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茶及其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3850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道茶及其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茶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青城山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阳光气候等自然条件,是一个茶叶种植的好地方,曾吸引古代道人隐居。古代道人以神农尝百草的精神选植茶树,以太上老君炼丹般的独特工艺制茶,潜心研究全之道茶养生之术,而形成古负盛名的青城道茶。陆羽《茶经》云茶生蜀山青城丈人峰,为茶中上品。都江堰青城山终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晨光普照,是中国长寿之乡。该地区土壤肥沃,富含多种矿物质,极其适宜茶叶的种植,所产茶叶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
青城道茶以梗入茶,梗芽之合,芽为阳,梗为阴,阴阳和合,方为仙家饮品,养生精华。具有低咖啡碱、高氨基酸之特性,对安神降脂、祛浊有独特功效,同时该茶泡制后在茶杯中茶叶分上下两层,也验证了道教天人合一的说法。道茶茶形若拂尘,清秀如剑,茶质汤色碧淡,清秀耐泡,香气嫩香持久,口感绝佳。道茶的养身保健功能有(1)融合道家天人合一的道教思想,让人在闻香品茗的同时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与安宁;(2)道茶梗芽合一,因此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化合物,具有降脂减肥、养身宁神的功效;(3)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及矿质元素,常饮此茶能有效地防止坏血病,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并延缓衰老。然而,目前使用的道茶制作工艺只进行一次快速杀青,然后便进行冷却摊凉,杀青和摊凉效果不佳,顶芽与梗断裂的情况严重,泡在杯中时的分层效果不好;在采摘、盛装、运输、验收、摊放等方面都没有严格的管理,容易造成鲜叶的发热和污染,影响了道茶的品质和产量;此外,目前的制作工艺中,理条效果较差,茶叶的弯曲情况严重。我公司自2004年起潜心研发道茶的生产,研发出了一种梗芽合一且不弯曲完好率高的道茶制作工艺,在杯中,其形好似道家拂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亲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梗芽合一不断裂、不弯曲完好率达85%以上、梗直和梗芽在杯中好似芽梗两层、在杯中形状好似道家拂尘的,工艺精细,生产出来的茶叶品质高的,可长期保质储藏的道茶及其制作工艺。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道茶及其制作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1)鲜叶采摘;
(2)鲜叶断青采用微波杀青机高温断青,断青温度为180 190°C,断青时间为4 5分钟;
(3)冷却摊凉采用蒸汽杀青冷却机冷却摊凉,并及时冷匀、冷透,其中,冷却温度为8 15°C,冷却时间为I. 5 2小时;(4)二次杀青利用微波杀青机从内到外加热杀青,杀青温度为130 140°C,杀青时间不超过3分钟;
(5)摊凉分级采用蒸汽杀青冷却机进行冷却摊凉,冷却后分级,大中小芽分类加工;
(6)初次理条向12槽理条机中投入不超过300g的摊凉后的茶叶进行初次理条;
(7)初步做形在95%理直后初步做形;
(8)逐步成型使用理条机慢烘慢摇,温度先高后低,开始控制在150 170°C,后面逐渐降至120°C快慢交替,压条理直;
(9)去毫定型在压条过程中缓慢去毫定型;
(10)初干定型低温慢炒,温度控制在80 90°C; (11)足火提香辉锅回水,时间持续5 6分钟,温度80 120°C;
(12)二次理条向12槽理条机中投入不超过600g辉锅回水后的茶叶,慢焙慢理直至全直定形。本发明还包括一个内质审评的步骤。本发明还包括一个检测常规成分含量是否达标的步骤,常规成分包括氨基酸、儿茶素、维生素和咖啡碱等。本发明还包括一个检测茶叶农药残留物含量的步骤。本发明还包括一个根据检测综合质量对茶叶进行分类定级的步骤。本发明还包括一个手工精选4. 5 5. 5cm长度的茶叶并进行远红外提香机提香的步骤。本发明所述的道茶由茶树树芽及茶树树梗组成,其中茶树树芽部分为一瓣或两瓣茶树芽,长度为5 20mm ;茶树树梗部分为去除了非叶芽的茶叶叶片后剩余的茶树梗,长度为 30 100mm。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梗芽合一不断裂,不弯曲完好率达85%以上,泡在杯中梗直和梗芽好似芽梗两层,其形好似道家拂尘,这在茶文化中赋予绿茶道家拂尘形状,是继“竹叶青”和“碧潭飘雪”后的又一创新;
(2)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化合物,具有降脂减肥、养身宁神的功效;
(3)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及矿质元素,常饮此茶能有效地防止坏血病,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并延缓衰老;
(4)由手工采摘并精挑细选,工艺精细,生产出来的茶叶品质高;
(5)经过层层质量检测,农药残留物不超过O.lmg/kg,重金属含量不超过5mg/kg,符合各项安全指标要求;
(6)采用食品级脱氧真空包装,并使用I 10°C冷库储藏,可长期保证茶叶品质。


图I为道茶干茶的照片 图2为泡过了的道茶的照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实施例I一种道茶及其制作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1)鲜叶采摘采用手工提采方式,避免机械损伤,挑选芽头壮实、饱满、完整、匀净、新鲜的鲜叶,鲜叶用透气、光滑、冬季特制的竹篓盛装;保证鲜叶运输的装载器具清洁透气,鲜叶不发热、无污染;保证鲜叶严格按照标准定级验收;鲜叶的摊放采用透气、光滑、冬季特制的竹筛,均匀摊薄失水,清香显露;
(2)鲜叶断青采用微波杀青机高温断青,断青温度为180°C,断青时间为4分钟;
(3)冷却摊凉采用蒸汽杀青冷却机冷却摊凉,并及时冷匀、冷透,防止湿热,其中,冷却温度为8°C,冷却时间为I. 5小时;
(4)二次杀青利用微波杀青机从内到外加热杀青,杀青温度为130°C,杀青时间为I分钟,从内到外加热,以利于成品茶保质保鲜;
(5)摊凉分级采用蒸汽杀青冷却机进行冷却摊凉,冷却后分级,大中小芽分类加工;
(6)初次理条向12槽理条机中投入IOOg的摊凉后的茶叶进行初次理条;
(7)初步做形在95%理直后初步做形;
(8)逐步成型使用理条机慢烘慢摇,温度先高后低,开始控制在150°C,后面逐渐降至120°C快慢交替,压条理直,茶叶扁平有序,茶味形成;
(9)去毫定型在压条过程中缓慢去毫定型,快慢有序,茶毫去尽,茶叶嫩绿光亮;
(10)初干定型低温慢炒,温度控制在80°C,定型显香;
(11)足火提香辉锅回水,时间持续5分钟,温度80°C,茶香显露;
(12)二次理条向12槽理条机中投入200g辉锅回水后的茶叶,慢焙慢理直至全直定
形;
(13)内质审评开汤闻其香、品其味、评定内质是否符合标准;
(14)常规指标道茶常规指标含氨基酸、儿茶素、维生素和咖啡碱等;
(15)安全指标农药残留物不超过O.lmg/kg,重金属含量不超过5mg/kg ;
(16)内含成分检测茶叶的氨基酸、儿茶素、维生素和咖啡碱等内含成分标准为36.5mg/g ;
(17)依质定级根据检测综合质量对茶叶进行分类定级;
(18)精选提香手工精挑细选,精选4.5cm长度的茶叶并进行远红外提香机提香;
(19)冻库储藏为长期保证茶叶品质,使用冻库对茶叶进行储藏,温度为1°C;
(20)成品包装采用食品级脱氧真空包装。实施例2一种道茶及其制作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1)鲜叶采摘采用手工提采方式,避免机械损伤,挑选芽头壮实、饱满、完整、匀净、新鲜的鲜叶,鲜叶用透气、光滑、冬季特制的竹篓盛装;保证鲜叶运输的装载器具清洁透气,鲜叶不发热、无污染;保证鲜叶严格按照标准定级验收;鲜叶的摊放采用透气、光滑、冬季特制的竹筛,均匀摊薄失水,清香显露;
(2)鲜叶断青采用微波杀青机高温断青,断青温度为190°C,断青时间为5分钟;
(3)冷却摊凉采用蒸汽杀青冷却机冷却摊凉,并及时冷匀、冷透,防止湿热,其中,冷却温度为15°C,冷却时间为2小时;(4)二次杀青利用微波杀青机从内到外加热杀青,杀青温度为140°C,杀青时间为3分钟,从内到外加热,以利于成品茶保质保鲜;
(5)摊凉分级采用蒸汽杀青冷却机进行冷却摊凉,冷却后分级,大中小芽分类加工;
(6)初次理条向12槽理条机中投入300g的摊凉后的茶叶进行初次理条;
(7)初步做形在95%理直后初步做形;
(8)逐步成型使用理条机慢烘慢摇,温度先高后低,开始控制在170°C,后面逐渐降至120°C快慢交替,压条理直,茶叶扁平有序,茶味形成;
(9)去毫定型在压条过程中缓慢去毫定型,快慢有序,茶毫去尽,茶叶嫩绿光亮;
(10)初干定型低温慢炒,温度控制在90°C,定型显香; (11)足火提香辉锅回水,时间持续6分钟,温度120°C,茶香显露;
(12)二次理条向12槽理条机中投入600g辉锅回水后的茶叶,慢焙慢理直至全直定
形;
(13)内质审评开汤闻其香、品其味、评定内质是否符合标准;
(14)常规指标道茶常规指标含氨基酸、儿茶素、维生素和咖啡碱等;
(15)安全指标农药残留物不超过O.lmg/kg,重金属含量不超过5mg/kg ;
(16)内含成分检测茶叶的氨基酸、儿茶素、维生素和咖啡碱等内含成分标准为36.5mg/g ;
(17)依质定级根据检测综合质量对茶叶进行分类定级;
(18)精选提香手工精挑细选,精选4.5cm长度的茶叶并进行远红外提香机提香;
(19)冻库储藏为长期保证茶叶品质,使用冻库对茶叶进行储藏,温度为10°C;
(20)成品包装采用食品级脱氧真空包装。实施例3一种道茶及其制作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1)鲜叶采摘采用手工提采方式,避免机械损伤,挑选芽头壮实、饱满、完整、匀净、新鲜的鲜叶,鲜叶用透气、光滑、冬季特制的竹篓盛装;保证鲜叶运输的装载器具清洁透气,鲜叶不发热、无污染;保证鲜叶严格按照标准定级验收;鲜叶的摊放采用透气、光滑、冬季特制的竹筛,均匀摊薄失水,清香显露;
(2)鲜叶断青采用微波杀青机高温断青,断青温度为185°C,断青时间为4.5分钟;
(3)冷却摊凉采用蒸汽杀青冷却机冷却摊凉,并及时冷匀、冷透,防止湿热,其中,冷却温度为12°C,冷却时间为I. 75小时;
(4)二次杀青利用微波杀青机从内到外加热杀青,杀青温度为135°C,杀青时间为2分钟,从内到外加热,以利于成品茶保质保鲜;
(5)摊凉分级采用蒸汽杀青冷却机进行冷却摊凉,冷却后分级,大中小芽分类加工;
(6)初次理条向12槽理条机中投入200g的摊凉后的茶叶进行初次理条;
(7)初步做形在95%理直后初步做形;
(8)逐步成型使用理条机慢烘慢摇,温度先高后低,开始控制在160°C,后面逐渐降至120°C快慢交替,压条理直,茶叶扁平有序,茶味形成;
(9)去毫定型在压条过程中缓慢去毫定型,快慢有序,茶毫去尽,茶叶嫩绿光亮;
(10)初干定型低温慢炒,温度控制在85°C,定型显香;
(11)足火提香辉锅回水,时间持续5.5分钟,温度100°C,茶香显露;(12)二次理条向12槽理条机中投入400g辉锅回水后的茶叶,慢焙慢理直至全直定
形;
(13)内质审评开汤闻其香、品其味、评定内质是否符合标准;
(14)常规指标道茶常规指标含氨基酸、儿茶素、维生素和咖啡碱等;
(15)安全指标农药残留物不超过O.lmg/kg,重金属含量不超过5mg/kg ;
(16)内含成分检测茶叶的氨基酸、儿茶素、维生素和咖啡碱等内含成分标准为36.5mg/g ;
(17)依质定级根据检测综合质量对茶叶进行分类定级;
(18)精选提香手工精挑细选,精选4.5cm长度的茶叶并进行远红外提香机提香;
(19)冻库储藏为长期保证茶叶品质,使用冻库对茶叶进行储藏,温度为5°C;
(20)成品包装采用食品级脱氧真空包装。实施例4一种道茶及其制作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1)鲜叶采摘采用手工提采方式,避免机械损伤,挑选芽头壮实、饱满、完整、匀净、新鲜的鲜叶,鲜叶用透气、光滑、冬季特制的竹篓盛装;保证鲜叶运输的装载器具清洁透气,鲜叶不发热、无污染;保证鲜叶严格按照标准定级验收;鲜叶的摊放采用透气、光滑、冬季特制的竹筛,均匀摊薄失水,清香显露;
(2)鲜叶断青采用微波杀青机高温断青,断青温度为187°C,断青时间为4分钟;
(3)冷却摊凉采用蒸汽杀青冷却机冷却摊凉,并及时冷匀、冷透,防止湿热,其中,冷却温度为10°C,冷却时间为I. 5小时;
(4)二次杀青利用微波杀青机从内到外加热杀青,杀青温度为132°C,杀青时间为3分钟,从内到外加热,以利于成品茶保质保鲜;
(5)摊凉分级采用蒸汽杀青冷却机进行冷却摊凉,冷却后分级,大中小芽分类加工;
(6)初次理条向12槽理条机中投入300g的摊凉后的茶叶进行初次理条;
(7)初步做形在95%理直后初步做形;
(8)逐步成型使用理条机慢烘慢摇,温度先高后低,开始控制在160°C,后面逐渐降至120°C快慢交替,压条理直,茶叶扁平有序,茶味形成;
(9)去毫定型在压条过程中缓慢去毫定型,快慢有序,茶毫去尽,茶叶嫩绿光亮;
(10)初干定型低温慢炒,温度控制在85°C,定型显香;
(11)足火提香辉锅回水,时间持续6分钟,温度90°C,茶香显露;
(12)二次理条向12槽理条机中投入600g辉锅回水后的茶叶,慢焙慢理直至全直定
形;
(13)内质审评开汤闻其香、品其味、评定内质是否符合标准;
(14)常规指标道茶常规指标含氨基酸、儿茶素、维生素和咖啡碱等;
(15)安全指标农药残留物不超过O.lmg/kg,重金属含量不超过5mg/kg ;
(16)内含成分检测茶叶的氨基酸、儿茶素、维生素和咖啡碱等内含成分标准为36.5mg/g ;
(17)依质定级根据检测综合质量对茶叶进行分类定级;
(18)精选提香手工精挑细选,精选4.5cm长度的茶叶并进行远红外提香机提香;
(19)冻库储藏为长期保证茶叶品质,使用冻库对茶叶进行储藏,温度为3°C;(20)成品包装采用食品级脱氧真空包装。 图I为道茶干茶的照片图,图2为泡过了的道茶的照片图。由图2可见,道茶由茶树树芽及茶树树梗组成,其中茶树树芽部分为一瓣或两瓣茶树芽,长度为5 20_ ;茶树树梗部分为去除了非叶芽的茶叶叶片后剩余的茶树梗,长度为30 100mm。
权利要求
1.一种道茶及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鲜叶采摘; (2)鲜叶断青采用微波杀青机高温断青,断青温度为180 190°C,断青时间为4 5分钟; (3)冷却摊凉采用蒸汽杀青冷却机冷却摊凉,并及时冷匀、冷透,其中,冷却温度为8 15°C,冷却时间为I. 5 2小时; (4)二次杀青利用微波杀青机从内到外加热杀青,杀青温度为130 140°C,杀青时间不超过3分钟; (5)摊凉分级采用蒸汽杀青冷却机进行冷却摊凉,冷却后分级,大中小芽分类加工; (6)初次理条向12槽理条机中投入不超过300g的摊凉后的茶叶进行初次理条; (7)初步做形在95%理直后初步做形; (8)逐步成型使用理条机慢烘慢摇,温度先高后低,开始控制在150 170°C,后面逐渐降至120°C快慢交替,压条理直; (9)去毫定型在压条过程中缓慢去毫定型; (10)初干定型低温慢炒,温度控制在80 90°C; (11)足火提香辉锅回水,时间持续5 6分钟,温度80 120°C; (12)二次理条向12槽理条机中投入不超过600g辉锅回水后的茶叶,慢焙慢理直至全直定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道茶及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内质审评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道茶及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检测常规成分含量是否达标的步骤,常规成分包括氨基酸、儿茶素、维生素和咖啡碱等。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道茶及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检测茶叶农药残留物含量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道茶及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根据检测综合质量对茶叶进行分类定级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道茶及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手工精选4. 5 5. 5cm长度的茶叶并进行远红外提香机提香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道茶及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道茶由茶树树芽及茶树树梗组成,其中茶树树芽部分为一瓣或两瓣茶树芽,长度为5 20_ ;茶树树梗部分为去除了非叶芽的茶叶叶片后剩余的茶树梗,长度为30 100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道茶及其制作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鲜叶采摘;鲜叶断青;冷却摊凉;二次杀青;摊凉分级;初次理条;初步做形;逐步成型;去毫定型;初干定型;足火提香;二次理条。道茶由茶树树芽及茶树树梗组成,其中茶树树芽部分为一瓣或两瓣茶树芽;茶树树梗部分为去除了非叶芽的茶叶叶片后剩余的茶树梗。本发明梗芽合一不断裂,不弯曲完好率达85%以上,泡在杯中梗直和梗芽好似芽梗两层,其形好似道家拂尘,这在茶文化中赋予绿茶道家拂尘形状,是继“竹叶青”和“碧潭飘雪”后的又一创新;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化合物,具有降脂减肥、养身宁神的功效;含有丰富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常饮能有效增加机体抵抗力、延缓衰老。
文档编号A23F3/06GK102870904SQ20121037323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30日
发明者李勇 申请人:都江堰青城贡品堂茶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