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免疫力的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20698阅读:7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品保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增强免疫力的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医学认为,免疫是指机体识别自我与非我的作用,通过免疫应答反应来排斥非我的异物,以维护自身稳定性的生物学功能。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两部分。特异性免疫又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类。这两类特异性免疫功能相互协同、相互配合,在机体免疫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免疫一词,在祖国医籍中最早见于十八世纪的《免疫类方》一书,意思是免除“疫病”的危害。中医学认为“正气”具有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和结构。而“正气”与肺、脾、肾关系最为密切。肺主气,司呼吸,通调营卫,护肌表;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中医免疫学主要通过调节肺、脾、肾三脏的功能,来维持机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使脏腑、经络、营血、卫气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使机体保持气血平和,阴平阳秘的稳定状态。

现代社会,由于竞争激烈,压力增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于饮食,人们往往顾不上合理搭配,均衡营养,造成免疫力下降。在面临外界病毒流行的时期,此类人群最易受到感染。体弱多病人群的一大特征就是免疫力低,工作压力大的上班族尤其明显。这种生活状态主要与学习、工作过于疲劳、精神压力、职业应激等诱因有关。通常从事研究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商人等最易进入这种状态。现代社会激烈竞争、快节奏、高压力,加重了人们的身心负担;环境污染、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酒习惯等,从另一方面降低了人们的身体素质,这些都是导致亚健康状态出现的诱因。

“第三届世界养生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将“生活方式病”及其前奏——“亚健康”,列为21世纪威胁人类的“头号杀手”;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健康标准,目前在中国只有15%的成年人是完全健康的,其他85%都是亚健康状态人群。

国家体改委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只有58岁,而同期我国国民期望寿命将近75岁。另一项数据显示,在北京,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8~59岁降至53~54岁,比北京市民平均寿命78.5岁低了20多岁。由此不难看出,现代年轻上班族的健康状况十分堪忧。

中年人的亚健康问题最为突出。尤其是城市中35岁以上的人群,他们的事业和家庭都处在重要的发展时期,肩负工作、生活双重负荷,但生理功能开始下降,代谢异常,加上睡眠不足,生活不规律,缺少运动,极易出现慢性疲劳、情绪不稳、记忆力减退和失眠、腰腿痛等亚健康症状。

综上,随着人们对增强免疫力保健食品消费需求的增长和对真菌类产品的进一步了解,本产品市场需求会逐渐增多,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保健食品以增强免疫力功能为最多,保健食品主要有如下几类:补益中药类(如含人参、枸杞等产品)、营养素类(如含维生素C、蛋白质等产品)、其他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增强免疫力的口服液。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之一,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增强免疫力的口服液,其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蝙蝠蛾拟青霉菌粉 5~10份

灵芝 20~30份

香菇 15~25份。

进一步地,其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蝙蝠蛾拟青霉菌粉 8份

灵芝 25份

香菇 20份。

进一步地,还包括0.5~1.5重量份琼脂、5~15重量份蔗糖及0.1~0.2重量份柠檬酸。

进一步地还包括1.05重量份琼脂、9重量份蔗糖及0.15重量份柠檬酸。

一种制备权利要求3所述的口服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预处理:取灵芝、香菇,粉碎,过筛,备用;

S2、提取、过滤:按配方称取蝙蝠蛾拟青霉菌粉、灵芝粉、香菇粉,加水提取,得滤液A:

S3、浓缩:滤液A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08;

S4、静置:浓缩液静置冷藏;

S5、过滤:静置后的浓缩液进行过滤,得滤液B;

S6、调配:按配方称取琼脂、蔗糖和柠檬酸,将琼脂中加入纯化水,加热至85~95℃,搅拌溶解,备用;取蔗糖制成糖浆;将琼脂液和糖浆加入至滤液B中搅拌混合,再加入柠檬酸,加水调配,测定pH值;

S7、精滤:对上述料液进行精滤;

S8、灌装:口服液所用瓶体和瓶盖洗净后,瓶体经灭菌,瓶盖经消毒,晾干,然后将调配好的料液灌装。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具体为:按配方称取蝙蝠蛾拟青霉菌粉、灵芝粉、香菇粉,加10倍量水浸泡30min后,提取2h,过滤,滤液备用,滤渣中加入8倍量水提取1.5h,过滤,与第一次滤液合并,得滤液A。

进一步地,所述灌装的规格为30mL/支。

进一步地,所述灌装之后经灭菌、灯检、包装、检验入库,得到产品。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过20目筛;所述步骤S5浓缩液120目进行过滤;所述步骤S7料液120目进行精滤。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8中,瓶体经165℃,90min干燥灭菌,瓶盖经75%乙醇浸泡30min。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根据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理论,选用蝙蝠蛾拟青霉菌粉、灵芝配伍香菇为原料,采用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加工而成,达到增强免疫力的保健功能,产品功能明确,质量可控,服用安全。本发明的配伍和用量都兼顾了产品的功能性和安全性,配方科学合理,无毒副作用,可长期服用。本发明产品的推广使用,将会改善免疫力低下人群的身体素质,减少社会对免疫力低下导致的各类疾病的治疗消费,并有望推动国内真菌类产品的行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本发明采用了口服液型,制成口味独特的产品,可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口服液是指药物溶解于适宜溶剂中制成供口服的液体制剂,是在以汤剂、糖浆剂为基础,参照注射剂的生产工艺开发出的新剂型。已有十余年的生产历史,它纠正了汤剂服用体积大、易污染等不足而保持了汤剂的用药特色;口服液与固体制剂相比吸收快,作用迅速,疗效好;采用单剂量包装,故服用携带方便,剂量准确;呈无菌或半无菌状态密封于瓶中,贮存期长,不易霉败、变质;与固体制剂相比,可降低易溶药物的刺激性,避免因局部浓度过高对胃肠产生刺激作用;其服用量小,较适口,易被服用者所接收;由于口服液服用方便、外观新颖,疗效显著等优点,已成为保健食品剂型开发中深受重视的一种新剂型。

本发明以蝙蝠蛾拟青霉菌粉、灵芝与香菇为主要原料的口服液。蝙蝠蛾拟青霉菌粉和灵芝是我国传统的滋补的中药材。蝙蝠蛾拟青霉性味甘,平;归肺、肾经。有补肾益肺,止血化痰之功效。灵芝性味甘,平。归心、肺、肝、肾经。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之功效。用于心神不宁,失眠心悸,肺虚咳喘,虚劳短气,不思饮食。香菇性味甘,平。归肝,胃经。有扶正补虚,健脾开胃,祛风透疹,化痰理气,解毒,抗癌之功效。三者同用能从多方面增强整个机体的免疫。蝙蝠蛾拟青霉菌粉、灵芝与香菇都属于真菌类,都含有真菌多糖,都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能。真菌多糖对机体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均有影响。蝙蝠蛾拟青霉菌粉与灵芝的配伍在临床经常使用,在SFDA批过的产品中也有应用。香菇是免疫增强剂。

辅料中,蔗糖和柠檬酸起到矫味剂作用;琼脂一方面可以保证产品均一性,防止大量沉淀产生,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矫味剂的作用。

中草药口服液的生产关键在提取方法的选择,提取方法选择不当,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易发生混浊、沉淀、絮凝、变色等现象。对于大多数有效成分尚未明确的或药味较多的复方制剂,采用何种提取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本发明结合原料自身特点,采用水提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以下实施例中,蝙蝠蛾拟青霉菌粉来源于浙江万丰企业集团制药有限公司,根据《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国食药监注[2005]202号)使用;灵芝来源于上海康舟真菌多糖有限公司,根据《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国食药监注[2005]202号)使用;香菇来源于上海康舟真菌多糖有限公司,香菇属于普通食品;蔗糖来源于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蔗糖属于常用的药用辅料;琼脂来源于福建明福琼脂有限公司,依据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使用;柠檬酸来源于潍坊英轩实业有限公司,依据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使用。

实施例1

口服液的配方为:

原料

蝙蝠蛾拟青霉菌粉 800g

灵芝 2500g

香菇 2000g

辅料

共30000mL,制成1000支。

按照以下生成工艺制备:

S1、原料预处理:取灵芝、香菇,粉碎,过20目筛,备用;

S2、提取、过滤:按配方称取蝙蝠蛾拟青霉菌粉、灵芝粉、香菇粉,加10倍量水浸泡30min后,提取2h,过滤,滤液备用,滤渣中加入8倍量水提取1.5h,过滤,与第一次滤液合并,得滤液A;

S3、浓缩:滤液A减压浓缩(0.07MPa)至相对密度为1.05~1.08(60℃);

S4、静置:浓缩液静置冷藏24h;

S5、过滤:静置后的浓缩液120目进行过滤,得滤液B;

S6、调配:按配方称取琼脂、蔗糖和柠檬酸,将琼脂中加入纯化水,加热至85~95℃,搅拌溶解,备用;取蔗糖制成糖浆;将琼脂液和糖浆加入至滤液B中搅拌混合,再加入柠檬酸,加水调配,测定pH值;

S7、精滤:对上述料液120目进行精滤;

S8、灌装:口服液所用瓶体和瓶盖洗净后,瓶体经165℃,90min高温干燥灭菌,瓶盖经75%乙醇浸泡30min,晾干,然后将调配好的料液灌装,规格为30mL/支;

S9、灭菌:高压灭菌121℃,30min;

S10、灯检:检验装量,捡出不合格产品;

S11、包装:贴标签,装盒,4支/盒;

S12、检验入库:按企业标准检验产品,合格成品入库保存。

使用方法:每日1次,每次1支。

所有原辅料经检验合格,方可用于生产。特别是原辅料都需达到各自标准的微生物要求和GB16740-1997对微生物的要求方可进入洁净区用于生产。静置至灌装的生产工序都在10万级洁净区进行,所有生产过程严格按照GMP进行,以确保产品微生物指标能达到企业标准(依据GB16740-1997制定)的要求。

所有原辅料皆符合本产品企业标准的要求。纯化水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的规定。口服液体瓶应符合YBB00032004《钠钙玻璃管制口服液体瓶》的要求,口服液瓶用易刺铝盖应符合企业标准的要求,瓦楞纸箱应符合GB/T 6543-2008《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的要求。

生产所用仪器设备名称及型号的说明

实施例2

口服液的配方为:

原料

蝙蝠蛾拟青霉菌粉 500g

灵芝 2000g

香菇 1500g

辅料

共30000mL,制成1000支。

生产工艺参照实施例1进行。

实施例3

口服液的配方为:

原料

蝙蝠蛾拟青霉菌粉 1000g

灵芝 3000g

香菇 2500g

辅料

共30000mL,制成1000支。

生产工艺参照实施例1进行。

实施例4

动物试验

1、材料和方法

(1)样品为实施例1所制备的口服液。

(2)试验动物及环境

实验动物由山东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健康SPF昆明种小鼠。选用体重18~22g雌性、雄性小鼠各80只,共160只,分为4个免疫大组,每大组40只,每免疫大组小鼠分为水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各10只。免疫一组(雄性小鼠40只)用于迟发型变态反应(DTH)实验、血清溶血素的测定、抗体生成细胞数的测定;免疫二组(雌性小鼠40只)用于小鼠碳廓清实验;免疫三组(雌性小鼠40只)用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免疫四组(雄性小鼠40只)用于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和小鼠NK细胞活性测定。实验环境温度22土2℃,相对湿度50±10%。

(3)剂量选择与受试物给予方式

本发明口服液的人体推荐量为每人每日30mL,每人按60kg体重计,相当于0.5mL/日/kg.BW,按相当于人体推荐量的5倍、10倍、30倍确定小鼠的低、中、高剂量,即各组小鼠每日食用量分别为2.5mL/kg.BW、5mL/kg.BW、15mL/kg.BW,灌胃体积按20mL/kg.BW,将样品用蒸馏水分别稀释8倍,4倍,1.3倍,即向烧杯中分别加入样品7.5mL,15.0mL,45.0mL,然后定容至60mL。经口每日一次灌胃给予小鼠受试物。对照组以等体积的蒸馏水代替受试物,连续给予30d后测各项免疫指标。实验小鼠以远交系小鼠专用饲料喂饲。

(4)主要仪器与试剂

动物天平、分析天平、洁净工作台、游标卡尺(精密度0.01mm)、微量注射器(25μL)、CO2培养箱、恒温水浴、离心机、紫外分光光度计、酶联免疫检测仪、光学显微镜等、微量加样器。

无菌手术器械、200目筛网、玻璃平皿、纱布、试管、血细胞计数器、24孔和96孔平底细胞培养板、96孔U型底细胞培养板。计时器、血色素吸管、玻片架、绵羊红细胞(SRBC)、生理盐水、刀豆蛋白A(ConA)、补体(豚鼠血清)、Hank’s液(pH7.2~7.4)、青链霉素、SA缓冲液、琼脂糖、MTT、小牛血清、PRMI1640培养液、PBS缓冲液(pH7.2~7.4)、乳酸钠、硝基氯化四氮唑、吩嗪二甲酯磷酸盐、氧化型辅酶I、1%冰醋酸、1mol/L HCl、0.1%NP40(v/v)、酸性异丙醇(96ml异丙醇加4mL 1mol/L的HCl、YAC-1细胞、0.2mol/L的Tris-HCl缓冲液(pH8.2)、印度墨汁、1g/L Na2CO3、鸡红细胞、甲醇、丙酮、Giemsa染液等。

(5)实验方法

A脏器体重比值测定

小鼠称重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取其胸腺、脾脏,去尽筋膜,用滤纸吸干脏器表面血污并称重,计算胸腺体重比值与脾脏体重比值。所得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B迟发型变态反应(足跖增厚法)

取脱纤维羊血,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每只鼠经腹腔注射2%(v/v,用生理盐水配制)压积SRBC(2000r/min,10min)0.2mL,致敏后4天,测量左后足跖部厚度,同一部位测量3次,取平均值。然后在测量部位皮下注射20%(V/V,用生理盐水配制)压积SRBC 20μL,于注射后24h测量左后足跖部厚度,以攻击前后足跖厚度之差值(足跖肿胀度)来表示DTH的程度。

所得数据为计量资料,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若受试物组攻击前后足跖厚度的差值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可判定该受试物有提高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能力的作用。

C 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MTT法)

无菌取脾,置于盛有适量无菌Hank’s液的小平皿中,过200目铜网及无菌纱布,制成细胞悬液。用Hank’s液洗2次,每次1000r/min离心10min。然后将细胞悬浮于1mL RPMI 1640的完全培养液中,计数活细胞数,调整细胞浓度为3*106个/mL。将细胞悬液分两孔加入24孔培养板中,每孔1mL,在其中一孔加75μL ConA液(相当于7.5μg/mL),另一孔作为对照,置5%CO2、37℃孵箱培养68h后,每孔轻轻吸去上清液0.7mL,加入0.7mL不含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同时每孔加入50μL MTT(5mg/mL),继续培养4h。每孔加入1mL酸性异丙醇,吹打混匀,使紫色结晶完全溶解,然后将液体移入96孔板中,每孔加3个平行样,用酶标仪在570nm波长处测定其光密度值(A值)。计算试验孔A值与对照孔A值之差,以此表示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

所得数据为计量资料,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若受试物组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可判定该受试物有提高ConA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的作用。

D抗体生成细胞测定(Jerne改良玻片法)

取脱纤维羊血,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每只鼠经腹腔注射2%(v/v,用生理盐水配制)压积SRBC(2000r/min,10min)0.2mL,将SRBC免疫5天后的小鼠处死,取脾,制成细胞悬液。将10g/L琼脂糖加热溶解后,与等量双倍Hank’s液混合,分装小试管,每管0.5mL,再向管内加10%(v/v,用SA液配制)压积SRBC 50μL、脾细胞悬液20μL,迅速混匀后,倾倒于已刷琼脂糖薄层的玻片上。待琼脂凝固后,将玻片水平扣放在片架上,放入CO2培养箱孵育1.5h,然后将补体(用SA缓冲液按1∶8稀释)加入玻片架凹槽内,继续温育1.5h后,计数溶血空斑数。

所得数据为计量资料,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若受试物组溶血空斑数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可判定该受试物有增加小鼠抗体细胞数的作用。

E小鼠血清溶血素的测定

取脱脂羊血,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每只鼠经腹腔注射2%(v/v,用生理盐水配制)压积SRBC(2000r/min,10min)0.2mL,免疫5天后,摘除小鼠眼球取血于离心管内,放置约1h,将凝固血与管壁剥离,离心(2000r/min,10min),收集血清。用生理盐水将血清倍比稀释,将不同稀释度血清分别置于微量血凝试验板内,每孔100μL,再加入0.5%(用生理盐水配制)SRBC悬液100μL,混匀,置湿盒内,于37℃温箱孵育3h,记录血球凝集程度。计算抗体积数(血清对倍稀释指数与凝集度乘积之和)。

血清凝集度分为5级(0~IV),按以下标准判定。0级:SRBC全部下沉,集中在孔底部形成致密的圆点状,四周液体清晰;I级:SRBC大部分沉集在孔底成圆点状,四周有少量凝集的SRBC;II级:凝集的SRBC在孔底形成薄层,中心可以明显见到一个疏松的红点;III级:凝集的SRBC均匀地铺散在孔底成一薄层,中心隐约可见一个小红点;IV级:凝集的SRBC均匀地铺散在孔底成一薄层,凝块有时成卷折状。

所得数据为计量资料,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若受试物组血清溶血素抗体积数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可判定该受试物有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的作用。

F小鼠碳廓清实验

小鼠尾静脉注射1∶5稀释的印度墨汁,待墨汁注入,立即计时,注入墨汁后2min、10min,分别从内眦静脉丛取血20μL,并将其加入2mL 1%Na2CO3溶液中。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600nm波长处测光密度值(A),以Na2CO3溶液作空白对照。将小鼠处死,取其肝脏和脾脏称重,计算吞噬指数。

所得数据为计量资料,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若受试物组的吞噬指数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可判定该受试物有提高小鼠单核-巨嗤细胞的碳廓清能力的作用。

G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半体内法)

小鼠腹腔注射20%(v/v,用生理盐水配制)压积鸡红细胞悬液1mL,间隔30min,颈椎脱臼处死,将其仰位固定于鼠板上,正中剪开腹壁皮肤,经腹腔注入生理盐水2~2.5mL,转动鼠板1min,取腹腔巨噬细胞洗液1mL,滴于载玻片上,放入垫有湿纱布的搪瓷盒内,移置37℃孵箱温育30min。孵毕,于生理盐水中漂洗,以除去未贴片细胞。晾干,以1∶1丙酮甲醇溶液固定,4%(v/v)Giemsa-磷酸缓冲液染色,再用蒸馏水漂洗晾干。油镜下计数,每片计数100个巨噬细胞,按下式计算吞噬率和吞噬指数

吞噬率(%)=吞噬鸡红细胞的巨噬细胞数/计数的巨噬细胞数*100

吞噬指数=被吞噬的鸡红细胞总数/计数的巨噬细胞数

所得数据为计量资料,吞噬百分率需按X=Sin-1√P进行数据转换,式中P为吞噬百分率,用小数表示,若受试物组的吞噬率或吞噬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可判定该受试物有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的作用。

H小鼠NK细胞活性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测定法)

试验前24h将YAC-1细胞进行传代培养,用前以Hank’s液洗3次,用RPMI 1640完全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4*105个/mL。将小鼠脱臼处死,无菌取脾,制备脾细胞悬液,用Hank’s液洗3次,每次1000rpm离心10min。再用1mL含10%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完全培养液重悬,用台酚兰染色计数(活细胞数应在95%以上),调整细胞浓度为2*107个/mL,使效靶比为50∶1。

取靶细胞和脾细胞各100μL,加入U型96孔培养板,靶细胞自然释放孔加靶细胞和培养液各100μL,靶细胞最大释放孔加靶细胞和1%NP40各100μL,上述各项均设3个平行孔,37℃、5%CO2培养箱培养4h,将96孔板以1500r/min离心5min,每孔吸取上清液100μL置酶标板中,同时加入LDH基质液100μL,反应10min,然后每孔加入1mol/L的HCl 30μL终止反应,用酶标仪在490nm处测定A值。按下式

NK细胞活性%=(反应孔A-自然释放孔A)/(最大释放孔A-自然释放孔A)*100

计算NK细胞活性。

LDH基质液的配制:乳酸钠5*10-2mol/L,

硝基氯化四氮唑6.6*10-4mol/L

吩嗪二甲酯硫酸盐2.8*10-4mol/L

氧化型辅酶I1.3*10-3mol/L

将上述试剂溶于0.2mol/L的Tris-HCl缓冲液中(pH8.2)

所得数据为计量资料,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NK细胞活性需按X=Sin-1√P进行数据转换,式中P为NK细胞活性,用小数表示,若受试物组的NK细胞活性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可判定该受试物有提高小鼠NK细胞活性的能力。

(6)实验数据统计

实验数据用SPSS软件对各实验原始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满足“方差齐”要求的数据资料用多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处理;对方差不齐的数据资料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方差齐”要求后,用转换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7)结果判定

增强免疫力功能判定:在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功能、NK细胞活性四个方面任两个方面结果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作用。

其中细胞免疫功能测定项目中的两个实验结果均为阳性,或任一实验的两个剂量组结果阳性,可判定细胞免疫功能测定结果阳性。体液免疫功能测定项目中的两个实验结果均为阳性,或任一实验的两个剂量组结果阳性,可判定体液免疫功能测定结果阳性。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测定项目中的两个实验结果均为阳性,或任一实验的两个剂量组结果阳性,可判定单核一巨噬细胞功能测定结果阳性。NK细胞活性测定实验的一个以上剂量组结果阳性,可判定NK细胞活性结果阳性。

2、结果

(1)对小鼠体重的影响,见表1。

表1

免疫一组

免疫二组

免疫三组

免疫四组

小鼠体重原始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后,符合方差齐的要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见表1。小鼠初始体重均数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即小鼠的初始体重在各组间较为均衡。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实施例1口服液30天,体重增长值均数在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即本发明的口服液对小鼠体重增长无影响。

(2)对小鼠脏器体重比值的影响:见表2、表3。

表2对小鼠脾脏体重比值的影响

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口服液30天,对小鼠脾脏体重比值原始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后,符合方差齐的要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见表2。小鼠脾脏体重比值均数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即本发明的口服液对小鼠的脾脏体重比值无影响。

表3对小鼠胸腺体重比值的影响

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口服液30天,对小鼠胸腺体重比值原始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后,符合方差齐的要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见表3。小鼠胸腺体重比值均数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即本发明的口服液对小鼠的胸腺体重比值无影响。

(3)口服液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A口服液对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DTH)的影响,见表4。

表4

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口服液30天,小鼠足趾肿胀度原始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后,符合方差齐的要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见表4。小鼠足跖肿胀度均数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用多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小鼠足跖肿胀度均数在低剂量组与水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中、高剂量组与水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即本发明服液能增强小鼠的迟发型变态反应能力。

B对CoA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实验的影响,见表5。

表5

*P<0.05

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口服液30天,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原始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后,符合方差齐的要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5,水对照组和3个剂量组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均数在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用多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在低剂量组与水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中、高剂量组与水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即本发明的口服液能增强ConA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4)口服液对小鼠体液免疫的影响

A对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的影响,见表6。

表6

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口服液30天,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原始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后,符合方差齐的要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见表6。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均数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即本发明的口服液对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无影响。

B对小鼠血清溶血素的影响,见表7。

表7

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口服液30天,小鼠血清抗体积数原始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后,符合方差齐的要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见表7。水对照组和3个剂量组的抗体积数均数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即本发明的口服液对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无影响。

(5)口服液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A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碳廓清能力的影响,见表8。

表8

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口服液30天,小鼠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原始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后,符合方差齐的要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见表8,对照组和3个剂量组吞噬指数均数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即本发明的口服液对小鼠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碳廓清能力无影响。

B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的影响,见表9、表10。

表9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鸡红细胞吞噬率的影响

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口服液30天,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鸡红细胞吞噬率平方根反正弦转换值原始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后,符合方差齐的要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见表9,对照组和3个剂量组吞噬率平方根反正弦转换值均数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即本发明的口服液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能力无影响。

表10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鸡红细胞吞噬指数的影响

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口服液30天,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鸡红细胞吞噬指数原始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后,符合方差齐的要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10,对照组与3个剂量组吞噬指数均数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即本发明的口服液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能力无影响。

(6)口服液对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见表11。

表11

*P<0.05

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口服液30天,对小鼠NK细胞活性平方根反正弦转换值原始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后,符合方差齐的要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见表11。小鼠NK细胞活性平方根反正弦转换值均数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用多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小鼠NK细胞活性在低剂量组与水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中、高剂量组与水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即本发明的口服液能增强小鼠NK细胞活性。

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口服液30天,对小鼠体重增长无不良影响,对小鼠脾脏体重比值和胸腺体重比值无影响,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NK细胞活性测定结果均为阳性,体液免疫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结果均为阴性。以上结果表明,本发明的口服液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