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酱渍菜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556495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酱渍菜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酱渍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通用酱渍菜的制备方法是先将原料在盐水中浸泡,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放入酱油或面酱中腌制而成。此种制备方法工艺比较简单,加工后成品口味单一,盐度过重,无酱香味,且色泽暗淡,切片后无透明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酱渍菜的制备方法,经该种酱渍菜的制备方法加工后的酱渍菜营养丰富、气味芳香、口感好、色泽鲜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酱渍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顺序的步骤(1)原料准备 将原材料刮皮、剁节、清洗后再经过筛选后备用;(2)盐水浸泡 将第(1)步骤中准备好的原料在一定比例盐水中浸泡且适度搅拌;(3)发酵期间 将上述步骤(2)中经盐水浸泡的原料保持一定的时间,使其充分发酵;(4)清水去盐 将第(3)步骤中发酵好的料坯放入清水中浸泡并搅拌,使其去掉咸味和苦味;(5)四批面酱腌制 将上述步骤(4)中除过盐的料坯分别经过四次面酱的腌制后成品。
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所用原材料选自青笋、银条、地留、苴莲、黄瓜、杏仁、生姜、香椿中的一种或其中多个的组合。
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所用的青笋、盐、面酱的重量比为7∶1∶4。
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盐水浸泡所需的盐水浓度在13~18度之间。
此外,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其中的发酵时间在夏季为7~10天,其余三个季节为10~15天。
用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酱渍菜含有脂肪、蛋白、氨基酸态氮、粗纤维、糖份、氯化物、铁、磷、钙等多种营养成份,且色泽红黄鲜润,味酥、脆、香、甜,其味咸中稍甜,气味芳香,具有独特的风味。
具体实施例方式
通过下面给出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清楚地了解本发明。但它们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将鲜青笋143斤用去外皮后,去根切稍,剁成小节,入18度盐水中浸泡,早晚各搅拌一次,白天盖好,支起透气;晚上揭盖降温,发酵十天,呈米黄色。再将存放好的笋坯捞出放入清水中每天搅拌2~3次,两天后转入清水中停一天。将腌好的笋坯放入第四批面酱中腌制,每天搅拌一次。发酵时间为3~4、9~10月份为10~15天,5~8月份为7~10天。等完全发酵后,再分别进入其它三批面酱中腌制,最后,将已经过四次面酱腌制过的酱笋放入甜面酱中保存。其保存期依据不同的季节而有所不同,夏季一般时间较短,其它三季时间相对较长,但一般不超过一到两个月时间。其中,所用的青笋、盐、面酱的重量分别为143斤、20斤及85斤,其重量比为7∶1∶4。
实施例2将准备好的各式小菜,包括银条、地留、苴莲、黄瓜、杏仁、生姜、香椿、白菜等多种材料洗净切成不同程度长的小节,撒盐入缸,一层小菜一层盐,次日继续搅拌,当盐度不够时,加入本身盐水10~20度,待菜发酵过后,即可装入袋中用面酱腌制。在各批酱中换缸的过程中,必须将缸中的酱汁水倒净。面酱腌制完成后存放20~50天即成。
下表1给出了实施例1~2与现有技术制得的酱腌菜的感官评定结果。
表1 下表2给出了实施例1~2与现有技术制得的酱腌菜的部分理化指标评定结果。
表2
权利要求
1.一种酱渍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述顺序的步骤(1)原料准备 将原材料刮皮、剁节、清洗后再经过筛选后备用;(2)盐水浸泡 将第(1)步骤中准备好的原料在一定比例盐水中浸泡且适度搅拌;(3)发酵期间 将上述步骤(2)中经盐水浸泡的原料保持一定的时间,使其充分发酵;(4)清水去盐 将第(3)步骤中发酵好的料坯放入清水中浸泡并搅拌,使其去掉咸味和苦味;(5)四批面酱腌制 将上述步骤(4)中除过盐的料坯分别经过四次面酱的腌制后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酱渍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原材料、盐、面酱的重量比为7∶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酱渍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盐水浸泡所需的盐水浓度在13~18度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酱渍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发酵期间的时间在夏季为7~10天,其余三个季节为10~15天。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酱渍菜的制备方法,该种制备方法包括原料准备、盐水浸泡、发酵期间、清水去盐及四批面酱腌制五大步骤,最后将腌制好的酱渍菜存放于甜面酱中即可。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得到的酱渍菜含有脂肪、蛋白、氨基酸态氮、粗纤维、糖份、氯化物、铁、磷、钙等多种营养成份,且色泽红黄鲜润,味酥、脆、香、甜,其味咸中稍甜,气味芳香,具有独特的风味。
文档编号A23L1/218GK1947574SQ200610104828
公开日2007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31日
发明者宋岗山 申请人:宋岗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