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合物型两性杀菌剂及其制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8912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聚合物型两性杀菌剂及其制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消毒剂及其制备,更确切地说是一种以树脂为载体的聚合物型两性杀菌剂及其制备。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杀菌剂中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Tego型的两性表面活性剂等水溶性含氮杀菌剂占有很大比重。水溶性含氮杀菌剂对各种菌、藻及微生物等都有很强的抑制和杀灭能力,但也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点,主要是具有毒性和刺激性,另外随污水排放后还产生余毒,引起环境污染。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又出现了不溶性聚合物型杀菌剂。
US 4,349,646通过带有氯甲基的树脂(如交联或不交联的聚苯乙烯树脂或含氯甲基的交联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与叔胺、二叔基二胺发生反应,制得不同结构的不溶性聚季铵盐型杀菌剂。该杀菌剂再生后可重复使用。
US 4,826,924用含有氯甲基的聚苯乙烯或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与带有长链烷基的联吡啶单翁或双季铵盐反应,制得另一种阳离子聚合物型杀菌剂,它对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均有效。
以上所述水不溶性阳离子聚合物型杀菌剂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但因其固载的活性基团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使用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水溶性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各种缺点,主要是在有蛋白质、膦脂及重金属离子等物质存在时,杀菌活性大大降低,在某些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或某些大分子的阴离子化合物存在时,杀菌能力也很受影响。US 4,349,646比较了不同阴离子对聚季铵盐型杀菌剂杀菌活性的影响,表明大分子阴离子化合物的存在会降低杀菌活性。基于上述原因,阳离子型水不溶性杀菌剂的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上述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克服其缺陷,提供一种不但具有较强的杀菌活性,而且使用安全,应用广泛,可重复使用的水不溶性聚合物型两性杀菌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聚合物型两性杀菌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杀菌剂是由树脂载体、氨基酸和季铵盐三部分构成,其结构式如下
其中[P]为可以氯甲基化的树脂,A为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y为氨基酸在每克杀菌剂上的固载量,Q为脂肪族叔胺,f为每克杀菌剂中季铵基的固载量,Y-a为无机阴离子,a为Y的化合价。
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的杀菌剂是由树脂载体、氨基酸和季铵盐三部分构成,其中所述树脂载体部分结构式为
树脂[P]为可以氯甲基化的树脂,优选为聚苯乙烯树脂或苯乙烯与二乙烯苯共聚得到的凝胶型或大孔型树脂。凝胶型树脂的交联度可以是1~10%,优选1~4%;大孔型树脂的交联度可以是1~20%,优选1~10%。
所述氨基酸可以是烷基多胺多羧酸型、烷基多胺单羧酸型、烷基单胺多羧酸型,以及烷基单胺单羧酸型,例如,可以是选自下述结构之一的化合物R1(NHCH2CH2)nNHCH2COOH、(R2NHCH2CH2)2NCH2COOH、R2(NHCH2CH2)2N(CH2COOH)2。其中R1为C4~C24的烷基,最好是C6~C18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R2为C4~C16的烷基,最好是C6~C12直链或支链的烷基,n为0~3的整数,优选0~2的整数。氨基酸中的任意氮原子均可与树脂上的亚甲基相连,氨基酸在树脂上的固载量可以为0.02~1mmol/g杀菌剂,一般为0.02~0.6mmol/g杀菌剂即可。当然固载量越高,杀菌性能越好。氨基酸的结构不同,固载后得到的杀菌剂的杀菌活性也有所差异。
所述季铵盐部分的结构式为
其中Q为脂肪族叔胺,可以是含一个N原子的叔胺,也可以是含多个N原子的叔胺。例如,含一个N原子的叔胺可以是C1~C18三烷基叔胺,优选C1~C12三烷基叔胺,更优选至少一个烷基为C1~C6烷基的三烷基叔胺。含多个N原子的叔胺可以是RaRbN(CH2)pNRcRd,其中Ra、Rb、Rc和Rd可以是C1~C18烷基,优选C1~C12烷基,更优选至少一个烷基为C1~C6烷基,p为1~10的整数,优选1~8的整数,更优选2~5的整数。考虑到位阻效应,Ra、Rb、Rc和Rd的链长要与亚甲基的链长相匹配,当亚甲基的链长较长时,Ra、Rb、Rc和Rd的链长不能太长,至少与其中一个N原子相连的烷基应当较短;反之,亚甲基链较短时,烷基链长可以相应增加。f为每克杀菌剂中季铵基的固载量,可以是0.1~4mmol/g杀菌剂,一般0.5~3.0mmol/g杀菌剂即可。Y-a为无机阴离子,可以选自Cl-、Br-、I-、NO3-、SO42-、CO32-或OH-,a为Y的化合价。
本发明提供的聚合物型两性杀菌剂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1)将氯甲基化了的树脂、有机溶剂或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溶剂以及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混合,在回流温度下反应12~84小时,分离产物,得到聚氨基酸。
(2)将叔胺、有机溶剂和上述聚氨基酸混合,在回流温度下反应12~84小时,分离产物,得到含季铵基的聚氨基酸,即为本发明提供的聚合物型两性杀菌剂。
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的杀菌剂是按如下方法制备的(1)在氯甲基化的树脂上固载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制得聚氨基酸,即将氯甲基化的树脂、用量为每克树脂中所含氯的摩尔数的0.05~4倍,优选0.1~2倍的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以及用量为每克树脂40~100ml的反应溶剂混合,加热至回流,反应12~84小时,最好是36~72小时,然后过滤,按每克树脂10~50ml溶剂的用量,将产物在有机溶剂或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加热至回流,抽提1~2小时,以除去未反应的氨基酸,再过滤,用30~75℃的有机溶剂或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溶剂洗涤2~3次,最后在100℃以下烘干即可。
此外,也可以在反应物中加入与氨基酸等摩尔数的无水碳酸钾粉末,使氨基酸转化成相应的钾盐,以利于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在反应溶剂中的溶解。
所述氯甲基化了的树脂优选为氯甲基化的聚苯乙烯树脂或苯乙烯与二乙烯苯共聚得的凝胶型或大孔型树脂。凝胶型树脂的交联度可以是1~10%,优选1~4%;大孔型树脂的交联度可以是1~20%,优选1~10%。树脂上的氯甲基也可以替换为其它烯丙基结构的基团,如溴甲基、碘甲基等。树脂上的氯含量可以是5~30%,最好是10~25%。树脂的粒径一般为0.2~1.5mm。对于大孔型树脂,小粒径更易于反应,因此,必要时可进行适当破碎。另外,为了提高固载量,可先将树脂在溶剂中溶胀1~2小时,再进行反应。
所述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可以是烷基多胺多羧酸型、烷基多胺单羧酸型、烷基单胺多羧酸型,以及烷基单胺单羧酸型,例如,可以是选自下述结构之一的化合物R1(NHCH2CH2)nNHCH2COOH、(R2NHCH2CH2)2NCH2COOH、R2(NHCH2CH2)2N(CH2COOH)2。其中R1为C4~C24的烷基,最好是C6~C18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R2为直链或支链的C4~C16的烷基,最好是C6~C12的烷基,n为0~3的整数,优选0~2的整数。
所述反应溶剂为既对树脂具有溶胀作用,又可以溶解氨基酸的溶剂。例如,可以是C1~C3醇,也可以是由选自C1~C3醇、二氧六环、四氢呋喃之中的任意一种有机溶剂与水按照4~25∶1的体积比组成,还可以是由上述有机溶剂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溶剂与水按照4~25∶1体积比组成。
所述抽提溶剂和洗涤溶剂可以是水选自C1~C3醇、二氧六环、四氢呋喃之中的任意一种有机溶剂,或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溶剂,也可以是由上述有机溶剂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溶剂与水按照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溶剂。抽提溶剂和洗涤溶剂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该步骤的反应方程式为
其中,P为可以氯甲基化的树脂,A为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通过作为原料的氯甲基化的树脂的增重,可计算出氨基酸的固载量。
上述反应制得的聚氨基酸也具有一定的杀菌性能,但是,如果将聚氨基酸树脂中剩余的氯甲基上的氯用季铵基取代,则可进一步提高其杀菌活性。
(2)将上述聚氨基酸树脂中剩余的氯甲基上的氯用季铵基取代,制备终产物-含季铵基的聚氨基酸,即将上述聚氨基酸,用量为每克聚氨基酸树脂中所含氯甲基摩尔数的1~10倍,优选2~8倍的叔胺、以及用量为每克聚氨基酸5~50ml,优选10~40ml的有机溶剂混合,在回流温度下反应12~84小时,最好是24~72小时,然后过滤,将产物在用量为每克聚氨基酸5~50ml的溶剂中回流抽提1~2小时,以除去未反应的叔胺,再过滤,用30~75℃的溶剂洗涤1~3次,每次溶剂的用量为反应溶剂的1/2~1/4。最后在100℃以下烘干。
烘干后,还可以将产物进行酸化处理,使产物中的氨基酸转化成稳定的盐酸盐,具体方法如下将烘干物在有机溶剂与无机酸按1∶6~6∶1体积比组成的酸化溶剂中搅拌0.5~3小时,再按照上述步骤过滤、洗涤、烘干即可。
所述叔胺可以是含一个N原子的叔胺,也可以是含多个N原子的叔胺。例如含一个N原子的叔胺可以是C1~C18三烷基叔胺,优选C1~C12三烷基叔胺,更优选至少一个烷基为C1~C6烷基;含多个N原子的叔胺可以是RaRbN(CH2)pNRcRd,其中Ra、Rb、Rc和Rd可以是C1~C18烷基,优选C1~C12烷基,更优选至少一个烷基为C1~C6烷基。p为1~10的整数,优选1~8的整数,更优选2~5的整数。
所述反应溶剂为既对树脂具有溶胀作用,又可以溶解叔胺的有机溶剂,例如,可以是C1~C4醇、二氧六环、四氢呋喃等,也可以是它们之中两种或两种以上溶剂的混合物。
所述抽提溶剂可以是C1~C4醇、二氧六环、四氢呋喃等,也可以是它们之中两种或两种以上溶剂的混合物。抽提溶剂可以与反应溶剂相同,也可以不同。
所述洗涤溶剂可以是水或选自C1~C3醇、二氧六环、四氢呋喃之中的任意一种有机溶剂,或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溶剂,也可以是由上述有机溶剂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溶剂与水按照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溶剂。
所述酸化溶剂为选自C1~C3醇、二氧六环、四氢呋喃之中的任意一种有机溶剂与无机酸的混合物,或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溶剂与无机酸的混合物,优选上述有机溶剂与浓度为1~6N的盐酸的混合物,有机溶剂与无机酸的体积比为1∶6~6∶1,优选2∶5~5∶2。
该步骤的反应方程式为
其中,Q为脂肪族叔胺。通过作为原料的聚氨基酸的增重,可计算出季铵基的固载量。
上述反应完成后,Cl-还可以与溶液中存在的其它无机阴离子交换,另外,氨基酸和季铵基在树脂上均有一定的固载量,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杀菌剂的结构可完整表示为
其中,y为每克杀菌剂中氨基酸的固载量,f为每克杀菌剂中季铵基的固载量,Y-a为选自Cl-、Br-、I-、NO3-、SO42-、CO32-或OH-的无机阴离子,a为Y的化合价。
本发明提供的聚合物型两性杀菌剂使用后可再生。再生方法如下将使用过的杀菌剂从其所在的溶液中分离出,在体积比为1∶0.5~3的4~12N的盐酸与无水乙醇的混合溶剂中浸泡1~3h,过滤,用无水乙醇洗涤1~2次,100℃以下烘干即可。
本发明提供的杀菌剂具有优异的杀菌活性,15分钟的杀菌率可高达99.99%。该杀菌剂不溶于水,而且再生后能够重复使用,可广泛用于各种工业及民用水等流体介质的杀菌消毒。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发明。
以下实例中所使用的氯甲基化的苯乙烯与二乙烯苯共聚树脂(下称氯球)是由从市场上购得的白球经过氯甲基化反应制得的。氯甲基化方法如下在反应瓶中加入交联度合乎需要的白球10g,20~40ml氯甲醚和20~40ml无水二氯甲烷,室温下搅拌溶胀20~30分钟,冷却至0℃以下,将10~50ml浓度为0.2~0.6gAlCl3/ml硝基苯的溶液分批加入反应瓶,加入速度以使反应温度不超过0℃,反应毕,在搅拌下滴加体积比为1∶1的6N HCl与二氧六环混合溶液,滴完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具体方法参见《离子交换树脂》(R.柯宁著,朱秀昌等译,科学出版社,1966年)。
实例中所使用的其它原料和试剂均为市售工业产品。
表1、表2中,各溶剂和化合物代号分别表示MA-甲醇EA-乙醇THF-四氢呋喃DOX-二氧六环TMEDA的结构式为(CH3)2N(CH2)2N(CH3)2实例1~4为烷基多胺的制备。
实例1本实例为N-十二烷基乙二胺(C12H25-NHCH2CH2NH2)的制备(参见F.Linsker et al,J.Am.Chem.Soc.,1945,671581)。
于1000ml反应瓶中加入乙二胺50g(0.8mol,纯度95%)和无水乙醇400ml,于2小时内滴加溴代十二烷50g(0.2mol),滴完后继续回流反应3小时。反应毕,蒸去乙醇,得到白色固体物,转移至200ml水中加热至40~50℃搅拌0.5小时,冷却静置,待析出白色蜡状物后,过滤,固体物依次用20ml乙醚洗涤二次,即得N-十二烷基乙二胺38g,收率85%,产物熔点36~38℃。
实例2本实例为N-辛基二乙烯三胺(C8H17(NHCH2CH2)2NH2)的制备,参见《两性表面活性剂》(汪祖模等编,轻工业出版社,1990年)。
于500ml三口瓶中加入二乙烯三胺206g(2mol),加热至180℃,在不断搅拌下于4h内慢慢滴加氯辛烷74.0g(0.5mol),滴毕,再于180℃下搅拌反应1h,静置,冷至40℃左右,分离除去二乙烯三胺盐酸盐,滤液减压蒸馏,收集150~200℃/2.0KPa的馏份,产物为淡黄色粘稠液体,重67.0g,收率62%。
实例3本实例为N,N′-二辛基二乙烯三胺
的制备。
于500ml三口瓶中加入180g(1.75mol)的二乙烯三胺,加热至180℃,搅拌下于4h内滴加150g(约1mol)的氯代正辛烷,滴毕,在180℃再搅拌反应1小时,反应毕,静置,冷至40~50℃,过滤除去二乙烯三胺盐酸盐,滤液减压蒸馏,收集200~250℃/2.67KPa的馏份,得到淡黄色粘稠液体,重109g,收率67%。
实例4本实例为N-十二烷基二乙烯三胺(C12H25-NHC2H4NHC2H4NH2的制备。
于250ml三口瓶中加入二乙烯三胺103g(约1mol),加热至140℃,搅拌下于4h内滴加75g(约0.3mol)的溴代十二烷,滴毕,再搅拌反应1小时,静置,冷至40~50℃,分离除去二乙烯三胺氢溴酸盐,滤液减压蒸馏,收集163~173℃/0.133KPa的馏份,得到淡黄色粘稠液体40g,收率50%。
实例5~8为氨基酸的制备实例5本实例为N,N′-二辛基二乙烯三胺甘氨酸的制备。
于100ml三口瓶中加入实例3制备的N,N′-二辛基二乙烯三胺33克(约0.1mol)和10ml水,加热至回流,在搅拌条件下于2小时内滴加46.8克浓度为25重%的氯乙酸钠水溶液,滴完后,再继续反应2小时,然后蒸出水,加入二氧六环,析出白色固体,过滤,烘干,得粗产物,再用乙醇重结晶,得纯的产物。
实例6本实例为N-十二烷基二乙烯三胺甘氨酸的制备于100ml三口瓶中加入实例4制备的N-十二烷基二乙烯三胺27克(0.1mol)和10ml水,其余步骤同实例5,最后得到产物为白色固体。
实例7本实例为N-辛基二乙烯三胺甘氨酸的制备于100ml三口瓶中加入实例2制备的N-辛基二乙烯三胺21.5克(0.1mol)和10ml水,其余步骤同实例5,最后得到产物为白色片状结晶。
实例8本实例为N-十二烷基乙二胺甘氨酸的制备于100ml三口瓶中加入实例1制备的N-十二烷基乙二胺22.8克(0.1mol)和10ml水,其余步骤同实例5,最后得到产物为白色固体。
实例9~15本组实例为聚氨基酸的制备按表1所示用量,将氯甲基化的苯乙烯与二乙烯苯共聚树脂(表中简称氯球)在反应溶剂中室温下溶胀1小时,再加入选自实例5~8之一的氨基酸,回流反应一定时间,趁热过滤,依次用50%乙醇水溶液和乙醇各回流抽提1小时,然后趁热过滤,再分别用70℃左右的热乙醇、体积比为1∶1的二氧六环和水的混合溶剂以及70℃左右的热水和70℃左右的热乙醇各洗涤1次,每次洗涤剂用量为反应溶剂用量的1/4。最后将产品在100℃以下烘干,称重,计算出氯球增重。
实例16~22本组实例为终产物含季铵基的聚氨基酸的制备。
按表2所示用量,将选自9~15的聚氨基酸、叔胺与反应溶剂混合,回流搅拌一定时间后,趁热过滤,用与反应溶剂名称和用量相同的溶剂回流抽提1小时,过滤,所得固体物用60℃热乙醇和热水交替洗涤两次,每次洗涤剂用量为反应溶剂用量的1/3。产物100℃以下烘干。由聚氨基酸的增重可计算出每克产物中季铵基的固载量。同时根据氯球增重计算出每克杀菌剂上氨基酸的固载量。将烘干称重后的产品按表2中所示酸化溶剂用量,于室温下搅拌酸化处理1小时,过滤再分别用酸化溶剂用量的1/3的50℃的热水和热乙醇交替洗涤两次,产品在100℃以下烘干,即得本发明提供的聚合物型两性杀菌剂。
表1
表2
实例23本实例为杀菌活性评定。
由于工业循环冷却水中存在的菌种主要是各种异养菌,如不动细菌、假单胞菌、肠细菌等,因此本发明对样品进行评定时也选用含有不同异养菌菌株配制的菌悬液。
杀菌活性评定方法如下1.菌株培养取待试菌株于斜面培养基上培养72小时,培养基配制琼脂15克,加适当蒸馏水加热溶解,再依次加入蛋白胨10克,牛肉膏3克,氯化钠5克,并搅拌混匀,加蒸馏水至1升,用1N HCl和1N NaOH溶液调节pH值至7.5左右,趁热分装,于121℃高压蒸汽灭菌30分钟,灭菌后pH值为7.2~7.4。
2.制菌悬液将接种培养72小时的菌株用无菌生理盐水转移至锥形瓶中,充分振荡使菌苔充分分散于生理盐水中,用无菌水稀释至约108~1011个/ml的菌悬液浓度。
3.评定方法按下表分别称取相应用量的本发明提供的各类杀菌剂于150ml锥形瓶中,再加入50ml的菌悬液振荡作用15分钟,静置,取1ml作用后的菌悬液作梯度稀释后,取1ml于培养皿中,加入融化后冷至40℃左右的培养基,摇匀,于30℃培养72h,计算存活菌数和杀菌率。杀菌率,
具体方法参见冯骏著《工业用水处理微生物分析》(广东科技出版社,1985年)。
表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聚合物型两性杀菌剂的杀菌活性评定结果。表中试验所选用的菌株为乙酸钙不动杆菌、金葡球菌、粪产碱菌、门多萨假单胞菌、嗜水气假单胞菌、产气肠杆菌、弗氏柠檬酸细菌、施氏假单胞菌、铜绿色假单胞菌。
从表1~3可知,(1)同一形态和交联度的载体,粒径越细,对杀菌活性官能团的固载量越高,而且在杀菌过程中与菌株有更大的接触比表面,因此杀菌效果越好;(2)在适当的剂量下,本发明提供的聚合物型两性杀菌剂对各种异养菌均具有快速高效的杀灭活性,因此可广泛用于各种工业及民用水等流体介质的杀菌消毒。
表3
实例24本实例为杀菌剂再生一次后的杀菌性能评定。
将实例18所述的杀菌剂使用后过滤分离,在体积比1∶3的6N盐酸与无水乙醇的混合溶剂中浸泡3小时,过滤,用乙醇洗涤二次,100℃以下烘干,再按照实例23的方法评定杀菌活性,试验菌株同表3试验所用菌株,作用时间为15分钟,初始菌数2.4×107个/ml,存活菌数2.2×103个/ml,杀菌率99.991%。
本例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杀菌剂再生后仍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因此可重复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聚合物型两性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结构
其中[P]为可以氯甲基化的树脂,A为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y为氨基酸在每克杀菌剂上的固载量,Q为脂肪族叔胺,f为每克杀菌剂中季铵基的固载量,Y-a为无机阴离子,a为Y的化合价。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A为选自下述结构之一的氨基酸R1(NHCH2CH2)nNHCH2COOH、(R2NHCH2CH2)2NCH2COOH、R2(NHCH2CH2)2N(CH2COOH)2,其中R1为C4~C24的烷基,R2为C4~C16的烷基,n为0~3的整数,y值为0.02~1mmol/g杀菌剂。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R1为C6~C18的烷基,R2为C6~C12的烷基,n为0~2的整数,y值为0.02~0.6mmol/g杀菌剂。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Q为C1~C18三烷基叔胺或结构为RaRbN(CH2)pNRcRd的叔胺,其中Ra、Rb、Rc和Rd为C1~C18烷基,p为1~10的整数,f值为0.1~4mmol/g杀菌剂。
5.按照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Q为C1~C12三烷基叔胺或结构为RaRbN(CH2)pNRcRd的叔胺,其中Ra、Rb、Rc和Rd为C1~C12烷基,p为1~8的整数,f值为0.5~3.0mmol/g杀菌剂。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Q为C1~C6三烷基叔胺或结构为RaRbN(CH2)pNRcRd的叔胺,其中Ra、Rb、Rc和Rd为C1~C6烷基,p为2~5的整数,Y-a选自Cl-、Br-、I-、NO3-、SO42-、CO32-或OH-。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氯甲基化了的树脂为氯甲基化的聚苯乙烯树脂或苯乙烯与二乙烯苯共聚得的凝胶型或大孔型树脂。
8.权利要求1所述杀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氯甲基化了的树脂、反应溶剂的混合溶剂以及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混合,在回流温度下反应12~84小时,分离产物,得到聚氨基酸;(2)将叔胺、有机溶剂和上述聚氨基酸混合,在回流温度下反应12~84小时,分离产物即可。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氯甲基化了的树脂为氯甲基化的聚苯乙烯树脂或苯乙烯与二乙烯苯共聚得的凝胶型或大孔型树脂,凝胶型树脂的交联度为1~10%,大孔型树脂的交联度为1~20%。
10.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选自下述结构之一的化合物R1(NHCH2CH2)nNHCH2COOH、(R2NHCH2CH2)2NCH2COOH、R2(NHCH2CH2)2N(CH2COOH)2,其中Rl为C4~C24的烷基,R2为C4~C16的烷基,n为0~3的整数。
11.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叔胺为C1~C18三烷基叔胺或结构为RaRbN(CH2)pNRcRd的叔胺,其中Ra、Rb、Rc和Rd为C1~C18烷基,p为1~10的整数。
12.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反应溶剂选自C1~C3醇,或由选自C1~C3醇、二氧六环或四氢呋喃之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机溶剂与水按照4~25∶1体积比组成的混合溶剂,步骤(2)中的有机溶剂选自C1~C4醇、二氧六环、四氢呋喃之一或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溶剂的混合物。
13.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为每克树脂中所含氯的摩尔数的0.05~4倍,反应溶剂的用量为每克树脂40~100ml,反应时间为36~72小时。
14.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叔胺的用量为每克聚氨基酸树脂中所含氯甲基摩尔数的1~10倍,有机溶剂的用量为每克聚氨基酸5~50ml,反应时间为24~72小时。
全文摘要
一种聚合物型两性杀菌剂,具有如下结构:其中(P)为可以氯甲基化的树脂,A为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Q为脂肪族叔胺,Y
文档编号A01N25/10GK1262039SQ9910035
公开日2000年8月9日 申请日期1999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1999年1月25日
发明者陈拥军, 李本高, 汪燮卿, 王秀, 李亚红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