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0333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具体涉及A23F3/34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因此较多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绿茶中的这些天然营养成份,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清汤绿叶是绿茶品质的共同特点。绿茶是中国产量最多,饮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茶。它的特点是汤清叶绿,营养丰富,可以防止疾病。但绿茶的苦味较重,特别是春茶的苦味更重,夏天绿茶的涩味重,严重影响了绿茶的推广饮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以降低绿茶的涩味。

基础方案: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筛选:从原料中挑选出外形饱满的茶叶、决明子叶、银杏叶以及甜草叶;

第二步,清洗晾干:将第一步中挑选出的茶叶、决明子叶、银杏叶以及甜草叶清洗并晾干;

第三步,去水:通过高温蒸发茶叶、决明子叶、银杏叶以及甜草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使茶叶、决明子叶和银杏叶内的含水量保持在7-9%,甜草叶内的含水量保持在19-20%;

第四步,塑形:使叶片揉破变轻,直至卷转成条;

第五步,蒸发:将第四步中的卷转成条的绿茶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至此完成。

其中:去水对绿茶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红变;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随着水分的蒸发,鲜叶中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消失,从而使茶叶香气得到改善。

塑形是绿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同时部分茶汁因卷转而从叶片中破出进而附着在叶片表面,不仅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而且将含有涩味的物质释放去除,使其粘附在外力装置中的分离器中上从而脱离绿茶。制绿茶的塑形工序有冷揉与热揉之分。所谓冷揉,即去水叶经过摊凉后揉捻;热揉则是去水叶不经摊凉而趁热进行的揉捻。嫩叶宜冷揉以保持黄绿明亮之汤色于嫩绿的叶底,老叶宜热揉以利于条索紧结,减少碎末。

蒸发的目的,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绿茶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经过烘干,然后再进行炒干。因揉捻后的茶叶,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干,会在炒干机的锅内很快结成团块,茶汁易粘结锅壁。故此,茶叶先进行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锅炒的要求。

由于绿茶、决明子叶和银杏叶均有一种过重的涩味,因此,在制茶行业存在着不能将这几者混合制茶的偏见,人们偏见地认为若将茶叶、决明子叶和银杏叶配制在一起制作绿茶,涩味会更浓,会进一步影响绿茶的品质,并影响一部分害怕涩味的人们的饮用习惯。

但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配比制出的绿茶完全没有涩味。

(2)甜草叶的叶液本身就是一种清亮的绿色,采用此配方制成的绿茶汤色亮绿、清亮,味道醇厚回甘,完全去除了现有绿茶的涩味。

(3)决明子叶味甘、咸,性微寒,入肝、肾、大肠经;润肠通便,降脂明目,治疗便秘及高血脂,高血压,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有缓泻作用,降血压降血脂。

(4)银杏叶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敛肺平喘,化浊降脂的功效,对瘀血阻络,胸痹心痛,中风偏瘫,肺虚咳喘,高脂血症等有一定疗效;同时银杏叶味甘而少涩,能抵消绿茶配方中的涩味。

(5)甜草叶性平,味甘,在本配比下能够抵消绿茶配方中的涩味,使整个绿茶味道更加醇厚并且具有回甜,使人更愿意饮用。

(6)长期饮用调节高血脂、胆固醇、高血糖效果明显,明显高于单独饮用现有绿茶的效果。

(7)本发明配方绿茶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大规模生产。现有的茶叶因采摘的人工成本高,使制茶的成本提高,价格较高,但决明子叶、银杏叶以及甜草叶的采摘相对茶叶容易得多,因此,成本价格相对低廉。

(8)长期饮用本发明配方绿茶具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明显高于单独饮用现有绿茶的效果。

(9)长期引用本配方的绿茶还可以达到降脂减肥的效果。

进一步,其中第三步中的茶叶、决明子叶和银杏叶内的含水量保持在7%,甜草叶内的含水量保持在20%。

进一步,其中第三步中的茶叶、决明子叶和银杏叶内的含水量保持在9%,甜草叶内的含水量保持在19%。

进一步,其中第四步塑形采用的是揉捻机;提高自动化效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揉捻机的转速90-100r/min;经实践发现,饮用时无涩味。

进一步,揉捻机的转速为95-98r/min;经实践发现,饮用时有较好的回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该绿茶由茶叶、决明子叶、银杏叶以及甜草叶组成,所述原料的质量份数比为:茶叶的份数为45份,决明子叶为6份,银杏叶4.5份,甜草叶3.5份,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筛选:从原料中挑选出外形饱满的茶叶、决明子叶、银杏叶以及甜草叶;

第二步,清洗晾干:将第一步中挑选出的茶叶、决明子叶、银杏叶以及甜草叶清洗并晾干;

第三步,去水:通过高温蒸发茶叶、决明子叶、银杏叶以及甜草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使茶叶、决明子叶和银杏叶内的含水量保持在9%,甜草叶内的含水量保持在19%;茶叶、决明子叶和银杏叶内的含水量控制在10%以下,能够保证其内的涩味物质含量至最低,而甜草内的含水量则能够保证有充足的甘甜物质抵消涩味;

第四步,塑形:利用揉捻机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直至卷转成条,其中揉捻机的转速95r/min;经实践发现,此速度便于叶片与部分含有涩味的汁液分离,从而降低绿茶的涩味;

第五步,蒸发:将第四步中的卷转成条的绿茶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至此完成。

其中:去水对绿茶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红变;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随着水分的蒸发,鲜叶中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消失,从而使茶叶香气得到改善。

塑形是绿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同时部分茶汁因卷转而从叶片中破出进而附着在叶片表面,不仅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而且将含有涩味的物质释放去除,使其粘附在揉捻机中的分离器中上从而脱离绿茶。制绿茶的塑形工序有冷揉与热揉之分。所谓冷揉,即去水叶经过摊凉后揉捻;热揉则是去水叶不经摊凉而趁热进行的揉捻。嫩叶宜冷揉以保持黄绿明亮之汤色于嫩绿的叶底,老叶宜热揉以利于条索紧结,减少碎末。

蒸发的目的,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绿茶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经过烘干,然后再进行炒干。因揉捻后的茶叶,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干,会在炒干机的锅内很快结成团块,茶汁易粘结锅壁。故此,茶叶先进行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锅炒的要求。

由于绿茶、决明子叶和银杏叶均有一种过重的涩味,因此,在制茶行业存在着不能将这几者混合制茶的偏见,人们偏见地认为若将茶叶、决明子叶和银杏叶配制在一起制作绿茶,涩味会更浓,会进一步影响绿茶的品质,并影响一部分害怕涩味的人们的饮用习惯。

但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配比制出的绿茶完全没有涩味。

(2)甜草叶的叶液本身就是一种清亮的绿色,采用此配方制成的绿茶汤色亮绿、清亮,味道醇厚回甘,完全去除了现有绿茶的涩味。

(3)决明子叶味甘、咸,性微寒,入肝、肾、大肠经;润肠通便,降脂明目,治疗便秘及高血脂,高血压,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有缓泻作用,降血压降血脂。

(4)银杏叶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敛肺平喘,化浊降脂的功效,对瘀血阻络,胸痹心痛,中风偏瘫,肺虚咳喘,高脂血症等有一定疗效;同时银杏叶味甘而少涩,能抵消绿茶配方中的涩味。

(5)甜草叶性平,味甘,在本配比下能够抵消绿茶配方中的涩味,使整个绿茶味道更加醇厚并且具有回甜,使人更愿意饮用。

(6)长期饮用调节高血脂、胆固醇、高血糖效果明显,明显高于单独饮用现有绿茶的效果。

(7)本发明配方绿茶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大规模生产。现有的茶叶因采摘的人工成本高,使制茶的成本提高,价格较高,但决明子叶、银杏叶以及甜草叶的采摘相对茶叶容易得多,因此,成本价格相对低廉。

(8)长期饮用本发明配方绿茶具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明显高于单独饮用现有绿茶的效果。

(9)长期引用本配方的绿茶还可以达到降脂减肥的效果。

传统的绿茶在去水工艺中含水量小于10%,有涩味;本实施例中的绿茶在去水工艺中含水量小于10%,无涩味;原因就在于在去水工艺中,甜草叶的汁液破出而粘附在绿茶茶叶表面,而其汁液味甘,因此即使茶叶、决明子叶和银杏叶内的含水量保持在7-9%,最终的绿茶饮用时仍无涩味。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其中茶叶的份数为50份,决明子叶为8.5份,银杏叶6份,甜草叶1.5份,此种配方下的绿茶味微甘,没有涩味,其中第三步中的茶叶、决明子叶和银杏叶内的含水量保持在7%,甜草叶内的含水量保持在20%,揉捻机的转速为90r/min。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其中茶叶的份数为46份,决明子叶为5.5份,银杏叶4.5份,甜草叶2.5份,揉捻机的转速为100r/min。

实施例四: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其中茶叶的份数为48份,决明子叶为8份,银杏叶5份,甜草叶2份,揉捻机的转速为98r/min。

实施例五: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其中茶叶的份数为47份,决明子叶为7.5份,银杏叶5.5份,甜草叶3份,揉捻机的转速为96r/min。

下面通过对比实验一在说明本发明配方绿茶与传统绿茶在去水工艺中含水量与去除涩味效果比较(表1):

从表1中可知:控制本发明配方绿茶在去水工艺中茶叶、决明子叶和银杏叶内的含水量保持在7-9%,甜草叶内的含水量保持在19-20%是去除涩味的关键。

下面通过对比实验二在说明本发明配方绿茶与传统绿茶在去水工艺中含水量与去除涩味效果比较(表2):

从表2中可知:揉捻机转速90-100r/min乃至95-98r/min是茶叶去除涩味并保持口感的关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