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培养混合微生物的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培养微生物的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培养混合微生物的装置。包括透气塞、外筒、内管、内管固定装置和透析膜固定装置;外筒一端密闭,另一端为敞开式,内管一端连接透析膜固定装置,内管通过至少一个的内管固定装置固定于外筒内,外筒端口通过透气塞密封。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不但能高度模拟混菌培养条件,而且可获得混合培养中两个目标菌株在不同培养状态下的纯培养物,为研究混合菌间相互关系提供了便利。本实用新型装置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混菌条件下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
【专利说明】—种用于培养混合微生物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培养微生物的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培养混合微生物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长期的生产实践和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众多的微生物过程需要多种菌株的协同作用才能(或高效)完成,不仅在发酵工业领域,如维生素发酵、食品发酵和酒、醋酿造等,在涉及到微生物的环保和生物能源领域,也多有菌株混合培养提高转化和富集效率的报道。随着混菌培养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研究混菌间相互作用关系以提高混菌转化(降解)效率已成为国内外科学家的研究热点之一。
[0003]在混合菌株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中,获取经混合培养、并与其它菌株相互作用后的目标菌株的纯种,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一种既能保证可高度模仿混合培养条件,又能快速获得目标菌株纯种的实验装置,才能满足我们研究混菌关系的需要。而此类装置鲜有报道。类似的专利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20446864.2公开的“实验室用厌氧菌透析培养装置”是利用半透膜作为透析膜,且是用于单独厌氧微生物的透析培养,该装置不适于研究好氧菌。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20104149.9的“微生物透析培养器”提到的透析培养装置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国外也有类似的专利报道,但都是利用半透膜作为透析膜,且结构复杂,成本偏高。传统的用来研究混菌间关系的方法是将一种微生物的培养液经过滤加入到目标微生物培养液内,进行摇瓶培养。这种方法不仅难以模拟混合培养条件,并且费时费力,染菌几率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简单又高效的一种用于培养混合微生物的装置。
[000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用于培养混合微生物的装置,包括透气塞、外筒、内管、内管固定装置和透析膜固定装置;外筒一端密闭,另一端为敞开式,内管一端连接透析膜固定装置,内管通过至少一个的内管固定装置固定于外筒内,外筒敞开端通过透气塞密封。
[0007]所述内管一端设有外螺纹,设有外螺纹的内管一端与透析膜固定装置通过螺纹方式连接。
[0008]所述内管设有外螺纹的一端与透析膜固定装置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硅胶垫圈、透析膜、透析膜固定网。
[0009]所述硅胶垫圈外直径与透析膜固定装置的内直径相等。
[0010]所述透析膜为孔径在0.22-0.45 μ m的纤维素滤膜。
[0011]所述透气塞、外筒、内管、内管固定装置和透析膜固定装置均为耐高温透明材料制成。[0012]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
[0013]本实用新型采用耐高温透明材料制作,将本实用新型装置灭菌处理后,在外筒与内管中分别加入培养基,使内管的培养基液面高于外管。内、外管分别接入不同的菌株后,由于两管间存在压差,在振荡培养时,内管培养基中的细菌代谢物质会随培养基流向外管,而菌体不能够通过。培养一段时间后小心取出内管,而外筒培养基中的细菌即为得到的纯培养的目标微生物,并且该微生物已受内管微生物的作用或影响。所获得的纯培养的目标微生物,即可应用于进行各种生物学方法和技术的比较分析,最终达到认识两菌相互关系及作用的目的。
[0014]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不但能高度模拟混菌培养条件,而且可在短时间内获得混合培养中各个目标菌株在不同培养状态下的纯培养物,为研究混合菌间相互关系提供了便利。本实用新型装置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混菌条件下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验装置的透析膜固定装置示意图;
[0017]其中:1、透气塞,2、外管,3、内管,4、内管固定装置,5、透析膜固定装置,6、硅胶垫圈,7、透析膜,8、透析膜固定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1
[0019]用于培养混合微生物的装置,包括透气塞,外筒,内管,内管固定装置和透析膜固定装置;外筒一端密闭(封闭端底部可为圆底或平底),另一端为敞开式,内管一端连接透析膜固定装置,内管通过至少一个的内管固定装置固定于外筒内,外筒端口通过透气塞密封。所述内管一端设有外螺纹,设有外螺纹的内管一端与透析膜固定装置通过螺纹方式连接。所述内管设有外螺纹的一端与透析膜固定装置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硅胶垫圈、透析膜、透析膜固定网。所述硅胶垫圈外直径与透析膜固定装置内直径相等。将上述装置用牛皮纸包好放入灭菌锅灭菌,待用。
[0020]其中,透气胶塞可为胶塞或纱布封口 ;外筒材质为玻璃,外径35.00mm、内径30.00mm、长200.0Omm ;内管材质为玻璃,外径15.00mm、内径10mm、长120.0Omm ;内管固定装置材质为耐高温塑料,外径35.00_、内径30.00_、中间有透气孔;透析膜固定装置材质为耐高温塑料螺帽,外径20.00mm、内径18.00mm、中孔内径10.00mm、长20.0Omm ;中孔硅胶垫圈材质为娃胶,外径18.00_、中孔内径10.0Omm ;透析膜为材质纤维素滤膜等耐高温滤膜,孔径0.22 μ m-0.45 μ m直径18.0Omm ;透析膜固定网材质为不锈钢,直径18.00mm。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培养混合微生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气塞、外筒、内管、内管固定装置和透析膜固定装置;外筒一端密闭,另一端为敞开式,内管一端连接透析膜固定装置,内管通过至少一个的内管固定装置固定于外筒内,外筒敞开端通过透气塞密封。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培养混合微生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一端设有外螺纹,设有外螺纹的内管一端与透析膜固定装置通过螺纹方式连接。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培养混合微生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设有外螺纹的一端与透析膜固定装置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硅胶垫圈、透析膜、透析膜固定网。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培养混合微生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垫圈外直径与透析膜固定装置的内直径相等。
5.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培养混合微生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析膜为孔径在0.22-0.45 μ m的纤维素滤膜。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培养混合微生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塞、外筒、内管、内管固定装置和透析膜固定装置均为耐高温透明材料制成。
【文档编号】C12M1/24GK203559051SQ201320660445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3日
【发明者】满都拉, 杨伟超, 张忠泽, 徐慧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