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用病原体呼出飞沫传播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2117发布日期:2019-08-17 01:20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鼠用病原体呼出飞沫传播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动物用笼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做大小鼠飞沫传播实验、防止传播组实验鼠之间交叉感染的鼠用病原体呼出飞沫传播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吸入毒理学是研究可吸入物对机体毒理作用发生、发展和消除的各种条件、规律和机制及对可吸入物进行危险性评价的一门科学。其专业研究内容主要有:空气中各种物质的理化特性;呼吸道的基础生物学;吸入物在体内的沉积和滞留及其与体内重要系统、器官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作用是如何导致疾病产生的。随着国际吸入毒理学研究日趋活跃,国内许多专家也充分认识到了吸入毒理学的重要意义。例如,在现有的一些吸入毒理学研究中,将健康动物如小鼠等和带病菌小鼠一同放在笼盒内,通过带病菌小鼠呼出的气体供健康小鼠呼吸来进行吸入染毒实验,但每次染毒实验时,多只健康小鼠和带病菌小鼠同时放在笼盒内进行,无法进行隔离,相互之间会发生肢体碰撞,从而发生交叉感染的现象,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将各个传播组实验鼠隔离开来,避免实验鼠之间相互接触进行交叉感染的鼠用病原体呼出飞沫传播实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做大小鼠飞沫传播实验,且可以防止交叉感染的鼠用病原体呼出飞沫传播实验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鼠用病原体呼出飞沫传播实验装置,包括外壳和中央腔体,所述中央腔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中央腔体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

所述上腔室配置成容纳传播组实验鼠,内设有多个鼠笼;

所述鼠笼包括顶壁板、底板和侧壁板,其中朝向所述隔板且与所述隔板平行设置的为底板,所述顶壁板和底板均设有开孔,所述侧壁板均为封闭板;

所述下腔室配置成容纳感染组带菌鼠活动;

所述隔板上设有分别与所述上腔室和所述下腔室相连通的通孔;

所述外壳上壁设有与所述上腔室连通的扩散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鼠笼内的传播组实验鼠,吸入感染组带菌鼠呼出的气体时,气体经由底板上的开孔进入鼠笼供传播组实验鼠吸入,呼出的气体再经由顶壁板上的开孔排出,由于鼠笼侧壁板为封闭板,多个鼠笼内的传播组实验鼠呼吸的气体不会在鼠笼和鼠笼之间相互流通,避免了各个鼠笼内的气体混合,使得各个鼠笼内的传播组实验鼠不会吸入其他鼠笼内的气体造成交叉感染,从而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下腔室的感染组带菌鼠呼出的气体被上腔室的传播组实验鼠吸入,实现了小鼠和大鼠呼出飞沫形成的病原体进行疾病传播的研究,避免了传播组实验鼠之间的交叉污染,保证传播组实验鼠是通过呼出飞沫形式的病原体致病的,而非通过食物、饮水、相互接触以及接触感染组带菌鼠的粪便等原因造成的感染致病,针对性较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多个所述鼠笼绕所述中央腔体的竖向轴线周向排列;

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隔板中心位置,所述通孔轴线与所述中央腔体竖向轴线共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感染组带菌鼠呼出的气体经由通孔进入到各个鼠笼的参数相差不大,使得各个鼠笼内的传播组实验鼠呼吸的气体均匀并且一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腔室内设置有食槽,多个所述鼠笼与所述食槽配合连接;

所述鼠笼和所述食槽上均设置有相互连通的食物流通口;

所述鼠笼背向所述食槽一侧为后盖板,所述后盖板为封闭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食槽的设置,保证每个鼠笼内的鼠可以在饥饿的时候进食,而后盖板设置为封闭板,同样是为了避免带菌气体在鼠笼之间的相互传递,造成传播组实验鼠之间的交叉感染。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板中空设置,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配合连接围合有容纳腔;

所述通孔设在所述下板上;

所述上板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鼠笼底板相匹配的安装孔,对个所述安装孔与多个所述鼠笼一一对应,所述鼠笼通过所述开孔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鼠笼内的传播组实验鼠排出的粪便、尿液可经由底板上的开孔和上板上的安装孔进入到容纳腔内,避免粪便、尿液对鼠笼内的传播组实验鼠进行感染,且方便对粪便、尿液的清理。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板于所述通孔边沿处设有环形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上板间隙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证下腔室的感染组带菌鼠呼出的气体能经由通孔进入到鼠笼内供上腔室传播组实验鼠吸入的同时,可以避免上腔室内传播组实验鼠排出的粪便、尿液经由通孔进入到下腔室。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底板上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安装有用于承载感染组带菌鼠的垫板,所述垫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于流通所述感染组带菌鼠排泄物的小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腔室内的感染组带菌鼠的排泄物可经由垫板上的小孔掉下,一方面避免排泄物对感染组带菌鼠的感染影响实验结果,另一方面方便对粪便、尿液的清理等。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板朝向所述下腔室一侧安装有风扇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下腔室内气体因为一些较大颗粒不能进入上腔室时,可通过风扇对其吹送上去并提高气体的均匀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包括围合所述上腔室的上部壳体和围合所述下腔室的下部壳体,所述上部壳体和所述下部壳体通过不锈钢锁扣连接;

所述上部壳体和所述下部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对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的拆卸和安装,并方便对上腔室和下腔室的清理等;

密封圈的设置,可以保证实验过程中的密封严密性,避免外界气体的进入影响实验结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鼠笼上的所述开孔设为多个,多个所述开孔沿所述笼盒长度方向均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提高进入到鼠笼内的气体的均匀性,使得鼠笼内传播组实验鼠呼吸的气体更均匀。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及实施例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照比例绘制的。

图1为本发明一种鼠用病原体呼出飞沫传播实验装置的截面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鼠用病原体呼出飞沫传播实验装置的中央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壳;1a.上部壳体;1b.下部壳体;2.中央腔体;2a.上腔室;2b.下腔室;3.扩散口;4.食槽;5.流通口;6.鼠笼;6a.顶壁板;6b.侧壁板;6c.后盖板;6d.底板;7.隔板;7a.上板;7b.下板;7c.容纳腔;8.开孔;9.安装孔;10.环形凸起;11.通孔;12.风扇组件;13.垫板;13a.小孔;14.支撑柱;15.水瓶;16.食盒;17.不锈钢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参照图1至图2对本发明一种鼠用病原体呼出飞沫传播实验装置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鼠用病原体呼出飞沫传播实验装置,包括外壳1和中央腔体2,其中,外壳1包括上部壳体1a和下部壳体1b,,所述下部壳体1b上安装有不锈钢锁扣17,所述上部壳体1a上设置有与所述不锈钢锁扣17配合连接的连接部(图中未表示出),上部壳体1a和下部壳体1b通过不锈钢锁扣17连接。

中央腔体2内设置有隔板7,隔板7将中央腔体2分割为上腔室2a和下腔室2b,其中,上腔室2a内放有健康鼠,即传播组实验鼠,下腔室2b内放有带菌鼠,即感染组带菌鼠。外壳1包括顶部和底部,顶部上开设有扩散口3,底部朝向隔板7一侧安装有支撑柱14,支撑柱14设置为多个,本发明优选为四个,四个支撑柱14绕中央腔体2轴线周向均列,支撑柱14上固定安装有垫板13,感染组带菌鼠放置在垫板13上。为了减少感染组带菌鼠的粪便或尿液影响实验结果,本发明设置为,在垫板13上开设多个小孔13a,感染组带菌鼠排出的粪便或尿液可经过垫板13上的小孔13a掉落在外壳1的底部,使得感染组带菌鼠和其排出的粪便、尿液隔离开。为了方便隔板7的安装,本发明采用在垫板13朝向隔板7的一侧安装立柱(图中未表示出),也可以将立柱直接安装在外壳1的底部上,然后隔板7固定安装在立柱的一端。隔板7上设置有通孔11,感染组带菌鼠呼出的气体可经由通孔11进入到上腔室2a内。

上腔室2a内安装有多个鼠笼6,多个鼠笼6绕中央腔体2的轴线周向排列,即每个鼠笼6的竖向中央对称面穿过中央腔体2的竖向轴线。每个鼠笼6内放置一只传播组实验鼠。上腔室2a内还设有食槽4,内放传播组实验鼠的饲料等食物。食槽4形状可设计为多种形状,为了方便和食槽4的连接,本发明优选为食槽4设计为正多边形,且食槽4的边数和鼠笼6的数量一致,食槽4的边和鼠笼6一一对应,鼠笼6朝向食槽4的一边为前壁板,前壁板和食槽4的边上均设置有用于流通食物的流通口5。鼠笼6上与前壁板相对的一面位后盖板,朝向上板7a的一面为底板6d,背向底板6d的一面为顶壁板6a,其余两个面为侧壁板6b。鼠笼6和食槽4均安装在上板7a上,食槽4位于上板7a正中心位置,而为了保证下腔室2b内的感染组带菌鼠呼出的气体能进入到上腔室2a内供传播组实验鼠呼吸,鼠笼6的底板6d上设有开孔8,上板7a上可以设置有与鼠笼6的底板6d上的开孔一致的孔,也可设置为设置与鼠笼6的底板6d相匹配的安装孔9,鼠笼6的底板6d与安装孔9处对应安装,感染组带菌鼠呼出的气体可以经由安装孔9和底板6d上的开孔进入到鼠笼6内供传播组实验鼠呼吸。鼠笼6的顶壁板6a上同样设置有开孔8,传播组实验鼠吸入感染组带菌鼠呼出的气体后,呼出的气体经由顶壁板6a上的开孔和外壳1的顶部上的扩散口3扩散出去。

为了防止鼠笼6之间的传播组实验鼠的交叉感染,鼠笼6的后盖板6c和侧壁板6b均设为封闭板,进入到鼠笼6内的气体或者传播组实验鼠呼出的气体不会由鼠笼6的后盖板6c或侧壁板6b相互传播。

本发明优选为,隔板7包括上板7a和下板7b,上板7a和下板7b均为“︺”型设计,且上板7a和下板7b开口相对连接,上板7a和下板7b之间形成容纳腔7c,其中,通孔11设置在下板7b上,且位于下板7b的中心位置,下腔室2b内的感染组带菌鼠呼出的气体,经由下板7b中心处的通孔11、上板7a上的安装孔9和鼠笼6的底板6d上的开孔8进入到鼠笼时,气体可以均匀分散流通,从而保证了多只传播组实验鼠吸入的均匀性和一致性。每个鼠笼6的顶壁板6a和底板6d上的开孔8均设置为多个,每个开孔8沿底板6d的宽度方向延伸,多个开孔8沿底板6d的长度方向均列,鼠笼6内的实验鼠排出的粪便或尿液可经开孔8、安装孔9进入到容纳腔7c内,使得鼠笼6内实验鼠和其排出的粪便和尿液分离,避免粪便或尿液对其进行感染影响实验结果。同时,为了避免容纳腔7c内的尿液或粪便经由通孔11进入到下腔室2b内,下板7b朝向上板7a一侧绕通孔11的边沿处设置有环形凸起10,环形凸起10和下板7b的外侧边沿配合使得下板7b类似设置有环形凹槽,粪便和尿液位于环形凹槽内,被环形凸起10挡住不能进入到下腔室2b内。

此外,由于下腔室2b的气体进入到上腔室2a内时,会有一些大颗粒物质,为了保证所有气体能进入上腔室2a内,在下板7b朝向下腔室2b一侧安装有风扇组件12,风扇可以吹动大颗粒物进入到上腔室2a的鼠笼6内,还可以使得气体分散均匀。

上腔室2a于外壳1的顶部安装有多个水瓶15,水瓶15的饮水口处位于鼠笼6处,鼠笼6内的实验鼠口渴时可以饮水,比较方便。下板7b朝向下腔2b一侧安装有食盒16和水瓶15,供下腔室2b内的感染组带菌鼠饮食或饮水。

该装置可以在实验装置内进行鼠的饲养,实现长期感染的目的,如放置于二级或三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实验,装置尺寸与二级或三级生物安全柜相匹配。

本发明中传播组实验鼠相互隔离,可以防止传播组实验鼠的交叉污染;同时,鼠笼6的排列设置,保证了多只实验鼠吸入的气体的均匀性和一致性,本发明可以做大小鼠的呼出飞沫形式的病原体进行疾病传播的实验,可实现自然状态和导流状态的感染实验,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的空白,实用性较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所作出的任何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