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状营养食品及其制备方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2843阅读:6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粉状营养食品及其制备方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状营养食品,尤其是涉及一种以紫米、芝麻、花生仁、黑豆、莲子、板栗六种植物果实为主料,以茶叶、薄荷、苦刺芯、金不换、芫荽五种植物新鲜叶子为辅料,且能兼顾日常膳食与健脑强体两种用途的粉状营养食品。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粉状营养食品繁不用举,其中大多以单一植物果实为主料,如芝麻糊、花生糊、莲藕粉、杏仁霜等,虽对人体具有一定的营养作用和食疗功效,但往往存在着营养价值单一、功效偏颇等缺陷,现今市面上虽然也存在着一些复式谷类粉状营养食品,如五谷粉等,但这些食品往往仅是混杂着两种或多种谷类果实碾碎而成,工艺粗糙,口感及功效 均大打折扣,且适应人群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养生》一书中,其第101页中,公开了一种浆糊状的揭西擂茶,该擂茶主料为红绿茶或苦丁茶(茶叶的下位概念),所用佐料为炒花生仁、炒黄豆(绿豆、赤豆),炒芝麻、薄荷、金不换、苦刺芯、芫荽等,再加人葱、姜、蒜等调料。但由于该擂茶存在着以下缺陷,影响到该擂茶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该擂茶主料为红绿茶或苦丁茶,由于缺乏必要的碳水化合物,因而该擂茶只能作为一种佐餐食品而不能成为主餐食品;
2,该擂茶佐料除少量薄荷、金不换、苦刺芯、芫荽外,最主要的成分是炒花生仁、炒黄豆(绿豆、赤豆),炒芝麻、姜等热性食物,因而人体摄入该擂茶过多时,会引发口腔溃疡、口舌生疮、声音撕哑等上火症状;
3,该擂茶佐料使用红绿茶或苦丁茶作为主料,虽对某些人的食用可能有甘苦舒畅之感,但对更多人的食用来说,却是既苦且涩,难以下咽,影响了该擂茶的使用范围。4,该擂茶成品为浆糊状,无法形成特定规格的包装,且保质期极短,难以商品化,由此同样影响了该擂茶的使用范围和社会应用价值。在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阴阳食物养生疗病,来自营养学世家的食养之道》一书中,其第121页中公开了一系列的健脑益智的可选用的食物,包括紫米、黑芝麻、花生、黑豆、莲子、板栗等,使它们可成为某些特定营养食品的基础组成部分。但在该书中,它们也仅仅是营养食品的基础组成部分而已,该书并没有给出它们之间应该如何相互配搭才能成为特定的营养食品,没有给出它们相互配搭的重量比例,更没有给出它们之所以成为特定营养食品产品而必需的制作工艺方法以及各项工艺技术指标,实施困难,因此影响到了书中所述食物成为特定营养食品的可能性和实用性,以及所生成营养食品功效的指向性。为克服上述公知粉状营养食品功能单一、口感较差、适应性较差、实施困难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全新的粉状营养食品及其制备方案,通过该方案生成的粉状营养食品,不仅能够用于日常主餐膳食,而且具有健脑强体、养胃补肾的功能,能适应多种人群有食疗需要,且价格低廉,易于实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依据的原理,来自于谷物茶蔬自身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能,以及这些营养价值和药用功能综合起来所形成的新的营养和新的功效。中医认为,五谷杂粮具有预防多种疾病的功效,每天适量地食用五谷杂粮,可以吃出健康。五谷杂粮的营养价值十分丰富,不同的五谷杂粮,其营养成分又各自不同,把各种五谷杂粮按不同的功效制作各种营养米糊,是最好的营养补品。根据中医理念,本发明实现发明目的所采取的制备方案是
精选紫米、芝麻、莲子、黑豆、花生仁、板栗六种农作物果实,作为产品主体原料,精选茶叶、薄荷、苦刺芯、金不换、芫荽五种植物新鲜叶子,作为产品的辅助原料,使用植物油、蒜蓉、精盐三种调味用材加以调和,再通过合理的比例、严格的工艺、细腻的操作,对其进行混合搭配,使各个成分的营养功效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一种全新功效的粉状营养食品。
在本发明制备方案中,所选用各主体原料、辅助原料的功效分别如下
紫米——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氨基酸,还富含铁、钙、锌等多种微量元素,与芝麻配合食用,能起到强身健脑的作用。 芝麻——芝麻有补血明目、益肝养发、润肠通便、美容养颜、延年益寿、抗衰老、抗氧化、抑制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的功效。 莲子——莲子是消除心悸、失眠的最佳食品,莲子有清热、固精、安神、强心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头昏脑胀、心悸失眠等症状。 黑豆--注平、味甘;归脾、肾经;具有消肿下气、润肺燥热、活血利水、补肾益
阴的功效;植物蛋白质含量高达36%-40%,含有18种氨基酸、19种油酸,还含有一定量的锌、铜、镁、钥、硒、氟等微量元素,长期食用能降低血液粘稠度、软化血管,滋润皮肤,对强身健体、延缓人体衰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花生——富含维生素E和锌、能增强记忆、延缓脑功能衰退。富含的维生素C能降低胆固醇,对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有良好作用。 板栗——含淀粉、蛋白质、粗纤维和多种维生素,味甘性温、甜糯爽口,有“千果之王”和“木本粮食”的美誉。板栗有益气补肾、健脾补肝、调理肠胃之功效。中医称其为“肾果”,尤适肾病者食用。 茶叶——味苦性凉,能济热渴,上清头目,下消食气。 薄荷——薄荷味辛性温,祛风化痰,主治心腹胀满、宿食不消,长期作菜生吃或熟吃,能补肾气,祛邪毒,除劳气,解劳乏,使人口气香洁。 苦刺芯——味苦性凉,微寒,能明目除翳,疗疮除痒,可作菜吃。 金不换——又名“香菜”、“九层塔”,是一种多年生蕨类草本植物,香味独特,味辛性温,主治调理中焦脾胃,消化食物,去除恶气,与蚬、蟹、螺、蛤等壳类海鲜同炒,更增一番风味,且可除去壳类海鲜所带腥毒。 芫荽——味辛性温,主治消食,补不足,利大小肠,通小腹气,清四肢热,止头痛,补筋脉,开胃,和各种菜一起吃,气香爽口,除鱼腥,解肉毒。与目前公知的粉状营养食品相比,本发明产品可以取得下面一系列的有益效果 ⑴食疗两便——既可以作为普通人群的日常主餐膳食物品,也可以作为特定人群的营养补品,食疗两便。(2)疗效显著——富含人体所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及铁、钙、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健脑强体、调理脾胃、润肠通便、补血明目、增强记忆、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甚至可使一些肌肉萎缩、行走不便的症状得到纠正,广泛适应于普通人群日常食用与体弱人群的膳食疗养。⑶不温不火——在茶蔬模块中直接使用鲜品原料入味,使其中的凉性食材与干果模块中的热性食材的性味互为克制,功效互为配伍,所形成产品不温不火,常吃不上火,可作为主餐食品长久食用。(4)可素可荤——本发明产品不排斥其它任何食品的配搭食用,最常见的是加入时常应节蔬菜肉料,可素可荤。(5)食用简便一一本发明产品为粉状结构,可按特定食量独立包装,携带保存方 便,开水冲泡即食,食用简便。另外,本发明产品取材简单,制作简便,成本低廉,营养价值高,适用范围广,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和和极高的经济实用价值。下面,结合一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I,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产品组织结构示例图。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干果模块制作工艺流程图。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茶蔬模块制作工艺流程图。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调料模块制作工艺流程图。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合制阶段制作工艺流程图。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产品简便食用流程示例图。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广品加素食用流程不例图。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广品加荤食用流程不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作为一项营养食品的制作技术方案,通过相应结构成分的相应配合使用,可使本技术方案得到实施。本发明一实施例产品的结构成分如图I所示。图I中,本发明产品由干果、茶蔬、调料三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又包括着不同的品种原料,其中
⑴干果模块的原料包括紫米、芝麻、花生仁、黑豆、莲子、板栗六种植物的干品果实;
(2)茶蔬模块的原料包括鲜茶叶、薄荷、苦刺芯、金不换、芫荽五种植物的新鲜叶子;
⑶调料模块的原料包括植物油、蒜蓉、精盐三种食用调味用材。在干果、茶蔬、调料三个模块之间,它们原料之间的重量比例为60:30:10 ;即在100公斤产品原料中,干果模块原料的重量为65%,茶蔬模块原料的重量为28%,调料模块原料的重量为7%。
在产品的不同模块中,具体原料之间的重量比例各自不同。其中
在干果模块中,紫米、芝麻、花生仁、黑豆、莲子、板栗六种干品果实之间的重量比例,依次是28:5: 9: 10: 6:7 ;S卩在65公斤干果模块原料中,紫米原料的重量为28公斤,芝麻原料的重量为5公斤,花生仁原料的重量为9公斤,黑豆原料的重量为10公斤,莲子原料的重量为6公斤,板栗原料的重量为7公斤。 在茶蔬模块中,鲜茶叶、薄荷、苦刺芯、金不换、芫荽五种植物鲜叶原料之间的重量比例,依次是10:2:7:3:6 ; S卩在28公斤茶蔬模块原料中,鲜茶叶原料的重量为10公斤,薄荷原料的重量为2公斤,苦刺芯原料的重量为7公斤,金不换原料的重量为3公斤,芫荽原料的重量为6公斤。 在调料模块中,植物油、蒜蓉、精盐三种食用调味用材原料之间的重量比例,依次是5:1:1 ;即在7公斤调料模块原料中,植物油原料的重量为5公斤,蒜蓉原料的重量为I公斤,精盐原料的重量为I公斤。

在产品实际制作过程中,各原料的具体重量可根据功效的需要上下浮动,浮动幅度为5%。在本发明产品各原料及其比例确定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对原料进行精制加工,以形成产品。本实施例产品的制作过程分为配制和合制两大阶段,其中,配制阶段是指具体原料之间的混和配制、生成模块成品的阶段,包括干果模块、茶蔬模块、调料模块三个制作工艺流程;合制阶段是指模块成品之间的混和制作、生成整体成品的阶段,仅由一个合制工艺流程组成。配制阶段所属干果模块的制作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图2中,干果模块制作工艺流程依次包括搅拌混和、碾轧粉碎、筛滤细化三个工艺步骤,的目在于将紫米、芝麻、花生仁、黑豆、莲子、板栗六种植物干品果实,按比例搅拌均匀,混和碾碎,生成粉状形态的模块成品。搅拌混和、碾轧粉碎、筛滤细化这三个工艺步骤的具体含义如下
搅拌混和将紫米、芝麻、花生仁、黑豆、莲子、板栗六种植物干品果实,按比例混和搅拌均匀,生成混合原料;且在原料混和之前,对莲子、板栗两种干品果实进行剥壳去芯处理。 碾轧粉碎使用碾轧机械对混合原料进行粉碎处理,生成粉粒状混合原料;所生成的粉粒状混合原料的粒度在12目至20目之间。 筛滤细化使用筛网对粉粒状混合原料进行过滤,将大于12目的粒状原料返回碾轧粉碎工艺步骤,生成粉状混合原料,即符合粉碎要求粒度的干果模块成品。配制阶段所属茶蔬模块的制作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图3中,茶蔬模块制作工艺流程依次包括搅拌混和、碾压捣烂、挤压成粒三个工艺步骤,目的在于将茶叶、薄荷、苦刺芯、金不换、芫荽五种植物新鲜叶子,按比例搅拌均匀,碾压生成粒状菜泥形态的模块成品。搅拌混和、碾压捣烂、挤压成粒这三个工艺步骤的具体含义如下
搅拌混和将茶叶、薄荷、苦刺芯、金不换、芫荽五种植物新鲜叶子,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生成混合鲜叶。
碾压捣烂使用碾压机械对混合鲜叶进行碾轧捣烂,榨出各原料鲜叶中的液汁。 挤压成粒使用挤压设备,将已经碾轧掏烂的原料鲜叶进行挤压,使之形成便于分解的颗粒状;模块成品颗粒的粒度在12目至20目之间。
配制阶段所属调料模块的制作工艺流程,如图4所示。图4中,调料模块的制作工艺流程包括加热爆香、搅拌混和二个工艺步骤,目的在于生成即可调味、又可融合各式食材原料的油乳状液体模块成品。加热爆香、搅拌混和这二个工艺步骤的具体含义如下
加热爆香将植物油加热,按比例加入一定量蒜蓉,爆香生成香油溶液;植物油加热爆香的温度在110°C _140°C之间,加热爆香的时间在2-5分钟之间
搅拌混和在香油溶液中加入适当比例的精盐,缓慢搅拌混和,使香油溶液成为油乳状。合制阶段所属的合制工艺流程,如图5所示。图5中,合制工艺流程依次包括搅拌混和、加热烘焙、粉碎筛滤细化、低温去湿、封装待用五个工艺步骤,各个工艺步骤的具体含义如下
搅拌温和将粉状的干果模块成品与颗粒状的茶蔬模块成品搅拌混和,再将油乳状的调料模块成品倾入其中,搅拌均匀,生成颗粒状半成品。 加热烘焙使用加热设备对颗粒状半成品进行烘焙,去除湿气,使之成为浅紫色的熟态颗粒状半成品。 粉碎筛滤细化使用粉碎机械将将熟态颗粒状半成品碾碎成粉,再通过筛滤细化,生成颜色均匀、颗粒细腻的粉状半成品;所生成粉状半成品粒度在200目至240目之间。 低温去湿使用去湿设备对粉状半成品进行低温湿气,生成干燥细腻的粉状成品;其中,去湿温度在40°C至50°C之间,成品湿度在2g/kg至3g/kg之间。 封装成型对干燥成品进行分袋密封包装,生成能够长久贮藏的成型产品。通过上述工艺流程的处理,本实施例所生成的成型产品,由多种不同颜色的粉状颗粒封装组成,总体颜色呈淡紫色,为袋庄包装样式。当成型产品完成以后,接下来需要注意的是产品的食用方式。实施例产品的食用方式分为简便、加素和加荤三种;其中,所谓的简便食用方式,是指在不加任何佐料的情况下,直接将产品泡开后,适温食用;所谓的加素食用方式,是指在产品中加入各色时令素食蔬菜,再加热煮熟后佐餐食用或直接食用;所谓的加荤食用方式,是指在产品中加入各色荤食肉料,在加热煮熟后佐餐食用或直接食用。产品的简便食用方式如图6所示。图6中,简便食用方式包括温开水调合、滚开水冲泡、阴凉放置、适温食用四个操作步骤,具体为
⑴用少量的温开水调合产品,将粉状产品掏烂搅拌成泥;
⑵在泥状产品中加入适量的滚开水,将之搅拌成糊;
(3)将糊状成品阴凉放直;
(4)待糊状成品温度适宜时,食用。产品的加素食用方式如图7所示。
图7中,加素食用方式包括凉水调合、温水冲泡、文火搅拌加热、加入洗净生菜、快火搅拌煮熟、油盐调味、佐餐食用七个操作步骤,具体为
⑴先用少量的凉水或温开水冲泡产品,将粉状产品掏烂搅拌成泥;
⑵在泥状产品中加入适量的温水,将之搅拌成浆;
(3)使用文火将浆状产品搅拌加热煮熟,直到浆面沸腾冒泡;
(4)在沸腾浆面中加入洗净的生菜、葱花、香菇等时令素食菜料;
(5)使用快火将加入素料的浆面加热煮熟;
(6)调入适量油盐;
(7)待到浆面热汽渐渐散去时,即可用舌上味蕾慢慢欣赏其中美味了。 产品的加荤食用方式如图8所示。图8中,加荤食用方式包括凉水调合、温水冲泡、文火搅拌加热、加入切碎肉片、猛火搅拌煮熟、油盐调味、加入洗净芫荽、佐餐食用八个操作步骤,具体为
⑴用少量的凉水或温开水调合产品,将粉状产品掏烂搅拌成泥;
⑵在泥状产品中加入适量的温水,将之搅拌成浆;
(3)用文火将浆状成品搅拌加热煮熟,直到浆面沸腾冒泡;
(4)在沸腾浆面中加入洗净切碎的牛肉、羊肉、兔肉等时令荤食肉料;
(5)使用猛火将加入荤料的浆面加热煮熟;
(6)调入适量油盐;
(7)当咸淡适当时,再加入洗净切碎的芫荽、葱花等调味菜料,使其在浓郁的肉香中飘散出一股淡雅的清香;
(8)待到浆面适温时,即可以放开手脚大快朵颐了。由于实施例产品具有暖胃补肾、健脑强体的功效,不同的食用方式适应于不同的人群,其中简便食用方式一般适应于普通人群,加素食用方式一般适应于虚火旺盛者,加荤食用方式一般适应于体质虚寒者。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酌情增减原料的重量比例,或酌情设置筛滤次数,灵活确定筛网规格,以适应不同层次的营养需求,形成多个规格、不同品味的产品O
权利要求
1.一种兼顾日常膳食与健脑强体两种用途的粉状营养食品,由干果、茶蔬、调料三个模块组成,其特征是 ⑴所述的干果模块,其原料包括紫米、芝麻、花生仁、黑豆、莲子、板栗六种植物的干品果实; ⑵所述的茶蔬模块,其原料包括鲜茶叶、薄荷、苦刺芯、金不换、芫荽五种植物的新鲜叶子; ⑶所述的调料模块,其原料包括植物油、蒜蓉、精盐三种食用调味用材; ⑷在产品原料中,干果、茶蔬、调料三个模块之间的重量比例依次是65:28:7 ; (5)在干果模块中,紫米、芝麻、花生仁、黑豆、莲子、板栗六种干果原料的重量比例,依次是28:5: 9: 10: 6:7 ; (6)在茶蔬模块中,鲜茶叶、薄荷、苦刺芯、金不换、芫荽五种植物鲜叶原料之间的重量比例,依次是=10:2:7:3:6 ; (7)在调料模块中,植物油、蒜蓉、精盐三种食用调味用材原料之间的重量比例,依次是5:1:1 ; ⑶在产品实际制作过程中,各原料重量的上下浮动幅度,为5%。
2.根据权利I所述的粉状营养食品,产品制作过程分为配制和合制两大阶段,其特征是 配制阶段是具体原料之间的混和配制、生成模块成品的阶段,包括干果模块、茶蔬模块、调料模块三个制作工艺流程;合制阶段是模块成品之间的混和制作、生成整体成品的阶段,仅由一个合制工艺流程组成。
3.根据权利2所述的粉状营养食品,其特征是所述配制阶段的干果模块制作工艺流程,包括搅拌混和、碾轧粉碎、筛滤细化三个工艺步骤。
4.根据权利2所述的粉状营养食品,其特征是所述配制阶段的茶蔬模块制作工艺流程,包括搅拌混和、碾压捣烂、挤压成粒三个工艺步骤。
5.根据权利2所述的粉状营养食品,其特征是所述配制阶段的调料模块制作工艺流程,包括加热爆香、搅拌混和二个工艺步骤。
6.根据权利2所述的粉状营养食品,其特征是所述合制阶段的合制工艺流程,包括搅拌混和、加热烘焙、粉碎筛滤细化、低温去湿、封装成型五个工艺步骤。
7.根据权利2所述的粉状营养食品,其特征是通过配制阶段工艺流程、合制阶段工艺流程生成的成型产品,由多种不同颜色的粉状颗粒组成,总体颜色呈淡紫色,为袋庄包装形式。
8.根据权利I所述的粉状营养食品,食用方式分为简便、加素和加荤三种,其特征是 (1)简便食用方式包括温开水调合、滚开水冲泡、阴凉放置、适温食用四个操作步骤; ⑵加素食用方式包括凉水调合、温水冲泡、文火搅拌加热、加入洗净生菜、快火搅拌煮熟、油盐调味、佐餐食用七个操作步骤; ⑶加荤食用方式包括凉水调合、温水冲泡、文火搅拌加热、加入切碎肉片、猛火搅拌煮熟、油盐调味、加入洗净芫荽、佐餐食用八个操作步骤。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状营养食品,尤其是涉及一种以紫米、芝麻、花生仁、黑豆、莲子、板栗六种植物果实为主料,以茶叶、薄荷、苦刺芯、金不换、芫荽五种植物新鲜叶子为辅料,且能兼顾日常膳食与健脑强体两种用途的粉状营养食品。本发明以中医理论为根据,以合理的比例、严格的工艺、细腻的操作,对产品相关食材原料进行混合搭配,形成干果、茶蔬、调料三个模块,使各个有益成分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一种全新的营养功效,所生成产品富含人体所需多种营养元素,具有健脑强体、调理脾胃、润肠通便等功效,是一种食疗两便、可素可荤的健康食品,可广泛适应普通人群日常食用、体弱人群膳食疗养的需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经济价值。
文档编号A23L1/29GK102793168SQ201210304698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4日
发明者郑小玲 申请人:郑小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