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力驱动摇床的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677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磁力驱动摇床的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磁力驱动摇床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摇床的驱动装置由电机、主动轮、被动轮、皮带、机械偏心凸轮装置组成,其主 要缺点是采用电机驱动方式所产生的噪声大,能耗高,结构复杂,电机容易损坏,对使用者 及生产者带来很大的不便,同时,机械及电机磨损也很严重,机件易损造成成本上升,电机 及机械结构维护复杂且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磁力驱动摇床的驱动装置,其利用电 磁铁的磁场变化实现机械运转,来代替电机带动机械运转,实现摇床的圆周运动。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磁力驱动摇床的驱动装置,其特征 在于,其包括底板、电磁线圈、磁力吸板、摇板、主偏心轴、上轴承盖、辅偏心轴、下轴承盖、轴 承座、接近开关和偏心轮,电磁线圈包括第一电磁线圈、第二电磁线圈和第三电磁线圈,磁 力吸板包括第一磁力吸板、第二磁力吸板和第三磁力吸板,接近开关包括第一接近开关、第 二接近开关和第三接近开关,偏心轮和轴承座固定在底板上,第一电磁线圈、第二电磁线圈 和第三电磁线圈围绕偏心轮均勻分布,第一接近开关、第二接近开关和第三接近开关与第 一电磁线圈、第二电磁线圈和第三电磁线圈相互间隔,第一磁力吸板、第二磁力吸板和第三 磁力吸板分别与第一电磁线圈、第二电磁线圈和第三电磁线圈相对,主偏心轴穿过偏心轮 的中心,下轴承盖位于轴承座的上方,上轴承盖与摇板固定,辅偏心轴位于下轴承盖和上轴 承盖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第二电磁线圈、第三电磁线圈、第一接近开关、第二接 近开关和第三接近开关与底板固定。优选地,所述第一磁力吸板、第二磁力吸板和第三磁力吸板与摇板固定。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是利用电磁铁的磁场变化实现机械 运转,来代替电机带动机械运转,实现摇床的圆周运动。由于磁场转换没有机件的直接接 触,所以,不会产生噪音,同时,机件也不会摩擦受损,故本实用新型具有无噪音、寿命长、能 耗低的优点,且机械维护简单。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偏心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组电磁线圈、磁力吸板和接近开关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4为第二组电磁线圈、磁力吸板和接近开关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5为第三组电磁线圈、磁力吸板和接近开关的工作状态示意图;[0013]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底板及底板上各零件的形状和分布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摇板及摇板上各零件的形状和分布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主偏心轴的主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辅偏心轴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磁力驱动摇床的驱动装置包括底板1、电磁线圈2、 磁力吸板3、摇板4、主偏心轴5、上轴承盖6、辅偏心轴7、下轴承盖8、轴承座9、接近开关10 和偏心轮11,电磁线圈2包括第一电磁线圈加、第二电磁线圈2b和第三电磁线圈2c,第一 电磁线圈加、第二电磁线圈2b和第三电磁线圈2c之间成120度分布,磁力吸板3包括第一 磁力吸板3a、第二磁力吸板北和第三磁力吸板3c,第一磁力吸板3a、第二磁力吸板北和第 三磁力吸板3c分别与一个电磁线圈相对且之间成120度分布,接近开关10包括第一接近 开关10a、第二接近开关IOb和第三接近开关10c,第一电磁线圈2a、第一磁力吸板3a和第 一接近开关IOa构成第一组电磁线圈、磁力吸板和接近开关,第二电磁线圈2b、第二磁力吸 板北和第二接近开关IOb构成第二组电磁线圈、磁力吸板和接近开关,第三电磁线圈2c、 第三磁力吸板3c和第三接近开关IOc构成第二组电磁线圈、磁力吸板和接近开关。偏心轮 11和轴承座9固定在底板1上,第一电磁线圈2a、第二电磁线圈2b和第三电磁线圈2c围 绕偏心轮11均勻分布且与底板1固定,第一接近开关10a、第二接近开关IOb和第三接近开 关IOc与第一电磁线圈2a、第二电磁线圈2b和第三电磁线圈2c相互间隔,第一接近开关 10a、第二接近开关IOb和第三接近开关IOc与底板1固定,主偏心轴5穿过偏心轮11的中 心,下轴承盖8位于轴承座9的上方,上轴承盖6与摇板4固定,辅偏心轴7位于下轴承盖8 和上轴承盖6之间,第一磁力吸板3a、第二磁力吸板北和第三磁力吸板3c与摇板4固定。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整圆周上围绕偏心轮11均勻分布的第一电磁线圈2a、第二 电磁线圈2b和第三电磁线圈2c的交替变换吸附均勻分布固定连接在摇板4上的第一磁力 吸板3a、第二磁力吸板北和第三磁力吸板3c,形成连续按顺序循环工作状态,从而使得摇 板4在主偏心轴5和辅偏心轴7的约束下按照固有的偏心轴的偏心量为半径做回旋转动。 第一电磁线圈2a、第二电磁线圈2b和第三电磁线圈2c的交替变换是分别对应由第一接近 开关10a、第二接近开关IOb和第三接近开关IOc通过偏心轮11上的1/3圆周的圆柱面来 控制,如图3和如图2的阴影部分,当偏心轮11的阴影部分接近对应的第一接近开关IOa 时,对应的第一接近开关IOa就控制相应的第一电磁线圈加上电,从而第一电磁线圈加产 生磁场作用,对相应的第一磁力吸板3a产生吸附作用力,当吸附作用力大于轴承座9里的 轴承产生的摩擦力时,就会使得磁力吸板向电磁线圈迫近,同时,在主偏心轴5和辅偏心轴 7的约束作用下,产生回转运动,直至偏心轮11的阴影部分超出对应的第一接近开关IOa ; 在偏心轮11的阴影部分超出对应的第一接近开关IOa的同时,偏心轮11的阴影部分又进 入第二接近开关10b,如图4所示,紧接着第二电磁线圈2b上电,从而驱动第二电磁线圈2b 对相应的第二磁力吸板北产生吸附作用力,吸附相应的吸板向相应的电磁线圈迫近,同样 产生回转运动,直至偏心轮11的阴影部分超出对应的第二接近开关10b,如图5所示,在偏 心轮11的阴影部分超出对应的第二接近开关IOb的同时,偏心轮11的阴影部分又进入第三接近开关IOc ;如此周而复始交替上电工作,便产生连续的圆周回旋运动,最终达到替代 常规电机驱动的方式,从而消除了常规的采用电机驱动方式所产生的噪声大、能耗高、结构 复杂、电机容易损坏的缺点。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 出多种变更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磁力驱动摇床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板、电磁线圈、磁力吸板、摇 板、主偏心轴、上轴承盖、辅偏心轴、下轴承盖、轴承座、接近开关和偏心轮,电磁线圈包括第 一电磁线圈、第二电磁线圈和第三电磁线圈,磁力吸板包括第一磁力吸板、第二磁力吸板和 第三磁力吸板,接近开关包括第一接近开关、第二接近开关和第三接近开关,偏心轮和轴承 座固定在底板上,第一电磁线圈、第二电磁线圈和第三电磁线圈围绕偏心轮均勻分布,第一 接近开关、第二接近开关和第三接近开关与第一电磁线圈、第二电磁线圈和第三电磁线圈 相互间隔,第一磁力吸板、第二磁力吸板和第三磁力吸板分别与第一电磁线圈、第二电磁线 圈和第三电磁线圈相对,主偏心轴穿过偏心轮的中心,下轴承盖位于轴承座的上方,上轴承 盖与摇板固定,辅偏心轴位于下轴承盖和上轴承盖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力驱动摇床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第 二电磁线圈、第三电磁线圈、第一接近开关、第二接近开关和第三接近开关与底板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力驱动摇床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力吸板、第 二磁力吸板和第三磁力吸板与摇板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力驱动摇床的驱动装置,其包括底板等零件,电磁线圈包括第一电磁线圈、第二电磁线圈和第三电磁线圈,磁力吸板包括第一磁力吸板、第二磁力吸板和第三磁力吸板,接近开关包括第一接近开关、第二接近开关和第三接近开关,偏心轮和轴承座固定在底板上,第一电磁线圈、第二电磁线圈和第三电磁线圈围绕偏心轮均匀分布,第一接近开关、第二接近开关和第三接近开关与第一电磁线圈、第二电磁线圈和第三电磁线圈相互间隔,主偏心轴穿过偏心轮的中心,下轴承盖位于轴承座的上方,上轴承盖与摇板固定,辅偏心轴位于下轴承盖和上轴承盖之间。本实用新型利用电磁铁的磁场变化实现机械运转,来代替电机带动机械运转,实现摇床的圆周运动。
文档编号C12M1/00GK201842841SQ201020558309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2日
发明者何国建 申请人:上海安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