秆类自动高效捆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1714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秆类自动高效捆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秆类自动高效捆扎装置包括进秆斗、支撑装置和捆扎装置,所述进秆斗包括侧斗板(5)、斜斗板(6)、直斗板(9)和自卸板(8);两块呈直角梯形状的侧斗板(5)斜边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块斜斗板(6),直边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块直斗板(9);所述自卸板(8)有两块,分别与斜斗板(6)和直斗板(9)下缘活接;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侧支板(1)、下支板(4)和斜卸板;两块侧支板(1)之间固定连接有下支板(4),所述侧支板(1)和下支板(4)分别设置于斜斗板(6)和侧斗板(5)的下面;所述斜卸板(14)设在捆扎装置的下方,上缘与下支板4内侧固定连接,两侧边分别与左右侧支板(1)内侧连接,下缘与地面接触形成斜板状;所述捆扎装置包括移机槽(3)、固定板(10)、压捆机(11)、感控装置(12)、横支槽(2)和行带槽(12);所述移机槽(3)的内端对称设置在下支板(4)内侧的中间,且外端突出下支板(4),突出部分连接有固定板(10);所述压捆机(11)设置于移机槽(3)上,内侧设有感控装置(12);所述横支槽(2)一端与压捆机的内侧下端以齿轴的方式连接,另一端与下支板(4)的内侧接触;所述的行带槽(12)为多节头尾相接触的输送绑带的槽体,分别设在下支板内侧、自卸板下侧、移机槽内侧和横支槽上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秆类自动高效捆扎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块自卸板(8)下面对称设置有至少2对的斜支杆(7),斜支杆(7)一端设置在自卸板(8)的下侧,另一端分别设置于下支板(4)和移机槽(3)的内侧;所述斜支杆(7)可以为弹簧式或液压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秆类自动高效捆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带槽(12)包括主设行带槽(12)和附设行带槽(12),设在下支板(4)内侧的槽体为主设行带槽(12),设在自卸板(8)下侧、移机槽(3)内侧和横支槽(2)上侧的槽体为附设行带槽(12),每节行带槽(12)均平行设置有至少两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秆类自动高效捆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带槽(12)的外侧均为直边形,内侧均为圆弧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秆类自动高效捆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下支板(4)的外侧设有绑带输紧器(16),绑带输紧器(16)的一端与主设行带槽(12)中间所设端口(15)连通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秆类自动高效捆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输紧器(16)前端的绑带输送、拉紧和切断口与下支板(4)内侧的行带槽(12)中间所设端口(15)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秆类自动高效捆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捆机(11)两侧的下端设置有移动齿轮,移机槽(3)上设有与齿轮吻接的齿槽。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秆类自动高效捆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捆机(11)的感控装置(13)中可单项设置秆类预定重量感动装置或感控探头,或同时设置秆类重量感控装置和感控探头。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秆类自动高效捆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捆机(11)内侧的行带槽12底端设有岔口与横支槽(2)一端进行齿轴式连接,齿轴受感控装置(13)驱动。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