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培养从枝菌根真菌的接种菌的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种菌培养,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培养从枝菌根真菌的接种 菌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丛枝菌根真菌(爿^n^cM/arM少cwr/n'za/FM"g/,爿MF)属于真菌类,典型的 例》口摩西J求嚢霉(G/omt/s柳o^eae, GM)、光壁无梗嚢霉(v4cflw/ospora/aev/s, j丄)等。AMF必须与寄主植物的根一起生长,其生长特点是,菌丝在根部皮层 的细胞间和细胞内生长,可分离成复杂的细胞内的分盆的丛枝,该结构仅存在 于繁殖有AMF的根中。已知菌根交感对寄主植物有益,菌根与寄主植物的共生 关系在植物领域广泛存在,包括许多农艺及生态学上的重要植物。AMF可从土 壤中捕获并传输矿质营养物(主要是磷),从而提高植林生长速度。当AMF存 在时,植抹对其他营养物,例如锌、铜等的吸收也会增加。除了提高生长速度, 一种耐重金属的AMF可提高寄主植物对重金属的耐受能力。实验证明,通过在 田间应用耐重金属的AMF,可4吏作物生长更加茂盛。
目前,主要通过土壤、沙或营养液培养AMF的接种菌。但是这些方法面临 的首要问题是,在培养过程中由于受到土壤或营养液中微生物的污染而无法获 得纯粹的接种菌,不便于贮藏和运输。此外这些方法各自还存在一些弊端,例 如土栽尤其难以隔离土壤中的孢子和菌根;沙栽比土栽相对要好,但仍存在 上述问题;而利用营养液培养时,水下环境不利于AMF的良好生长。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培养AMF接种菌的方法,从而提高AMF接种菌的纯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培养AMF接种菌的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 培养的AMF接种菌的纯度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培养AMF接种菌的方法,以更好地解决现有 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为了实现发明目的,所述培养从枝菌根真菌的接种菌的装置,即气栽室, 包括一个不透明的盒子及盒盖,所述盒盖具有至少一个用以固定寄主植物的孔, 盒内安装有为寄主植物的根喷洒气雾的喷雾系统。
优选地,所述盒子用不透明材料制作而成,或者由透明材料制作的盒子与 包装在外的不透明的塑料袋组合而成。
优选地,所述盒子的规格如下尺寸为65*45*43 11,容量为60L。 优选地,所述盒盖用聚苯乙烯板或塑料板制作而成。 优选地,所述盒盖的厚度为8mm。
优选地,所述盒盖上具有多个孔,各孔之间以规则的栅格图形隔离。 优选地,所述喷雾系统包括离心泵、喷嘴和计时器; 所述离心泵具有可调节的泵速控制器; 所述喷嘴与离心泵相连,用于向寄主植物喷洒气雾; 所述计时器与离心泵相连,用于控制喷洒气雾的时间间隔。 为了更好地实现发明目的,还提供了一种培养从枝菌根真菌的接种菌的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
A. 将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到所选定的寄主植物中;
B. 将所述寄主植物固定到气栽室的盒盖上,其根保持在气栽室内,利用喷雾 系统喷洒气雾进行培养。
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的接种包括
Al.在一个填充有蛭石的塑料袋中,使加入的丛枝菌根真菌的接种菌与蛭石 的表层混合,产生一个稀释后的接种菌均衡层;
A2.在上层蛭石的表面播种寄主植物的种子,当寄主植物的根部进入所述接 种菌均衡层时,接种菌的菌丝在所述寄主植物根部皮层的细胞间和细胞内生长。
优选地,喷雾系统每10秒钟向所述寄主植物的根喷洒一次气雾。.
本发明通过一个不透明、盒盖打孔、内置喷雾系统的气栽室,利用气栽法 培养从枝菌根真菌的接种菌,提高了从枝菌根真菌的接种菌的纯度,便于贮藏 和运输。
图1是本发明中培养AMF接种菌的装置(即气栽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将AMF接种到所选定的寄主植物中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中培养AMF接种菌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 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 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通过一个不透明、盒盖打孔、内置喷雾系统的气栽室,利用气栽法 培养从枝菌根真菌的接种菌,首先将AMF接种到所选定的寄主植物中,然后将 寄主植物固定到气栽室的盒盖上,其根保持在气栽室内,利用喷雾系统喷洒气 雾进行培养。这种培养方法提高了AMF接种菌的纯度。
图1是本发明中培养AMF接种菌的装置(即气栽室)的结构示意图。该气栽 室包括一个不透明的盒子3及盒盖2,该盒盖具有至少一个用以固定寄主植物的 孔l,盒内安装有为寄主植物的根喷洒气雾的喷雾系统。其中
U)盒子3不透明,是为了防止阳光射入气栽室,从而阻碍营养液中微藻 的生长。盒子3的材料及构成方式有多种,在一个实施例中,盒子3是由一定尺 寸和容量的盒子和不透明的塑料袋组合而成。在另一实施例中,盒子3直接用不 透明材料(例如不透明的塑料)制成。盒子3的尺寸也有多种方案,在一个典型 实施例中,其尺寸为65*45*43011,容量为60L。
(2) 盒盖2的材料及身见格有多种方案。在一个实施例中,盒盖2用8mm厚的 聚苯乙烯板特制而成,当然还可采用其他材料,例如塑料板等。
(3) 盒盖2上的孔1用于固定寄主植物,使其根部位于气栽室内。孔l数量 及尺寸有n种方案。在一个实施例中,盒盖2上有24个孔1,每个孔l的直径为 2.5cm,且各孔之间以规则的栅格图形隔离。
(4) 喷雾系统包括离心泵7、喷嘴4和计时器(图中未示出),以及水管5。 盒底装有营养液6,供离心泵7抽取并通过喷嘴4喷洒到寄主植物的根部。其中 离心泵7是一个单独的玻璃缸离心泵,具有可调节的泵速控制器(图中未示出); 喷嘴4与离心泵7相连,用于向寄主植物喷洒气雾;计时器与离心泵7相连,用于 控制喷洒气雾的时间间隔,例如设定为每10秒钟向所述寄主植物的根喷洒一次 气雾。
本发明中,营养液6具有多种配比方案。该营养液6典型可为霍格兰氏营养液(Hoagland,s solution, HS ),为了促进从枝菌根真菌和寄主植物间的共生关 系的发展,需减少霍格兰氏营养液中可溶性磷的含量。营养液6可利用去离子水 来制备,因为其含有有毒微量元素的可能性最低。在具体应用中, 一般可制备 六份单独的常量营养素贮备液,并存放在4。C条件下,稀释到原始浓度的30%, 作为可施用的营养液。在使用前,用0.5摩尔(molar,简作m)的氢氧化钠和l.O m的盐酸将营养液的PH值调整到6.5,因为低PH值将抑制根的延展,并导致枝叶 坏死,而高PH值导致植株难以将营养摄取,PH值在6.5对大多数植物都比较合适。 在一个实施例中,六份单独的常量营养素贮备液分别是磷酸二氢钾 (KH2P04 )、硝酸钾(KN03 )、硝酸钙(Ca(N03)2 )、 二胺四乙酸铁钠(NaFeEDTA )、 氯化钠(NaCl)、硫酸镁(MgS04)。而微量元素则包括硼酸(H3B03)、四水 氯化锰(MnCl2.4H20 )、七水硫酸锌(ZnS04.7H20 )、五水硫S交铜(CuS04.5H20 )、 二水钼酸钠(Na2Mo04.2H20 )等,其含量如下表所示
贮备液混合物重量(g /L)贮备液浓度
常量营养素贮备液11.360.01M KH2P04
常量营养素贮备液2101.11l細 KN03
常量营养素贮备液3236.151.0M Ca(N03)2
常量营养素贮备液436.70.1M NaFeEDTA
常量营养素贮备液55.840.1M NaCl
常量营养素贮备液6246.481.0M MgS04
微量营养素2.8646.25pM H3B03
1.8110.82一 MnCl2.4H20
0.220.765pM ZnS04.7H20
0.080.320|iM CuS04.5H20
0.0160.066拜Na2Mo04.2H20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示出的营养液6的成分及含量仅为其中一个典型实施 例,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上述内容主要描述了本发明中气栽室的结构。需要注意的是,气栽室应定 期维护,才能充分保证培植的成功率。具体包括气栽室内的植林残叶和昆虫 等要清除,并要把植林的根剪切至可维持一周时间位于营养液上方2 cm的位置; 每周要检查营养液的PH值是否需要调整,每两周更换一次新的营养液(PH6.5 ); 如发现被海藻污染,要对气栽室进行彻底清洗,可利用次氯酸(HCIO)进行清
7洗。此外,再次填充营养液之前,先用去离子水进行沖洗。
图2是本发明中将AMF接种到所选定的寄主植物中的示意图。本发明中, AMF与寄主植物的共生关系是特定的,因此可选择以下几种寄主植物甜玉米、 苏丹草和红三叶草。之所以选择这三种座位寄主植物,是因为它们只需简单栽 种,就可获得很快的生长速度,并且具有广泛的根系统。当然,本发明还可选 择其他的植物作为寄主植物,上述示例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接种是在一个圆形塑料袋中进行的,如图2所示,该圆形塑料袋的尺寸为 直径4cm,高22cm。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热密封器将标准的塑料袋裁剪而成。
该塑料袋的3/4填充有蛭石8,加入的AMF接种菌10与蛭石8的表层混合在一 起,产生了一个稀释后的接种菌均衡层。还有一部分蛭石位于上层,该层厚度 为3 - 6mm,将前述选择的寄主植物的种子9轻轻播撒并覆盖在该上层蛭石的表 面。塑料袋上的排水孔ll,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简易工具(例如圓珠笔)在 底部打孔即可。
图3是本发明中培养AMF接种菌的方法流程图,具体过程如下
在执行本发明的所有步骤之前,需要选择寄主植物。本发明中,AMF与寄 主植物的共生关系是特定的,因此可选择以下几种寄主植物甜玉米、苏丹草 和红三叶草。之所以选择这三种座位寄主植物,是因为它们只需简单栽种,就 可获得很快的生长速度,并且具有广泛的根系统。当然,本发明还可选择其他 的植物作为寄主植物,上述示例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步骤S301中,在一个填充有蛭石的塑料袋中,使加入的AMF接种菌10与 蛭石8的表层混合,构建一个稀释后的接种菌均衡层。
在步骤S302中,在上层蛭石8的表面播种寄主植物的种子9,在寄主植物生 长过程中,接种菌的菌丝在寄主植物根部皮层的细胞间和细胞内生长,从而繁 殖到寄主植物上。
在步骤S303中,30天后,将寄主植物移出并固定到气栽室中,其根保持在 气栽室内。具体地,植^f朱可用聚酯纤维包扎,并固定于盒盖2上的孔1中。
在步骤S304中,喷雾系统每隔一段时间(例如每10秒钟)向寄主植物的根 喷洒一次气雾,进行培养,为期3个月。
在步骤S305中,将培养好的植抹取出。可对该植抹进行各种观测实验,例如,将随机抽样的根样本保存在50%的酒精中,用"氯唑黑E"染色以检查AMF 的繁殖率,用解剖显微镜进行观察。当从气栽室对根进行采伐时,整个植林被 移出,且用聚酯纤维将孔塞紧,多余的水分通过根排出,然后置于一个干净的 吸水毛巾上。裁剪的根接种菌的制作是利用一个已灭菌的剪刀,将才艮剪切为 lcm的小段。除了裁剪的接种菌外,修剪的根接种菌也是接种菌的另外一种可行 的形式,与裁剪的接种菌作为参照对比,其具有提高繁殖体密度的优点。修剪 之后,通过丝网,用去离子水对泥浆进行过滤性的清洗。留存的片段,置于室 温中干净的吸水毛巾上风干三天。然后,在执行其他试验前,将其放入干净的 塑料袋,并存储于4摄氏度的黑暗环境中。至此,所有培养工序完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 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 的寸呆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培养从枝菌根真菌的接种菌的装置,即气栽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栽室包括一个不透明的盒子及盒盖,所述盒盖具有至少一个用以固定寄主植物的孔,盒内安装有为寄主植物的根喷洒气雾的喷雾系统。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培养从枝菌根真菌的接种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子用不透明材料制作而成,或者由透明材料制作的盒子与包装在外的不 透明的塑料袋组合而成。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从枝菌根真菌的接种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子的规格如下尺寸为65*45*43(^1,容量为60L。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培养从枝菌根真菌的接种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盖用聚苯乙烯板或塑料板制作而成。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培养从枝菌根真菌的接种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盖的厚度为8mm。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培养从枝菌根真菌的接种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盖上具有多个孔,各孔之间以规则的栅格图形隔离。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培养从枝菌根真菌的接种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系统包括离心泵、喷嘴和计时器; 所述离心泵具有可调节的泵速控制器;所述喷嘴与离心泵相连,用于向寄主植物喷洒气雾; 所述计时器与离心泵相连,用于控制喷洒气雾的时间间隔。
8、 一种利用权利要求l所述装置培养从枝菌根真菌的接种菌的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 将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到所选定的寄主植物中;B. 将所述寄主植物固定到气栽室的盒盖上,其根保持在气栽室内,利用喷 雾系统喷洒气雾进行培养。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培养从枝菌根真菌的接种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A中的接种包括Al.在一个填充有蛭石的塑料袋中,使加入的丛枝菌根真菌的接种菌与蛭石 的表层混合,产生一个稀释后的接种菌均衡层;A2.在上层蛭石的表面播种寄主植物的种子,当寄主植物的根部进入所述接种菌均衡层时,接种菌繁殖到所述寄主植物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培养从枝菌根真菌的接种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利用喷雾系统喷洒气雾的步骤包括喷雾系统每10秒钟向所 述寄主植物的根喷洒 一 次气雾。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接种菌培养,提供了一种培养从枝菌根真菌的接种菌的方法及装置。所述培养从枝菌根真菌的接种菌的装置,即气栽室,包括一个不透明的盒子及盒盖,所述盒盖具有至少一个用以固定寄主植物的孔,盒内安装有为寄主植物的根喷洒气雾的喷雾系统。本发明通过一个不透明、盒盖打孔、内置喷雾系统的气栽室,利用气栽法培养从枝菌根真菌的接种菌,提高了从枝菌根真菌的接种菌的纯度,便于贮藏和运输。
文档编号C12N1/14GK101608159SQ20081006794
公开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0日
发明者吴胜春, 张桂宗, 李伟展, 钟明基, 黄铭洪 申请人:钟明基;李伟展;吴胜春;张桂宗;黄铭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