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即食红薯粉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5980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即食红薯粉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红薯含有多种营养成份,是一种真正的绿色食品,红薯加工成淀粉,然后再制成的粉丝、条、片,是我国农村、城镇人民群众所喜爱食用的传统食品,老少皆宜。红薯粉丝、条、片、粉加工,属传统产业,已有几百年历史,传统的红薯粉吃起来干燥无味,难以下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即食红薯粉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即食红薯粉的加工方法,所述红薯粉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红薯粉32份、葛粉5份、高粱7份、泰国香米7份、木姜子果油2份、杜仲精油2份、杏仁粉3份、桂花粉3份、藕粉6份、黄莲粉3份、鲜菱草茎5份、山奈酚0.2份、4,5,7-三羟基-6-甲氧基黄烷酮0.2份、去乙酰萝藦甙元0.2份、牻牛儿醛0.2份;

粉丝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上述重量份秤取各原料;

(2)取红薯粉、葛粉、杏仁粉、桂花粉、藕粉、黄莲粉,加入它们重量份0.2倍热水混合搅拌打糊,然后放入-5℃冷库冷冻3小时,取出后再放入压力容器内加压处理10分钟,压力为3MPa,然后取出备用;

(3)将高粱、泰国香米炒香,然后磨碎成20目细粉,备用;

(4)将木姜子果油、杜仲精油大火炼热至散发香味,然后将步骤(3)所得细粉倒入其中,待自然冷却至常温后,再加热至83℃,然后在10秒内快速冷却至常温;

(5)将步骤(2)、(4)所得物料混合,然后加入鲜菱草茎经过醇提的浸膏,再加入山奈酚、4,5,7-三羟基-6-甲氧基黄烷酮、去乙酰萝藦甙元、牻牛儿醛,一同混合拌匀;

(6)将步骤(5)所得物料投入炒锅内翻炒,翻炒温度为63℃,至其含水率不大于3%,即可出锅,即为即食红薯粉。

上述步骤(3)中炒香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刚炒熟后立即冷却至5℃,然后再立即翻炒至高粱、泰国香米散发清香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红薯粉粉末细致,耐潮,潮湿环境下不粘结,不生虫,吃起来不会干巴无味,容易提起人的食欲,热量高,是充饥的佳品,红薯粉做成饼或面团吃起来非常有韧劲,同时还不会粘牙,长期食用本发明红薯粉会促进人的新陈代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

一种即食红薯粉的加工方法,所述红薯粉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红薯粉32份、葛粉5份、高粱7份、泰国香米7份、木姜子果油2份、杜仲精油2份、杏仁粉3份、桂花粉3份、藕粉6份、黄莲粉3份、鲜菱草茎5份、山奈酚0.2份、4,5,7-三羟基-6-甲氧基黄烷酮0.2份、去乙酰萝藦甙元0.2份、牻牛儿醛0.2份;

粉丝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上述重量份秤取各原料;

(2)取红薯粉、葛粉、杏仁粉、桂花粉、藕粉、黄莲粉,加入它们重量份0.2倍热水混合搅拌打糊,然后放入-5℃冷库冷冻3小时,取出后再放入压力容器内加压处理10分钟,压力为3MPa,然后取出备用;

(3)将高粱、泰国香米炒香,然后磨碎成20目细粉,备用;

(4)将木姜子果油、杜仲精油大火炼热至散发香味,然后将步骤(3)所得细粉倒入其中,待自然冷却至常温后,再加热至83℃,然后在10秒内快速冷却至常温;

(5)将步骤(2)、(4)所得物料混合,然后加入鲜菱草茎经过醇提的浸膏,再加入山奈酚、4,5,7-三羟基-6-甲氧基黄烷酮、去乙酰萝藦甙元、牻牛儿醛,一同混合拌匀;

(6)将步骤(5)所得物料投入炒锅内翻炒,翻炒温度为63℃,至其含水率不大于3%,即可出锅,即为即食红薯粉。

上述步骤(3)中炒香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刚炒熟后立即冷却至5℃,然后再立即翻炒至高粱、泰国香米散发清香即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