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麻花成型机的压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麻花成型机,尤其是麻花成型机的压辊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麻花的制作,是将面压成条状,再用手工将陷搓成条状,然后再将一定数量的面条加上陷条用手搓而成。随着麻花成为一个产业,自动麻花机也应运产生,如中国专利申请 200410072689. 5公开一种自动合卷成型麻花机,包括液压动力及合卷成型机构,电机驱动液压缸活塞推动合卷成型机构中的馅团缸体及面团缸体运行。面团缸体出料端设有合成盘,其上设有出馅条孔和出面条孔;馅团缸体设有出料管,穿过面团缸体连接出馅条孔。机械手夹持、回拉、折叠、拧转麻花棒送入定位切刀,由指压板指压麻花体并切断成型。该麻花机操作连续,适于产业化生产,但是这样作出的麻花是挤压成型的,表面不光滑并且做出的麻花口感较硬。中国专利201020239030. 5公开了一种新型麻花机的双压辊结构,由上压面辊和下压面辊构成,在所述上压面辊和下压面辊上的外表面上制有凹槽。所述上压面辊相邻凹槽之间为凸起的压槽,在每个压槽上还制有将压槽两边凹槽连通的连接槽。其在实现了麻花的产业化生产的同时,保留了手工制作的麻花的口感。但是,在目前制作麻花的过程中,为了得到较好口味的麻花,还有一个添加芝麻条的步骤,通常一根麻花使用一根芝麻条。手工制作时,是手工将压好的一根根面条沾上事先准备好的芝麻,然后再将这些芝麻条跟面条加上陷条用手搓而成。机械化大生产时,也是另外使用一个机械,将面压成一根根面条,手工将压好的一根根面条沾上事先准备好的芝麻,然后再将芝麻条跟通过自动麻花机生产出的卷好陷料的面条搓在一起。总之,目前添加芝麻条的步骤都是人工进行,严重影响了生产的进度,而且要将其他地方生产出的单根面条运至生产多根面条的操作台,这个转运过程一是增加了人力、物力成本,而是降低了工作效率,二是增加了麻花被污染的几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自动的麻花成型机的压辊装置,生产出的麻花是由多根麻花面条搓制而成,不易折断,同时口感极佳并且能够同时生产出用来沾芝麻等坚果的单根面条。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麻花成型机的压辊装置,包括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沿所述第一、第二压辊的圆周面间隔平行开设有复数条凹槽,每个凹槽的两边分别为凸圈,所有凸圈相互平行,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的凸圈对应压合,所述第一压辊上最外两侧为连续不间断的凸圈,同时,第一压辊上至少有两个相邻的凸圈为连续不间断的凸圈,其余每个凸圈上均设有断口。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同一凸圈上的断口等间隔设置。[0009]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相邻两条凸圈上的断口的位置不在一条直线上。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间隔的凸圈上的断口的位置在一条直线上。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的凹槽的圈宽均相等。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的相邻凹槽之间的凸圈的圈宽均相等。作为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压辊上有三个连续不间断的凸圈,分别为最外两侧的两个凸圈,以及相邻其中一个最外侧凸圈的一个次外侧凸圈。作为另外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压辊上有四个连续不间断的凸圈,分别为最外两侧的两个凸圈,以及分别相邻最外两侧凸圈的两个次外侧凸圈。作为第三个实施例,定义两个相邻连续不间断的凸圈为一压断组,则所述至少一个压断组间隔设置。作为第四个实施例,定义两个相邻连续不间断的凸圈为一压断组,则所述至少一个压断组连续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能将面带等分成多根麻花面条,同时相邻凸圈之间相互错开的断口使得相邻麻花面条相互连接,不易断开,保留了手工制作的麻花的口感,另外,特殊的压辊设计,使得坚果条不用另外生产,节省了人力、物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防止麻花条在转运过程中被污染,实现了麻花的全自动生产。
图I是本实施方案麻花成型机的压辊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实施例一上压辊的滚筒面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一的上压辊压出的面条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二上压辊的滚筒面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三上压辊的滚筒面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四上压辊的滚筒面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五上压辊的滚筒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麻花成型机的压辊装置包括下压辊I和上压辊2。沿所述下压辊I和上压辊2的圆周面间隔平行开设有复数条凹槽,每个凹槽的两边分别为凸圈,所有凸圈相互平行,凹槽的圈宽均相等,相邻凹槽之间的凸圈的圈宽也均相等。下压辊I和上压辊2凸圈对应压合。请同时参照图2,上压辊2的辊筒面具有8条凹槽22及7条凸圈24,上压辊2的最外两侧为2个连续不间断的凸圈24,靠近其中一个外侧凸圈24的次外侧凸圈24也是连续不间断的,其余每个凸圈24上均设等间距的设有断口 242,这种结构,使得凹槽22之间相互连通。优选的,相邻两条凸圈24上的断口 242的位置不在一条直线上,更优选的,间隔的凸圈24上的断口 242的位置在一条直线上。请同时参阅图3,使用时,面片3进入下压辊I和上压辊2之间,经过下压辊I和上压辊2的碾压作用,压成两部分网状面条32及单根面条34。单根面条34的形成是因为上压辊2的最外面的一条凸圈24上未设断口 242的缘故,从而使得该单根面条34脱离网状面条32。离开压辊装置后,在输送装置的带动下,网状面条32和单根面条34继续前行,在生产线上位于压辊装置后放置一个事先装好芝麻、碎核桃或者碎花生的坚果盆,单根面条34经过该坚果盆后,即沾上坚果形成坚果条,在后续的程序中,通过卷面辊,网状面条32和单根面条34同时包裹住陷料,形成麻花的形状,从而实现麻花的全自动生产。当然,上压辊2的辊筒面上凹槽22及凸圈24的数量可以为更少或者更多,视实际生产情况而定。实施例二请参阅图4,其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上压辊2上靠近两个最外侧凸圈24的次外侧凸圈24都是连续不间断的,从而可以在两边侧分别压出一条单根面条,即总共可以压出2条单根面条用来沾坚果。实施例三请参阅图5,其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上压辊2上除最外侧凸圈24外,还具有2个位于上压辊2内侧的连续不间断的凸圈24,此时,压出的一条单根面条位于中间位置。实施例四请参阅图6,其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上压辊2上除最外侧凸圈24外,还具有4个连续不间断的凸圈24,且这4个连续不间断的凸圈24两两一组,间隔设置在上压辊2内侧,此时,可以间隔压出两条单根面条。实施例五请参阅图7,其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上压辊2上除最外侧凸圈24外,还具有3个连续不间断的凸圈24,且这3个连续不间断的凸圈24相邻设置在上压辊2内侧,此时,可以在中间位置连续压出两条单根面条。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如上述的下压辊I和上压辊2的位置就可以互换。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麻花成型机的压辊装置,包括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沿所述第一、第二压辊的圆周面间隔平行开设有复数条凹槽,每个凹槽的两边分别为凸圈,所有凸圈相互平行,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的凸圈对应压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辊上最外两侧为连续不间断的凸圈,同时,第一压辊上至少有两个相邻的凸圈为连续不间断的凸圈,其余每个凸圈上均设有断口。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麻花成型机的压辊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凸圈上的断口等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麻花成型机的压辊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条凸圈上的断口的位置不在一条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麻花成型机的压辊装置,其特征在于间隔的凸圈上的断口的位置在一条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麻花成型机的压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的凹槽的圈宽均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麻花成型机的压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的相邻凹槽之间的凸圈的圈宽均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麻花成型机的压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辊上有三个连续不间断的凸圈,分别为最外两侧的两个凸圈,以及相邻其中一个最外侧凸圈的一个次外侧凸圈。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麻花成型机的压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辊上有四个连续不间断的凸圈,分别为最外两侧的两个凸圈,以及分别相邻最外两侧凸圈的两个次外侧凸圈。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麻花成型机的压辊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义两个相邻连续不间断的凸圈为一压断组,则所述至少一个压断组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麻花成型机的压辊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义两个相邻连续不间断的凸圈为一压断组,则所述至少一个压断组连续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麻花成型机的压辊装置,包括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沿所述第一、第二压辊的圆周面间隔平行开设有复数条凹槽,每个凹槽的两边分别为凸圈,所有凸圈相互平行,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的凸圈对应压合,所述第一压辊上最外两侧为连续不间断的凸圈,同时,第一压辊上至少有两个相邻的凸圈为连续不间断的凸圈,其余每个凸圈上均设有断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能将面带等分成多根麻花面条,同时相邻凸圈之间相互错开的断口使得相邻麻花面条相互连接,不易断开,保留了手工制作的麻花的口感,另外,特殊的压辊设计,使得坚果条不用另外生产,节省了人力、物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防止麻花条在转运过程中被污染,实现了麻花的全自动生产。
文档编号A21D13/08GK202603500SQ2012201491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1日
发明者陈杏 申请人:合肥三乐食品机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