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核侧耳新菌种及其栽培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8915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菌核侧耳新菌种及其栽培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菌核侧耳新菌种及其栽培方法和应用。所述菌核侧耳新菌种为菌核侧耳(Lentinus tuber-regium)GIM-L-001,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4392。菌核侧耳CCTCC M2014392的栽培方法包括将菌种菌核侧耳CCTCC NO.M2014392的栽培种接入栽培袋中,栽培培养并管理采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菌核侧耳新菌种,该菌种来自于广州帽峰山阔叶林中腐木上,并且还提供了相应的人工栽培方法及相应的应用。该菌核侧耳新菌种具有抑菌活性,丰富了菌种品种,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CCTCC NO:M201439220140826
【专利说明】-种菌核侧耳新菌种及其栽培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菌核侧耳新菌种及其栽培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菌核侧耳,又称虎奶菇,核耳菇,茯苓侧耳,日本人称南洋茯苓,为药食 兼用菇,典型的高温型食药用菌,按照最新的分类系统,其拉丁学名为Lentinus tuber_regium(Fr· )Fr.,隶属于 Basidiomycota(担子菌门),Agaricomycotina(伞菌亚 门),Agaricomycetes (伞菌纲),Polyporales (多孔菌目),Polyporaceae (多孔菌科), Lentinus(香菇属),为具菌核真菌,与茯苓(子实体不可食)、猪苓(菌核不可食)不同,其 子实体与菌核都可食用。菌核侧耳为热带真菌,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云南,海南, 广东等地,生长于倒木或腐木桩或树根处。
[0003] 据相关记载,民间多使用菌核侧耳的菌核治疗胃病、便秘、发烧、感冒、水肿、胸痛、 痔疮、神经系统疾病、天花、哮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肿瘤等疾病,及用于营养失调的 婴孩。目前,关于菌核侧耳菌种方面的研究多为虎奶菇菌核,而关于菌核侧耳专利申请主要 是关于以菌核侧耳为材料或添加剂制成的保健品及药品,或者已有菌核侧耳菌种(如虎奶 菇)的栽培方法。本申请是在广州帽峰山阔叶林中腐木上发现并分离的新菌种,经研究,未 见关于该菌种的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菌核侧耳菌种。
[0005] 本发明的菌核侧耳新菌种分离自广州帽峰山阔叶林中腐木上,经形态学和分子生 物学鉴定为菌核侧耳新菌种,并通过对子实体部分进行组织分离获得原始菌株,命名为菌 核侧耳(Lentinus tuber-regium)GIM_L-〇01,已于2014年8月26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 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地址为:武汉市洪山区八一路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 M2014392。
[0006]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菌核侧耳CCTCC M2014392的栽培方法,包括将菌种菌核侧 耳CCTCC NO. M2014392的栽培种接入栽培袋中,栽培培养并管理采收。
[0007] 进一步的,上述菌核侧耳新菌种的栽培方法具体包括:
[0008] -种菌核侧耳新菌种的栽培方法,将栽培料装入聚乙烯折角袋中得到栽培袋,套 上塑料颈圈和盖子,灭菌,待栽培料温度下降至30°C以时下接入栽培种,转移至28°C -30°C 室内培养,培养至菌丝长满栽培袋时(此过程约50天左右),去掉塑料颈圈和盖子,调节 湿度至88% -85%,光照100-2001ux,通气,至长出子实体(此过程约需要30天左右),所 述栽培料的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为木屑78-80%、麸皮18-20%、CaC0 3l-2%,含水量 70-75%。
[0009] 进一步的,上述菌核侧耳菌种CCTCC NO. M2014392的栽培种的制备步骤包括:组 织分离菌种后制作母种,制作原种,制作栽培种。
[0010] 进一步的,上述菌核侧耳菌种CCTCC NO. M2014392的栽培种的制备步骤具体包 括:
[0011] (1)制作母种:采集组织分离的菌种菌核侧耳CCTCC NO. M2014392,将菌种无菌接 至改良PDA斜面,置于28°C培养箱中恒温培养,直至菌丝长满斜面即得母种,其中所述改良 PDA斜面的配方按质量百分比计为马铃薯20%、葡萄糖2%、琼脂2%、磷酸二氢钾0. 15%、 硫酸镁0.05%、维生素 Bl微量、酸水解酪蛋白1%,其余为水;
[0012] (2)制作原种:将母种无菌接入原种瓶中,置于28°C培养箱中恒温培养,至菌丝吃 满料后即得原种,其中原种料的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为高粱98%、CaC0 32%、含水量 60 %,将所述原种料装入玻璃瓶中,制得原种瓶;
[0013] (3)制作栽培种:将原种无菌接入栽培种袋中,置于28°C培养箱中恒温培养,至 菌丝吃满料后即得栽培种,其中栽培种料的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为棉籽壳73%、麸皮 25 %、CaC032 %,含水量65 %,将所述栽培种料装入折角袋中,盖上食用菌套环,制得栽培种 袋。
[0014] 该菌核侧耳CCTCC M2014392的子实体具有以下的形态特征:
[0015] 子实体群生于腐木上,革质,干后易碎,菌盖漏斗状,直径7-13cm,表面黄褐色, 被有密生短绒毛,中部颜色稍淡,老熟后盖缘成波浪状,部分裂开,菌肉白色,坚硬,极薄, l-2mm,菌褶茶褐色,延生,极密,褶幅窄,菌柄中生,长8-15cm,下粗上细,上部1-1. 5cm,下 部l-2cm,黄褐色,密生短绒毛。孢子印白色,孢子在光学显微镜下无色,透明,孢子椭圆形, 3. 1-5. 83 X 6. 57-8. 93 μ m〇
[0016] 经分子生物学测定其ITS分子序列(Genbank登记号:KM405793)的分析结果为 Lentinustuber-regium(Fr.)Fr.。结合ITS分子序列比对结果和形态学观察,与现有的菌 核侧耳菌种相似度最高达到99%,但是仍存在差异,且该菌种野外分离子实体和人工驯化 得到的子实体都与已有文献记载的子实体存在差异,此菌种的野外子实体老熟后盖缘波浪 状,有裂纹,且担孢子稍大,出菇子实体菌柄和菌盖有部分颗粒状鳞片,与现有文献记载的 所有菌核侧耳的子实体性状都不同,因而为菌核侧耳新菌种。
[0017]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菌核侧耳新菌种(菌核侧耳CCTCC M2014392)在制备抑菌药物 中的应用。
[001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菌核侧耳新菌种,该菌种来自于广州帽峰 山阔叶林中腐木上,并且还提供了相应的人工栽培方法及相应的应用。该菌核侧耳新菌种 具有抑菌活性,丰富了菌种品种,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0020] 实施例1 :
[0021] 菌核侧耳新菌种,分离自广州帽峰山阔叶林中腐木上,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 定为菌核侧耳新菌种,通过对子实体部分进行组织分离获得原始菌株,命名为菌核侧耳 (Lentinus tuber-regium)GM-L-001,已于2014年8月26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 心(简称CCTCC,地址为:武汉市洪山区八一路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0.M2014392。
[0022] 该菌核侧耳菌种CCTCC M2014392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快,12天左右菌丝即可覆满 试管(18\180臟),菌丝生长温度15-401:,最适生长温度28-301:,菌丝生长?!15.5-7,最 适 pH 6· 5。
[0023] 实施例2
[0024] 菌核侧耳菌种CCTCC Μ2014392的栽培种的制备方法:
[0025] (1)制作母种:采集组织分离的菌种菌核侧耳CCTCC NO. Μ2014392,将菌种无菌接 至改良PDA斜面,置于28°C培养箱中恒温培养,直至菌丝长满斜面即得母种,这一过程大约 12天左右,菌丝生长情况为:菌丝白色,浓密,不形成棒状结构及子实体;
[0026] 其中所述改良PDA斜面的配方按质量百分比计为马铃薯20%、葡萄糖2%、琼脂 2%、磷酸二氢钾0. 15%、硫酸镁0.05%、维生素 Bl微量、酸水解酪蛋白1 %,其余为水;
[0027] (2)制作原种:将母种无菌接入原种瓶中,置于28°C培养箱中恒温培养,至菌丝吃 满料后即得原种,生长周期约为25-30天;
[0028] 其中原种料的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为高粱98 %、CaC032 %、含水量60 %,将所 述原种料装入玻璃瓶中,制得原种瓶;121°C高压灭菌25min,冷却后使用;
[0029] (3)制作栽培种:将原种无菌接入栽培种袋中,置于28°C培养箱中恒温培养,至菌 丝吃满料后即得栽培种,这一过程约需30-40天;
[0030] 其中栽培种料的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为棉籽壳73%、麸皮25%、CaC032%, 含水量65%,将所述栽培种料装入折角袋(15*35cm)中,盖上食用菌套环,制得栽培种袋,, 128°C条件下灭菌120min,冷却后使用。
[0031] 实施例3
[0032] 菌核侧耳菌种CCTCC M2014392的栽培方法:
[0033] 将栽培料按照比例混匀后装入17*35cm聚乙烯折角袋中,得到栽培袋,使用打孔 器打孔10cm,套上塑料颈圈和盖子,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I. 5kg/cm2灭菌2小时,灭菌结束 后待栽培料冷却到30°C以下接入栽培种,转移至28°C _30°C室内培养,大约培养50天左右, 菌丝长满栽培袋,去掉塑料颈圈和盖子,调节湿度至88 % -85 %,光照100-2001uX,及时通 气,约30天左右即可形成子实体,采摘。
[0034] 栽培料的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为木屑78-80%、麸皮18-20%、CaC03l_2%,含 水量 70-75%。
[0035] 实施例4
[0036] 1、菌核侧耳菌种CCTCC M2014392的保藏
[0037] 试验证实,菌核侧耳菌种CCTCC M2014392适合于在改良PDA培养基(添加了酸水 解酪蛋白的PDA培养基)中保存,8-10°C冰箱中避光保存,改良PDA培养基的配方为按质量 百分比计为马铃薯20%、葡萄糖2%、琼脂2%、磷酸二氢钾0. 15%、硫酸镁0. 05%、维生素 Bl微量、酸水解酪蛋白1%,其余为水。
[0038] 2、菌核侧耳菌种CCTCC M2014392的保藏的培养基的比较:
[0039] 通过采用四种培养基进行试验,发现改良PDA培养基最适合于菌核侧耳菌种 CCTCC M2014392的保藏,按质量百分比计为,四种培养基配方分别为:
[0040] 改良PDA培养基:马铃薯20%、葡萄糖2%、琼脂2%、磷酸二氢钾0. 15%、硫酸镁 0.05%、维生素 Bl微量、酸水解酪蛋白1%,其余为水;
[0041] 普通PDA培养基:马铃薯20 %、葡萄糖2%、琼脂2 %、磷酸二氢钾0. 15 %、硫酸镁 0.05%、维生素 BI微量,其余为水;
[0042] 加富PDA培养基:马铃薯20%、葡萄糖2%、琼脂2%、磷酸二氢钾0. 15%、硫酸镁 0. 05%、蛋白胨1. 2%、维生素 Bl微量,其余为水;
[0043] MMN培养基:氯化钠0. 0025 %,葡萄糖1 %,磷酸二氢钾0. 05 %,麦芽浸粉0. 3 %, 维生素 B10. 00001 %,氯化钙0. 005%,磷酸氢二铵0. 025%,氯化铁0. 0012%,七水硫酸镁 0. 015%,其余为水,pH5. 8。
[0044] 试验结果:改良PDA培养基不利于菌核及子实体的形成,但菌丝生长浓密,而且能 较深地生长到培养基内部,因此,最适合试管种的保藏;而普通PDA和加富PDA都形成了菌 核或子实体,而且菌丝生长较稀疏,MMN培养基生长速度慢且形成菌核,均不利于试管种的 保藏。
[0045] 实施例5
[0046] 菌核侧耳菌种CCTCC M2014392的抑菌活性
[0047] 本实施例的所有实验器具均在121°C条件下灭菌30min或紫外灭菌30min。
[0048] 1、制备发酵液培养基:发酵液培养基的配方按质量百分比计为黄豆粉2.0%、甘 露醇2. 5 %、酵母粉0. 1 %、磷酸二氢钾0. 1 %、其余为水,按上述配方配制发酵液培养基,并 调节pH到7.0,分装倒入三角瓶,于121 °C高压灭菌30min后冷却备用;
[0049] 2、接种及培养:取菌核侧耳菌种CCTCC M2014392(试管斜面菌种)0. 5*0. 5cm大小 的菌丝块4-5块,无菌接入步骤1准备好的发酵液培养基中,于30°C,160rpm条件下避光振 荡培养6d,培养完成。
[0050] 3、发酵液浓缩:
[0051] 将培养完成的发酵液经过抽滤,将菌丝体等固体物质过滤除去,得到滤液,然后使 用旋转蒸发仪在60°C,75rpm条件下浓缩至无液体凝出,浓缩液按照1 :4的比例加入无水 乙醇,于4°C条件下静置24h后取出,再次抽滤,得到的滤液再次使用旋转蒸发仪在60°C, 75rpm条件下浓缩至无液体凝出,按照I :4的比例加入无水乙醇,于4°C条件下静置24h后 取出,再次抽滤,得到的滤液使用旋转蒸发仪在60°C,75rpm条件下浓缩至无液体凝出,得 到浓缩后的发酵液,冷却后放4°C冰箱暂存备用,该浓缩后的发酵液作为样品1,然后取部 分该浓缩后的发酵液,经〇. 22微米滤膜过滤,得到过滤后的浓缩后的发酵液,作为样品2。
[0052] 4、指示菌的制备:
[0053] 购买金黄色葡萄球菌(菌种编号ATCC6538,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按照 使用说明进行培养,得到斜面菌种后再划线转接平板营养培养基(配方:蛋白胨1 %,牛肉 膏粉0. 3%,氯化钠0. 5%,琼脂粉1. 5%,pH7. 3)上,于37°C避光条件下培养24小时,加入 无菌水制成菌悬液,调节菌悬液浓度至l〇6cfu/ml即得,储存至4°C冰箱备用。
[0054] 5、抑菌检测:
[0055] 配制营养培养基,其配方为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牛肉膏粉0.3%、蛋白胨1%、氯化 钠0. 5%、琼脂粉1. 5%,其余为水,然后在121°C下高压灭菌30min,待温度降至50°C时取出 倒平板(直径90mm),待营养培养基凝固后使用加入步骤4准备好的菌悬液(浓度IO 6Cfu/ ml) 10微升,将菌悬液涂布均匀,然后将牛津杯(直径5_)放置在培养基中间,最后分别加 入步骤2准备好的样品1和样品2,以及加入阴性对照样品无菌水、加入阳性对照样品青链 霉素(浓度:青霉素含量l〇〇U/ml,链霉素含量0. lmg/ml),每个待检样品6次重复,于36°C 恒温培养24小时后测量其抑菌圈。
[0056] 6、抑菌效果:测量抑菌圈直径,得到结果如表1所示。
[0057] 表1 :各样品的抑菌圈直径
[0058]

【权利要求】
1. 一种菌核侧耳新菌种,所述菌核侧耳新菌种为菌核侧耳(Lentinus tuber-regium) 6頂-1^001,保藏编号为0^0:勵.]\12014392。
2. -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核侧耳新菌种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菌种菌 核侧耳CCTCC N0.M2014392的栽培种接入栽培袋中,栽培培养并管理采收。
3. -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核侧耳新菌种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栽培料装入 聚乙烯折角袋中得到栽培袋,套上塑料颈圈和盖子,灭菌,待栽培料温度下降至30°C以时 下接入栽培种,转移至28°C -30°C室内培养,培养至菌丝长满栽培袋时,去掉塑料颈圈和盖 子,调节湿度至88 % -85 %,光照100-2001ux,通气,至长出子实体,所述栽培料的原料组成 按质量百分比计为木屑78-80 %、麸皮18-20 %、CaC03l-2 %,含水量70-75 %。
4. 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核侧耳新菌种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核侧耳 菌种CCTCC NO. M2014392的栽培种的制备步骤包括:组织分离菌种后制作母种,制作原种, 制作栽培种。
5. -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菌核侧耳新菌种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核侧耳 菌种CCTCC NO. M2014392的栽培种的制备步骤包括: (1) 制作母种:采集组织分离的菌种菌核侧耳CCTCC NO. M2014392,将菌种无菌接至改 良PDA斜面,置于28°C培养箱中恒温培养,直至菌丝长满斜面即得母种,其中所述改良PDA 斜面的配方按质量百分比计为马铃薯20%、葡萄糖2%、琼脂2%、磷酸二氢钾0. 15%、硫酸 镁0.05%、维生素B1微量、酸水解酪蛋白1%,其余为水; (2) 制作原种:将母种无菌接入原种瓶中,置于28°C培养箱中恒温培养,至菌丝吃满料 后即得原种,其中原种料的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为高粱98 %、CaC032 %、含水量60 %, 将所述原种料装入玻璃瓶中,制得原种瓶; (3) 制作栽培种:将原种无菌接入栽培种袋中,置于28°C培养箱中恒温培养,至菌丝吃 满料后即得栽培种,其中栽培种料的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为棉籽壳73%、麸皮25%、 CaC032%,含水量65%,将所述栽培种料装入折角袋中,盖上食用菌套环,制得栽培种袋。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核侧耳新菌种在制备抑菌药物中的应用。
【文档编号】C12N1/14GK104403952SQ201410809652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9日
【发明者】刘远超, 胡惠萍, 吴丽霞, 曹仁润, 黄龙花, 谭武平, 冯德龙 申请人: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广东粤微食用菌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