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47916发布日期:2018-07-17 21:54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送鱼装置,该送鱼装置能够调节间隙保证不同大小的鱼顺利通过。



背景技术:

鱼肉一种高营养、低脂肪的食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在烹饪鱼肉之前,需要先杀鱼。目前,一般都是通过纯人工方式杀鱼,处理顺序一般为:去鳞、破肚和去肠。现在杀鱼时是将鱼头朝下放进杀鱼机内,一边去鳞一边将鱼送向破肚机构进行破腹,其中去鳞工序分为两道,第一道是使用去鳞刀刮鳞,第二道是使用两侧的滚轮将鱼背和鱼肚剩余的鱼鳞剔除,两个滚轮通过滑动轴承连接在纵向的Y轴上,前后方向的两个滚轮可以在滑动轴承的带动下自动让开调节大小,但是在滚轮的左右两侧还设有把鱼往下运送的装置,由于鱼有不同大小,为了让不同大小的鱼从运输装置中间通过,需要调节运输装置两者之间的距离,否则此杀鱼机对杀鱼的类型、大小都有限定,不能完全体现杀鱼机的价值,为此急需解决上述所说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鱼装置,该装置配合去鳞滚轮根据不同鱼的大小调节彼此之间的间隔距离,让鱼在传送链的传送下顺利通过,让杀鱼机能适应更多类型、不同大小规格的鱼,为杀鱼工人减轻工作量,提高杀鱼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送鱼装置,包括机架、两根平行设置的X轴,所述X轴的两端通过滑动轴承连接在Y轴上,Y轴的两端固定在机架上,其中两根X轴上分别套有滚轮,在滚轮的左右两侧均对称设有送鱼机构,所述送鱼机构包括传送链、张紧臂、主动链轮、从动链轮、从动链轮轴以及凸台,所述主动链轮套在输入轴上,输入轴沿着Y轴方向设置,所述从动链轮套在从动链轮轴上,其中从动链轮轴垂直的置于两根X轴之间,所述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之间通过传送链连接,所述张紧臂的始端靠在凸台上、上臂端连接在从动链轮轴上、下臂端套在输入轴上,通过始端的联动使其上臂端带动从动链轮在两根X轴之间横向移动,使其下臂端在输入轴上左右摆动;所述凸台通过设置在机架上的摇臂活动连接在机架上,其中摇臂控制凸台旋转有三个挡位,通过转动凸台来调节对称设置的两个送鱼机构之间的间隔距离。

采用上述设计的送鱼装置,两个滚轮能在鱼被送下来的时候往前后两侧退开,以扩大通过的间隙,而左右两侧的间隙依靠人工调节摇臂使得两侧的送鱼机构往左右两边退开,鱼在去鳞的时候是鱼肚朝向前侧的滚轮,鱼鳍脊背朝向后侧的滚轮,左右两侧的送鱼机构贴合在长满鱼鳞的部位,二次去鳞主要是依靠两个滚轮刮鳞,送机机构主要负责把鱼继续往下挤送,在挤送的时候就要依靠凸台调节挡位来调节两个送机机构的间隔距离,既要保证不同规格大小的鱼通过,又要保证传送链抵在鱼背两侧将鱼往下挤送,让杀鱼机能适应更多类型、不同大小规格的鱼,为杀鱼工人减轻工作量,提高杀鱼效率。

进一步限定,所述张紧臂主要由两根竖杆和L型拨杆构成,两根竖杆的下端通过转动轴承连接在输入轴上,且两根竖杆置于主动链轮的两侧,两根竖杆的上端与从动链轮轴固定连接且置于从动链轮的两侧,两根竖杆相互平行且通过横杆固定连接,在其中一根竖杆的垂直方向连接着拨杆的其中一端,拨杆的另一端靠在凸台上,随着凸台的转动而在X方向上左右移动。张紧臂可以调节两侧的从动链轮的间距,竖杆的下端是绕着输入轴按一定角度转动,上端顺着左右摆动使其两侧的传送链和从动轮往两侧退开,扩宽鱼通过的距离,配合可退开的滚轮,让更大规格的鱼通过以完成二次去鳞的工序,在鱼完全顺利通过的情况下保证鱼鳞能刮干净,免去鱼的人工后处理,提高杀鱼速度和效率。

进一步限定,所述凸台的中心设有安装孔,以安装孔为中心在凸台的上下两边侧设有一挡弧形部、左右两侧设有交叉对称的二挡弧形部和三挡弧形部,一挡弧形部、二挡弧形部、三挡弧形部的弧度依次递增,相互之间采用圆弧倒角过渡。

进一步限定,所述传送链为尖齿链,尖齿链转动的时候其中的尖齿能够卡在鱼皮上把鱼往下挤送,而鱼皮具有较高的韧性,尖齿链既能够平稳的传送既不会将鱼戳坏,保证鱼的完整性,也能保证去鳞、破肚和去肠的杀鱼工序更顺畅、快捷。

进一步限定,所述滑动轴承与机架之间连接有拉伸弹簧,在拉伸弹簧正常状态两个滑动轴承的间距为最近状态,即两个滚轮之间的间距最小,能够容纳较小体型的鱼通过,在拉伸弹簧的压缩状态下两个滚轮的间距被较大体型的鱼撑开,便于通过,滑动轴承往两侧退开使其鱼通过后可以在拉伸弹簧的作用下回位,保证下一次较小体型的鱼再次通过,保证杀鱼机的灵活性。

进一步限定,经过实践证明,凸台在三挡位时容易自动跳挡至一挡位,为了保证不自动跳挡影响杀鱼进程,在机架上设有对凸台进行限位的限位销,限位销的端头设有置于机架外侧面的拉环,便于杀鱼工人更好的操作凸台,控制挡位变换。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送鱼装置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送鱼装置的凸台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送鱼装置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传送链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送鱼装置,包括机架1、两根平行设置的X轴2,所述X轴2的两端通过滑动轴承3连接在Y轴4上,在滑动轴承3的相对内侧面上设有限位块31,防止两个X轴2靠太近,影响滚轮的间距,所述滑动轴承3与机架1之间连接有拉伸弹簧,拉伸弹簧是为了让滑动轴承3向两侧被推挤开后迅速回位,Y轴4的两端固定在机架1上,其中两根X轴2上分别套有滚轮5,在滚轮5的左右两侧均对称设有送鱼机构,所述送鱼机构包括传送链6(如图4)、张紧臂7、主动链轮8、从动链轮9、从动链轮轴10以及凸台11,所述主动链轮8套在输入轴12上,输入轴12沿着Y轴4方向设置,所述从动链轮9套在从动链轮轴10上,其中从动链轮轴10垂直的置于两根X轴2之间,所述主动链轮8和从动链轮9之间通过传送链6连接,传送链6为尖齿链,尖齿链的尖齿端可以卡住有较大韧性的鱼皮,保证输送进程,所述张紧臂7的始端71靠在凸台11上、上臂端72连接在从动链轮轴10上、下臂端73套在输入轴12上,通过张紧臂7始端71的联动使其上臂端72带动从动链轮9在两根X轴2之间横向移动,使其下臂端73在输入轴12上左右摆动;所述凸台11通过设置在机架1上的摇臂13活动连接在机架1上,其中摇臂13控制凸台11旋转有三个挡位,通过转动凸台11来调节对称设置的两个送鱼机构之间的间隔距离,凸台11的形状能够使其旋转一圈后从三挡位回到一挡位,即能够使两侧的送鱼机构从间隔距离最远回到初始距离最近的位置,使得多种规格大小鱼类通过的间隔距离随意调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张紧臂7主要由两根竖杆74和L型拨杆75构成,两根竖杆74的下端通过转动轴承连接在输入轴12上,且两根竖杆74置于主动链轮8的两侧,两根竖杆74的上端与从动链轮轴10固定连接且置于从动链轮9的两侧,两根竖杆74相互平行且通过横杆固定连接,在其中一根竖杆74的垂直方向连接着拨杆75的其中一端,拨杆75的另一端靠在凸台11上,随着凸台11的转动而在X方向上左右移动。张紧臂7的拨杆75被凸台11拨动而摆动的时候,每加大一个挡位,两根竖杆74的下端绕着输入轴12旋转偏移角度,左侧的竖杆74的上端沿着X轴2的方向往左侧移动相对距离,右侧的竖杆74的上端沿着X轴2的方向往右侧移动相对距离,正常情况下(即凸台11和拨杆75的配合在一挡位)时尖齿链是处于倾斜状态,即从动链轮9更靠近滚轮5,下侧的输入轴12和主动链轮8是始终固定在同一个位置不产生位移,这样能保证从动链轮9和从动链轮轴10在移动的时候处于X轴2中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台11的中心设有安装孔110,以安装孔110为中心在凸台11的上下两边侧设有一挡弧形部111、左右两侧设有交叉对称的二挡弧形部112和三挡弧形部113,即凸台11的左上侧对称凸台11的右下侧,凸台11的左下侧和凸台11的右上侧为二挡弧形部112,凸台11的左下侧对称凸台11的右上侧,凸台11的左上侧和凸台11的右下侧为三挡弧形部113,一挡弧形部111、二挡弧形部112、三挡弧形部113的弧度依次递增,相互之间采用圆弧倒角过渡,保证在转动的时候能快速、平稳的通过,让操作者更省力。

在本实施例中,在机架1上设有对凸台11进行限位的限位销14,限位销14的端头设有置于机架1外侧面的拉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送鱼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