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稻瘟病的生物防控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85712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稻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稻瘟病的生物防控技术。



背景技术:

水稻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产量占中国粮食产量的40%左右。而水稻3大病害包括稻瘟病、白叶枯病及稻纹枯病,其中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威胁最大的病害之一,由真菌梨抱霉菌感染引起,可发生在水稻整个发育时期。由于该病流行速度快,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给水稻生产带来巨大损失。目前,农业上主要采取抗病育种和化学药剂来逐渐控制稻瘟病。但由于稻瘟病菌的遗传背景复杂,易变异,抗病品种难跟上致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异速度,常常导致一个新的具有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在种植几年后丧失抗性。而化学防治,不仅会污染环境,降低水稻质量,破坏生态,还导致病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加从而降低防效。因此,探索新的方法来控制和解决稻瘟病越来越受关注。因此寻找稻瘟病有效的、低毒性、不受病原菌抗性影响的生物防治途径对于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稻瘟病的生物防控技术,具有低毒性、不受病原菌抗性影响,且对稻瘟病菌的抑制率高等优点。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稻稻瘟病的生物防控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健康水稻叶片,剪成5cm的叶段,放入装有质量浓度75%乙醇的三角瓶中振荡洗涤2次后倒掉乙醇,加入无菌水浸泡30min后梯度稀释,得梯度稀释液;

步骤二:制备na固体培养基,采用蛋白胨10.0g、牛肉粉3.0g、氯化钠5.0g、琼脂15.0g、葡萄糖2.5g,加蒸馏水溶解,定容至1l,ph调至7±0.1,分装后121℃灭菌20min;

步骤三:吸取梯度稀释液涂布于na固体培养基上,待吹干后,在30℃的恒温培养箱中倒置培养48h,挑取单菌落,在na固体培养基上梯度划线再次获得单菌落,将获得的单菌落保存于na固体培养基试管斜面备用;

步骤四:制备pda培养基,将马铃薯去皮洗净,称取200g马铃薯并切成小块,加水煮沸20-30分钟,用八层纱布过滤,加入20g琼脂,继续加热搅拌混匀,待琼脂溶解完后,加入葡萄糖20克,搅拌均匀,稍冷却后再补足水分至1000毫升定容,115℃灭菌20分钟;

步骤五:na固体培养基试管斜面上挑取单菌落,划线接种于pda培养基上,置于25℃恒温光照条件下培养6d后,用接种环挑取菌落至无菌水中,配成孢子液;

步骤六:九里香叶40℃烘干后粉碎,称粉碎植物样品3kg装入无菌的容器中,并加入9l乙醇,用恒温振荡器24℃、150r/min振荡24h,用布氏漏斗过滤后得滤液和残渣,在残渣中加入9l乙醇,用恒温振荡器24℃、150r/min振荡24h,用布氏漏斗过滤后得滤液和残渣,再在残渣中加入9l乙醇,用恒温振荡器24℃、150r/min振荡24h,用布氏漏斗过滤后得滤液和残渣,残渣弃去,合并3次滤液,再进行减压浓缩,用乙醇把浓缩液定容到3l,既得九里香叶提取物;

步骤七:水稻种子用质量浓度70%的乙醇溶液浸泡2min,然后用质量浓度3%的次氯酸钠水溶液浸泡30min,期间用玻璃棒搅动,无菌水冲洗3次,第3次冲洗持续10min,过夜干燥,置于铺有两层湿润滤纸片的培养皿中,再放于37℃恒温培养箱培养4d直至发芽,最后将发芽的水稻种子播种于田地,在水稻生长的第10、20、50和80天向水稻叶面喷洒孢子液,并在水稻生长的第20天向水稻叶面喷洒九里香叶提取物。优选的,步骤一中所述的梯度稀释共稀释2次,每次稀释2倍。

优选的,步骤五中所述的孢子液浓度为106-107cfu/ml。

优选的,所述的单菌落为芽胞杆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芽胞杆菌能够分泌抗菌物质来抑制病原菌生长,并诱导植物防御系统抵御病原菌入侵,供试菌株对稻瘟病菌分生抱子的萌发、芽管的延长和附着胞的形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本发明的菌株活性物质对稻瘟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到80%以上。

2)九里香叶提取物具有抗病原菌和昆虫拒食活性,九里香叶提取物对稻瘟病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愈伤组织提取物具有极强的抑菌活性,对稻瘟病病原菌抑菌活性均达90%以上。

3)本发明的方法可以调控水稻植株的生长发育进程,包含有益的细茵群落在植株生长中具有促生、抗病、抗逆等功能。根据植物微生态理论,这些细菌和宿主之间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能够建立互惠互利的关系。从生物间巧生互作等关系考虑,这些细菌将更有利于生物的定殖,可更好地发挥生防作用。

4)本发明采用生物防治是发展绿色水稻产业的重要手段,芽胞杆菌是防治稻瘟病的重要生防微生物。从植物中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直接将其发成为新农药,是目前农药研发的一条重要途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实施例1

一种水稻稻瘟病的生物防控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健康水稻叶片,剪成5cm的叶段,放入装有质量浓度75%乙醇的三角瓶中振荡洗涤2次后倒掉乙醇,加入无菌水浸泡30min后梯度稀释,得梯度稀释液;

步骤二:制备na固体培养基,采用蛋白胨10.0g、牛肉粉3.0g、氯化钠5.0g、琼脂15.0g、葡萄糖2.5g,加蒸馏水溶解,定容至1l,ph调至7±0.1,分装后121℃灭菌20min;

步骤三:吸取梯度稀释液涂布于na固体培养基上,待吹干后,在30℃的恒温培养箱中倒置培养48h,挑取单菌落,在na固体培养基上梯度划线再次获得单菌落,将获得的单菌落保存于na固体培养基试管斜面备用;

步骤四:制备pda培养基,将马铃薯去皮洗净,称取200g马铃薯并切成小块,加水煮沸20-30分钟,用八层纱布过滤,加入20g琼脂,继续加热搅拌混匀,待琼脂溶解完后,加入葡萄糖20克,搅拌均匀,稍冷却后再补足水分至1000毫升定容,115℃灭菌20分钟;

步骤五:na固体培养基试管斜面上挑取单菌落,划线接种于pda培养基上,置于25℃恒温光照条件下培养6d后,用接种环挑取菌落至无菌水中,配成孢子液;

步骤六:九里香叶40℃烘干后粉碎,称粉碎植物样品3kg装入无菌的容器中,并加入9l乙醇,用恒温振荡器24℃、150r/min振荡24h,用布氏漏斗过滤后得滤液和残渣,在残渣中加入9l乙醇,用恒温振荡器24℃、150r/min振荡24h,用布氏漏斗过滤后得滤液和残渣,再在残渣中加入9l乙醇,用恒温振荡器24℃、150r/min振荡24h,用布氏漏斗过滤后得滤液和残渣,残渣弃去,合并3次滤液,再进行减压浓缩,用乙醇把浓缩液定容到3l,既得九里香叶提取物;

步骤七:水稻种子用质量浓度70%的乙醇溶液浸泡2min,然后用质量浓度3%的次氯酸钠水溶液浸泡30min,期间用玻璃棒搅动,无菌水冲洗3次,第3次冲洗持续10min,过夜干燥,置于铺有两层湿润滤纸片的培养皿中,再放于37℃恒温培养箱培养4d直至发芽,最后将发芽的水稻种子播种于田地,在水稻生长的第10、20、50和80天向水稻叶面喷洒孢子液,并在水稻生长的第20天向水稻叶面喷洒九里香叶提取物。

步骤一中所述的梯度稀释共稀释2次,每次稀释2倍。

步骤五中所述的孢子液浓度为106-107cfu/ml。

所述的单菌落为芽胞杆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