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冬虫夏草菌感染寄主幼虫效率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71541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虫生真菌感染昆虫效率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冬虫夏草菌感染寄主幼虫效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冬虫夏草是我国的名贵药材,与人参、鹿茸并称为“中药三大宝”,性味甘、平,具有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已劳嗽的功效。冬虫夏草产于青藏高原东部区域,野生产量较小,近几十年来有资源量下降的趋势,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风险。

冬虫夏草是一种虫生真菌,寄生在蝠蛾属昆虫幼虫体内才能形成。由于冬虫夏草真菌的感染寄主昆虫的能力较差,加上蝠蛾属昆虫幼虫体壁屏障的保护作用,在通常情况下,一般的技术方案下,冬虫夏草菌往往无法高效入侵寄主蝠蛾属昆虫的幼虫。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授权号:cn100587057c)公开了一种冬虫夏草的生产方法,采用含有中国被毛孢的菌液或子囊孢子液向寄主幼虫体表喷洒的方法进行接种感染,但此方法存在感染效率低、耗费时间过长、菌种材料产量有限等问题;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2106235a)公开了一种全人工培养冬虫夏草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一端直径小于0.2mm的不锈钢实心针或空心针的针状器具,沾取中国被毛孢菌体和孢子混悬液刺伤寄主幼虫以破坏其表皮的方法进行接种感染;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4920066a)公开了一种提高冬虫夏草寄主感染率的方法,该方法用激光照射冬虫夏草寄主幼虫体表,制造微小伤口,有助于中国被毛孢菌进入寄主幼虫体腔内,此类方法人为造成寄主寄主幼虫体表物理伤口,造成寄主幼虫容易感染饲养基质或饲料中含有的其他感染污染杂菌,如白僵菌、拟青霉菌、细菌等病害菌,引起成草率低、培植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如何在避免物理创伤带来的问题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冬虫夏草菌感染寄主幼虫的效率是冬虫夏草产业化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现有技术普遍存在感染效率低,且改良技术中存在造成寄主幼虫难以修复的物理性创伤、寄主幼虫容易感染饲养基质或饲料中含有的其他感染污染杂菌,如白僵菌、拟青霉菌、细菌等病害菌,引起成草率低、培植环境污染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既不造成寄主幼虫难以修复的的物理性创口,又能有效提高冬虫夏草菌感染寄主幼虫效率的方法。具体技术方案为:

在冬虫夏草菌感染寄主幼虫前,采用ph值为3.4~5.6的缓冲溶液所配制的浓度为1×103~5×104u/ml的溶菌酶溶液预处理冬虫夏草寄主幼虫,再用冬虫夏草菌感染经过上述预处理的寄主幼虫。

所述预处理的方法为将所述的溶菌酶溶液喷在冬虫夏草寄主幼虫的土壤基质中,每立方厘米土壤基质喷入温度为10~18℃的上述溶菌酶溶液0.1~0.5ml,然后将冬虫夏草寄主幼虫投入上述含有溶菌酶溶液的土壤基质中进行酶作用,每9~25平方厘米投入1条冬虫夏草寄主幼虫,酶作用温度为10~18℃、湿度为40~90%,酶作用时间为2~7天。优选的,所述溶菌酶的浓度为5×103~2×104u/ml,配制溶菌酶溶液的缓冲溶液的ph值为5.0~5.6。优选的,每立方厘米所述土壤基质中喷入所述溶菌酶溶液的量为0.25~0.35ml、酶作用温度为12~15℃、湿度为70~80%,酶作用时间为3~4天。

所述预处理的方法还可以为:将所述的温度为10~18℃的溶菌酶溶液涂抹在冬虫夏草寄主幼虫的表皮,然后进行酶作用,酶作用温度为10~18℃、湿度为40~90%,酶作用时间为1~8小时。优选的,所述溶菌酶溶液浓度为3×104~4.5×104u/ml,配制溶菌酶溶液的缓冲溶液的ph值为3.4~4.0。优选的,所述将冬虫夏草寄主幼虫浸泡在溶菌酶溶液中的浸泡时间为30~45秒;所述酶作用温度为15~18℃、湿度为80~90%,酶作用的时间为3~4小时。

所述预处理的方法还可以为:将冬虫夏草寄主幼虫浸泡在温度为10~18℃的所述的溶菌酶溶液10~60秒后取出,然后进行酶作用,酶作用温度为10~18℃、湿度为40~90%,酶作用时间为1~8小时。优选的,所述溶菌酶溶液浓度为3×104~4.5×104u/ml,配制溶菌酶溶液的缓冲溶液的ph值为3.4~4.0。优选的,所述将冬虫夏草寄主幼虫浸泡在溶菌酶溶液中的浸泡时间为30~45秒;所述酶作用温度为15~18℃、湿度为80~90%,酶作用的时间为3~4小时。

上述冬虫夏草寄主幼虫为蝙蝠蛾科昆虫中的蝙蝠蛾属昆虫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优选的,上述ph缓冲溶液为磷酸氢二钠和/或柠檬酸缓冲溶液。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利用溶菌酶破坏寄主幼虫体壁屏障,同时又提前将寄主幼虫体表附着的病害杂菌清除,有利于侵染活性较弱的冬虫夏草菌入侵寄主幼虫,有效提高冬虫夏草菌感染蝠蛾幼虫的效率,且该方法不造成寄主幼虫难以修复的的物理性创口,减少杂菌感染,提高成草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取市售5000u/mg的溶菌酶0.2g加入1000ml纯水中,利用磷酸氢二钠和柠檬酸调节ph值为3.4,配制成1×103u/ml的溶菌酶溶液。将配制好的温度为10℃的溶菌酶溶液喷在冬虫夏草寄主幼虫生长的土壤基质,每立方厘米喷入所述的溶菌酶溶液0.1ml,然后将冬虫夏草寄主幼虫投入预处理过的土壤基质中,每9平方厘米投入1条冬虫夏草寄主幼虫,在温度为10℃、湿度40%环境条件下饲养2天后,再让发酵获得的液体冬虫夏草菌种涂抹在寄主幼虫体表,使之与冬虫夏草菌种接触,同时将未经溶菌酶预处理的寄主幼虫以同样的方法与冬虫夏草菌种接触作为对照,接触后2周取血淋巴液镜检是否被感染冬虫夏草菌形成梭状单细胞虫菌体,结果显示经溶菌酶预处理的寄主幼虫的感染率为52.3%,杂菌感染率为0%;对照组寄主幼虫的感染率只有3%,杂菌感染率为32.5%。

实施例二

取市售10000u/mg的溶菌酶5g加入1000ml纯水中,利用磷酸氢二钠和柠檬酸调节ph值为5.6,配制成5×104u/ml的溶菌酶溶液。将配制好的温度为18℃的溶菌酶溶液喷在冬虫夏草寄主幼虫生长的土壤基质,每立方厘米喷入所述的溶菌酶溶液0.5ml,然后将冬虫夏草寄主幼虫投入预处理过的土壤基质中,每25平方厘米投入1条冬虫夏草寄主幼虫,在温度为18℃、湿度90%环境条件下饲养7天后,再让发酵获得的液体冬虫夏草菌种喷在寄主幼虫生长的基质中,使之与冬虫夏草菌种接触,同时将未经溶菌酶预处理的寄主幼虫以同样的方法与冬虫夏草菌种接触作为对照,接触后2周取血淋巴液镜检是否被感染冬虫夏草菌形成梭状单细胞虫菌体,结果显示经溶菌酶预处理的寄主幼虫的感染率为87.3%,杂菌感染率为0.1%;对照组寄主幼虫的感染率只有2%,杂菌感染率为57.8%。

实施例三

取市售10000u/mg的溶菌酶0.5g加入1000ml纯水中,利用磷酸氢二钠和柠檬酸调节ph值为5.0,配制成5×103u/ml的溶菌酶溶液。将配制好的温度为12℃的溶菌酶溶液喷在冬虫夏草寄主幼虫生长的土壤基质,每18平方厘米投入1条冬虫夏草寄主幼虫,每立方厘米喷入所述的溶菌酶溶液0.25ml,然后将冬虫夏草寄主幼虫投入预处理过的土壤基质中,在温度为12℃、湿度70%环境条件下饲养3天后,再让发酵获得的液体冬虫夏草菌种涂抹在寄主幼虫体表,使之与冬虫夏草菌种接触,同时将未经溶菌酶预处理的寄主幼虫以同样的方法与冬虫夏草菌种接触作为对照,接触后2周取血淋巴液镜检是否被感染冬虫夏草菌形成梭状单细胞虫菌体,结果显示经溶菌酶预处理的寄主幼虫的感染率为89.3%,杂菌感染率为0%,对照组寄主幼虫的感染率为3%,杂菌感染率为38.2%。

实施例四

取市售10000u/mg的溶菌酶2g加入1000ml纯水中,利用磷酸氢二钠和柠檬酸调节ph值为5.6,配制成2×104u/ml的溶菌酶溶液。将配制好的温度为15℃的溶菌酶溶液喷在冬虫夏草寄主幼虫生长的土壤基质,每15平方厘米投入1条冬虫夏草寄主幼虫,每立方厘米喷入所述的溶菌酶溶液0.35ml,然后将冬虫夏草寄主幼虫投入预处理过的土壤基质中,在温度为15℃、湿度80%环境条件下饲养4天后,再让发酵获得的液体冬虫夏草菌种喷在寄主幼虫生长的基质中,使之与冬虫夏草菌种接触,同时将未经溶菌酶预处理的寄主幼虫以同样的方法与冬虫夏草菌种接触作为对照,接触后2周取血淋巴液镜检是否被感染冬虫夏草菌形成梭状单细胞虫菌体,结果显示经溶菌酶预处理的寄主幼虫的感染率为95.3%,杂菌感染率为1.3%;对照组寄主幼虫的感染率为3%,杂菌感染率为42.5%。

实施例五

取市售10000u/mg的溶菌酶1g加入1000ml纯水中,利用磷酸氢二钠和柠檬酸调节ph值为3.4,配制成1×103u/ml的溶菌酶溶液。将配制好的温度为10℃的溶菌酶溶液涂抹在蝠蛾幼虫的表皮,然后将寄主幼虫至于在温度为10℃、湿度40%环境条件下酶作用1小时后,再让发酵获得的液体冬虫夏草菌种喷在寄主幼虫表面,使之与冬虫夏草菌种接触,同时将未经溶菌酶预处理的寄主幼虫以同样的方法与冬虫夏草菌种接触作为对照,接触后2周取血淋巴液镜检是否被感染冬虫夏草菌形成梭状单细胞虫菌体,结果显示经溶菌酶预处理的寄主幼虫的感染率为66.7%,杂菌感染率为1.2%;对照组寄主幼虫的感染率为2%,杂菌感染率为32.4%。

实施例六

取市售10000u/mg的溶菌酶5g加入1000ml纯水中,利用磷酸氢二钠和柠檬酸调节ph值为5.6,配制成5×104u/ml的溶菌酶溶液。将配制好的温度为18℃的溶菌酶溶液涂抹在蝠蛾幼虫的表皮,然后将寄主幼虫至于在温度为18℃、湿度90%环境条件下酶作用8小时后,再让发酵获得的液体冬虫夏草菌种喷在寄主幼虫表面,使之与冬虫夏草菌种接触,同时将未经溶菌酶预处理的寄主幼虫以同样的方法与冬虫夏草菌种接触作为对照,接触后2周取血淋巴液镜检是否被感染冬虫夏草菌形成梭状单细胞虫菌体,结果显示经溶菌酶预处理的寄主幼虫的感染率为75.6%,杂菌感染率为3.3%;对照组寄主幼虫的感染率为4%,杂菌感染率为53.9%。

实施例七

取市售5000u/mg的溶菌酶6g加入1000ml纯水中,利用磷酸氢二钠和柠檬酸调节ph值为3.4,配制成3×104u/ml的溶菌酶溶液。将配制好的温度为15℃的溶菌酶溶液涂抹在蝠蛾幼虫的表皮,然后将寄主幼虫至于在温度为15℃、湿度80%环境条件下酶作用3小时后,再让发酵获得的液体冬虫夏草菌种喷在寄主幼虫表面,使之与冬虫夏草菌种接触,同时将未经溶菌酶预处理的寄主幼虫以同样的方法与冬虫夏草菌种接触作为对照,接触后2周取血淋巴液镜检是否被感染冬虫夏草菌形成梭状单细胞虫菌体,结果显示经溶菌酶预处理的寄主幼虫的感染率为88.2%,杂菌感染率为1.5%;对照组寄主幼虫的感染率为2%,杂菌感染率为44.7%。

实施例八

取市售10000u/mg的溶菌酶4.5g加入1000ml纯水中,利用磷酸氢二钠和柠檬酸调节ph值为4.0,配制成4.5×104u/ml的溶菌酶溶液。将配制好的温度为18℃的溶菌酶溶液涂抹在蝠蛾幼虫的表皮,然后将寄主幼虫至于在温度为18℃、湿度90%环境条件下酶作用4小时后,再让发酵获得的液体冬虫夏草菌种喷在寄主幼虫表面,使之与冬虫夏草菌种接触,同时将未经溶菌酶预处理的寄主幼虫以同样的方法与冬虫夏草菌种接触作为对照,接触后2周取血淋巴液镜检是否被感染冬虫夏草菌形成梭状单细胞虫菌体,结果显示经溶菌酶预处理的寄主幼虫的感染率为90.6%,杂菌感染率为2.8%;对照组寄主幼虫的感染率为2%,杂菌感染率为56.4%。

实施例九

取市售5000u/mg的溶菌酶0.2g加入1000ml纯水中,利用磷酸氢二钠和柠檬酸调节ph值为3.4,配制成1×103u/ml的溶菌酶溶液。将幼虫浸泡在配制好的温度为10℃的溶菌酶溶液中10秒,然后将寄主幼虫至于在温度为10℃、湿度40%环境条件下酶作用1小时后,再让发酵获得的液体冬虫夏草菌种喷在寄主幼虫表面,使之与冬虫夏草菌种接触,同时将未经溶菌酶预处理的寄主幼虫以同样的方法与冬虫夏草菌种接触作为对照,接触后2周取血淋巴液镜检是否被感染冬虫夏草菌形成梭状单细胞虫菌体,结果显示经溶菌酶预处理的寄主幼虫的感染率为68.2%,杂菌感染率为0.8%;对照组寄主幼虫的感染率为2%,杂菌感染率为39.1%。

实施例十

取市售10000u/mg的溶菌酶5g加入1000ml纯水中,利用磷酸氢二钠和柠檬酸调节ph值为5.6,配制成5×104u/ml的溶菌酶溶液。将幼虫浸泡在配制好的温度为18℃的溶菌酶溶液中10秒,然后将寄主幼虫至于在温度为18℃、湿度90%环境条件下酶作用8小时后,再让发酵获得的液体冬虫夏草菌种喷在寄主幼虫表面,使之与冬虫夏草菌种接触,同时将未经溶菌酶预处理的寄主幼虫以同样的方法与冬虫夏草菌种接触作为对照,接触后2周取血淋巴液镜检是否被感染冬虫夏草菌形成梭状单细胞虫菌体,结果显示经溶菌酶预处理的寄主幼虫的感染率为78.9%,杂菌感染率为3.6%;对照组寄主幼虫的感染率为3%,杂菌感染率为56.5%。

实施例十一

取市售5000u/mg的溶菌酶6g加入1000ml纯水中,利用磷酸氢二钠和柠檬酸调节ph值为3.4,配制成3×104u/ml的溶菌酶溶液。将幼虫浸泡在配制好的温度为15℃的溶菌酶溶液中30秒,然后将寄主幼虫至于在温度为15℃、湿度80%环境条件下酶作用3小时后,再让发酵获得的液体冬虫夏草菌种喷在寄主幼虫表面,使之与冬虫夏草菌种接触,同时将未经溶菌酶预处理的寄主幼虫以同样的方法与冬虫夏草菌种接触作为对照,接触后2周取血淋巴液镜检是否被感染冬虫夏草菌形成梭状单细胞虫菌体,结果显示经溶菌酶预处理的寄主幼虫的感染率为87.8%,杂菌感染率为2.1%;对照组寄主幼虫的感染率为2%,杂菌感染率为47.9%。

实施例十二

取市售10000u/mg的溶菌酶4.5g加入1000ml纯水中,利用磷酸氢二钠和柠檬酸调节ph值为4.0,配制成4.5×104u/ml的溶菌酶溶液。将幼虫浸泡在配制好的温度为18℃的溶菌酶溶液中45秒,然后将寄主幼虫至于在温度为18℃、湿度90%环境条件下酶作用4小时后,再让发酵获得的液体冬虫夏草菌种喷在寄主幼虫表面,使之与冬虫夏草菌种接触,同时将未经溶菌酶预处理的寄主幼虫以同样的方法与冬虫夏草菌种接触作为对照,接触后2周取血淋巴液镜检是否被感染冬虫夏草菌形成梭状单细胞虫菌体,结果显示经溶菌酶预处理的寄主幼虫的感染率为94.8%,杂菌感染率为2.8%;对照组寄主幼虫的感染率为2%,杂菌感染率为51.7%。

实施例十三

取市售10000u/mg的溶菌酶5g加入1000ml纯水中,利用磷酸氢二钠和柠檬酸调节ph值为5.6,配制成5×104u/ml的溶菌酶溶液。将幼虫浸泡在配制好的温度为18℃的溶菌酶溶液中60秒,然后将寄主幼虫至于在温度为18℃、湿度90%环境条件下酶作用8小时后,再让发酵获得的液体冬虫夏草菌种喷在寄主幼虫表面,使之与冬虫夏草菌种接触,同时将未经溶菌酶预处理的寄主幼虫以同样的方法与冬虫夏草菌种接触作为对照,接触后2周取血淋巴液镜检是否被感染冬虫夏草菌形成梭状单细胞虫菌体,结果显示经溶菌酶预处理的寄主幼虫的感染率为82.3%,杂菌感染率为3.1%;对照组寄主幼虫的感染率为3%,杂菌感染率为52.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