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7467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用菌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用菌越来越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友好食品,食用菌也称蘑菇,由于其栽培方法的可控性和产品的安全性较好,已逐渐成为当前安全食品中的消费主流。近年来,随着对菌菇产量需求的不断增大,人们逐步采用液体培养来实现大规模生产。液体培养产生的菌丝体所含营养物质与子实体相似,且液体培养菌丝体生产周期短、产量高、成本低、从菌丝体重提取多糖可以缩短生长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但现有的栽培装置实用性不强,又不能合理调配所需培养基,容易造成资源浪费,还影响栽培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有利于提高栽培质量和效率的食用菌栽培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食用菌栽培装置,包括罐体。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端为敞口式。该罐体内设有培植板,所述培植板设有无数个透气孔,该培植板底端设有海绵块,所述海绵块下端设有海绵条,所述培植板上端左右两侧均设有推拉轴。两推拉轴顶端通过一支撑圈相互连接。所述罐体还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通过其设有的两个固定孔分别与两推拉轴相互连接固定。所述密封盖和培植板均设有一通孔,该密封盖设有的通孔和培植板设有的通孔通过培养液进料管相互连接。

具体的,所述培植板边沿设有弹性软胶圈,该培植板边沿与罐体内壁相贴合。

具体的,所述海绵条为倒圆锥状。

具体的,所述推拉轴的长度比罐体的高度略长。

具体的,所述支撑圈的直径与培植板的直径相等。

具体的,所述密封盖的边沿也与罐体内壁相贴合。

具体的,所述培养液进料管的高度略短于罐体的高度,该培养液进料管顶端设有进料斗。

作为优选,所述海绵条沿海绵块圆周等距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首先,便于推广使用,使用便捷,有利于掌控培植,提高培植质量和提高产量;其次,便于循环使用,减少投资成本;最后,充分利用有效资源,精确调控培养液的剂量,避免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局部示意图。

图中:1.罐体,2.培植板,3.透气孔,4.海绵块,5.海绵条,6.推拉轴,7.支撑圈,8.密封盖,9.固定孔,10.通孔,11.培养液进料管,12.进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1和附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一种食用菌栽培装置,包括罐体1。包括罐体1,罐体1上端为敞口式。该罐体1内设有培植板2,培植板2设有无数个透气孔3,该培植板2底端设有海绵块4,海绵块4下端设有海绵条5,培植板2上端左右两侧均设有推拉轴6。两推拉轴6顶端通过一支撑圈7相互连接。罐体1还设有密封盖8,密封盖8通过其设有的两个固定孔9分别与两推拉轴6相互连接固定。密封盖8和培植板2均设有一通孔10,该密封盖8设有的通孔10和培植板2设有的通孔10通过培养液进料管11相互连接。培植板2边沿设有弹性软胶圈(未图示),该培植板2边沿与罐体1内壁相贴合。海绵条5为倒圆锥状。推拉轴6的长度比罐体1的高度略长。支撑圈7的直径与培植板2的直径相等。密封盖8的边沿也与罐体1内壁相贴合。培养液进料管11的高度略短于罐体1的高度,该培养液进料管11顶端设有进料斗12。

本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示例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应用方法和原理的基础上,很容易做出各种类型的改进或变形,而不仅限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所描述的结构,因此前面描述的方式只是优选方案,而并不具有限制性的意义,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改,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