馅料供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8433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馅料供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馅料供应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结构变动的进料装置,实 现有效、定量的供应不具黏着性食材的馅料供应装置。
背景技术
食品加工业随着自动化机械的发展而不断的提高生产速度与降低人力成本,而且 自动化机械也可用于生产包馅类食品(如包子、汤圆、麻糌、月饼等食物)。用于生产包馅 类食品的自动化机械可见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534797号用于制造两层食物产品的设备, 其说明书以及附图中公开了可进行两列生产线同时生产,但其运作原理与单一生产线的包 馅机相同。该实用新型公开的包馅机具有一外皮漏斗11以及一馅料漏斗7分别承装外皮 与馅料,该外皮漏斗与该馅料漏斗的下端各连接一馈进机横向的推进外皮以及馅料。如图 2所示,该馈进机为受伺服马达驱动的水平螺杆33A、33B,该水平螺杆的转动会带动外皮以 及馅料通过一渐斜通道分别进入两轮叶泵29A、29B,该轮叶泵内具有一轮叶49,根据该轮 叶转动的速度决定通过该轮叶泵外皮或馅料的量,并且将通过该轮叶泵的外皮或馅料推挤 向一双喷嘴13A、13B。该双喷嘴具有内外双层的通道将该外皮与馅料分别填充入内外层的 通道,进而使外皮通过该双喷嘴后自然包覆在馅料外围,并进一步通过一切割部件21夹断 该外皮与馅料,并同时将馅料封闭在外皮中。大部份的包馅机都利用类似的装置实现自动 进料以及自动切断成型的目的。但常用的包馅机所使用的馅料都限于具黏稠性的膏状食材,如果使用不具黏性的 食材(如粉体或颗粒体)的材料将明显的产生馈进机无法带动以至不能使用的问题,如果 食材呈粉状,将因重力以及食材颗粒之间缺乏黏附能力而使得食材如沙丘状散布在底部, 馈进机的螺杆无法有效的带动食材前进,还因此而造成无法定量供应食材的问题。为了使 粉状的食材可适用于常用的包馅机,经营者的做法是将大量的猪油、反式脂肪或胶体混入 粉状食材,搅拌后形成较黏稠的膏状,才得以使用于常用的包馅机。但大量的添加物混入食品中对人体当然会造成负担,除了高热量造成肥胖以外, 更无形中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造成了危险,背离养生食品的意义,如芝麻汤圆应是米团包 芝麻粉,但为适应目前的包馅机,需将芝麻粉加入大量猪油或反式脂肪才可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已知包馅机无法有效定量供应不具黏着性食材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 于提供一种改良的包馅装置,通过改进进料装置的设计,使该进料装置可有效带动、定量供 应不具黏着性的食材,以改善常用包馅机无法带动粉状食材或者需混合其它原料一起供应 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馅料供应装置,该馅料供应装置是装设于一包馅装置中用于形 成一多层的综合食材的装置,该馅料供应装置包括—综合挤出管,该综合挤出管具有至少一第一进料口以及一第二进料口,该综合挤出管内具有相互隔离的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该第一通道呈环状围绕该第二通道,且该 第一通道与该第一进料口相通,该第二通道与该第二进料口相通,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二通 道的末端与一挤出口相通;一与该第一进料口连接的第一进料管,该第一进料管承装一第一食材,一进料装 置装设于该第一进料管内推进该第一食材向该第一进料口前进;一与该第二进料口垂直连接的第二进料管,该第二进料管承装一不具有黏着性的 粉粒或颗粒体或两者混合的第二食材;一具有一螺旋叶片的颗粒带动螺杆,该颗粒带动螺杆穿过该第二进料管以及该第 二通道,且该颗粒带动螺杆分为位于该第二进料管内的一搅拌段以及位于该第二通道内的 一带动段,其中该带动段上的螺旋叶片外径与该第二通道内径之间的间隙仅用于该颗粒带 动螺杆转动,且该螺旋叶片末端具有一弯折的止挡端;至少一动力来源,通过至少一传动装置驱动该进料装置以及该颗粒带动螺杆转 动,进而驱动该第一食材与第二食材通过该综合挤出管的挤出口而形成该综合食材。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综合挤出管还包括一第三通道以及与该第三通道 相通的第三进料口,其中该第三通道位于该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该第三通道围绕在 该第二通道外,该第一通道围绕在该第三通道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三进料口连接一第三进料管,该第三进料管承 装一第三食材,且该第三进料管内具有另一进料装置带动该第三食材通过该综合挤出管的 第三通道与挤出口。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颗粒带动螺杆的搅拌段还连接一横向延伸的搅动 杆。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螺旋叶片下降的角度在0度到20度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止挡端的下降角度小于该止挡端以螺旋叶片的下 降角度。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包馅装置还具有一自动截断部件位于该综合挤出 管下,并通过该动力来源驱动而截断该综合挤出管所输出的综合食材。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螺旋叶片与该第二通道内径之间的间隙小于该第 二食材的颗粒平均直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螺旋叶片外缘具有一向上弯折的突缘。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可实现有效带动不具黏着性的粉粒或颗粒体或两者 混合食材的优点,并且通过控制该颗粒带动螺杆转动的速度,可控制不具黏着性食材的供 应量,而改善了已知技术无法使用不具黏着性的食材或需混合其它添加物一起送入该包馅 装置的缺陷。

图1为馅料供应装置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第二进料管与颗粒带动螺杆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颗粒带动螺杆的一局部放大图。图4为颗粒带动螺杆的另一局部放大图。
4[0025]图5为综合挤出管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馅料供应装置,应用于一包馅装置内,请参阅图1、图2、图3、 图4与图5,在图1中可见该馅料供应装置包括一综合挤出管4,该综合挤出管4至少具有 一第一进料口 41以及一第二进料口 42,该第一进料口 41与该第二进料口 42分别与一第一 通道44与一第二通道45相通,其中该第一通道44与第二通道45隔离开,并且该第一通道 44环绕成环状围绕该第二通道45,该第一通道44与该第二通道45末端与一挤出口 47相 通。一第一进料管1与该第一进料口 41连接,该第一进料管1用于承装一第一食材,并且 该第一进料管1装设一进料装置2,该进料装置2受一动力来源7驱动,该动力来源7通过 一传动装置驱动该进料装置2推进该第一食材通过该第一进料管1,并且该进料装置2还包 括一轮叶泵21将该第一食材推入该第一进料管41。其中该进料装置2与该轮叶泵21并非 本实用新型所改良的技术特征,但该进料装置2与该轮叶泵21是该包馅装置带动该第一食 材所必需的常用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赘述该进料装置2与该轮叶泵21的结构细节与 动作原理,该进料装置2可为受该动力来源7驱动的卧式推进螺杆以及配合该卧式推进螺 杆的轮叶泵,可引用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534797号说明书内所公开的外皮馈进器与轮 叶泵,只要是食物加工机技术领域中的已知技术相对应的进料机械都可应用于本实用新型 中。而该第二进料管3垂直连接于该综合挤出口 4的第二进料口 42,该第二进料管3承装 一不具黏着性的粉粒或颗粒体或两者混合的第二食材,一颗粒带动螺杆6穿过该第二进料 管3、该第二进料口 42以及该第二通道45,该颗粒带动螺杆6具有一螺旋叶片61,且该颗粒 带动螺杆6分为位于该第二进料管3内的一搅拌段以及位于该第二通道45内的一带动段, 该颗粒带动螺杆6的搅拌段上连接一横向延伸的搅动杆62,当该颗粒带动螺杆6受另一动 力来源7带动时可搅动位于该第二进料管3内的第二食材,使该第二食材的颗粒大小、密度 均勻。其中该带动段上的螺旋叶片61外径与该第二通道45内径之间的间隙仅用于该颗粒 带动螺杆6转动,并且该螺旋叶片61外缘具有一向上弯折的突缘612。更具体的说,该螺旋 叶片61与该第二通道45内径之间的间隙小于该第二食材颗粒的平均直径,并且该螺旋叶 片61通过该突缘612确保该颗粒带动螺杆6不会使该第二食材由该螺旋叶片61与该第二 通道45之间的间隙滑落。为了加强上述效果,该螺旋叶片61下降的角度被设定在0度到 20度之间,该螺旋叶片61末端还具有一弯折的止挡端611,该止挡端611的下降角度被弯 折成小于该止挡端611以外螺旋叶片61的下降角度,换句话说,该止挡端611的下降角度 更小,更加平坦,以减少该第二食材的下滑力,避免该第二食材因重力与上方下压力而轻易 掉落。于是该第一食材与该第二食材分别受前述的结构带动而进入该综合挤出管4的第一 通道44与第二通道45,并且通过该第一通道44与第二通道45之间的相对位置,使通过该 挤出口 47的第一食材包覆于该第二食材外缘形成一综合食材。而该包馅装置还具有一自 动截断部件(图中未示)位于该综合挤出管4下,并通过该动力来源7驱动而截断该综合 挤出管4所输出的综合食材。其中该自动截断部件为普通包馅装置所常用的部件,非本实 用新型所诉求的技术特征,所以在图中未示出,并且该自动截断部件的结构特征并不在本 实用新型中赘述。通过上述的技术特征,即可自动制造出由该第一食材包覆该第二食材的食品(如包子、汤圆、麻糌、月饼等食物),并且可适用不具黏着性的粉粒或颗粒体或两者混合的食材 而不需加入任何添加物使第二食材呈黏稠状,本实用新型技术可适用的食材种类增加、成 本降低,并且更重要的是避免加入不必要的添加物于食品中,以自动生产更天然、更健康的食品。 前述内容所产生的综合食材为该第一食材与该第二食材的双层结构,可选择的, 该馅料供应装置还具有一第三进料管5,而该综合挤出管4还包括一第三通道46以及与该 第三通道46相通的第三进料口 43,其中该第三通道46位于该第一通道44与该第二通道 45之间,该第三通道46围绕在该第二通道45外,该第一通道44围绕在该第三通道46夕卜。 该第三进料管5承装一第三食材,且该第三进料管5内具有另一进料装置2、一轮叶泵21以 及另一动力来源7,该动力来源7通过该传动装置驱动该进料装置2带动该第三食材通过该 综合挤出管的第三通道46与该挤出口 47。通过此方法可产生包括该第一食材、第二食材与 第三食材的三层综合食材,并且该不具黏着性的粉粒或颗粒体或两者混合的第二食材被包 覆在该第一食材与第三食材内。
权利要求一种馅料供应装置,是一种装设于一包馅装置中用于形成一多层的综合食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馅料供应装置包括一综合挤出管(4),该综合挤出管(4)具有至少一第一进料口(41)以及一第二进料口(42),该综合挤出管(4)内具有相互隔离的第一通道(44)与第二通道(45),该第一通道(44)呈环状围绕该第二通道(45),且该第一通道(44)与该第一进料口(41)相通,该第二通道(45)与该第二进料口(42)相通,该第一通道(44)与该第二通道(45)的末端与一挤出口(47)相通;一与该第一进料口(41)连接的第一进料管(1),该第一进料管(1)承装一第一食材,一进料装置(2)装设于该第一进料管(1)内推进该第一食材向该第一进料口(41)前进;一与该第二进料口(42)垂直连接的第二进料管(3),该第二进料管(3)承装一不具有黏着性的粉粒或颗粒体或两者混合的第二食材;一具有一螺旋叶片(61)的颗粒带动螺杆(6),该颗粒带动螺杆(6)穿过该第二进料管(3)以及该第二通道(45),且该颗粒带动螺杆(6)分为位于该第二进料管(3)内的一搅拌段以及位于该第二通道(45)内的一带动段,其中该带动段上的螺旋叶片(61)外径与该第二通道(45)内径之间的间隙仅用于该颗粒带动螺杆(6)转动,且该螺旋叶片(61)末端具有一弯折的止挡端(611);至少一动力来源,通过至少一传动装置驱动该进料装置(2)以及该颗粒带动螺杆(6)转动,进而驱动该第一食材与第二食材通过该综合挤出管(4)的挤出口(47)而形成该综合食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馅料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综合挤出管(4)还包括一第三通 道(46)以及与该第三通道(46)相通的第三进料口(43),其中该第三通道(46)位于该第一 通道(44)与第二通道(45)之间,该第三通道(46)围绕于该第二通道(45)外,该第一通道(44)围绕于该第三通道(46)夕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馅料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进料口(43)连接一第三进料 管(5),该第三进料管(5)承装一第三食材,且该第三进料管(5)内具有另一进料装置(2) 带动该第三食材通过该综合挤出管(4)的第三通道(46)与该挤出口(4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馅料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颗粒带动螺杆(6)的搅拌段还连 接一横向延伸的搅动杆(6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馅料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螺旋叶片(61)下降的角度在0度 到20度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馅料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止挡端(611)的下降角度小于该 止挡端(611)以外螺旋叶片(61)的下降角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馅料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包馅装置还具有一自动截断部件 位于该综合挤出管(4)下,并通过该动力来源驱动而截断该综合挤出管(4)所输出的综合 食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馅料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螺旋叶片(61)与该第二通道(45)内径之间的间隙小于该第二食材的颗粒平均直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馅料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螺旋叶片(61)外缘具有一向上弯 折的突缘(612)。
专利摘要一种馅料供应装置,包括一综合挤出管、一连接该综合挤出管的第一进料管;一连接该综合挤出管的第二进料管、具有一螺旋叶片的颗粒带动螺杆以及至少一动力来源。该综合挤出管内具有相互隔离的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一第一食材通过该第一进料管而进入该第一通道。该第二进料管承装一第二食材,并且该颗粒带动螺杆穿过该第二进料管与该第二通道。该颗粒带动螺杆可分为位于该第二进料管内的一搅拌段以及位于该第二通道内的一带动段,其中该带动段上的螺旋叶片外径与该第二通道内径之间的间隙仅用于该颗粒带动螺杆转动,且该螺旋叶片末端具有一反折的止挡端。该颗粒带动螺杆可有效、定量的承载不具黏着性的第二食材,改善已有技术进料能力不足的缺陷。
文档编号A21C9/06GK201630181SQ2010201124
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5日
发明者杨振昌 申请人:鸿英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