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0341阅读:20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红茶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红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属于全发酵茶,水色和叶底均为红色。红茶包括功夫红茶、红碎茶和小种红茶,但是它们的制作工艺大同小异,一般情况下,红茶的加工工艺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和烘干。

茶叶的萎凋目的是为了是鲜茶叶经过一段时间失水,使一定硬脆的梗叶成萎蔫凋谢状况的过程,是红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经过萎凋,可适当蒸发水分,叶片柔软,韧性增强,便于造形。此外,这一过程和使青草味消失,茶叶清香欲现,是形成红茶香气的重要加工阶段。红茶揉捻的目的是使茶叶在揉捻过程中成形并增进色香味浓度,同时,由于叶细胞被破坏,便于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独特阶段,经过发酵,叶色由绿变红,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其机理是叶子在揉捻作用下,组织细胞膜结构受到破坏,透性增大,使多酚类物质与氧化酶充分接触,在酶促作用下产生氧化聚合作用,其它化学成分亦相应发生深刻变化,使绿色的茶叶产生红变,形成红茶的色香味品质。干燥是将发酵好的茶坯,采用高温烘焙,迅速蒸发水分,达到保质干度的过程。其目的有三:利用高温迅速钝化酶的活性,停止发酵;蒸发水分,缩小体积,固定外形,保持干度以防霉变;散发大部分低沸点青草气味,激化并保留高沸点芳香物质,获得红茶特有的甜香。

红茶中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的含量及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是形成红茶滋味甘甜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传统的红茶加工技术得到的红茶,工艺进行中受到自然环境温、湿度的影响,加工工序控制不当,导致生产的红茶会出现汤色较暗沉,香味不纯或者滋味平淡的问题,因此使红茶的品质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能根据茶青的情况恰当地控制发酵温度和时间,导致出现红茶品质降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红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萎凋:将鲜叶置于萎凋槽内萎凋至含水量为60~65%;

b、摇青:控制摇青室内温度在24~26℃,相对湿度85~95%;将步骤a的茶叶置于摇青机中,进行四次摇青:第一次摇青30~80rad,静置25~35min后,第二次摇青80~120rad,静置50~70min后,第三次摇青150~220rad,静置80~100min,然后进行第四次摇青,摇青350~450rad;

c、揉捻:控制揉捻室内温度在20~24℃,相对湿度85~95%;揉捻机中投叶量以4~5kg/m3投入步骤b中的茶叶,揉捻30~50min;

d、发酵:控制发酵室内温度26~28℃,相对湿度95~100%,发酵叶温28~30℃,摊叶厚度8~10cm,发酵4~8h后获得发酵叶;

e、干燥:将发酵叶置于110~120℃锅中翻炒30~40min后,再置于90~95℃的烘箱中烘干即可取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茶叶的发酵通常是从揉捻开始,到烘干截止。本方案打破传统红茶的加工工艺,加入了摇青的步骤,并且分四次摇青,在摇青的过程中,茶叶的颜色和香气逐渐发生变化,与萎凋后直接进入揉捻工序相比,摇青步骤均匀缓慢的将茶叶的叶细胞破损,更有助于将茶叶的青草味排出,留下茶叶香味,同时,经过摇青后,茶叶的叶面更为光泽,叶肉呈现青蒂绿腹红边的状态。摇青温度控制在24~26℃,再经过四次的摇青,摇青过程中,茶叶之间相互摩擦,最终使得叶堆中有温热感,茶叶的香味从这个步骤便溢出,香气浓郁。

本方案中摇青时间逐渐延长,转数逐渐增多,进而使摇青的程度越来越重,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含量明显降低,可降低红茶的苦涩味,使其口感更为甜醇。

经过摇青和揉捻后,可确保95%以上的叶片的叶缘受到摩擦受损,更有利于发酵中叶片发生红变,推进发酵的进程。经过本方案的摇青和揉捻工序,结合室内温度26~28℃,相对湿度95~100%,发酵叶温28~30℃,摊叶厚度8~10cm,发酵4~8h后,烘干获得的红茶中茶黄素和茶红素的含量不断氧化而逐渐增加。发酵完成后,干燥环节是终止发酵的重要环节,但是干燥的方式和干燥的温度会对茶黄素和茶红素的含量有影响,在干燥过程中,水热作用会是茶黄素和茶红素的含量降低,因此为避免这样的情况,本方案的干燥方法先采用方便控制温度的翻炒方式,110~120℃翻炒30~40min后,又能终止发酵,还能是大量的水分蒸发,缩短茶黄素和茶红素在高含水量条件下转化为差茶褐素的时间,然后经过低温烘干,保证茶叶中有效成分高含量,同时确保了有效成分的活性。

通过本方案加工的红茶相比传统红茶的加工工艺,红茶的香气和滋味都得到很大的改善,具有干茶色泽乌黑油润,茶香浓郁、汤色红艳透亮,有金圈、滋味醇厚的优质特点。

进一步,步骤b中第一次摇青50 rad,静置30min;第二次摇青100,静置60min;第三次摇青200rad,静置90min;第四次摇青400rad。该优选的摇青工艺强度适宜,制得的红茶茶香更持久,茶汤甜爽伴有回甘。

进一步,步骤d中,发酵叶温为30℃,摊叶厚度为10cm,发酵6h。此发酵条件下,相比于其他发酵条件下得到的茶叶,叶质软而不黏,叶色更为红艳均匀,红茶的香味清新鲜浓。

进一步,步骤e中完成翻炒后,将茶叶取出摊晾至温度为40~45℃再转移至烘箱。在干燥的步骤中,翻炒完成后,中途摊晾过程中可使茶叶内的水分重新分布,利于干燥均匀且充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茶的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红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萎凋:将鲜叶置于萎凋槽内萎凋至含水量为60~65%;

b、摇青:控制摇青室内温度在24~26℃,相对湿度95%;将步骤a的茶叶置于摇青机中,进行四次摇青:第一次摇青30rad,静置25min后,第二次摇青120rad,静置70min后,第三次摇青150rad,静置100min,然后进行第四次摇青,摇青450rad;

c、揉捻:控制揉捻室内温度在20~24℃,相对湿度95%;揉捻机中投叶量以4~5kg/m3投入步骤b中的茶叶,揉捻30min;

d、发酵:控制发酵室内温度26~28℃,相对湿度100%,发酵叶温30℃,摊叶厚度10cm,发酵4h后获得发酵叶;

e、干燥:将发酵叶置于120℃锅中翻炒30min后,再置于95℃的烘箱中烘干即可取出。

实施例2:红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萎凋:将鲜叶置于萎凋槽内萎凋至含水量为60~65%;

b、摇青:控制摇青室内温度在24~26℃,相对湿度90%;将步骤a的茶叶置于摇青机中,进行四次摇青:第一次摇青50rad,静置30min后,第二次摇青100rad,静置60min后,第三次摇青200rad,静置90min,然后进行第四次摇青,摇青400rad;

c、揉捻:控制揉捻室内温度在20~24℃,相对湿度90%;揉捻机中投叶量以4~5kg/m3投入步骤b中的茶叶,揉捻40min;

d、发酵:控制发酵室内温度26~28℃,相对湿度95%,发酵叶温30℃,摊叶厚度10cm,发酵6h后获得发酵叶;

e、干燥:将发酵叶置于115℃锅中翻炒40min后,取出摊晾至温度为40~45℃,再置于90℃的烘箱中烘干即可取出。

实施例3:红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萎凋:将鲜叶置于萎凋槽内萎凋至含水量为60~65%;

b、摇青:控制摇青室内温度在24~26℃,相对湿度85%;将步骤a的茶叶置于摇青机中,进行四次摇青:第一次摇青80rad,静置35min后,第二次摇青80rad,静置50min后,第三次摇青220rad,静置80min,然后进行第四次摇青,摇青350rad;

c、揉捻:控制揉捻室内温度在20~24℃,相对湿度85%;揉捻机中投叶量以4~5kg/m3投入步骤b中的茶叶,揉捻50min;

d、发酵:控制发酵室内温度26~28℃,相对湿度100%,发酵叶温28℃,摊叶厚度8cm,发酵8h后获得发酵叶;

e、干燥:将发酵叶置于110℃锅中翻炒30min后,再置于90℃的烘箱中烘干即可取出。

试验:

随机抽取传统工艺和本方案工艺的红茶各一份,同样的方法冲泡后,茶汤用于感官评价和检测茶汤中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的含量,结果如表1。

表1:

通过上述表1可以看出,本方案制备的红茶茶汤颜色红艳透亮,滋味更为爽甜、醇厚,红茶香味相比传统工艺更为浓郁。且茶黄素和茶红素相对较高,茶褐素含量低,这为红茶和茶汤优越的品质口感奠定了基础,从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三者的协调上验证了本方案红茶的加工工艺明显优于传统工艺。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