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捷式自动揉面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面食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因为面食可以制作出各种各样的美食,并且美味可口,这就使得与面食相关的设备得到了大力发展,揉面机是发展最快的加工设备。在没有机械设备的时代里,面的加工完全需要人工操作,想要制作出好的面,必须要先对面进行揉压,这样面的口感才会好。而在现代化的加工生产中,经过揉面机加工过的面,不仅提高了面的筋度,还增加了面的白度和韧性。
纵观面粉加工设备的市场,揉面机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面粉加工设备,想要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上站稳脚步,就必须解决现阶段揉面机所存在的问题,比如揉面速度慢,揉面时出现甩出、洒落等现象,不能自动运输、自动折叠的往复揉压,揉面的效果差,揉面量小,操作复杂,搬运较为麻烦,传动不够平稳和产生的噪音过大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捷式自动揉面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揉面速度慢,揉面时出现甩出、洒落等现象,揉面的效果差,揉面量小,操作复杂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捷式自动揉面机,包括上压辊装置、驱动电机和可调轧辊,所述上压辊装置的下方固定有防护板,所述上压辊装置的右侧位置安装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的上方设置有半自动调节手轮,且半自动调节手轮的右侧连接有导线,所述控制按钮的下方位置固定有散热口,且散热口的内侧安装有机体,所述机体的底部设置有移动滑轮,所述上压辊装置内部固定有运输带,所述可调轧辊上方连 接有运输带,所述可调轧辊的内侧设置有轧辊调整机构,且轧辊调整机构的下方固定有下压辊装置,所述下压辊装置的下方安装有轧辊齿轮,所述轧辊齿轮的左侧位置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驱动电机的上方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驱动电机的右侧安装有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防护板的高度为10cm,防护板和下压辊装置之间通过橡胶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按钮的左侧设置有启动开关。
优选的,所述可调轧辊通过运输带连接有上压辊装置和下压辊装置,且可调轧辊的竖向调节范围为0-6cm。
优选的,所述主动齿轮和轧辊齿轮之间安置有链条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捷式自动揉面机,链条式传动连接,揉面速度快,防护板和下压辊装置之间通过橡胶连接,揉面时不会出现甩出、洒落等现象,可调轧辊能随时进行调节,从而实现自动运输、自动折叠的往复揉压,揉面的效果好,10cm高的防护板,可进行的揉面量大,设置有启动开关,操作简单,安装有移动滑轮,移动方便,整体结构稳定,传动平稳,采用隔音材料,加工过程中不产生任何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外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内部示意图。
图中:1、防护板,2、上压辊装置,3、控制按钮,4、半自动调节手轮,5、导线,6、散热口,7、机体,8、移动滑轮,9、运输带,10、轧辊调整机构,11、主动齿轮,12、驱动电机,13、可调轧辊,14、下压辊装置,15、轧辊齿轮,16、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 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捷式自动揉面机,包括上压辊装置2、驱动电机12和可调轧辊13,上压辊装置2的下方固定有防护板1,防护板1的高度为10cm,防护板1和下压辊装置14之间通过橡胶连接,上压辊装置2的右侧位置安装有控制按钮3,控制按钮3的左侧设置有启动开关,控制按钮3的上方设置有半自动调节手轮4,且半自动调节手轮4的右侧连接有导线5,控制按钮3的下方位置固定有散热口6,且散热口6的内侧安装有机体7,机体7的底部设置有移动滑轮8,上压辊装置2内部固定有运输带9,可调轧辊13上方连接有运输带9,可调轧辊13通过运输带9连接有上压辊装置2和下压辊装置14,且可调轧辊13的竖向调节范围为0-6cm,可调轧辊13的内侧设置有轧辊调整机构10,且轧辊调整机构10的下方固定有下压辊装置14,下压辊装置14的下方安装有轧辊齿轮15,轧辊齿轮15的左侧位置连接有主动齿轮11,主动齿轮11和轧辊齿轮15之间安置有链条装置,驱动电机12的上方设置有主动齿轮11,驱动电机12的右侧安装有控制器16。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便捷式自动揉面机时,首先将面团放在运输带9上,然后接通电源,打开启动开关,操作控制按钮3,机器开始正常运行,面团在上压辊装置2和可调轧辊13的作用下,自动完成喂入和压面过程,压完后通过运输带9运输至下压辊装置14上,此时可通过轧辊调整机构10调节可调轧辊13,使面皮自动完成折叠和输送、喂入等过程,最后转入下一轮揉压,如此往复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