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蛋白粉功能性发酵饲料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3037阅读:9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饲料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玉米蛋白粉功能性发酵饲料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蛋白质饲料紧缺的矛盾日益突显。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是开发新的饲料资源和合理利用现有的饲料资源。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高蛋白饲料是解决目前饲料蛋白质资源匮乏的有效途径之一。玉米是当今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2015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为38116.6千公顷,单产量5891.9kg/公顷,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玉米的主要成分为淀粉,高达75%,因此玉米在淀粉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国内提取玉米淀粉的主要方法是湿法提取,其主要副产物为玉米蛋白粉。随着玉米产量的持续增长和玉米淀粉厂的增产,其副产物玉米蛋白粉也随之增多。玉米蛋白粉含有60%左右的蛋白质,主要以醇溶蛋白为主,可溶性差,且氨基酸组成不平衡,适口性不好,目前作为饲料使用蛋白质消化利用率低。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玉米蛋白粉功能性发酵饲料,使所述饲料具有营养物质丰富多样,可溶性蛋白含量高的特点。同时所述玉米蛋白粉功能性发酵饲料在动物养殖的应用时,能够有效提高动物的免疫力,从而提高动物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玉米蛋白粉功能性发酵饲料,为含有玉米蛋白粉、麸皮的培养基在三种菌发酵作用下的发酵产物;所述三种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以及凝结芽孢杆菌、嗜热乳酸菌、纳豆芽孢杆菌和啤酒酵母菌中的任意两种。优选的,三种菌种的接种菌落总数为(1~2.5)×108cfu/g。优选的,所述三种菌种的接种活菌数比为0.5~2:0.5~2:0.5~2。优选的,所述三种菌种的总接种量为1%~10%。优选的,所述培养基中玉米蛋白粉:麸皮的质量比为3~7:3~6。优选的,所述培养基中还包括玉米胚芽粕;所述玉米胚芽粕:玉米蛋白粉:麸皮的质量比为1~4:3~7:3~6。优选的,所述培养基中物料质量与水分体积比为1g:(1.2~1.6)ml。优选的,发酵的温度为28℃~34℃。优选的,发酵的时间48h~144h。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玉米蛋白粉功能性发酵饲料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的三种混合菌株发酵的方法可以生产出可溶性蛋白含量高的玉米蛋白粉发酵型微生物饲料,即枯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啤酒酵母三种菌株组合发酵,可以使玉米蛋白粉饲料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从3.74%最大幅度提高270%,这种添加优良共生的多菌种制成新型微生物发酵饲料,不仅能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还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2)通过本发明后续实施例所证明,本发明的三种混合菌株发酵获得的玉米蛋白粉发酵型微生物饲料,在乳猪饲料喂养中,可以促进乳猪对蛋白质、脂肪和钙的吸收、能明显改善肠道菌群,增加了有益菌的数目,降低了有害菌的数目,使乳仔猪肠道菌群更加平衡;通过对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测定,说明对肾脏的功能起到了改善的作用,并显著提高了血清的免疫水平。因此,本发明的玉米蛋白粉发酵型微生物饲料相对于普通饲料可以提高乳猪生存状态,改善乳猪抗病能力。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了玉米蛋白粉功能性发酵饲料,为含有玉米蛋白粉、麸皮的培养基在三种菌发酵作用下的发酵产物;所述三种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以及凝结芽孢杆菌、嗜热乳酸菌、纳豆芽孢杆菌和啤酒酵母菌中的任意两种。本发明中,所述三种菌种的活菌数比优选为0.5~2:0.5~2:0.5~2,更优选为1:1:1。本发明中,所述三种菌株的组合形式优选为枯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纳豆芽孢杆菌;或者为枯草芽孢杆菌、嗜热乳酸菌和纳豆芽孢杆菌;或者为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和啤酒酵母菌;或者为枯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嗜热乳酸菌;或者为枯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啤酒酵母菌;或者为枯草芽孢杆菌、嗜热乳酸菌和啤酒酵母菌。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纳豆芽孢杆菌的活菌数比优选为1~2:0.5~1:0.5~1.5,更优选为1:1:1。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嗜热乳酸菌和纳豆芽孢杆菌的活菌数比优选为1~2:0.5~1:0.5~1.5,更优选为1:1:1。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和啤酒酵母菌的活菌数比优选为1~2:0.5~1:0.5~1.5,更优选为1:1:1。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和啤酒酵母菌的活菌数比优选为1~2:0.5~1:0.5~1.5,更优选为1:1:1。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嗜热乳酸菌活菌数比优选为1~2:0.5~1:0.5~1.5,更优选为1:1:1。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啤酒酵母菌的活菌数比优选为1~2:0.5~1:0.5~1.5,更优选为1:1:1。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嗜热乳酸菌和啤酒酵母菌的活菌数比优选为1~2:0.5~1:0.5~1.5,更优选为1:1:1。本发明中,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嗜热乳酸菌、纳豆芽孢杆菌和啤酒酵母菌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枯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嗜热乳酸菌、纳豆芽孢杆菌和啤酒酵母菌即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嗜热乳酸菌、纳豆芽孢杆菌和啤酒酵母菌的来源为购自齐齐哈尔天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本发明中,三种菌种的菌落总数优选为(1~2.5)×108cfu/g,更优选为(1.5~2.3)×108cfu/g,最优选为2×108cfu/g。本发明中,所述三种菌种的总接种量优选为1%~10%,更优选为2%~8%,最优选为5%。本发明中,所述培养基中玉米蛋白粉:麸皮的质量比优选为3~7:3~6,更优选为4~7:3~6,最优选为4:6。本发明中,所述玉米蛋白粉和麸皮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玉米蛋白粉和麸皮即可。本发明中,所述培养基中优选还包括玉米胚芽粕;所述玉米胚芽粕:玉米蛋白粉:麸皮的质量比优选为1~4:3~7:3~6,更优选为1~4:3~7:3~6。本发明中,所述玉米胚芽粉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玉米胚芽粉即可。本发明中,培养基的原料的厚度优选为5~25cm,更优选为10~20cm,最优选为15cm。本发明中,所述培养基中物料质量与水分体积比优选为1g:(1.2~1.6)ml,更优选为1g:(1.2~1.4)ml,最优选为1g:1.3ml。本发明中,发酵的温度优选为28℃~34℃,更优选为30℃~32℃。本发明中,发酵的时间优选为48h~144h,更优选为55~120h,最优选为72h。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玉米蛋白粉功能性发酵饲料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本发明中,所述动物优选包括猪、牛、羊等哺乳动物或鸡、鸭等禽类动物。所述所述玉米蛋白粉功能性发酵饲料的使用方法优选将所述玉米蛋白粉功能性发酵饲料加入到日粮饲料中喂养动物。所述玉米蛋白粉功能性发酵饲料的添加量占日粮饲料质量百分比不低于5%,更优选为10%~1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菌种的活化及种子液的制备培养1)菌种的活化活化培养基的制备纳豆芽孢杆菌活化培养基为lb固体培养基,具体是胰蛋白胨1%、氯化钠1%、酵母粉0.5%、琼脂2%、ph值调至7.0~7.4。啤酒酵母菌活化培养基为麦汁固体培养基,具体是取1000ml的麦汁用阿贝折光仪调节糖度至8-10bx,琼脂2%,ph处自然状态。嗜热乳酸杆菌的活化培养基为mrs乳酸细菌培养基,具体是将蛋白胨10.0g、牛肉膏10.0g、酵母膏5.0g、柠檬酸氢二铵2.0g、葡萄糖20.0g、吐温801.0ml、乙酸钠5.0g、磷酸氢二钾2.0g、硫酸镁0.58g、硫酸锰0.25g、琼脂18.0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调节ph至6.2~6.6。枯草芽孢杆菌的活化培养基为na固体培养基,具体是蛋白胨10.0g、牛肉粉3.0g、氯化钠5.0g、琼脂15.0g、蒸馏水1000ml,调节ph值至7.3±0.1。凝结芽孢杆菌活化培养基为ypd固体培养基,具体是将酵母膏1%,蛋白胨2%,葡萄糖2%,琼脂粉2%溶解于蒸馏水中,ph处自然状态。在高压蒸汽灭菌锅内对已配制的培养基进行灭菌,分别将枯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嗜热乳酸菌、纳豆芽孢杆菌或啤酒酵母菌按照接种量为2%的接种量分别接入到其对应的固体活化培养基上,放入培养箱内30℃下培养48h备用。2)液体菌种活化取实验所需的五种菌种,分别接入到含有适量玻璃珠的已灭菌的液体活化培养基中,置于恒温摇床中30℃、180r/min培养约48h,利用血球计数法查出菌的大略数量。实施例2枯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纳豆芽孢杆菌三种菌种组合固体发酵培养基配制要求:玉米蛋白粉:麸皮=7:3;物料(即玉米蛋白粉与麸皮总重):水分按照比例为1g:1.2ml的比例混合,得到发酵培养基。菌种接种量为10%,枯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纳豆芽孢杆菌三种菌活菌体数量比为1:1:1进行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发酵培养的温度为30℃,发酵培养的时间为120h,得到发酵饲料。实施例3枯草芽孢杆菌、嗜热乳酸菌和纳豆芽孢杆菌三种菌种组合固体发酵培养基配制要求:玉米蛋白粉:麸皮为6:4;将物料(即玉米蛋白粉与麸皮总重)和水分按照为1g:1.4ml的比例混合,得到发酵培养基。菌种接种量为8%,枯草芽孢杆菌、嗜热乳酸菌和纳豆芽孢杆菌三种菌活菌体数量比为1:0.5:1.5进行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发酵培养的温度为32℃,发酵培养的时间为108h,得到发酵饲料。实施例4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和啤酒酵母菌三种菌种组合固体发酵培养基配制要求:玉米蛋白粉:麸皮为5:5;将物料(即玉米蛋白粉与麸皮总重)和水分按照为1g:1.2ml的比例混合,得到发酵培养基。菌种接种量为6%,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和啤酒酵母菌三种菌活菌体数量比为0.5:1:2进行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发酵培养的温度为34℃,发酵培养的时间为96h,得到发酵饲料。实施例5枯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嗜热乳酸菌三种菌种组合固体发酵培养基配制要求:玉米蛋白粉:麸皮为4:6;将物料(即玉米蛋白粉与麸皮总重)和水分按照为1g:1.3ml的比例混合,得到发酵培养基。菌种接种量为5%,枯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嗜热乳酸菌三种菌活菌体数量比为0.5:2:1.5进行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发酵培养的温度为28℃,发酵培养的时间为84h,得到发酵饲料。实施例6枯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啤酒酵母菌三种菌种组合发酵固体发酵实验培养基配制要求:黄粉:玉米胚芽粕:麸皮的质量比为5:2:3;将物料(即玉米蛋白粉与麸皮总重)和水分按照为1g:1.2ml的比例混合,得到发酵培养基。菌种接种量为4%,枯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啤酒酵母菌三种菌活菌体数量比为1:1:1进行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发酵培养的温度为30℃,发酵培养的时间为96h,得到发酵饲料。实施例7枯草芽孢杆菌、嗜热乳酸菌和啤酒酵母菌三种菌种组合发酵固体发酵实验培养基配制要求,黄粉:玉米胚芽粕:麸皮的质量比为5:4:3;将物料(即玉米蛋白粉与麸皮总重)和水分按照为1g:1.4ml的比例混合,得到发酵培养基。菌种接种量为10%,枯草芽孢杆菌、嗜热乳酸菌和啤酒酵母菌三种菌活菌体数量比为1:1:1进行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发酵培养的温度为30℃,发酵培养的时间为96h,得到发酵饲料。实施例8将实施例2~7制备得到的发酵饲料检测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具体采用福林-酚法测定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具体测定方法如下:1.标准曲线的测定取13支洁净干燥的试管,1支作为空白对照,将其余试管分成两组,分别加入0、0.1、0.2、0.4、0.6、0.8、1.0ml浓度为250mg/ml的标准蛋白质溶液。加蒸馏水至1.0ml使其稀释成不同梯度,每支试管中加入5ml斐林试剂甲,迅速振荡混匀,放于室温环境中10min。另在每只试管中加入0.5mlfolin—酚试剂,迅速振荡混匀。放于室温环境中30min后,于650nm处测定各管中溶液的吸光度值。2.样品测定取4只比色管,一只作空白,3支试管中加入1ml待测液,空白加入1ml蒸馏水,然后每支试管加入5ml斐林试剂甲,在旋涡混合器上迅速混合,于室温放置10min。再逐管加入0.5mlfolin—酚试剂,立即混匀。然后在室温下放置30min,空白作对照,于650nm处测定各管中溶液的吸光度值。3.计算样品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可溶性蛋白的含量(mg/g)=(cvt)/(vsfw1000)式中:c—查标准曲线值,μg;vt—提取液总体积,ml;fw—样品鲜重,g;vs—测定时加样,ml。4、蛋白转化率蛋白转化率计算公式=(w2-w1)/w×100%.式中:w—原料中醇溶性蛋白含量,%;w1—发酵前原料中可溶性蛋白含量,%;w2—发酵后底物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实施例2~7制备的发酵饲料中可溶性蛋白和蛋白转化率见表1。表1实施例2~7制备的发酵饲料中可溶性蛋白和蛋白转化率结果一览表实施例9实施例2~7制备的发酵饲料中菌落计数(1)样品稀释液的制备准确称取待测样品l0g,放入装有90ml无菌水并放有小玻璃珠的250ml三角瓶中,用手或置摇床上振荡20min,使微生物细胞分散,静置20-30s,即成10-1稀释液;通过梯度稀释,将菌悬液制成10-2、l0-3、10-4、10-5、10-6、10-7、10-8、10-9等一系列稀释菌液。(2)将梯度稀释后的菌悬液选定一定梯度进行平板涂布,每组三个平行样。在30度条件下培养48h。(3)观察各平板上菌落生长情况,数出各平板中菌落的个数,以30-300个为宜,不在此区间的平板舍弃,然后计算平均值再乘以稀释倍数即为样品中菌落总数。实施例2~7制备的发酵饲料中菌落计数结果见表2。表2实施例2~7制备的发酵饲料中菌落计数结果一览表项目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7菌落数(cfu/ml)2.89×10103.3×10102.76×10103.7×10104.7×10104.43×1010实施例10为了清楚发明制备的发酵饲料在发酵前后营养成分的变化,将实施例2制备的饲料进行了发酵饲料营养安全性评价。主要包括氨基酸分析、粗脂肪含量测定、粗纤维含量的测定、钙含量的测定、磷含量的测定和水分含量的测定。a、测定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溶液如下:(1)中性洗涤剂的配制①18.62g已二胺四已酸二钠+6.81g四硼酸钠→250ml水溶解,②30gsps+10ml已二醇-乙醚→200ml热水中,③4.5g磷酸氢二钠→120ml热水,①+②+③→定容至1000ml,ph在6.9-7.1之间。(2)钒钼酸铵显色剂称取偏钒酸铵1.25g,加硝酸250ml;另取钼酸铵25g,加蒸馏水400ml溶解,再冷却条件下将两溶液混合,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ml,避光保存,如生成沉淀则不能使用。(3)磷标准溶液将磷酸二氢钾在105℃干燥1h,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称0.2195g,溶于少量蒸馏水后定量转入1000ml容量瓶中,加硝酸3ml,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即为50㎎/ml的磷标准溶液。b、检测方法1、氨基酸分析氨基酸测定仪检测(gb/12143.2-1989)。2、粗脂肪含量测定索氏提取法(gb/t6433-1994)。3、粗纤维含量的测定中性洗涤剂法(gb/t64-1994)。4、钙含量的测定返滴定法。5、磷含量的测定钼黄比色法(gb/12763.4-1991)。6、水分含量的测定重量法(gb6435-1986)。通过化学实验方法对发酵饲料发酵前后的营养组成以及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表3发酵饲料发酵前和发酵后营养组成含量变化表表4发酵前后底物的氨基酸组成名称发酵前%发酵后%名称发酵前%发酵后%赖氨酸0.811.51丙氨酸2.813.67组氨酸0.790.92蛋氨酸0.690.81精氨酸1.371.51异亮氨酸1.371.63天冬氨酸2.222.51亮氨酸5.276.79缬氨酸1.671.95苏氨酸1.251.44脯氨酸2.943.57酪氨酸1.401.84甘氨酸1.201.31苯丙氨酸2.032.47丝氨酸1.762.11胱氨酸0.200.22谷氨酸8.269.73色氨酸0.20—通过表3可以看出玉米蛋白粉经过发酵后可溶性蛋白含量大幅提升,较未发酵前提高了241%;粗纤维含量明显降低,降低了50.3%,主要是由于混合菌种在发酵过程中也产生了纤维素酶,从而分解饲料中的纤维素;脂肪含量有所升高,升高了62%,主要是由于菌中的生长繁殖通过降解糖类合成具体所需要的脂类物质。在氨基酸的组成分析结果中,如表4,从中可以看出经过酸解后发酵前后的氨基酸组成有了明显的差异,发酵后氨基酸的组成明显提高。盐酸相当于胃酸,说明发酵后,玉米蛋白粉中的蛋白更容易酸解,也就更容易被动物消化利用。实施例11玉米蛋白粉发酵型微生物饲料饲养乳猪中的应用采用实施例3制备的发酵饲料饲养乳仔猪的实验与结果如下:选取窝产次一致和品种一致的7日龄仔猪,自由采食,自由饮水。试验前进行常规的驱虫防疫。仔猪免疫和消毒程序等饲养管理按猪场常规进行。实验采用随机分组实验设计,实验分为2组(1个对照组,1个实验组),每个组5窝,实验日粮按照乳仔猪的营养需要制定(nrc,1997),日粮如表5所示。分别于7d、28d空腹12h称乳仔猪体重。表5日粮成分及含量一览表成分(ingredient)含量玉米corn620豆粕soybeanmeal160麦麸wheatbran67玉米蛋白粉cornglutenmeal100大豆油soybeanoil15磷酸氢钙calciumhydrogenphosphate15石粉stonepowder10盐salt3预混料premix10化学组成chemicalcomposition粗蛋白cp%19.3钙ca%0.82磷p%0.63赖氨酸lys%0.85蛋氨酸met%0.40苏氨酸thr%0.69代谢能mekc3000表6乳仔猪的生长性能对照组实验组semp猪重/窝(kg)4.134.540.3050.531料重比7.998.470.6820.751由表6可知,对照组的乳仔猪和实验组的乳仔猪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乳仔猪的料重比有增加的趋势,但是统计上无显著差异(p>0.05)。2)代谢实验实验结束时,连续3天采集粪样并冷藏,3天的混合在一起,并采用hcl不溶灰分的内源指示剂法测定各营养物质的消化率(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钙磷)。肛门采粪,采用mrs和麦康凯培养基培养粪便微生物,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大肠杆菌和乳酸菌的个数。营养物质的消化率的结果与分析表7乳仔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通过表7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乳仔猪的粗蛋白、粗脂肪和钙的消化率均显著增加(p<0.05),说明添加发酵饲料促进了蛋白质、脂肪和钙的吸收。而对于磷和纤维均有增加的趋势,但是无显著差异(p>0.05)。3)粪便中菌落个数的测定结果与分析表8乳仔猪的粪便中菌的个数对照组实验组乳酸菌(50.67±18.58)×104(7.00±2.65)×108大肠杆菌(2.33±4.04)×106(0.67±1.37)×103由表8可知,实验组的乳仔猪粪便中的乳酸菌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乳仔猪的粪便中的大肠杆菌的数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日粮中添加发酵饲料能明显改善肠道菌群,增加了有益菌的数目,降低了有害菌的数目,使乳仔猪肠道菌群更加平衡。4)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测定每窝取2个结束时采血清5ml,静置2h,3000r离心10min(现场冰盒冻存或直接置于冰箱-20保存),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葡萄糖、尿素、尿酸、肌酐、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尿素氮、总蛋白、白蛋白、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丙二醛、免疫球蛋白iga、igm、igg)。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9乳仔猪的血清生化指标由表9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球蛋白含量、碱性磷酸酶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于血清总蛋白含量与蛋白质沉积呈正相关,血清尿素氮含量与蛋白质沉积呈负相关,因此实验结果说明,饲喂实验组日粮的乳仔猪能显著增加(p<0.05)蛋白质的沉积,从而提高了日粮蛋白质的利用率。碱性磷酸酶的含量与生长速度密切相关,从实验组的碱性磷酸酶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来看,实验组的乳仔猪的增长速度比对照组的增长速度理论上快。实验组乳仔猪的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添加发酵饲料的实验组乳仔猪的免疫性能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乳仔猪血清与脂肪利用相关的指标及与肝脏功能相关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添加发酵饲料的实验组乳仔猪的代谢功能未受影响。另外实验组乳仔猪的尿酸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说明对肾脏的功能起到了改善的作用。5)血清抗氧化指标的测定表10乳仔猪的血清抗氧化指标(u/ml)由表10可以看出,乳仔猪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而血清丙二醛是脂质过氧化产物,具有细胞毒性,实验组的血清丙二醛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通过血清抗氧化指标的评价,表明该发酵饲料的添加能显著增加了血清的抗氧化能力(p<0.05)。表11乳仔猪的血清免疫指标(g/l)对照组实验组semp免疫球蛋白iga0.210.190.0320.702免疫球蛋白igg1.24b2.23a0.2470.048免疫球蛋白igm0.99b1.91a0.2510.044由表11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血清igg和igm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血清iga也有升高的趋势,但是无显著差异,说明该发酵饲料的添加显著提高了血清的免疫水平。实施例12发酵饲料饲喂猪的实验方法及结果分析选取产后初期的健康猪共39头,其中美系长白27头,杜洛克12头。将39头猪随机分成3栏(标注为1号栏、2号栏和3号栏),每栏含有长白9头,杜洛克4头,其中1号栏为对照组(日粮组成及配方如表1所示),2号栏和3号栏为实验组(分别采用30%和60%的发酵玉米蛋白粉替代豆粕,分别为日粮1和日粮2,组成及配方如表12所示)。实验预饲期3d,实验期30d。正试期开始给每一头猪标号并称重,记录数据,并按照表1所示的日粮配方饲料(对照、日粮1和日粮2)分别饲喂1号栏猪、2号栏猪和3号栏猪,且每天投料前称量所投喂饲料的重量,第二天回收料槽内剩余饲料并称重,记录日耗料重,实验结束后称每头猪重,计算日增重和料重比。表12实验组和对照组日粮组成及配方(500kg)注:预混料组成为钙12-19%,总磷>3%,nacl5-12%,赖氨酸6.3%,fe4800-18000mg,cu2500-5000mg,zn2500-3750mg,锰1050-3750mg,维生素a乙酸酯18-40万iu,维生素d5.4-12.5iu,生育酚395mg,亚硫酸氢钠甲苯醌29mg,核黄素145mg,泛酸240mg烟酰胺775mg。饲喂5%和10%发酵玉米蛋白饲料的长白猪的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饲喂10%发酵玉米蛋白饲料的长白猪日增重最高,但是与饲喂5%发酵饲料的长白猪的日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饲喂5%和10%的发酵玉米蛋白饲料的杜洛克猪的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但是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该实验说明日粮不同比例添加发酵饲料提高了长白猪的生长性能,且发酵玉米蛋白饲料对长白猪的日增重的影响比对杜洛克猪的影响大。饲喂5%和10%发酵玉米蛋白饲料的长白猪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饲喂10%发酵玉米蛋白饲料的长白猪的料重比最低,但是与饲喂5%发酵饲料的长白猪的料重比无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在长白猪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发酵玉米蛋白饲料均能显著增加饲料报酬,提高饲料的转化率,从而降低成本。另外,饲喂5%和10%的发酵玉米蛋白饲料的杜洛克猪的料重比均低于对照组,但是与对照组的料重比无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饲喂发酵玉米蛋白饲料对杜洛克猪的饲料报酬影响较小。综上,说明日粮添加发酵饲料显著提高了长白猪的饲料转化率,从而降低成本。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