焙烤食品无污染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4550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焙烤食品无污染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焙烤食品无污染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在食品加工工艺中,经过油炸或者焙烤的食品如薯条、面包、小糕点等在油炸或者焙烤完成后,温度较高,给后面的包装或者转移工序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一般都需要很长的输送带来进行输送,以便食品的自然冷却。这种冷却方式存在冷却时间长,占用空间大,成本高等诸多问题,且在输送带末端的出料口,一些粘贴在输送带上的残渣由于重力的作用,自然脱落到地上,造成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焙烤食品无污染冷却装置,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其结构简单,输送带短,占用空间少,冷却时间短,效率高,残渣集中收集,避免了环境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焙烤食品无污染冷却装置,包括输送带和对称设置在输送带两端带动输送带转动的驱动轮,输送带一端为进料口,输送带另一端为出料口,出料口底部设置有残渣收集口,输送带左右两侧安装有挡板,输送带上方装有风机送风管,风机送风管下面开设有多个出风口,驱动轮之间设置有水槽,水槽一端设置有进水管,水槽另一端设置有出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水槽靠近输送带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送风管上装有空气冷却器。

进一步的,所述残渣收集口下部安装有残渣收集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输送带上方增加了出风口,在输送带间增加了水槽,相当于在食品输送过程中的上方和下方同时进行降温冷却,与自然冷却相比,缩短了冷却时间、提高了冷却效率,缩短了输送带的长度减少了输送带占用的空间;

2.在出料口底部设置有残渣收集口,残渣收集口下部安装有残渣收集盘,当输送带转动到出料口时,输送带上的食品进入到下一工序,而输送带上残留的食物残渣随着输送带的转动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掉落到出料口下方,而残渣收集口正好位于出料口下方,接收掉落的残渣,避免残渣掉落到地上造成污染;

3.输送带左右两侧安装有挡板,防止了食品在输送带上由于出风口风吹的影响掉落,保证了运输的安全;

4.风机送风管上装有空气冷却器,降低了风机送风管吹出的风的温度,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图中:1.输送带,2.驱动轮,3.进料口,4.出料口,5.残渣收集口,6.挡板,7.风机送风管,8.出风口,9.水槽,10进水管,11.出水管,12.残渣收集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焙烤食品无污染冷却装置,包括输送带1和对称设置在输送带1两端带动输送带1转动的驱动轮2,输送带1一端为进料口3,输送带1另一端为出料口4,出料口4底部设置有残渣收集口5,输送带1左右两侧安装有挡板6,输送带1上方装有风机送风管7,风机送风管7下面开设有多个出风口8,驱动轮2之间设置有水槽9,水槽9一端设置有进水管10,水槽9另一端设置有出水管11。水槽9靠近输送带1上方,水槽9与输送带1上的食品越靠近,降温效果越好。

本实用新型在输送带1上方增加了出风口8,在输送带1间增加了水槽9,相当于在食品输送过程中的上方和下方同时进行降温冷却,与自然冷却相比,缩短了冷却时间、提高了冷却效率,缩短了输送带1的长度减少了输送带1占用的空间;在出料口4底部设置有残渣收集口5,残渣收集口5下部安装有残渣收集盘12,残渣收集口5和残渣收集盘12可以收集出料口4下方自然掉落的食品残渣,避免了污染;输送带1左右两侧安装有挡板6,防止了食品在输送带1上由于出风口8风吹的影响掉落,保证了运输的安全;风机送风管7上装有空气冷却器,降低了风机送风管7吹出的风的温度,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效率。

使用时,需要冷却的食品从输送带1的进料口3进入输送带1,经过输送带1的输送从输送带1出料口4输出,在输送过程中,输送带1上方的出风口8对食品进行吹风,降低食品稳定,输送带1下方的水槽9中有流水,水从进水管10流入,流经水槽9后从水槽9另一端的出水管11流出,在流动的过程中,带走输送带1上食品的热量,同时水槽9中还可以放置冰块等低温物品,进一步提高冷却能力,当输送带1转动到出料口4时,输送带1上的食品进入到下一工序,而输送带1上残留的食物残渣随着输送带1的转动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掉落到出料口4下方,而残渣收集口5正好位于出料口4下方,接收掉落的残渣,避免残渣掉落到地上造成污染;本实用新型冷却通道与现有的输送带相比,结构简单,输送带1短,占用空间少,冷却时间短,效率高,残渣集中收集,避免了环境污染。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