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红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5840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乌龙红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方法,特别是一种乌龙红茶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茶叶加工历史悠久,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了名目繁多的茶叶花色品种,将 各类茶叶花色品种进行合理的搭配,有利于推陈出新,不断改进制茶技术,提高茶叶品质。传统乌龙茶的制作工艺为原料、萎凋、摇青、杀青、包揉、干燥;红茶的制作工艺 为原料、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本专利申请提出以前还没有将这两种茶叶加工在一起的 报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乌龙红茶加工工艺,采用乌龙茶树品种的鲜叶为原料,红茶的制 作工艺加工而成。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乌龙红茶加工工艺,步骤如下
1、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茶树鲜叶,品种以乌龙茶茶树品种为原料。2、摊叶厚度3 5cm进行萎凋,萎凋时间20 24小时,萎凋至叶面失去光泽,叶 质柔软,青气减退,青香显露;鲜叶失重率35 40%。3、揉捻时间90 120分钟,成条率达95%以上。4、发酵采用发酵室发酵,在发酵室安装加温和加湿装置,其目的是增加温度和湿 度,利于发酵由于乌龙品种是小叶种叶质厚而硬脆,小叶种茶树的鲜叶茶多酚含量低,在 发酵过程中,多酚类的氧化首先是在酶促作用下进行的,而酶活性的强弱和发酵的进度与 外因条件如温度、相对湿度有密切关系。发酵室温度控制在25 27°C左右,湿度控制在80% 以上,时间7 10小时,发酵适度青草气消失,叶色黄红,散发淡淡的花果香。5、干燥干燥分为毛火和足火两道工序进行,毛火温度90 100°C,毛火烘至八成 干,手捏茶叶有刺手感,出来的茶叶进行滩凉,使茶叶中水分分布均勻再进行足火工序,足 火温度70 90°C,烘至含水量低于7%即制得乌龙红茶产品。本发明是利用乌龙茶树品种的鲜叶为原料,采用红茶的制作工艺加工而成的。制 备的产品既有乌龙茶品种的特点,也有红茶的甜香。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乌龙红茶加工方法,通过以下具体步骤进一步说明 1、鲜叶采摘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茶树鲜叶,品种以乌龙茶茶树品种为原料。2、萎凋摊叶厚度3 5cm。萎凋时间20 24小时,萎凋至叶面失去光泽,叶质 柔软,青气减退,青香显露。鲜叶失重率35 40%。3、揉捻时间90 120分钟,成条率达95%以上。4、发酵采用发酵室发酵,在发酵室安装加温和加湿装置,其目的是增加温度和湿度,利于发酵由于乌龙品种是小叶种叶质厚而硬脆,小叶种茶树的鲜叶茶多酚含量低,在发酵过程中,多酚类的氧化首先是在酶促作用下进行的,而酶活性的强弱和发酵的进度与 外因条件如温度、相对湿度有密切关系。发酵室温度控制在25 27°C左右,湿度控制在80% 以上,时间7 10小时,发酵适度青草气消失,叶色黄红,散发淡淡的花果香。5、干燥毛火温度90°C,烘至八成干,手捏茶叶有刺手感,然后摊凉使茶叶内的水 分重新分布均勻再进行足火烘干,足火温度90°C左右,烘至含水量低于7%。通过上述步骤即制得乌龙红茶产品。
权利要求
一种乌龙红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乌龙茶树品种的鲜叶为原料,红茶的制作工艺加工而成,步骤如下1)、以乌龙茶茶树品种为原料,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茶树鲜叶; 2)、将鲜叶均匀摊放在萎凋槽上进行萎凋,摊叶厚度3~5cm,萎凋时间20~24小时,萎凋至叶面失去光泽,叶质柔软,青气减退,青香显露,鲜叶失重率35~40%;3)、揉捻时间90~120分钟,至成条率达95%以上;4)、在安装加温和加湿装置的发酵室发酵,发酵室温度控制在25~27℃,湿度控制在不低于80%,时间7~10小时,发酵至青草气消失,叶色黄红,散发淡淡的花果香;5)、干燥分为毛火和足火两道工序进行,毛火温度90~100℃,毛火出来的茶叶进行滩凉,使茶叶中水分分布均匀再进行足火工序,足火温度70~90℃,烘至含水量低于7%即制得乌龙红茶产品。
全文摘要
一种乌龙红茶加工工艺,采用乌龙茶树品种的鲜叶为原料,红茶的制作工艺加工而成,本发明制备的这种产品既有乌龙茶品种的特点,也有红茶的甜香。
文档编号A23F3/06GK101986853SQ201010581020
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9日
发明者朱启忠 申请人:云南龙生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