌胺中的l种以上化合物。如上述[1]所述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l重量份成分I,成分II的添加量为0.01~50重量份。—种植物病害防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植物病原菌的栖息环境施用上述[1]或[2]中记载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及其防除方法作为防除手段,可以对包括药物耐性菌的多种植物病原菌显示单独成分无法达到的协同的防除效果。并且,可以减少对植物环境的有效成分(化合物)的给予量,还不使植物产生药害。另外,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由于含有骨架或作用性不同的2种以上成分,故可以提供出现药物耐性菌的可能性低的防除手段。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含有成分I及II作为有效成分。成分I为(RS)-N-[2-(1,3-二甲基丁基)噻吩-3-基]-1-甲基-3-三氟曱基-1H-吡唑-4-甲酰胺((RS)-N-[2_(1,3-dimethylbutyl)thiophen-3-yl]-1-methyl-3-trifluoromethyl-1H-pyrazole-4-carboxamide)(通用名p比口塞菌胺(Penthiopyrad,ISO申请中))。成分II为选自四氟醚唑、粉喳醇、亚胺唑、三哇酮、石圭氟唑、恶咪唑富马酸盐、丙硫菌唑、乙嘧酚磺酸酯、螺环菌胺、代森联、多果定、敌菌灵、乙菌利、氧化萎锈灵、噻唑菌胺、异丙菌胺、吡菌磷、氟氯菌核利、氟嘧菌胺、环酰菌胺、恶唑菌酮、咪唑菌酮、氰霜唑、苯酰菌胺、环氟菌胺、啶酰菌胺、苯噻菌胺、啶氧菌酯、吡唑醚菌酯、氟嘧菌酯、醚菌胺中的l种以上化合物。已知成分II的化合物对各种植物病害显示防除效果。以下示出农药手册(第13版)[ThePesticideManual,第13版,英国农作物保护委员会(BritishCropProtectionCouncil)出版,2003年]记载的成分II的通用名(英文名)与记载页。记载页中给出了药物的各种特征。1)四氟醚哇(Tetraconazole、第945-946页)2)粉唑醇(Flutriafol、第487-488页)3)亚胺哇(Imibe腦nazole、第561-562页)4)三唑酮(Triadimefon、第986-987页)5)珪氟哇(Simeconazole、第892-893页)6)恶咪哇富马酸盐(Oxpoconazolefumarate、第735页)7)丙硫菌唑(Prothiconazole、第837-838页)8)乙嘧酚磺酸酯(Bupirimate、第116-117页)9)螺环菌胺(Spiroxamine、第902-903页)10)代森联(Metimm、第666-667页)11)多果定(Dodine、第356-357页)12)敌菌灵(Anilazine、第1042页)13)乙菌利(Chlozolinate、第179—180页)14)氧化萎锈灵(Oxycarboxin、第736页)15)嚷唑菌胺(Ethaboxam、第374页)16)异丙菌胺(Iprovalicarb、第580—581页)17)p比菌石粦(Pyrazophos、第845—846页)18)氟氯菌核利(Fluoroimide、第467页)19)氟嘧菌胺(Diflumetorim、第313页)20)环酰菌胺(Fenhexamid、第408-409页)21)恶唑菌酮(Famoxadone、第394-395页)22)口米口坐菌酉同(Fenamidone、第397—398页)23)氰霜唑(Cyazofamid、第217-218页)24)苯酰菌胺(Zoxamide、第1035-1036页)25)环氟菌胺(Cyflufenamid、第225页)26)啶酰菌胺(Boscalid、第104页)27)苯p塞菌胺(Benthiavalicarb-isopropyl、第79页)28)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第786-787页)29)p比p坐酸菌酉旨(Pyraclostrobin、第842—843页)30)氟嘧菌酉旨(Fl丽astrobin、第468-469页)31)醚菌胺(Dimoxystrobin、第329页)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与单独使用各个有效成分(成分I、成分II)的情况相比,能得到协同的防除效果。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根据其剂型的不同,适当优选的范围也不同,100重量份该组合物中,成分I的吡p塞菌胺的含量在0.01~80重量份的范围内。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中,成分I的吡p塞菌胺与成分II的化合物的混合比例没有特别限定,通常相对于1重量份成分I的化合物,成分II的化合物的含量在O.Ol~50重量份、优选0.5~50重量份、较优选为0.530重量份、更优选为l20重量份的范围内。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除同时含有成分i与成分n的组合物之外,几乎同时用含有成分i的组合物与含有成分n的组合物在植物病原菌的栖息环境中进行处理的情况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中。并且,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可以配制成以高浓度含有成分i的化合物与成分n的化合物的组合物。该高浓度组合物可以用水稀释成散布液进行使用。另外,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可以在使用时混合以高浓度含有成分i的组合物与以高浓度含有成分n的组合物,配制成混合物。该高浓度组合物可以用水稀释成散布液进行使用(罐混法)。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可以在施用的病原菌栖息环境中直接使用有效成分原药,但通常与惰性液体载体、固体载体、表面活性剂混合,制成作为通常使用的制剂形态的粉剂、水合剂、悬浮剂(flowable)、乳剂、颗粒剂及其他通常使用的形态的制剂进行使用。并且,如果制剂上需要,还可以添加除表面活性剂以外的辅助剂。此处所说的载体是指为了帮助有效成分到达应处理的部位、且容易进行有效成分化合物的贮藏、运输、处理而配合的合成或天然无机或有机物质。作为载体,只要是通常农园艺用药剂中使用的物质即可,可以使用固体或液体中的任一种,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作为固体载体,可举出蒙脱石、高岭石等粘土类;硅藻土、石膏粉、滑石、蛭石、石膏、碳酸钙、硅胶、好^酸铵等无机物质;大豆粉、锯屑、小麦粉等植物性有机物质及尿素等。另外,为了改良物性,可以添加高分散硅酸或高分散吸收性聚合物。作为液体载体,可以举出曱苯、二曱苯、异丙基苯等芳香烃类,煤油、矿物油等石蜡烃类,丙酮、甲基乙基酮、环己酮等酮类,二噁烷、二乙二醇二曱基醚等醚类,甲醇、乙醇、丙醇、乙二醇等醇类,二甲基甲酰胺、二曱亚砜等非质子性溶剂及水等。进而,可以考虑制剂的剂型、使用场合等,根据目的分别单独或组合添加下述辅助剂。作为辅助剂,可以根据需要单独或组合使用通常被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粘合剂(例如木质磺酸、藻酸、聚乙烯醇、阿拉伯胶、CMC钠等)、稳定剂(例如,使用用于抗氧化的酚类化合物、硫醇类化合物或高级脂肪酸酯等,或使用磷酸盐作为pH调节剂,有时也使用光稳定剂)等。还可以根据情况添加用于防菌防霉的工业用杀菌剂、防菌防霉剂等。并且,作为辅助剂,为了实现乳化、分散、扩展、湿润、结合、稳定化等目的,可以举出木素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烷基硫酸酯盐、聚氧化烯烷基硫酸盐、聚氧化烯烷基磷酸酯盐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化烯烷基醚、聚氧化烯烷基芳基醚、聚氧化烯烷基胺、聚氧化烯烷基酰胺、聚氧化烯烷基酰胺、聚氧化烯烷基硫醚、脂肪酸聚氧烷撑酯、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脱水山梨糖醇酯、脂肪酸聚氧烷撑脱水山梨糖醇酯及聚氧化丙烯-聚氧化乙烯嵌段聚合物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硬脂酸钙、蜡等润滑剂;异丙基氢化二烯磷酸盐等稳定剂;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甘油、溶血卵磷脂等脑磷脂或卵磷脂类天然或合成磷脂,除此之外,可以举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酪蛋白、阿拉伯胶等。但这些成分并不限定于以上物质。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中,合并成分I与成分n的有效成分的含量根据制剂形态而不同,通常,粉剂中为0.01~30重量%,水合剂中为O.l~80重量%,颗粒剂中为0.5~20重量%,乳剂中为2~50重量%,悬浮剂中为l~50重量%,干悬浮剂中为l~80重量%。优选粉剂中为0.05~IO重量,水合剂中为5~60重量%,乳剂中为520重量%,悬浮剂中为5~50重量%及干悬浮剂中为5~50重量%。另外,辅助剂的含量为080重量%,载体的含量为从100重量%中减去有效成分化合物及辅助剂的含量的量。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的施用方法可以举出种子处理、浸渍处理、苗箱处理、茎叶散布、土壤灌注、土壤混合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利用的任一种施用方法。本发明的组合物在任意施用方法中均发挥充分的植物病害防除效果。另外,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的施用量及使用浓度根据对象作物、对象病害、病害的发生程度、化合物的剂型、施用方法及各种环境条件等而改变。散布本发明的组合物时,作为有效成分量,每公项50~1,000g是适当的,优选为每公项100500g。另外,用水稀释水合剂、混悬剂或乳剂进行散布时,其稀释倍率为20020,000倍是适当的,优选为500~5,000倍。另外,将本发明的组合物用作种子消毒剂时,组合物(成分i和成分n的混合物)的使用量为每ikg种子0.001~50g,优选为0.0110g。本发明的组合物当然可以与其^也杀菌剂、杀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除草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药、土壤改良剂或肥效物质混合进行使用,也可以制成与上述物质的混合制剂。下,示出本发明中作为防除对象的具体的病害及其病原菌。可以举出?K牙舀的-舀痘病(Pyriculariaoryzae)、纟丈冲古病(Rhizoctoniasolani)、水稻胡麻叶斑病(Cochliobolusmiyabeanus)、恶苗病(Gibberellafujikuroi);麦类的白4分病(Erysiphegraminisf.sp.hordei;f.sp.tritici)、锈病(Pucciniastriiformis;P.graminis;P.recondita;P.hordei)、条纟丈病(Pyrenophoragraminea)、网斑病(Pyrenophorateres)、赤霉病(Gibberellazeae)、雪腐病(Typhulasp.;Micronectriellanivalis)、散黑穗病(Ustilagotritici;U.nuda)、腥黑穗病(Tilletiacaries)、目艮扭王病(Pseudocercosporellaherpotrichoides)、纟丈才^病(Rhizoctoniacerealis)、云紋病(Rhynchosporiumsecalis)、叶枯病(Septoriatritici)、l贞才古病(Leptosphaerianodorum);豆工豆、黄瓜、西红柿、草莓、葡萄、马铃薯、大豆、巻心菜、茄子、莴苣等的灰霉病(Botrytiscinerea);葡萄的霜霉病(Plasmoparaviticola)、锈病(Phakopsoraampelopsidis)、白粉病(Uncinulanecator)、黑痘病(Elsinoeampelina)、炭疽病(Glomerellacingulata);苹果的白粉病(Podosphaeraleucotricha)、黑星病(Venturiainaequalis)、斑点落叶病(Alternariamali)、錄病(Gymnosporangiumyamadae)、花腐病(Sclerotiniamali)、腐烂病(Valsamali);梨的黑斑病(Alternariakikuchiana)、黑星病(Venturianashicola)、錄病(Gymnosporangiumharaeanum)、寿仑纟丈病(Physalosporapiricola);斗兆的灰星病(Sclerotiniacinerea)、黑星病(Cladosporiumcarpophilum)、拟、茎,泉霉病(Phomopsissp.);棉的炭症病(Gloeosporiumkaki)、J趕病(Cercosporakaki;Mycosphaerellanawae)、白4分病(Phyllactinia'kakikora);黄瓜的霜審病(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瓜类的苗立才古病(Rizoctoniasolani)、白4分病(Sphaerothecafuliginea)、炭疽病(Colletotrichumlagenarium)、蔓才古病(Mycosphaerellamelonis);番^的早疫病(Alternariasolani)、叶霉病(Cladosporiumfulvam)、晚疫病(Phytophthorainfestans);^S子的白4分病(Erysiphecichoracearum)、煤斑病(Mycovdlosiellanattrassii);十字花科蔬菜的黑斑病(Alternariajaponica)、白斑病(Cercosporellabrassicae)、才艮月中病(Plasmodiophorabrassicae)、才艮朽病(Phomalingam);葱的4秀病(Pucciniaallii)、黑斑病(Alternariaporri);大豆的紫斑病(Cercosporakikuchii)、黑痘病(Elsinoeglycines)、黑点病(Diaporthephaseolorum);S工豆的炭疽病(Colletotrichumlindemuthianum);花生的黑;步病(Mycosphaerellaberkeleyi)、褐斑病(Cercosporaarachidicola);婉豆的白并分病(Erysiphepisi)、霜霉病(Peronosporapisi);马铃薯的早疫病(Alternariasolani)、立枯丝核菌病(Rhizoctoniasolani)、晚疫病(Phytophthorainfestans);香豆的霜霉病(Peronosporavipiae)、疫病(Phytophthoranicotianae);茶的网#f病(Exobasidiumreticulatum)、白星病(Elsinoeleucospila)、炭疽病(Colletotrichumtheae—sinensis);烟草的赤星病(Alternarialongipes)、白4分病(Erysiphecichoracearum)、炭疽病(Colletotrichumtabacum)、疫病(Phytophthoraparasitica);3甘菜的淨曷谅王病(Cercosporabeticola);蔷^菠的黑该王病(Diplocarponrosae)、白4分病(Sphaerothecaparmosa)、疫病(Phytophthoramegasperma);菊花的褐斑病(Septoriachrysanthemi-indici)、白錄病(Puccinia]ioriana);草毒的白斗分病(Sphaerothecahumuli)、疫病(Phytophthoranicotianae);虹豆、黄瓜、番茄、草莓、葡萄、马铃薯、大豆、巻心菜、茄子、莴苣等的菌核病(Sclerotiniasclerotiomm);柑橘的黑点病(Diaporthecitri);蒜的黑叶斑病(Alternariadauci)等。以下,根据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制剂例中记载的各成分的配合份数均表示重量份数。〈制剂例a〉〈制剂例al(含有成分I和成分II的水合剂)>粉碎混合共计100份的下述物质,得到水合剂,即成分I的吡噻菌胺5份、成分II(下述记载的任一个化合物及其添加量(份))、木素磺酸钠5份、烷基苯磺酸钠10份、白炭黑10份、硅藻土或粘土余量。制剂例al中的成分II及其添加量(份)分别如下四氟醚唑5份、粉唑醇5份、亚胺唑5份、三唑酮5份、硅氟唑5份、恶咪唑富马酸盐5份、丙硫菌唑5份、乙嘧酚磺酸酯10份、螺环菌胺25份、代森联25份、多果定25份、敌菌灵25份、乙菌利20份、氧化萎锈灵10份、噻唑菌胺5份、异丙菌胺2.5份、p比菌磷10份、氟氯菌核利15份、氟嘧菌胺5份、环酰菌胺10份、恶唑菌酮10份、咪唑菌酮5份、氰霜唑5份、苯酰菌胺5份、环氟菌胺2.5份、啶酰菌胺10份、苯噻菌胺2.5份。〈比较用制剂例a1-2(含有成分I的水合剂(吡噻菌胺单剂))〉粉碎混合共计100份的下述物质,得到水合剂,即吡p塞菌胺10份、木素磺酸钠5份、烷基苯磺酸钠10份、白炭黑10份、硅藻土或粘土余量。〈比较用制剂例a1-3(含有成分n的水合剂(成分n单剂))〉粉碎混合共计100份的下述物质,得到水合剂,即成分II(以下记载的任一种化合物及其份数)、木素磺酸钠5份、烷基苯磺酸钠10份、白炭黑IO份、硅藻土或粘土余量。比较用制剂例al-3中的成分II与份数分别如下四氟醚唑IO份、粉唑醇IO份、亚胺唑IO份、三唑酮IO份、硅氟唑IO份、恶咪唑富马酸盐IO份、丙硫菌唑l(M分、乙嘧酚磺酸酯20份、螺环菌胺50份、代森联50份、多果定50份、敌菌灵50份、乙菌利40份、氧化萎锈灵20份、噻唑菌胺IO份、异丙菌胺5份、吡菌磷20份、氟氯菌核利30份、氟嘧菌胺IO份、环酰菌胺20份、恶唑菌酮20份、咪唑菌酮IO份、氰霜唑IO份、苯酰菌胺IO份、环氟菌胺5份、啶酰菌胺20份、苯噻菌胺5份。(病害防除试验例)以下具体给出病害防除试验例的结果。另外,各表中的字母p表示成分I的吡,塞菌胺。下述全部试-验例中,与单独使用有效成分时相比,可见协同效果,并且,未见对植物体的药害症状。(试验例l)黄瓜白粉病防除试验(EBI剂耐性菌)在温室内,使种植在直径为7.5cm的塑料盆中的2抹黄瓜(品种CucumissativusL.cv.sagamihanjiro)生长到1.5叶期。用水牙希释基于<制剂例al>配制得到的水合剂至规定浓度,用喷洒枪平均每4盆散布50ml。药液干燥后,用毛笔均匀地掸落预先使黄瓜发病的黄瓜病叶上的白粉病菌(EBI剂耐性菌)进行接种。接种后,将塑料盆放入温室内恒温室(20~25°C)中,经14天后取出实施调查。根据下述发病程度的指标调查每l片黄瓜叶上病斑面积占的比例。另外,根据下述计算式从各处理区的平均发病程度算出防除价。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比较制剂例(单剂例),对〈制剂例al-2>、〈制剂例al-3>也同样地进行试验。结果示于表l。发病程度0:无病斑1:病斑面积在5%以下2:病衫王面积、为6~25%3:病斑面积为26~50%4:病扭王面积在51%以上行计算。、防除价-(1-处理区的发病程度/无处理区的发病程度)x100表l黄瓜白粉病防除试验_<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试验例2)小麦白粉病防除试验(EBI剂耐性菌)在温室内,在直径7.5cm的塑料盆中使小麦(品种TriticumaestivumL.cv.Chihoku、约20林/盆)生长至1.5叶期为止。将基于<制剂例al〉制得的水合剂稀释至规定浓度,用喷洒枪平均每3盆散布50ml。另夕卜,作为比较制剂例(单剂例),对〈制剂例al-2>、<制剂例al-3〉也同样地进行散布。药液千后,在叶面上接种小麦白粉病菌(EBI剂耐性菌)。接种后,将塑料盆放入172rC的人工气象室内,经9日后取出,实施调查。按照与试验例l相同的方法调查每片小麦叶上病斑占的面积比例,相同地算出防除价。结果示于表2。表2小麦白粉病防除试验<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4</column></row><table>(试验例3)番茄疫病防除试验(苯基酰胺类耐性菌)在温室内,在直径7.5cm的塑料盆中使番茄(品种LycopersiconesculentumMill.cv.Sekaiichi)生长至5叶期。用水稀释基于〈制剂例al〉制得的水合剂至规定浓度,用喷洒枪平均每4盆散布50ml。另夕卜,作为比较制剂例(单剂例),对〈制剂例al-2>、〈制剂例al-3〉也同样地进行散布。植物体上的散布药液干了之后,接种苯基酰胺类耐性菌(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嚢)悬浊液。接种后,将盆放入人工气象室(16~20°C)的湿室内,经5天后取出,实施调查。调查发病小叶在每材、番茄全部小叶中所占的比例、即发病小叶率。将各处理区及无处理区的平均值作为发病小叶率。如下所示地计算防除价。结果示于表3。防除价=(1-处理区的发病小叶率/无处理区的发病小叶率)x100表3番茄疫病防除试验制剂中的有效成分处理浓度(ppm)防除价p+代森联5+2580p+p塞口坐菌胺5+588p+异丙菌胺5+2.590p+恶唑菌酮5+1080p+p米哇菌酮5+586p+氰霜唑5+590P+苯酰菌胺5+582p+苯p塞菌胺5+2.595代森联5056p塞唑菌胺1062异丙菌胺570恶哇菌酮2062。米唑菌酮1058氰霜唑1070苯酰菌胺1060苯p塞菌胺70p(吡蓬菌胺)1020(试验例4)番茄开花期灰霉病防除试验(灰霉病菌RS菌)在温室内,在l/5000a的瓦氏盆(wagnerpot)中使番茄(品种LycopersiconesculentumMill.cv.Hausu-Momotarou)生长至开花期。将基于<制剂例al>制得的水合剂稀释至规定浓度,用喷洒枪平均每4盆散布150ml,间隔1周散布2次。另外,作为比较制剂例(单剂例),也对〈制剂例a1-2>、〈制剂例al-3>同样地进行散布。药物处理l天后,将由预先在PDA培养基上培养得到的灰霉病菌(MBC耐性.二羧基酰亚胺类药物敏感性RS菌)配制得到的含有培养液的分生胞子悬浊液1次/1周共计2次以花部为中心进行喷雾接种。接种后,将瓦式盆放入153(TC、湿度90%以上的温室内湿室中,经7天后取出,实施调查。调查各盆的发病果率(发病幼果占番茄幼果总数的比率),求出各处理区的平均发病果率,按下式算出防除价。结果示于表4。防除价=(1-处理区的发病果率/无处理区的发病果率)xioo表4番茄开花期灰霉病防除试-验_制剂中的有效成分处理浓度(ppm)_防除价P+敌菌灵5+2592P+乙菌利5+2083P+环酰菌胺5+1095p+咬酰菌胺_5+10_90孝丈菌灵5040乙菌利4042环酰菌胺2055啶酰菌胺_^_48P(吡p塞菌胺)1056(试-验例5)苹果斑点落叶病防除试验在温室内,在直径7.5cm的塑料盆中使苹果(品种MaluspumilaMillervar.domesticaSchneidercv.Oorin)生长至15叶期以上。用?J^牙希释基于<制剂例al〉制得的水合剂至规定浓度,用手提喷雾器平均每3盆散布100ml。另外,作为比较制剂例(单剂例),也对〈制剂例al-2〉、〈制剂例al-3〉同样地进行散布。药液干燥后,将10抹预先使其罹患了苹果斑点落叶病的病树置于上风向,通过空调机的风对置于下风向的试验盆的苹果进行风媒接种。接种后,将试验盆放入温室内恒温室(20~25°C)中,经20天后取出,实施调查。基于与试验例l相同的指标调查每l苹果叶上病斑占的面积比例,由各区的平均发病程度与试验例l相同地计算防除价。结果示于表5。表5苹果斑点落叶病防除试验_<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column></row><table>(试验例6)结缕草的褐斑病(brownpatch)防除试验在温室内,在直径7.5cm的塑料盆的下层部装入混合了麦糠培养得到的立枯丝核菌的土壤,剥离预先使其生长的结缕草(品种AgrostisstoloniferaL.cv.Penncross),连同土壤一起移植在上层部4cm处。移植3天后,用水稀释基于〈制剂例al〉制得的水合剂至规定浓度,每盆进行土壤灌注40ml。然后,于(20~30°C)下保存20天后,按照与试-睑例1相同的指标调查褐色病斑部分相对于盆表面整面的面积比例,同样地算出防除价。另外,作为比较制剂例(单剂例),也对〈制剂例al-2〉、〈制剂例al-3>同样地进行试验。结果示于表6。表6结缕草的褐斑病防除试验<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column></row><table>实施例A中的如上所示的所有试验例中,与单独含有有效成分的植物病害防除用组合物相比,含有成分I吡噻菌胺与规定成分II的植物病害防除用组合物显示了协同的防除效果,且未见植物体出现药害症状。<制剂例1>〈制剂例bi(含有成分i及成分n的水合剂)>粉碎混合共计ioo份的下述物质,得到水合剂,即成分I的p比p塞菌胺5份、成分II(下述记载的任一个化合物及其添加量(份))、木素磺酸钠5份、烷基苯磺酸钠10份、白炭黑10份、硅藻土或粘土余量。制剂例bl中的成分II及其添加量(份)分别为咬氧菌酯7.5份、他唑醚菌酯2.5份、氟嘧菌酯5份、醚菌胺7.5份。〈比较用制剂例bl-2(含有成分I的水合剂(吡p塞菌胺单剂))>混合粉碎共计100份的下述物质,得到水合剂,即吡p塞菌胺10份、木素磺酸钠5份、烷基苯磺酸钠10份、白炭黑10份、珪藻土或粘土余量。〈比较用制剂例M-3(含有成分n的水合剂(成分n单剂))〉粉碎混合共计ioo份的下述物质,得到水合剂,即成分n(下述记载的任一个化合物及其添加量(份))、木素磺酸钠5份、烷基苯磺酸钠10份、白炭黑10份、硅藻土或粘土余量。比较用制剂例bl-3中的成分II及其添加量(份)分别为。定氧菌酯15份、吡唑醚菌酯5份、氟嘧菌酯10份、醚菌胺15份。(病害防除试验例)以下,具体地示出病害防除试验例的结果。另外,各表中的字母P表示成分I的吡噻菌胺,试验例与实施例A的试-验例1~3相同地进行。试验例1的结果如表7所示,试验例2的结果如表8所示,试验例3的结果如表9所示。表7黄瓜白粉病防除试验<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9</column></row><table>表8小麦白粉病防除试验<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9</column></row><table>表9番茄疫病防除试-睑<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9</column></row><table>实施例B中的如上所示的所有试验例中,与单独含有有效成分的植物病害防除用组合物相比,含有成分i的吡噻菌胺与规定成分n的植物病害防除用组合物表现出协同的防除效果,且未见植物体出现药害症状。权利要求1、一种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含有成分I及成分II作为有效成分,其特征在于,成分I为(RS)-N-[2-(1,3-二甲基丁基)噻吩-3-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成分II为选自四氟醚唑、粉唑醇、亚胺唑、三唑酮、硅氟唑、恶咪唑富马酸盐、丙硫菌唑、乙嘧酚磺酸酯、螺环菌胺、代森联、多果定、敌菌灵、乙菌利、氧化萎锈灵、噻唑菌胺、异丙菌胺、吡菌磷、氟氯菌核利、氟嘧菌胺、环酰菌胺、恶唑菌酮、咪唑菌酮、氰霜唑、苯酰菌胺、环氟菌胺、啶酰菌胺、苯噻菌胺、啶氧菌酯、吡唑醚菌酯、氟嘧菌酯及醚菌胺中的1种以上化合物。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l重量份成分I,成分II的添加量为O.Ol~50重量份。3、一种植物病害防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植物病原菌的栖息环境施用权利要求l或2所述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没有药害的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至少含有成分I及成分II作为有效成分,能得到各单独成分无法得到的协同效果,能以较低药物量极大地增加对多种植物病原菌的防除效果。成分I为(RS)-N-[2-(1,3-二甲基丁基)噻吩-3-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作为成分II,可以举出四氟醚唑、粉唑醇、亚胺唑、三唑酮、硅氟唑、恶咪唑富马酸盐、丙硫菌唑、乙嘧酚磺酸酯、螺环菌胺、代森联、多果定、敌菌灵、乙菌利、氧化萎锈灵、噻唑菌胺、异丙菌胺、吡菌磷、氟氯菌核利、氟嘧菌胺、环酰菌胺、恶唑菌酮、咪唑菌酮、氰霜唑、苯酰菌胺、环氟菌胺、啶酰菌胺、苯噻菌胺、啶氧菌酯、吡唑醚菌酯、氟嘧菌酯或醚菌胺。文档编号A01N43/76GK101106903SQ200680003239公开日2008年1月16日申请日期2006年1月20日优先权日2005年2月4日发明者柳濑勇次,稻见俊一申请人: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