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猴菇菌风味白鱼罐头及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43862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以猴菇菌、白鱼为原料,加入具有保健功效的中药材,制得的一种猴头菌风味白鱼罐头。



背景技术:

猴菇菌,属担子菌纲,是一种腐生菌,也是一种著名的食用菌。子实体成白色团块状,柔软且肉质。子实体中部和中下部被以圆柱状菌针,全形似刺猬或猴头。子实体初期白色,干后呈浅褐色。孢子球形,光滑无色。一般野生生长在大树的高处,大的可达到数十斤重。在多雨季节比较多见。因其外形似猴子的头,故俗称猴头菇或猴菇。猴头主要产自东北的大、小兴安岭。猴头是一种木材腐生菌,在自然界中,一般都在八九月份生长。猴头菇性平、味甘;具有健胃,补虚,抗癌,益肾精之功效。

白鱼, 又名乔鱼,生长在江河湖泊中。呈白色,喜昂头,体形大者长六、七尺。白鱼味甘,性平。白鱼的作用是开胃下气,去水气,使人肥健。助脾气,调整五脏,理十二经路。呵治肝气不足,补肝耳聪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充沛,不易衰老,助血脉。患疮疖、痤疮的人食后,可促使其成熟,加快脓液排出而愈。

甘菊,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0.3-1.5米,有地下匍匐茎。茎直立,自中部以上多分枝或仅上部伞房状花序分枝。茎枝有稀疏的柔毛,但上部及花序梗上的毛稍多。基部和下部叶花期脱落。甘菊味苦、辛,性微寒。甘菊具有帮助睡眠,润泽肌肤的功效,也可改善女性经前不适。可消除各种不适所引起的酸痛,退肝火,消除眼睛疲劳。可治长期便秘,消除莫名紧张,眼睛疲劳,润肺、养生。

牛耳草,苦苣苔科旋蒴苣苔属多年生草本。牛耳草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味甘,入肺经。牛耳草的主要功效是散瘀,止血,解毒。可用于创伤出血,跌打损伤,肠炎,中耳炎。

鱼罐头是以新鲜或冷冻的鱼为原料,经加工处理、装罐、加入调味料、密封、杀菌等加工过程制成的即食罐头产品。由于食用方便、营养丰富、便于携带 ,因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以猴菇菌、白鱼为原料,甘菊、牛耳草为保健原料,生产出一种营养保健型鱼罐头,目前还未见报道和产品上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以猴菇菌、白鱼为原料,同时添加甘菊、牛耳草开发出一种猴菇菌风味白鱼罐头。填补了国内使用这类原料制作鱼罐头的一项空白。

一种猴菇菌风味白鱼罐头,采用以下步骤制作:

A.猴菇菌预处理:取干猴菇菌,洗净,除去根蒂,放入30-40℃的温水中浸泡3-5个小时,将泡发的猴头菌捞出挤干水分,再放入清水中浸泡30-60分钟后捞出,沥干后切成厚度为0.5-1厘米的猴头菌片;

B.白鱼预处理:将白鱼除去头、内脏、鳞、鳍、鳃等杂质,清洗干净,切成5-8厘米的块状,在白鱼块上适当涂抹食盐、料酒、生姜,拌匀后放入调味机腌制60-90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洗1-3次,沥干体表水;

C.中药材预处理:按一定比例取中药材甘菊、牛耳草,加入原料中药材重10-15倍的水,浸泡2-3小时,再煎煮30-60分钟,除去中药渣,制得中药汁;

D.蒸煮:取处理好的鱼块100-120重量份、猴菇菌片20-30重量份,搅拌均匀后放入蒸锅夹层,在蒸锅下兑入中药汁40-60重量份,用大火蒸制10-15分钟,后转小火蒸制60-90分钟即可;

E.调味:将蒸好的鱼块和猴菇菌趁热倒入调制好的油料盒中浸泡3-5分钟,后捞起沥油,装盘冷却;

F.装罐:将冷却的猴菇菌风味白鱼称重装罐,罐内留有5-10%的空间,然后密封;

G.灭菌:将密封好的鱼肉罐头放入灭菌设备进行灭菌,制得成品猴菇菌风味白鱼罐头;

H.检验、贮存:待成品猴菇菌风味白鱼罐头冷却,检验合格后常温贮存于阴凉避光处。

本发明所述步骤C一定比例的中药材为以下原料重量比:甘菊30-40%、牛耳草60-70%。

本发明所述步骤F中油料盒包括以下原料重量比香油60-80重量份、干姜1.5-2.5重量份、花椒3-5重量份、八角2-3重量份、砂糖2-5重量份、葱花5-10重量份。

本发明的作用机理:

猴菇菌,利五脏、助消化;白鱼,开胃、健脾、利水、消水肿;甘菊,除风热、益肝补阴;牛耳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利用以上四味中药相互配伍,协同生效,通过调节肝的升发,肺的肃降,促进脾的健运,以达健脾益胃、增进食欲的功效。

本发明以车前草、鳡鱼为原料,同时添加桂皮、橄榄,制作出一种猴菇菌风味白鱼罐头。其充分利用猴菇菌、白鱼的营养价值,与中药相互配伍,协同增效,具有健脾益胃,增进食欲的功效。长期食用可明显改善食欲不振、不思饮食人群的不适。其制作工艺简单,易于实现,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较为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猴菇菌风味白鱼罐头,采用以下步骤制作:

A.猴菇菌预处理:取干猴菇菌,洗净,除去根蒂,放入35℃的温水中浸泡3个小时,将泡发的猴头菌捞出挤干水分,再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钟后捞出,沥干后切成厚度为1厘米的猴头菌片;

B.白鱼预处理:将白鱼除去头、内脏、鳞、鳍、鳃等杂质,清洗干净,切成5厘米的块状,在白鱼块上适当涂抹食盐、料酒、生姜,拌匀后放入调味机腌制60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洗3次,沥干体表水;

C.中药材预处理:按重量比取中药材甘菊35%、牛耳草65%,加入原料中药材重12倍的水,浸泡3小时,再煎煮45分钟,除去中药渣,制得中药汁;

D.蒸煮:取处理好的鱼块100kg、猴菇菌片20kg,搅拌均匀后放入蒸锅夹层,在蒸锅下兑入中药汁50kg,用大火蒸制10分钟后转小火蒸制90分钟即可;

E.调味:将蒸好的鱼块和猴菇菌趁热倒入调制好的油料盒中浸泡3分钟,后捞起沥油,装盘冷却;

F.装罐:将冷却的猴菇菌风味白鱼称重装罐,罐内留有6%的空间,然后密封;

G.灭菌:将密封好的鱼肉罐头放入灭菌设备进行灭菌,制得成品猴菇菌风味白鱼罐头;

H.检验、贮存:待成品猴菇菌风味白鱼罐头冷却,检验合格后常温贮存于阴凉避光处。

本发明实施例1经13位食欲不振、不思饮食的人群,连续食用10天,每日20克,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8人,有效率为61.53%;连续食用20天,每日20克以上,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9人,有效率为69.23%。

实施例2,一种车前草风味鳡鱼罐头,采用以下步骤制作:

A.猴菇菌预处理:取干猴菇菌,洗净,除去根蒂,放入35℃的温水中浸泡3个小时,将泡发的猴头菌捞出挤干水分,再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钟后捞出,沥干后切成厚度为1厘米的猴头菌片;

B.白鱼预处理:将白鱼除去头、内脏、鳞、鳍、鳃等杂质,清洗干净,切成5厘米的块状,在白鱼块上适当涂抹食盐、料酒、生姜,拌匀后放入调味机腌制60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洗3次,沥干体表水;

C.中药材预处理:按重量比取中药材甘菊25%、牛耳草35%、款冬花15%、山姜花15%、青木香10%,加入原料中药材重12倍的水,浸泡3小时,再煎煮45分钟,除去中药渣,制得中药汁;

D.蒸煮:取处理好的鱼块100kg、猴菇菌片20kg,搅拌均匀后放入蒸锅夹层,在蒸锅下兑入中药汁50kg,用大火蒸制10分钟后转小火蒸制90分钟即可;

E.调味:将蒸好的鱼块和猴菇菌趁热倒入调制好的油料盒中浸泡3分钟,后捞起沥油,装盘冷却;

F.装罐:将冷却的猴菇菌风味白鱼称重装罐,罐内留有6%的空间,然后密封;

G.灭菌:将密封好的鱼肉罐头放入灭菌设备进行灭菌,制得成品猴菇菌风味白鱼罐头;

H.检验、贮存:待成品猴菇菌风味白鱼罐头冷却,检验合格后常温贮存于阴凉避光处。

款冬花,菊科款冬属植物款冬的花蕾,通常在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花尚未出土时采挖。款冬花具有润肺下气、化痰止嗽等功效。主要用于咳逆喘息,喉痹。

山姜花,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林下阴湿处。花生叶间,作穗如麦粒,嫩红色。果实供药用,为芳香性健胃药,治消化不良,腹痛、呕吐、噫气,慢性下痢。根茎性温,味辛,能理气止痛,袪湿,消肿,活血通络,治风湿性关节炎,胃气痛,跌打损伤。

青木香,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青木香味辛、苦,性寒,归肝、胃经。青木香具有平肝止痛,解毒消肿等功效,用于眩晕头痛,胸腹胀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本发明实施例2的作用机理:

猴菇菌,利五脏、助消化;白鱼,开胃、健脾、利水、消水肿;甘菊,除风热、益肝补阴;牛耳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款冬花,润肺下气、化痰止嗽;山姜花,理气止痛、袪湿、消肿、活血通络;青木香,平肝止痛,解毒消肿。利用以上七味中药相互配伍,协同生效,通过调节肝的升发,肺的肃降,促进脾的健运,以达健脾益胃、增进食欲的功效。

本发明实施例2经18位食欲不振、不思饮食的人群,连续食用10天,每日20克,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13人,有效率为72.22%;连续食用20天,每日20克以上,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15人,有效率为83.33%。

实施例3,一种猴菇菌风味白鱼罐头及制作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A.猴菇菌预处理:取干猴菇菌,洗净,除去根蒂,放入35℃的温水中浸泡3个小时,将泡发的猴头菌捞出挤干水分,再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钟后捞出,沥干后切成厚度为1厘米的猴头菌片;

B.白鱼预处理:将白鱼除去头、内脏、鳞、鳍、鳃等杂质,清洗干净,切成5厘米的块状,在白鱼块上适当涂抹食盐、料酒、生姜,拌匀后放入调味机腌制60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洗3次,沥干体表水;

C.中药材预处理:按重量比取中药材甘菊25%、牛耳草35%、款冬花15%、山姜花15%、青木香10%、紫苏10%、佛手10%,加入原料中药材重12倍的水,浸泡3小时,再煎煮45分钟,除去中药渣,制得中药汁;

D.蒸煮:取处理好的鱼块100kg、猴菇菌片20kg,搅拌均匀后放入蒸锅夹层,在蒸锅下兑入中药汁50kg,用大火蒸制10分钟后转小火蒸制90分钟即可;

E.调味:将蒸好的鱼块和猴菇菌趁热倒入调制好的油料盒中浸泡3分钟,后捞起沥油,装盘冷却;

F.装罐:将冷却的猴菇菌风味白鱼称重装罐,罐内留有6%的空间,然后密封;

G.灭菌:将密封好的鱼肉罐头放入灭菌设备进行灭菌,制得成品猴菇菌风味白鱼罐头;

H.检验、贮存:待成品猴菇菌风味白鱼罐头冷却,检验合格后常温贮存于阴凉避光处。

紫苏,别名:桂荏、白苏、赤苏等;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异的芳香,叶片多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至11厘米,宽2.5至9厘米,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面绿色,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腺鳞,叶柄长2至5厘米,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嫩枝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紫苏叶也叫苏叶,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咳嗽、胸腹胀满,恶心呕吐等症。

佛手,果实在成熟时各心皮分离,形成细长弯曲的果瓣,状如手指,故名佛手。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佛手味辛、苦、甘、温、无毒,入肝、脾、胃三经,有理气化痰、止呕消胀、舒肝健脾、和胃更多种药用功能。对老年人的气管炎、哮喘病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对一般人的消化不良、胸腹胀闷,有更为显著的疗效。佛手可制成多种中药材,久服有保健益寿的作用。

本发明实施例3的作用机理:

猴菇菌,利五脏、助消化;白鱼,开胃、健脾、利水、消水肿;甘菊,除风热、益肝补阴;牛耳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款冬花,润肺下气、化痰止嗽;山姜花,理气止痛、袪湿、消肿、活血通络;青木香,平肝止痛,解毒消肿;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和胃;佛手,理气化痰、止呕消胀、舒肝健脾。利用以上九味中药相互配伍,协同生效,通过调节肝的升发,肺的肃降,促进脾的健运,以达健脾益胃、增进食欲的功效。

本发明实施例3经22位食欲不振、不思饮食的人群,连续食用10天,每日20克,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18人,有效率为81.82%;连续食用20天,每日20克以上,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20人,有效率为90.91%。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