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炒茶机成茶收集输送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09468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炒茶机成茶收集输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炒茶机成茶收集输送装置,属于炒茶设备领域。现有炒茶机存在成茶收集效率低、成茶收集后容易变色和回潮的缺陷。本发明包括驱动机构和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包括底板和侧板,侧板位于底板两侧,侧板和底板围成两端和顶部开口的凹槽,凹槽顶部开口承接于炒茶机出茶口;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输送带和两个带轮,两个带轮分设于支撑架两端,其中一个带轮与电机连接,输送带套装于两个带轮上成上下两层组成旋转回路,上层输送带平嵌于所述凹槽的底部。本发明在茶机增设输送带回转输送装置,在输送过程中对高温成茶进行散热,避免茶叶变色和回潮,提高了茶叶品质,并且不需要人工收集成茶,提高了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炒茶机成茶收集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炒茶设备领域,涉及一种炒茶机成茶收集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茶叶(特别是龙井茶)炒制已实现机械化炒制。现有炒茶机都是采用茶锅倾斜将高温成茶直接倒于成茶收集盒里,成茶收集盒里的高温茶叶堆叠得比较高,茶叶的热量不容易散发,使得成茶色泽容易改变,也容易回潮,降低茶叶的品质。在成茶倾倒于收集盒里后需要人工转用到茶叶袋中包装,效率也不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炒茶机存在的成茶收集效率低、成茶收集后容易变色和回潮的缺陷,提供一种能使高温成茶热量容易散发、提高成茶收集效率的炒茶机成茶收集输送装置。
[0004]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炒茶机成茶收集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成茶收集输送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和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包括底板和侧板,侧板位于底板两侧,侧板和底板围成两端和顶部开口的凹槽,凹槽顶部开口承接于炒茶机出茶口 ;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输送带和两个带轮,两个带轮分设于支撑架两端,其中一个带轮与电机连接,输送带套装于两个带轮上成上下两层组成旋转回路,上层输送带平嵌于所述凹槽的底部。
[0005]使用时,电机带动输送带回路旋转,炒锅中高温成茶从出茶口落入凹槽底部的上层输送带,由输送带带同横向输送到凹槽端部开口,落入茶叶袋中。在横向输送过程中,茶叶中的热量会不断散发,降低茶叶温度,并且由于输送带不断旋转,在输送带上不会聚集过多的茶叶,有利于散热。
[0006]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和完善,本发明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0007]所述的电机安装于电机罩内,对电机能起到有效保护作用。
[0008]所述支撑架侧板的顶部向外扩,使凹槽顶部开口呈喇叭形,更好的承接出茶口落下的茶叶。
[0009]使用本发明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在茶机增设输送带回转输送装置,在输送过程中对高温成茶进行散热,避免茶叶变色和回潮,提高了茶叶品质,并且不需要人工收集成茶,提高了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0011]图2是本发明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0013]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驱动机构和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包括底板2和侧板1,侧板I位于底板2两侧,侧板I和底板2围成两端和顶部开口的凹槽,凹槽顶部开口承接于炒茶机出茶口 6,支撑架侧板I的顶部向外扩,使凹槽顶部开口呈喇叭形,更好的承接出茶口落下的茶叶;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7、输送带4和两个带轮5,两个带轮5分设于支撑架两端,其中一个带轮与电机7连接,电机7安装于电机罩3内,对电机能起到有效保护作用,输送带4套装于两个带轮5上成上下两层组成旋转回路,上层输送带平嵌于所述凹槽的底部。
[0014]本发明使用时,电机7带动输送带4回路旋转,炒锅中高温成茶从出茶口 6落入凹槽底部的上层输送带,由输送带4带同横向输送到凹槽端部开口,落入茶叶袋中。在横向输送过程中,茶叶中的热量会不断散发,降低茶叶温度,并且由于输送带4不断旋转,在输送带4上不会聚集过多的茶叶,有利于散热。
【权利要求】
1.一种炒茶机成茶收集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和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包括底板(2)和侧板(1),侧板(I)位于底板(2)两侧,侧板(I)和底板(2)围成两端和顶部开口的凹槽,凹槽顶部开口承接于炒茶机出茶口(6);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7)、输送带(4)和两个带轮(5),两个带轮(5)分设于支撑架两端,其中一个带轮与电机(7)连接,输送带(4)套装于两个带轮(5)上成上下两层组成旋转回路,上层输送带平嵌于所述凹槽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茶机成茶收集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7)安装于电机罩(3)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茶机成茶收集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侧板(I)的顶部向外扩,使凹槽顶部开口呈喇叭形。
【文档编号】A23F3/06GK103879709SQ201210553735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9日
【发明者】朱自大 申请人:朱自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