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腐乳机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发酵及切割功能的腐乳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各地都有腐乳的生产,它们虽然由于大小不一,配料不同,品种名称繁多,但制做原理大都相同。首先将大豆制成豆腐,然后压坯划成小块,摆在木盒中即可接上蛋白酶活力很强的根霉或毛霉菌的菌种,接着便进入发酵和腌坯期。最后根据不同品种的要求加以红曲酶、酵母菌、米曲霉等进行密封贮藏。腐乳的独特风味就是在发酵贮藏过程中所形成。
在豆腐制做完成后,需要把制做好的豆腐切成块状饭后放入坛子,再加入酶菌进行发酵,经过一段时间发酵后变成腐乳,但这种方法步骤繁琐,制做效率低,人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易于操作、制做效率高及具有发酵及切割功能的腐乳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发酵及切割功能的腐乳装置,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及盖体,所述第一箱体通过一隔板与第二箱体相连接,所述第三箱体设置于第一箱体的下端,所述第一箱体内设置有导管口、排气口及温度计,所述第二箱体内设置有第一伸缩件及第一交叉件,且第一伸缩件及第一交叉件相连接,所述盖体内设置有第二交叉件及第二伸缩件,且第二交叉件与第二伸缩件相连接,所述第三箱体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及控制模块。
所述第一箱体上端设置有与盖体相匹配连接的卡槽。
所述第一交叉件及第二交叉件由纵横交错的刀片组成。
所述温度计、第一伸缩件及加热装置分别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伸缩件与开关模块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发酵及切割功能的腐乳装置,由于第二箱体内设置有第一交叉件及第一伸缩件,盖体内设置有第二交叉件及第二伸缩件,且第一交叉件及第二交叉件由纵横交错的刀片组成,第一箱体内的豆腐通过第一伸缩件及第二伸缩件使得第一交叉件及第二交叉件把豆腐切割成正方体状,把盖体及隔板与第一箱体密封连接,通过导管口加入酶菌,再通过加热装置就可以在第一箱体内进行豆腐的发酵,从而豆腐的切割及发酵能在一个箱体内完成,提高制做腐乳的效率,不需要人工切割及人工发酵豆腐,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盖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交叉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发酵及切割功能的腐乳装置,包括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第三箱体5及盖体3,所述第一箱体1通过一隔板4与第二箱体2相连接,所述第三箱体5设置于第一箱体1的下端,所述第一箱体1内设置有导管口10、排气口11及温度计9,所述第二箱体2内设置有第一伸缩件6及第一交叉件17,且第一伸缩件6及第一交叉件17相连接,所述盖体3内设置有第二交叉件12及第二伸缩件13,且第二交叉件12与第二伸缩件13相连接,所述第三箱体5内设置有加热装置8及控制模块7。所述第一箱体1上端设置有与盖体3相匹配连接的卡槽16。所述第一交叉件17及第二交叉件12由纵横交错的刀片组成。由于第二箱体2内设置有第一交叉件17及第一伸缩件6,盖体3内设置有第二交叉件12及第二伸缩件13,且第一交叉件17及第二交叉件12由纵横交错的刀片组成,第一箱体1内的豆腐通过第一伸缩件6及第二伸缩件13使得第一交叉件17及第二交叉件12把豆腐切割成正方体状,把盖体3及隔板4与第一箱体1密封连接,通过导管口10加入酶菌,再通过加热装置8就可以在第一箱体1内进行豆腐发酵,从而豆腐的切割及发酵能在一个箱体内完成,提高制做腐乳的效率,不需要人工切割及人工发酵豆腐,节约成本。
所述温度计9、第一伸缩件6及加热装置8分别与控制模块7电连接,所述第二伸缩件13与开关模块14电连接。第一伸缩件6及第二伸缩件13推动第一交叉件17及第二交叉件12切割豆腐,控制模块7起到调节第一伸缩件6的伸缩及控制加热装置8的温度,开关模块14是控制第二伸缩件13的伸缩,温度计9是测量箱体内的温度并且通过控制模块7进行调节。
具体使用时,把制做好的豆腐放入第一箱体1内,取出隔板4,盖上盖体3,并启动盖体3上的开关模块14电源,使得第二伸缩件13向第一箱体1底部运行,第二伸缩件13带动第二交叉件12向下切割,从而使得豆腐被切割成网状,当第二交叉件12运行到底部时,调节开关模块14使得第二伸缩件13向上运行到初始状态,再启动控制模块7使得第一伸缩件6带动第一交叉件17向左运行,当第一交叉件17运行到最左端时切割豆腐完成,再启动控制模块7使得第一交叉件17运行到初始状态,此时豆腐被切割为正方体状,再把隔板4插入第一箱体1与第二箱体2之间卡槽内,再通过导管口10加入酶菌并使加热装置8进行加热发酵,7天左右时间豆腐发酵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