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酵培养海洋真菌生产抗癌化合物1403c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发酵培养海洋真菌生产抗癌化合物1403C的方法。本发明人经过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微生物发酵过程的多参数协同控制,找到了影响发酵过程的关键因素,开发出系统有效的海洋真菌反应器发酵控制工艺。
【专利说明】一种发酵培养海洋真菌生产抗癌化合物1403C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艺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反应器发酵培养海洋 真菌的生物工艺,特别是指一种用于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发酵培养海洋红树林内生真菌 (Halorosellinia sp.)高产抗癌化合物1403C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海洋生态系统按照生物群落划分,一般分为红树林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和 藻类生态系统等。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微生物资源既丰富又不失特色,主要类群包括细菌、真 菌、放线菌、微型藻类等,目前已分离鉴定的红树林真菌就已超过200种,成为海洋真菌的 第二大类群。海洋真菌可以产生众多天然化合物,且大部分化合物结构新颖、活性独特,应 用价值较高。
[0003] 海洋红树林内生真菌No. 1403属于盐生坚座壳种(Halorosellinia sp.),由香 港城市大学L. L. P. Vrijmoed教授从中国南海的红树树叶内部分离得到,经液体或固体 发酵可产生多种有重要价值的代谢产物。1403C是其产生的一种蒽醌类次级代谢物,亦 称SZ-685C,结构式如下式(I),纯品为红色颗粒状结晶,分子式为C 16H1608,分子量336Da。 1403C及其乙酰化产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有高效抑制作 用,是一种潜在的抗癌候选药物。
[0004]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提高海洋红树林内生真菌(Halorosellinia sp.)生产化合物1403C产量 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海洋红树林内生真菌种子液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液体培养,每升培养基接种干重 0. 22±0. 05g的菌体;和 如下调节发酵培养基的pH值:发酵初始时调节培养基的pH6. 2±0. 4 ;之后当pH值低 于3. 8-4. 2时,加入碱液避免pH进一步降低;待碳源耗尽后不再调节pH值。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pH采用如下调节策略:发酵初始时调节培养 基的pH6. 2±0. 2 ;之后当pH值低于4. 0-4. 2时,加入碱液避免pH进一步降低;待碳源耗尽 后不再调节pH值。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海洋红树林内生真菌是海洋红树林 内生真菌No. 1403。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酵培养中,培养温度28±2°C。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酵罐装液量是罐体容量的60-80% ;和/或 发酵过程中维持发酵罐的罐内压力为0. 01?0. 〇4Mpa。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酵罐中装备1-3层搅拌桨,搅拌转速80? 500r/min〇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酵罐中初始通气量为0. 3-0. 6vvm,发酵过 程的最低溶氧不低于30%。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酵规模为5-1000L发酵罐发酵。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酵培养基含有: (1) 葡萄糖 7-20 g/L; (2) 蛋白胨 0.5-2 g/L; (3) 牛肉浸膏 2-8 g/L; (4) - ·水硫酸锰 0.1-0.5 g/L; (1)-(4)的组分溶于10-60%(v/v)浓度的人工海水中。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酵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海水含有: (a) 氯化钠 15-25 g/L; (b) 无水硫酸钠 3-7 g/L; (c) 无水氯化钙 1-2 g/L; (d) 六水氯化镁 4-8 g/L; (e) 硼酸 0.02-0.04 g/L; (f) 溴化钾 0.06-0.1 g/L; (g) 碳酸氢钠 0.1-0.2 g/L; (a)-(g)的组分溶于水中。
【文档编号】C12P7/66GK104250657SQ201310269533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8日
【发明者】周祥山, 周卫强, 蔡孟浩, 张元兴 申请人:华东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