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杂茶叶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3077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除杂茶叶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茶叶有很多种,每种茶叶的贮青所要求的的时间和温度都不同,现有的技术大多不能满足各类茶叶的贮青,茶叶作为大众饮品,由于其自身的色泽和香味被消费者所认可,炒制后的茶叶,由于其水分被短时间的蒸发掉,茶叶变得比较脆很容易破碎,茶叶末就掺杂在比较完整的茶叶中,这样就影响了茶叶的品质,增加茶叶销售的附加值。现有的茶叶炒制的作坊,在对茶叶末进行剔除时大都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人工剔除方式不仅分选效率低,而且无法保证茶叶的分选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除杂茶叶加工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升分选效率,降低操作难度,提升分选质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除杂茶叶加工装置,包括壳体、支撑架、第一茶叶筛网、第一振动器、第二茶叶筛网及第二振动器,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废料出口、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茶叶进口,所述壳体的内侧对应所述茶叶进口的下方设置有滚轴;所述支撑架设在所述壳体的下端;所述第一茶叶筛网呈倾斜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下方;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茶叶筛网的底端处设置有第一茶叶出口;所述第一振动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茶叶筛网的下端;所述第二茶叶筛网呈倾斜状设置在所述第一茶叶筛网的上方,所述第二茶叶筛网的底端处设置有第二茶叶出口;所述第二振动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茶叶筛网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茶叶从茶叶进口掉入壳体内,滚轴能对茶叶上的汁液和杂质进行附着,使得杂质和汁液与茶叶分离,以及粘合在一起的茶叶分离,便于后续茶叶分选,提升分选效率;第一茶叶筛网和第二茶叶筛网能对茶叶进行震动分选,二次分选可以对不同的茶叶进行分选,提升分选效率和质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第一茶叶筛网和第二茶叶筛网的倾斜角度均为15-45°。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茶叶筛网和第二茶叶筛网的倾斜角度,再加上震动,能使第一茶叶筛网和第二茶叶筛网上对应尺寸的茶叶落入对应的茶叶出口处,提升分选效率和分选质量。

进一步,所述滚轴上包裹了吸水海绵,所述吸水海绵上设置有多个凹槽。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吸水海绵能吸收茶叶携带的雨水或汁液,同时凹槽能容纳杂质,实现消除茶叶的汁液和杂质。

进一步,所述第二茶叶筛网的目数大于所述第一茶叶筛网的目数。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二茶叶筛网的目数大于第一茶叶筛网的目数,实现对不同尺寸茶叶分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除杂茶叶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壳体,2、支撑架,3、废料出口,4、第一茶叶筛网,5、第一茶叶出口,6、第一振动器,7、第二茶叶筛网,8、第二茶叶出口,9、第二振动器,10、茶叶进口,11、滚轴,12、吸水海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除杂茶叶加工装置,包括壳体1、支撑架2、第一茶叶筛网4、第一振动器6、第二茶叶筛网7及第二振动器9,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废料出口3、所述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茶叶进口10,所述壳体1的内侧对应所述茶叶进口10的下方设置有滚轴11;所述支撑架2设在所述壳体1的下端;所述第一茶叶筛网4呈倾斜状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部的下方;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茶叶筛网4的底端处设置有第一茶叶出口5;所述第一振动器6设置在所述第一茶叶筛网4的下端;所述第二茶叶筛网7呈倾斜状设置在所述第一茶叶筛网4的上方,所述第二茶叶筛网7的底端处设置有第二茶叶出口8;所述第二振动器9设置在所述第二茶叶筛网7的下端。

茶叶从茶叶进口10掉入壳体1内,滚轴11能对茶叶上的汁液和杂质进行附着,使得杂质和汁液与茶叶分离,以及粘合在一起的茶叶分离,便于后续茶叶分选,提升分选效率;第一茶叶筛网4和第二茶叶筛网7能对茶叶进行震动分选,二次分选可以对不同的茶叶进行分选,提升分选效率和质量。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茶叶筛网4和第二茶叶筛网7的倾斜角度均为15-45°;第一茶叶筛网4和第二茶叶筛网7的倾斜角度,再加上震动,能使第一茶叶筛网4和第二茶叶筛网7上对应尺寸的茶叶落入对应的茶叶出口处,提升分选效率和分选质量。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滚轴11上包裹了吸水海绵12,所述吸水海绵上设置有多个凹槽;吸水海绵12能吸收茶叶携带的雨水或汁液,同时凹槽能容纳杂质,实现消除茶叶的汁液和杂质。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茶叶筛网7的目数大于所述第一茶叶筛网4的目数;第二茶叶筛网7的目数大于第一茶叶筛网4的目数,实现对不同尺寸茶叶分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