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猪干扰素诱导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60127阅读:13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仔猪饲料添加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猪干扰素诱导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由多种诱导剂(病毒、细菌和大分子等)诱导细胞产生的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功能的一类蛋白质,干扰素的发现给畜禽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然而外源性干扰素的生产比较困难,产量低,价格较昂贵,即使是通过转基因技术生产的干扰素生物活性也比较低。此外,研究证实,外源性干扰素有一定的毒性,可造成动物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损害神经系统等不利影响,给动物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而使用干扰素诱导剂诱导动物体内善生内源性干扰素,则可以克服使用外源性干扰素的不利作用。

目前,疫苗为干扰素诱导剂在养殖实践上的使用比较普遍,但存在养殖人员工作量大、疫苗只针对特定病毒感染等问题。也有研究指出,中草药也是良好的干扰素诱导剂,但是中草药成分复杂、提取工艺不完善、难以标准化,作为干扰素诱导剂尚有诸多问题要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猪干扰素诱导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旨在使用猪干扰素诱导剂饲喂仔猪后,即可诱导仔猪体内干扰素表达并增强仔猪抗病毒能力,使用便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猪干扰素诱导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n-乙酰半胱氨酸50~200份、三丁酸甘油酯50~100份、葛根素1份以及载体101~251份。

优选地,所述载体包括脱脂米糠、二氧化硅、沸石粉以及次粉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如上所述的猪干扰素诱导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三丁酸甘油酯与载体混合,形成混合物;

将混合物与n-乙酰半胱氨酸和葛根素再次混合,即获得猪干扰素诱导剂。

本发明还进一步提出如上所述的猪干扰素诱导剂的用途,将所述猪干扰素诱导剂添加到饲料中,喂饲仔猪。

优选地,所述猪干扰素诱导剂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为饲料质量的0.05~0.15%。

本发明提供的猪干扰素诱导剂,以n-乙酰半胱氨酸、三丁酸甘油酯和葛根素为诱导仔猪体内干扰素产生的诱导剂,实际使用时直接添加到饲料中饲喂仔猪,即可诱导仔猪体内干扰素表达,并增强仔猪的抗病毒能力;同时,还具有对仔猪无任何毒副作用、使用安全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本发明提出一种猪干扰素诱导剂及其制备方法,在本发明提供的猪干扰素诱导剂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猪干扰素诱导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n-乙酰半胱氨酸50~200份、三丁酸甘油酯50~100份、葛根素1份以及载体101~251份。其中,n-乙酰半胱氨酸和葛根素呈固体状,而三丁酸甘油酯是油状液体,需要借助于所述载体(载体为固态),通过所述载体将三丁酸甘油酯进行均匀吸附后形成固态混合物,再将次固态混合物与n-乙酰半胱氨酸和葛根素进行均匀混合,进而制得所述猪干扰素诱导剂。

本实施例提供的猪干扰素诱导剂,以功能性营养物质作为诱导剂,如n-乙酰半胱氨酸和三丁酸甘油酯在肠道代谢后分别生成半胱氨酸和丁酸,均是动物体的营养物质,对动物体无任何毒副作用,可安全使用;而且可以直接添加到饲料中用于饲喂仔猪,起到诱导仔猪体内干扰素表达并增强仔猪的抗病毒能力的作用,克服了现有疫苗只针对特定病毒感染的缺点,使用便捷,减少了养殖人员的工作量。

其中,n-乙酰半胱氨酸作为一种功能性氨基酸,可有效改善动物的肠道功能,增强动物的免疫力。三丁酸甘油酯也是一种功能性物质,其在胰脂肪酶的作用下缓慢释放成丁酸和甘油,具有修复小肠绒毛、抑制肠道有害菌、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的作用,将三丁酸甘油酯在幼龄动物上使用,还具有减少幼龄动物断奶后的腹泻、减少断奶应激、增加成活率和日增重的作用。而葛根素是单体异黄酮化合物,具有改善缺血心肌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在人类医学上常用于治疗血管疾病,本发明实施例中,将葛根素与n-乙酰半胱氨酸、三丁酸甘油酯搭配使用,用于制备猪干扰素诱导剂,使得所述猪干扰素诱导剂不仅能通过n-乙酰半胱氨酸和三丁酸甘油酯的作用,诱导仔猪体内干扰素表达,增强仔猪抗病毒能力,还能改善仔猪的血液循环,更利于仔猪的健康养殖。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n-乙酰半胱氨酸、三丁酸甘油酯和葛根素可以直接添加到饲料中饲喂仔猪(但是由于三丁酸甘油酯是油状液体,并不能直接与固态原料很均匀地混合),也可以将其与载体混合制成预混剂,或者与饲料添加剂混合制成预混料或浓缩料形式,再添加到饲料中饲喂仔猪。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将n-乙酰半胱氨酸、三丁酸甘油酯和葛根素与载体混合制成预混剂的形式,然后添加到饲料中。

其中,所述载体包括脱脂米糠、二氧化硅、沸石粉以及次粉中的任意一种。通过将n-乙酰半胱氨酸、三丁酸甘油酯和葛根素于载体混合后制成预混剂形式,有利于提高n-乙酰半胱氨酸、三丁酸甘油酯和葛根素混合的均匀性,以及n-乙酰半胱氨酸、三丁酸甘油酯和葛根素混合后在饲料中的分散性。在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中,以所述载体为脱脂米糠(脱脂米糠本身即可用于饲料)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提出猪干扰素诱导剂的制备方法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猪干扰素诱导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三丁酸甘油酯与载体混合,形成混合物;

将混合物与n-乙酰半胱氨酸和葛根素再次混合,即获得猪干扰素诱导剂。

将三丁酸甘油酯和载体按照预定比例充分混合,通过所述载体将三丁酸甘油酯进行均匀吸附后形成固态混合物,,然后再将所述固态混合物与n-乙酰半胱氨酸和葛根素充分混合,混合均匀后即形成所述猪干扰素诱导剂,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其中,混合的方式可以是手动混合,也可以是通过常见的混料器械进行混合,只要将原料充分混合均匀即可。

本发明还进一步提出如上所述的猪干扰素诱导剂的用途,即将所述猪干扰素诱导剂添加到饲料中,喂饲仔猪。将本发明提供的猪干扰素诱导剂添加到饲料中饲喂仔猪后,可诱导仔猪体内干扰素表达并增强仔猪抗病毒能力,进而改善仔猪的生长性能。

其中,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猪干扰素诱导剂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为饲料质量的0.05~0.15%(实际饲料中含有所述猪干扰素诱导剂0.025~0.075%)。在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中,以所述猪干扰素诱导剂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为饲料质量的0.15%进行说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将三丁酸甘油酯和脱脂米糠按重量比50:101充分混合形成混合物,然后将混合物与n-乙酰半胱氨酸和葛根素按重量比151:50:1充分混合,获得猪干扰素诱导剂。

实施例2

将三丁酸甘油酯和脱脂米糠按重量比100:151充分混合形成混合物,然后将混合物与n-乙酰半胱氨酸和葛根素按重量比251:50:1充分混合,获得猪干扰素诱导剂。

实施例3

将三丁酸甘油酯和脱脂米糠按重量比200:251充分混合形成混合物,然后将混合物与n-乙酰半胱氨酸和葛根素按重量比451:50:1充分混合,获得猪干扰素诱导剂。

实施例4

将三丁酸甘油酯和脱脂米糠按重量比50:101充分混合形成混合物,然后将混合物与n-乙酰半胱氨酸和葛根素按重量比151:100:1充分混合,获得猪干扰素诱导剂。

实施例5

将三丁酸甘油酯和脱脂米糠按重量比100:151充分混合形成混合物,然后将混合物与n-乙酰半胱氨酸和葛根素按重量比251:100:1充分混合,获得猪干扰素诱导剂。

实施例6

将三丁酸甘油酯和脱脂米糠按重量比200:251充分混合形成混合物,然后将混合物与n-乙酰半胱氨酸和葛根素按重量比451:100:1充分混合,获得猪干扰素诱导剂。

应用实施例

选取168头21日龄的一次性断奶的体重和性别一致的断奶仔猪,作为试验仔猪,并随机分为7组,每组3头重复(即每组重复3栏),每栏8头,以基础日粮进行饲喂。其中,7组试验仔猪依次为ⅰ组、ⅱ组、ⅲ组、ⅳ组、ⅴ组、ⅵ组和ⅶ组。ⅰ组为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04%的硫酸抗敌素预混剂;ⅱ组、ⅲ组、ⅳ组、ⅴ组、ⅵ组和ⅶ组为试验组,依次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和实施例6制备的猪干扰素诱导剂,添加量为饲料质量的0.15%。

饲喂21天后,统计试验仔猪的生长性能,并采集血液样品和肠道组织样品进行分析测试,分别测试试验仔猪血液样品的血液干扰素α(ifn-α)水平,以及肠道组织样品的空肠干扰素及其抗病毒信号通路关键分子基因mrna水平,具体测试方法及测试结果如下:

(1)仔猪生长性能

称量试验仔猪试验前后的体重变化,计算其平均日增重,同时计算各组试验仔猪的饲料的料重比;以试验仔猪粪便呈液体状、不成形、粪水分离为腹泻标准,以组为单位每天记录腹泻头数统计腹泻率,腹泻率计算公式为:腹泻率(%)=试验期内每组总的腹泻头数/(每组仔猪头数×试验天数)×100%;平均日增重、料重比以及腹泻率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所有表中,同行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表1应用实施例中各组试验仔猪的生长性能统计结果

由表1的统计结果可知,将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仔猪干扰素诱导剂添加到饲料中饲喂仔猪,与对照组(ⅰ组,添加质量分数为0.04%的硫酸抗敌素预混剂)相比,ⅱ组、ⅲ组、ⅳ组、ⅴ组、ⅵ组和ⅶ组分别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10.64%、16.22%、13.56%、1.60%、6.12%、7.18%(p<0.05),降低料重比8.99%、14.04%、11.24%、1.69%、5.06%、6.18%(p<0.05),显著降低腹泻率37.13%、36.53%、46.11%、30.54%、14.97%、17.96%(p<0.05)。说明,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猪干扰素诱导剂,可以明显改善仔猪的生长性能,降低仔猪的腹泻率。

(2)血液干扰素α水平

以前腔静脉方式,分别采集ⅰ组、ⅱ组、ⅲ组、ⅳ组、ⅴ组、ⅵ组和ⅶ组试验仔猪的血液样品,采用固相夹心elisa定量检测ifn-α试剂盒(abcam公司的interferonbetapigelisakit),测定血液样品中ifn-α的浓度水平(测试方法参照试剂盒提供的使用方法),测定结果如下2所示。

表2应用实施例中各组试验仔猪的血液干扰素α水平测定结果

由表2的测定结果可知,将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仔猪干扰素诱导剂添加到饲料中饲喂仔猪,与对照组相比,ⅱ组、ⅲ组、ⅳ组、ⅴ组、ⅵ组和ⅶ组分别提高仔猪血液ifn-α浓度水平140%、165%、98.26%、15.65%、41.74%、78.26%(p<0.05)。说明,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猪干扰素诱导剂,可对仔猪体内干扰素α的分泌起到显著的诱导作用,并增强仔猪抵抗病毒感染能力。

(3)空肠干扰素及其抗病毒信号通路关键分子基因mrna水平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结果用2-δδct法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组设为1),测定试验仔猪肠道组织样品的空肠干扰素及其抗病毒信号通路关键分子基因mrna水平,其中,空肠干扰素包括干扰素-α(ifn-α)、干扰素-β(ifn-β)、干扰素-γ(ifn-γ)、干扰素-λ1(il-29)和干扰素-λ3(il-28b),空肠干扰素抗病毒信号通路关键分子基因mrna水平包括干扰素刺激基因(isg15)、干扰素诱导转膜蛋白1(ifitm1)、干扰素诱导转膜蛋白3(ifitm3)、抗病毒蛋白mx1、抗病毒蛋白mx2和寡腺苷酸合成酶(oas1)的基因mrna水平,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应用实施例中各组试验仔猪空肠干扰素及其抗病毒信号通路关键分子基因mrna水平测定结果

由表3的测定结果可知,将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仔猪干扰素诱导剂添加到饲料中饲喂仔猪,与对照组相比,ⅱ组、ⅲ组、ⅳ组、ⅴ组、ⅵ组和ⅶ组均可提高仔猪肠道干扰素α、β、λ的基因表达,表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猪干扰素诱导剂可促进仔猪肠道干扰素的基因转录,促进干扰素生成。此外,与对照组相比,ⅱ组、ⅲ组、ⅳ组、ⅴ组、ⅵ组和ⅶ组也提高了isg15、ifitm1和ifitm3、干扰素诱导的抗病毒蛋白mx1、mx2和oas1等基因的mrna水平,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猪干扰素诱导剂通过促进干扰素的表达,提高了肠道抗病毒蛋白合成,进而增强了仔猪的抗病毒能力,保障了仔猪肠道健康。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猪干扰素诱导剂,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以功能性营养物质作为诱导剂,如n-乙酰半胱氨酸和三丁酸甘油酯在肠道代谢后分别生成半胱氨酸和丁酸,均是动物体的营养物质,对动物体无任何毒副作用,可安全使用;(2)所述猪干扰素诱导剂在实际应用时,可以直接添加到饲料中用于饲喂仔猪,即可起到诱导仔猪体内干扰素表达并增强仔猪的抗病毒能力的作用,克服了现有疫苗只针对特定病毒感染的缺点,使用便捷,减少了养殖人员的工作量,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类,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