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加犊牛瘤胃双歧杆菌的饲喂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67552阅读:6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畜牧业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犊牛的饲喂方法。
背景技术
:犊牛一般指从初生到6月龄的小牛,这个阶段是奶牛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尤其是0-2月龄犊牛,以喝奶和开食料作为营养来源,是奶牛发育的窗口期,这一阶段的发育不良,后期再多的营养也无法弥补。犊牛阶段饲养管理不当,尤其是在0至3周龄,其极易受到病菌的侵袭而引起胃肠微生物区系紊乱及各种疾病,造成发育受阻,甚至死亡,最终影响其生产性能。犊牛腹泻是危害犊牛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是由于肠道内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或是营养性因素、环境性因素致使犊牛免疫力低下综合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征兆,主要发生于1月龄以下犊牛,特征是拉稀便、软便或水样便,呕吐,脱水和体重减轻。犊牛腹泻是造成犊牛生长发育不良和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以出生一个月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被称为新生犊牛的杀手,给奶牛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在我国奶牛养殖规模化、集约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如何通过犊牛断奶前正确的饲喂方法以促进、保障犊牛胃肠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微生物区系的形成成为研究热点,以获得最佳的犊牛饲养经济效益。酸化奶哺喂犊牛为犊牛的良好生长提供的良好的开始。酸化奶的制作方法为:用85%的甲酸或98%的柠檬酸分析纯晶体与蒸馏水按1:9的比例进行酸化奶稀释酸化剂的调配,每升奶添加30毫升酸化奶稀释酸化剂(必须是稀释酸化剂倒入牛奶,避免牛奶往稀释酸化剂中倒),充分混匀后静置30min,哺喂前再进行搅拌加热至25℃即可哺喂犊牛。研究发现,采用酸化奶哺喂犊牛,可任犊牛自由采食,犊牛喝到的奶量均占体重的20%~25%。而传统哺喂犊牛喝到的奶量仅占体重的10%左右,采用酸化奶自由采食哺喂,经实践证明每头犊牛每天采食量非常高,可吃到8~12公斤,而传统巴杀奶哺喂量只能吃到6~8公斤,传统哺喂日增重只能达到600~750g,采用酸化奶哺喂日增重可达到0.9~1.2公斤,同时酸化奶自由采食可有效的解决犊牛群饲互相舔食嘴部、体毛等异食癖的现象。目前,犊牛断奶前的饲喂方法主要包括:犊牛初乳饲喂后进行酸化奶饲喂;犊牛使用犊牛岛单个培育,每个犊牛岛的面积为1.2m×3m;犊牛出生后1小时内饲喂初乳4L(弱犊3.5L),0~3日龄使用奶瓶饲喂常乳6L,4~7日龄使用多嘴奶桶饲喂6L,8~55日龄犊牛每天饲喂酸化奶8L;56~60日龄犊牛每天饲喂酸化奶4L;分2次(06:30和16:30)进行。所有犊牛4日龄开始饲喂开食料,自由采食和饮水。谭世新发表的《饲喂酸化奶对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中公开了一种酸化奶的饲喂方式,具体为:0~3d饲喂6~8L初乳,3~8d饲喂6L酸化奶,9~11d饲喂8L酸化奶,12~50d饲喂8L酸化奶,51~60d饲喂6L酸化奶,61~75d饲喂4.5L酸化奶,76~90d饲喂3L酸化奶。公开号为CN106212381A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酸化奶的饲喂方式,具体为:4~30天自由采食酸化奶,31日龄开始限量供给酸化奶。但上述酸化奶的饲喂方法均会导致犊牛哺乳期腹泻率偏高以及犊牛瘤胃中有益菌偏少。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犊牛的饲喂方法。该饲喂方法可显著提高犊牛胃肠道中双歧杆菌属等有益菌的丰度,同时可显著降低梭菌属等有害菌的丰度。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犊牛的饲喂方法,包括采用乳品饲喂犊牛,该乳品为酸化奶,酸化奶的饲喂方式为:2~7日龄:每天喂奶2次,每次饲喂3kg;8~14日龄:每天喂奶2次,每次饲喂3.5kg;15~49日龄:每天喂奶2次,每次饲喂4kg;50~56日龄:每天喂奶1次,饲喂4kg。作为优选,酸化奶的饲喂温度为35~38℃。作为优选,犊牛的单头牛喂奶时间不少于7s。作为优选,每天喂奶2次,2次饲喂酸化奶的时间间隔为9~15h,每天同一时间段的饲喂时间上下浮动不超过0.5h。作为优选,饲喂方法中,每天喂奶2次,第一次喂奶于上午9点前完成;每天喂奶1次,喂奶于上午9点前完成。在本发明中,于犊牛1日龄时,饲喂4L初乳,然后从2日龄开始饲喂酸化奶,此外,犊牛不再饲喂其它的乳品或代乳品。在本发明中,饲喂方法还包括断奶前犊牛开食料饲喂管理。作为优选,断奶前犊牛开食料饲喂管理为:犊牛出生第3天给水和开食料,开食料的采食方式为自由采食。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酸化奶的制作方法为:将甲酸稀释液加入牛奶或代乳料中,混合均匀,经10~48h后,得到酸化奶。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甲酸稀释液的体积百分比为8.5%。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甲酸稀释液与牛奶或代乳料的体积比为3:100。作为优选,牛奶中含蛋白2.9%~3.9%、脂肪3.5%~4.5%、可溶性固形物11.0%~12.5%。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代乳料由代乳粉与水按重量比1:6混合制成。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代乳粉中含蛋白15%~20%、脂肪15%~20%。作为优选,牛奶或代乳料为经过巴士杀菌后的牛奶或代乳料。作为优选,将甲酸稀释液加入牛奶或代乳料前,牛奶或代乳料的温度为5~10℃,在此温度下不易出现奶水分离或结块的现象。在本发明中,酸化奶的pH值为4.2~4.5。在本发明提供的酸化奶的制备方法中,首次添加甲酸稀释液于牛奶中应充分搅拌,1小时后再搅拌第2次,每日至少搅拌3~4次;应确保甲酸与奶接触时间至少10~48小时以保证杀菌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犊牛的饲喂方法,包括采用酸化奶饲喂犊牛,酸化奶的饲喂方式为:2~7日龄:每天喂奶2次,每次饲喂3kg;8~14日龄:每天喂奶2次,每次饲喂3.5kg;15~49日龄:每天喂奶2次,每次饲喂4kg;50~56日龄:每天喂奶1次,饲喂4kg。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提供的饲喂方法可显著提高犊牛胃肠道中双歧杆菌属等有益菌的丰度,同时可显著降低犊牛胃肠道中梭菌属等有害菌的丰度。2、本发明提供的饲喂方法可降低犊牛腹泻率、提高犊牛免疫力、促进犊牛健康成长,减少抗生素等药品使用。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犊牛的饲喂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
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犊牛的饲喂方法,包括采用酸化奶饲喂犊牛,酸化奶的饲喂方式为:2~7日龄:每天喂奶2次,每次饲喂3kg;8~14日龄:每天喂奶2次,每次饲喂3.5kg;15~49日龄:每天喂奶2次,每次饲喂4kg;50~56日龄:每天喂奶1次,饲喂4kg。在本发明中,1日龄出生后1h内灌服4L初乳。在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中,犊牛的饲喂方法具体为:1、收集牛奶或代乳粉,制作甲酸稀释液;牛奶中含蛋白2.9%~3.9%、脂肪3.5%~4.5%、可溶性固形物11.0%~12.5%,代乳粉中含蛋白15%~20%、脂肪15%~20%,将代乳粉与水按重量比1:6制作成代乳料。2、酸化奶制作方法:将1份85%浓度甲酸与9份水均匀混合配制成甲酸稀释液;每升奶添加30毫升甲酸稀释液(必须是稀释的甲酸倒入牛奶,避免牛奶往甲酸中倒);添加甲酸稀释液前应确保奶温度在低温5~10℃较佳(较不易奶水分离或结块),奶温较低不需常搅拌;首次添加甲酸稀释液于牛奶中应充分搅拌,1小时后再搅拌第2次,每日至少搅拌3~4次;应确保甲酸与奶接触时间至少10~48小时以保证杀菌效果;牛奶的酸碱值在4.2~4.5,一般每三天清洗器具,否则每天需清洗。注:建议购买85%食品级甲酸,作业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及护目镜。3、酸化奶饲喂量(饲喂奶温度35-38摄氏度):周龄日龄/天牛奶(千克)/次每天次数牛奶总量12-732628-143.5273-715-49428850-56414957-630-04、单头牛平均喂奶时间在7秒以内。单头牛平均喂奶时间计算=(喂奶结束时间-喂奶开始时间)/喂奶牛头数,喂奶时间不剔除中间拉奶时间。5、每天上午9:00之前必须完成所有犊牛喂奶工作。6、两次饲喂牛奶间隔9-15小时,每天饲喂时间上下浮动不超过半个小时。7、实时检查多嘴奶桶奶嘴和奶瓶奶嘴。奶瓶奶嘴口径长度不能超过1厘米,超过1厘米应立即更换奶嘴;多奶嘴奶桶奶嘴不能出现自动流奶现象,如有自动流奶现象应立即更换,并做好奶嘴更换记录。8、实时检查更换奶瓶,如奶瓶有损坏或者已经使用2年的,应立即更换,做好更换记录。9、每周五校验温度计,体温计准确度。发现测量不准确的,应立即更换,做好温度测量仪校验记录。10、断奶前犊牛开食料饲喂管理(1)犊牛出生第3天给水和开食料。(2)使用水桶的牧场,饮水每天至少更换2次;使用自动饮水槽牧场每天至少清洗1次水槽。(3)下次给料前料槽中开食料既不能剩余过多,保证料槽中有少许开食料即可。(4)开食料保持新鲜,不能有结块发霉现象。每天至少1次将未采食完的饲料清理掉(收集后饲喂断奶后犊牛),换上新鲜的饲料。(5)环境温度低于10摄氏度时必须给温水(10-20摄氏度)。本发明提供的犊牛的饲喂方法中所用原料、试剂、器具等均可由市场购得。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实施例1饲喂方法1、巴氏灭菌奶准备采集地点:废弃奶挤奶厅。巴氏灭菌执行条件:72-73摄氏度,15秒。巴氏灭菌奶应立即保存至4摄氏度以下冷藏待检。由品控部门协助检测巴氏灭菌前、后的细菌菌落总数和肠杆菌总数。2、酸化奶制作方法(1)将1份85%浓度甲酸与9份水(甲酸与水按体积比进行配制)均匀混合配制成甲酸稀释液;(2)每升奶(巴氏灭菌奶)添加30毫升甲酸稀释液(必须是稀释的甲酸倒入牛奶,避免牛奶往甲酸中倒);添加甲酸稀释液前应确保奶温度在低温5~10℃较佳(较不易奶水分离或结块),奶温较低不需常搅拌;首次添加甲酸稀释液于牛奶中应充分搅拌,1小时后再搅拌第2次,每日至少搅拌3~4次;应确保甲酸与奶接触时间至少10~48小时以保证杀菌效果;牛奶的酸碱值在4.2~4.5,一般每三天清洗器具,否则每天需清洗。注:建议购买85%食品级甲酸,作业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及护目镜。3、酸化奶饲喂量:表1犊牛在1~9周龄的酸化奶饲喂量周龄日龄/天牛奶(千克)/次每天次数牛奶总量12-732628-143.5273-715-49428850-56414957-630-0犊牛出生后1h内灌服4L初乳。4、牛舍温度0摄氏度以上,饲喂奶温度35-38摄氏度;单头牛平均喂奶时间在7秒以内。单头牛平均喂奶时间计算=(喂奶结束时间-喂奶开始时间)/喂奶牛头数,喂奶时间不剔除中间拉奶时间。5、每天上午9:00之前必须完成所有犊牛第一次喂奶工作。6、两次饲喂奶间隔9-15小时,每天饲喂时间上下浮动不超过半个小时。7、实时检查多嘴奶桶奶嘴和奶瓶奶嘴。奶瓶奶嘴口径长度不能超过1厘米,超过1厘米应立即更换奶嘴;多奶嘴奶桶奶嘴不能出现自动流奶现象,如有自动流奶现象应立即更换,并做好奶嘴更换记录。8、实时检查更换奶瓶,如奶瓶有损坏或者已经使用2年的,应立即更换,做好更换记录。9、每周五校验温度计、体温计准确度。发现测量不准确的,应立即更换,做好温度测量仪校验记录。10、断奶前犊牛开食料饲喂管理(1)犊牛出生第3天给水和开食料。(2)使用水桶的牧场,饮水每天至少更换2次;使用自动饮水槽牧场每天至少清洗1次水槽。(3)下次给料前料槽中开食料既不能剩余过多,保证料槽中有少许开食料即可。(4)开食料保持新鲜,不能有结块发霉现象。每天至少1次将未采食完的饲料清理掉(收集后饲喂断奶后犊牛),换上新鲜的饲料。(5)环境温度低于10摄氏度时必须给温水(10-20摄氏度)。11、犊牛瘤胃中有益菌和有害菌的检测按上述饲喂方法饲喂犊牛,8周龄后检测犊牛瘤胃中双歧杆菌属(有益菌)和梭菌属(有害菌)的检测。同时设置巴氏消毒废弃奶、未处理正常奶和未处理废弃奶作为对照。检测方法如下: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选取的84头新生健康荷斯坦犊牛(出生后1h内灌服4L初乳,24h后颈静脉采血测血清总蛋白大于5.5g/100ml且体重在40±5Kg,无携带腹泻病毒),按体重和出生时间一致原则随机分成4组(A、D、C、D),每组1个处理,每个处理21个重复,即21头公犊。A组为正常奶+口感化开食料;B组为废弃奶+口感化开食料;C组为巴氏消毒废弃奶+口感化开食料;D组为酸化废弃奶+口感化开食料。试验组之间起始日龄、初始体重差异均不显著。试验全期共56d,56日粮各组随机选取6头进行屠宰,屠宰时间为晨饲后2h,根据Li(1992)方法用4%戊巴比妥钠溶液(40mg/kg体重)将犊牛完全麻醉后,采用颈静脉放血法处死,样品于安乐死20min内取完。无菌采取瘤胃、皱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的粘膜组织和消化物,以及粪便;粘膜组织用pH值7.0的磷酸盐缓冲盐水(PBS)清洗3次去除消化物,切成4~5mm2大小的组织块浸泡于RNAlater(LifeTechnologies,Carlsbad,CA,USA)中;消化物于粘膜组织采样处采取,每200μl混入1mlRNAlater(Malmuthuge等,2014);所有样品于-80℃保存,用于16SrDNA二代高通量IlluminaMiseq平台测序(Evans等,2014),测定犊牛胃肠道微生物菌落多样性,并使用生物信息学统计相关结果。试验结果见表2:表2犊牛瘤胃中双歧杆菌属和梭菌属丰度的检测结果试验结果显示,相对于各对照,本发明饲喂方法可显著提高双歧杆菌属等有益菌的数量,同时可显著降低梭菌属等有害菌的数量。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