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外源酶制备外销茶的工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133823发布日期:2020-12-01 13:08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外源酶制备外销茶的工艺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外源酶制备外销茶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不仅是世界第一大产茶国,也是世界茶叶主要出口国,2019年中国茶叶出口数量达36.66万吨,同比2018年增长0,5%,茶叶出口金额为20.2亿美元,同比2018年增长13.6%。在出口茶类中,绿茶红茶仍是主要茶叶出口品类,2019年中国绿茶出口达30.39万吨,同比2018年增长0.3%,占茶叶出口总量的82.8%,红茶出口量为3.52万吨,同比增长6,6%,占比9.6%。我国的绿茶主要销往摩洛哥、塞内加尔、加纳、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加纳、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

但是近年来,我国的绿茶出口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传统风味的绿茶销量平稳,而一些外形色泽乌褐,茶汤深黄红褐,滋味浓醇回甘,含有浓烈甜香的条形茶,在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加纳等国十分畅销,销量直线上升,己成供不应求态势。为此,国内一些茶叶出口企业,为了迎合这种销售新趋向,就将炒青绿茶外加一些红茶拼配,制成一种红绿混合外销茶出口,这种“红绿混合茶”,虽然赢得了一些国外市场,但也出现一些问题。例如这种茶,尽管色泽与口感尚可,但冲泡后叶底红绿混杂,滋味欠醇和,如贮放时间稍长,甜香味就减弱,陈化味凸显,色香味品质下降,不符合外商的高标准需求。为此,如何研发一款深受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等国喜爱的新型改良外销茶,扩大外销市场,加大出口创汇,是我国茶叶出口企业急需要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外源酶制备外销茶的工艺方法,解决现有外销茶采用绿茶和红茶拼配质量不稳定,口感欠佳的问题。该工艺方法制得的外销茶外形为“眉状”,色泽鸟褐油润,冲泡后汤色黄红明亮,似黄酒色,叶底黄褐浅红,滋味浓厚甘醇,茶香浓醇,甜香凸显。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外源酶制备外销茶的工艺方法,其主要包括糖化酵母茶的制作工艺方法和利用外源酶促发酵制备外销茶的工艺方法,其中糖化酵母茶的工艺流程:鲜叶原料→电热萎凋→加酶揉捻→发酵→酶解糖化→糖化酵母茶。利用外源酶促发酵制备外销茶的工艺流程:炒青绿茶→加酶软化→加糖化酵母茶混合→酶促发酵→解块筛末→热风初烘→渥堆发酵→电热滚形→提香灭菌→车色紧形→抖筛分级→匀堆→外销茶。

一种利用外源酶制备外销茶的工艺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一:制备糖化酵母茶,具体方法如下:

s1:鲜叶原料,采摘一芽3-4叶及对夹叶的中低档茶树鲜叶原料;

s2:电热萎凋,将采摘的鲜叶原料,输入电热萎凋机进行萎凋,设定电热萎凋机的热风温度为38-40℃,风量为3-4立方米/秒,萎凋时间5-6h,通过热风萎凋散发“青草气”,促使芽叶失水枯萎与氧化红变,使萎凋后的芽叶失水率达到40-45%,红变率达45%~48%;

s3:加酶揉捻,在萎凋后的芽叶中加入重量比为0.1-0.3%,α-淀粉酶拌匀,再输入揉捻机揉捻50-55min,其中轻揉12min,加压重揉33-38min,松揉5min;通过揉捻作用,一方面,使芽叶细胞破碎率达83-85%,让α-淀粉酶浸入细胞内层,便于后期酶解糖化反应;另一方面,促使芽叶揉捻成条,茶汁外溢。所述α-淀粉酶,为浅黄色粉末状,产自山东苏柯汉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该酶系统名称为1,4-α-d-葡聚糖水解酶,别名为液化型淀粉酶、液化酶,它能将淀粉水解糊精,葡萄糖和麦芽糖。其酶活力为20万u/ml,酶活力保存率为99.9%,有效物质含量为99.6%,酶解适宜ph值6.0-6.5,酶解适宜温度50-70℃,是属于食品级天然生物酶。

s4:发酵,将加酶揉捻后芽叶移入智能发酵室进行发酵,设定茶叶堆放厚度为75-80cm,发酵温度为45-50℃,发酵湿度为95-98%,发酵时间为4-5h,发酵时每隔30-35min,供氧排气1次,进行高温增湿酶促发酵;利用茶叶内含多酚氧化酶,便其发酵为红茶。同时利用外加α-淀粉酶的酶解反应,使芽叶内含淀粉转化为葡萄糖,麦芽糖以增添甘甜滋味。

s5:酶解糖化:将发酵后芽叶输入电热滚筒炒干机中进行酶解糖化反应,设定电热滚筒炒干机电热温度为60-70℃,糖化时间为80-90min;一方面利用α-淀粉酶酶解适宜的温度,加大酶解糖化反应,大量形成多糖体甜味物质;另一方面,利用电热干燥和滚筒旋转作用,解散茶团,烘干水分,烘干至茶叶含水量在20~25%,即得糖化酵母茶。

二:利用糖化酵母茶制备外销茶

1)制备原料:为统传工艺制备的炒青绿茶;

2)加酶软化:将单宁酶粉剂中加水稀释成浓度为60-70%的单宁酶溶液,通过喷雾加湿器将单宁酶溶液均匀喷洒在炒青绿茶上并混匀,所述单宁酶的用量为茶叶质量的0.04-0.08%。再输入摊青机软化60-80min,使其成为软化回潮绿茶。所述单宁酶为黄褐色粉状,为河北润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单宁酶全称为单宁酯酰水解酶,是一种胞外酶,它可以水解没食子酸单宁中的酯键,生成没食子酸和葡萄糖,能提高茶汤冲泡率,保持色泽,改善口感。其酶活力为10万u/ml,酶活力保存率为99.9%,有效物质含量为92%,酶解适宜ph值5.5-6,酶解适宜温度50-60℃,是属于食品级天然生物酶。采用加酶软化的主要作用:一方面,使其软化回潮以便与糖化酵母茶,充分融合发酵;另一方面,减轻中低档炒青绿茶苦涩味,防止茶汤浑浊,提高冲泡率,增添汤色浓醇度。

3)加糖化酵母茶混合:向软化回潮绿茶中加入重量比为25~35%的糖化酵母茶,输入槽式拌混机,进行混合拌匀,使糖化酵母茶与软化回潮绿茶拌匀获得混合茶。

4)酶促发酵:将混合茶移入智能发酵室进行酶促发酵,堆放厚度为80-90cm,发酵温度为50-55℃,发酵湿度为85-90%,发酵时间为2-3h,并每隔30-35min供氧排气1次;进行多酚氧化酶、α-淀粉酶、单宁酶“三酶发酵”。利用三酶发酵的益处:其一,利用糖化酵母茶中内含的多酚氧化酶,促进软化的炒青绿茶产生自然发酵,通过氧化反应,促使叶绿素转化为茶黄素,茶红素,使茶汤变红,改变绿茶风味。其二,利用酵母茶中带有的α-淀粉酶,产生酶解反应,使芽叶中淀粉,水解转化为葡萄糖,麦芽糖,以增添甜醇滋味。其三,利用外加单宁酶水解反应,减轻苦涩味,提高冲泡率和水浸出物含量,使茶汤滋味浓厚甘醇,黄红明亮,似黄酒色。

5)解块筛末:将酶促发酵的茶叶输入抖筛机,通过振动抖筛作用,解散茶团,筛除去茶末、茶灰杂物;所述抖筛机的筛网目数为10目。

6)热风初烘:将解块筛末后的混合茶输入电热烘干机中进行烘干,设定温度为120-130℃,时间为8-10min,利用电热作用烘干水分,使其含水量在20-25%之间,成为黄褐色的初制复合茶。

7)渥堆发酵:将初制复合茶移入智能发酵室进行渥堆发酵;设定堆放厚度为90-100cm,渥堆温度为38-42℃,渥堆湿度为80-85%,渥堆时间为35-40h,并每隔3-4h供氧排气1次;通过渥堆发酵产生三大有益作用:1.继续使茶叶中内含的淀粉、蛋白质在渥堆过程中,由糖化菌酶将其酵解成葡萄糖、氨基酸,增添甜香和鲜爽滋味。2.利用渥堆发酵的湿热反应和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使其滋味转化为浓厚甘醇,汤色转变为红褐。3.利用渥堆发酵,促使茶多酚、儿茶素含量下降,水溶性果胶、茶褐素上升,为乌褐油润外形色泽的形成奠定基础。

8)电热滚形:将渥堆发酵后的茶叶输入电热滚筒炒干机,设定电热温度为125-130℃,滚形时间为14-16min,利用电热干燥和滚筒旋转作用,烘干水分,滚炒制形,使其成为眉形,即得外销茶。

9)提香灭菌:将滚形后的茶叶输入电磁滚筒炒干机进行电磁提香灭菌。设定提香温度为110-120℃,灭菌时间为15-20min。通过电磁滚筒炒干机的不断旋转烘炒,利用电磁辐射深入到茶叶内层,干燥水分使其含水量≤5.5%,促进芳香物质挥发,同时杀灭微生物杂菌,确保外销茶的质量安全。

10)车色紧形:将电磁提香后的茶叶输入滚筒车色机,利用滚筒的转动,促使芽叶中水溶性果胶和茶褐素与滚筒壁摩擦起霜,形成油润乌褐的色泽,并使眉形更为紧实光滑。

11)抖筛分级:将车色紧形后的茶叶输入三层抖筛机进行分级并筛除碎末茶;所述三层抖筛机共设置有三层筛网,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层筛网、第二层筛网和第三层筛网,所述第一层筛网的筛孔目数为6目,第二层筛网的筛孔目数为8目,第三层筛网的筛孔目数为10目。通过振动抖筛作用,分成三个等级茶,并筛除碎末茶。将第一层筛网上的茶,定为3级茶,第二层筛网上的茶,定为2级茶,第三层筛网的茶,定为1级茶,筛网下的茶,为碎末茶。

12)匀堆,通过匀堆将不同品类的外销茶进行拼配匀堆,从而得到不同等级和需求的茶叶。

为提高匀堆的效果,所述步骤12)采用匀堆机进行匀堆,所述匀堆机包括长条形箱体,所述箱体内并排设置有多个分料斗,所述分料斗的下方设置有来回移动的行车,所述行车上设置有匀堆槽,匀堆槽的底部设置有传送带,所述每个分料斗对应设置一个茶叶进料装置,所述匀堆槽的下方设置有茶叶输送带,所述茶叶输送带的出料端设置有振动筛,所述振动筛设置有一层筛网,筛网的目数为9-11目,在筛网上下各设置有一个出料口,所述筛网上层出料口直接与包装箱对接,筛网下方出料口设置有回流输送装置,回流输送装置的另一端位于分料斗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本发明的工艺方法能够获得一款区别与传统绿茶和红茶的外销茶,本工艺利用酶促发酵、渥堆等方法对绿茶进行处理,从而获得一款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特殊茶叶,以满足国外市场的喜好。通过本工艺方法获得的茶叶其外形为“眉状”,色泽乌褐油润,冲泡后汤色黄红明亮,似“黄酒色”,叶底黄褐浅红,滋味浓厚甘醇,茶香浓醇,甜香凸显,深受外商青睐。同时,还通过匀堆机进行拼配匀堆,从而获得不同等级和口感差异性的外销茶,以满足不同地区和人群对茶叶品质的需求。此外,该匀堆机还能够解决传统匀堆机匀堆均匀性差的问题,可提高茶叶混合的均匀性,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利用外加α-淀粉酶和茶叶内含多酚氧化酶的酶解发酵,制成糖化酵母茶,为新型外销茶的制备,提供了良好的生物发酵菌种酶源。通过外加单宁酶,软化外销炒青绿茶以及利用多酚氧化酶、α-淀粉酶、单宁酶的三酶发酵作用,改变绿茶风味,减轻苦涩味,提高水浸出物含量,才制成了新型外销茶的浓厚甘醇滋味,黄红明亮的黄酒色茶汤,黄褐浅红叶底的独特品质。通过渥堆发酵工艺的湿热作用和糖化菌酶的水解反应以及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增添了葡萄糖、氨基酸、水溶性果胶含量,对形成茶香浓醇,甜香凸显的品质有重要作用。运用电热滚形、电磁提香灭菌、车色紧形等工艺,不仅制成了油润光滑紧实鸟褐的眉形,而且促进芳香物质挥发,杀灭微生物杂菌,确保了外销茶的质量安全,防止细菌等滋生霉变。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中匀堆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利用外源酶制备外销茶的工艺方法,如图1所示,其主要包括糖化酵母茶的制作工艺方法和利用外源酶促发酵制备外销茶的工艺方法,其中糖化酵母茶的工艺流程:鲜叶原料→电热萎凋→加酶揉捻→发酵→酶解糖化→糖化酵母茶。利用外源酶促发酵制备外销茶的工艺流程:炒青绿茶→加酶软化→加糖化酵母茶混合→酶促发酵→解块筛末→热风初烘→渥堆发酵→电热滚形→提香灭菌→车色紧形→抖筛分级→匀堆→外销茶。下面具体描述分别利用春季、夏季和秋季茶叶制备外销茶的工艺方法。

实施例1:利用春季茶叶制备外销茶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先利用春季茶叶制备糖化酵母茶,具体方法如下:

s1:鲜叶原料,采摘一芽3-4叶及对夹叶的中低档茶树鲜叶原料;

s2:电热萎凋,将采摘的鲜叶原料,输入电热萎凋机进行萎凋,设定电热萎凋机的热风温度为39-40℃,风量为3-3.5立方米/秒,萎凋时间5.5-6h,通过热风萎凋散发“青草气”,促使芽叶失水枯萎与氧化红变,使萎凋后的芽叶失水率达到43-45%,红变率达45%~48%;所述电热萎凋机优选但不限于yf-6cwd-30型红茶萎凋机,该机设有电热装置、热风装置、温控装置、控速装置、进料与出料输送带,可进行自动化萎凋茶叶。

s3:加酶揉捻,在萎凋后的芽叶中加入重量比为0.1-0:15%,α-淀粉酶拌匀,再输入揉捻机揉捻,先轻揉12min,再加压重揉33-38min,最后松揉5min,使芽叶细胞破碎率达84-85%;所述重揉,指茶叶装满后,对茶叶下压1/4的高度。

s4:发酵,将加酶揉捻后芽叶平摊在不锈钢平台上并移入智能发酵室进行发酵,设定茶叶堆放厚度为75-78cm,发酵温度为48-50℃,发酵湿度为95-96%,发酵时间为4.8-5h,发酵时每隔30-32min,供氧排气1次,进行高温增湿酶促发酵;

s5:酶解糖化:将发酵后芽叶输入6ccp-110型电热滚筒炒干机中进行酶解糖化反应,设定电热滚筒炒干机电热温度为67-70℃,糖化时间为88-90min,制成含水量在20-23%的糖化酵母茶保存备用。所述糖化酵母茶可以存在放冻库中进行冷冻保存,后期根据需要的量进行取放。

二:利用糖化酵母茶制备外销茶

1)制备原料:为统传工艺制备的炒青绿茶;所述炒青绿茶的制备工艺主要通过杀青,揉捻、烘干工序制得,为现有工艺方法,在此不做详述。

2)加酶软化:将单宁酶粉剂中加水稀释成浓度为62-65%的单宁酶溶液,通过喷雾加湿器将单宁酶溶液均匀喷洒在炒青绿茶上并混匀,所述单宁酶的用量为茶叶质量的0.04-0.05%。再输入摊青机软化65-68min,使其成为软化回潮绿茶。所述摊青机优选采用6ct-26zd型自动摊青机。

3)加糖化酵母茶混合:向软化回潮绿茶中加入重量比为27~28%的糖化酵母茶,输入槽式拌混机,进行混合拌匀,使糖化酵母茶与软化回潮绿茶拌匀获得混合茶。

4)酶促发酵:将混合茶均匀摊放在不锈钢平台上并移入智能发酵室进行酶促发酵,堆放厚度为88-90cm,发酵温度为53-55℃,发酵湿度为85-88%,发酵时间为2.8-3h,并每隔34-35min供氧排气1次;

5)解块筛末:将酶促发酵的茶叶输入抖筛机,通过振动抖筛作用,解散茶团,筛除去茶末、茶灰杂物;所述抖筛机筛网目数为10目。

6)热风初烘:将解块筛末后的混合茶输入电热烘干机中进行烘干,设定温度为125-130℃,时间为9-10min,利用电热作用烘干水分,使含水量在23-25%之间,成为黄褐色的初制复合茶。所述烘干机优选6chcdl-20型电热烘干机,该机由电热装置、温控装置、定时装置、变频调速装置、风量控制装置等组成。

7)渥堆发酵:将初制复合茶摊放在不锈钢平台上并移入智能发酵室进行渥堆发酵;设定堆放厚度为95-100cm,渥堆温度为40-42℃,渥堆湿度为83-85%,渥堆时间为38-40h,并每隔3-4h供氧排气1次;

8)电热滚形:将渥堆发酵后的茶叶输入电热滚筒炒干机,设定电热温度为125-128℃,滚形时间为14-15min,利用电热干燥和滚筒旋转作用,烘干水分,滚炒制形,使其成为眉形。优选采用6ccp-110型电热滚筒炒干机。

9)提香灭菌:将滚形后的茶叶输入电磁滚筒炒干机进行电磁提香灭菌。设定提香温度为115-120℃,灭菌时间为16-18min,使其含水量≤5.5%。所述提香灭菌机优选为afy-600型电磁滚筒炒干机,该机由机架滚筒体,传动装置,电磁装置,温控装置,程控触模屏,除尘排湿装置等组成。利用提香灭菌机13的电磁辐射作用,深入到茶叶内层,干燥水分,促进芳香物质挥发,杀灭微生物杂菌,确保外销茶的质量安全。

10)车色紧形:将电磁提香后的茶叶输入滚筒车色机,利用滚筒的转动,促使芽叶中水溶性果胶和茶褐素与滚筒壁摩擦起霜,形成油润乌褐的色泽,并使眉形更为紧实光滑。所述滚筒车色机优选6ccg-800型车色机,所述6ccg-800型车色机由八角滚筒、机架和传动装置等组成。每台车色机设置有两个八角滚筒,两个八角滚筒通过同一个传动装置带动,其筒体长800~980cm,滚筒材质为1.5~2mm钢板,对角线长度为80cm,滚筒转速为40~45转/min。利用滚筒的转动,促使芽叶中的水溶性果胶和茶褐素与滚筒壁摩擦起霜,形成油润鸟褐的色泽和紧结光滑的眉形。

11)抖筛分级:将车色紧形后的茶叶输入三层抖筛机进行分级并筛除碎末茶;将第一层筛网上的茶,定为3级茶,第二层筛网上的茶,定为2级茶,第三层筛网的茶,定为1级茶,筛网下的茶,为碎末茶。

12)根据需求通过匀堆机对获得的不同等级的外销茶进行匀堆拼配,获得不同等级和口感的外销茶。

为提高匀堆的质量,步骤12采用匀堆机进行匀堆,如图2所示,所述匀堆机包括长条形箱体1,所述箱体1内并排设置有多个分料斗2,所述分料斗2的下方设置有来回移动的行车3,所述行车3上设置有匀堆槽4,匀堆槽4的底部设置有传送带41,所述每个分料斗2对应设置一个茶叶进料装置10,所述匀堆槽4的下方设置有茶叶输送带5,所述茶叶输送带5的出料端设置有振动筛6,所述振动筛6设置有一层筛网601,筛网601的目数为9-11目,在筛网601上下各设置有一个出料口,所述筛网601上层出料口直接与包装箱对接,筛网601下方出料口设置有回流输送装置7,回流输送装置7的另一端位于分料斗2上。该结构使得通过振动筛6筛下的茶末和细茶能够通过回流输送装置7回到分料斗2中,通过分料斗2落入匀堆槽4再次进行混合,如此反复多次,从而使茶叶中的茶末和细茶能够均匀的分配到各个打包箱中,同时,也能够保证每个打包箱中茶末和细茶分布的均匀性,避免同一批茶叶中,同一箱茶叶大小分配不均匀以及不同箱茶叶大小不一致的问题。通过匀堆机的作用,可以对茶叶的口感和等级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区域对茶叶的要求。

实施例2:利用夏季茶叶制备外销茶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先利用春季茶叶制备糖化酵母茶,具体方法如下:

s1:鲜叶原料,采摘一芽3-4叶及对夹叶的中低档茶树鲜叶原料;

s2:电热萎凋,将采摘的鲜叶原料,输入电热萎凋机进行萎凋,设定电热萎凋机的热风温度为38-39℃,风量为3.5-4立方米/秒,萎凋时间5-5.3h,通过热风萎凋散发“青草气”,促使芽叶失水枯萎与氧化红变,使萎凋后的芽叶失水率达到40-42%,红变率达45%~48%;

s3:加酶揉捻,在萎凋后的芽叶中加入重量比为0.15-0.18%,α-淀粉酶拌匀,再输入揉捻机揉捻,先轻揉12min,再加压1/4重揉36-38min,最后松揉5min,使芽叶细胞破碎率达82-83%;

s4:发酵,将加酶揉捻后芽叶平摊在不锈钢平台上并移入智能发酵室进行发酵,设定茶叶堆放厚度为75-78cm,发酵温度为45-47℃,发酵湿度为95-96%,发酵时间为4-4.3h,发酵时每隔33-34min,供氧排气1次,进行高温增湿酶促发酵;

s5:酶解糖化:将发酵后芽叶输入电热滚筒炒干机中进行酶解糖化反应,设定电热滚筒炒干机电热温度为65-66℃,糖化时间为85-87min,制成含水量在20-23%的糖化酵母茶保存备用。所述糖化酵母茶可以存在放冻库中进行冷冻保存,后期根据需要的量进行取放。

二:利用糖化酵母茶制备外销茶

1)制备原料:为统传工艺制备的炒青绿茶;所述炒青绿茶的制备工艺主要通过杀青,揉捻、烘干工序制得,为现有工艺方法,在此不做详述。

2)加酶软化:将单宁酶粉剂中加水稀释成浓度为64-65%的单宁酶溶液,通过喷雾加湿器将单宁酶溶液均匀喷洒在炒青绿茶上并混匀,所述单宁酶的用量为茶叶质量的0.05-0.06%。再输入摊青机软化68-70min,使其成为软化回潮绿茶。

3)加糖化酵母茶混合:向软化回潮绿茶中加入重量比为27~28%的糖化酵母茶,输入槽式拌混机,进行混合拌匀,使糖化酵母茶与软化回潮绿茶拌匀获得混合茶。

4)酶促发酵:将混合茶均匀摊放在不锈钢平台上并移入智能发酵室进行酶促发酵,堆放厚度为85-87cm,发酵温度为52-53℃,发酵湿度为85-90%,发酵时间为2-3h,并每隔30-35min供氧排气1次;

5)解块筛末:将酶促发酵的茶叶输入抖筛机,通过振动抖筛作用,解散茶团,筛除去茶末、茶灰杂物;所述抖筛机筛网目数为10目。

6)热风初烘:将解块筛末后的混合茶输入电热烘干机中进行烘干,设定温度为125-128℃,时间为9-10min,利用电热作用烘干水分,使含水量在24-25%之间,成为黄褐色的初制复合茶。

7)渥堆发酵:将初制复合茶摊放在不锈钢平台上并移入智能发酵室进行渥堆发酵;设定堆放厚度为90-95cm,渥堆温度为38-40℃,渥堆湿度为86-88%,渥堆时间为36-38h,并每隔3-4h供氧排气1次;

8)电热滚形:将渥堆发酵后的茶叶输入电热滚筒炒干机,设定电热温度为125-128℃,滚形时间为15-16min,利用电热干燥和滚筒旋转作用,烘干水分,滚炒制形,使其成为眉形。

9)提香灭菌:将滚形后的茶叶输入电磁滚筒炒干机进行电磁提香灭菌。设定提香温度为115-117℃,灭菌时间为15-16min,使其含水量≤5.5%。

10)车色紧形:将电磁提香后的茶叶输入滚筒车色机,利用滚筒的转动,促使芽叶中水溶性果胶和茶褐素与滚筒壁摩擦起霜,形成油润乌褐的色泽,并使眉形更为紧实光滑。

11)抖筛分级:将车色紧形后的茶叶输入三层抖筛机进行分级并筛除碎末茶;将第一层筛网上的茶,定为3级茶,第二层筛网上的茶,定为2级茶,第三层筛网的茶,定为1级茶,筛网下的茶,为碎末茶。

12)根据需求通过匀堆机对获得的不同等级的外销茶进行匀堆拼配,获得不同等级和口感的外销茶。

实施例3:利用秋季茶叶制备外销茶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先利用春季茶叶制备糖化酵母茶,具体方法如下:

s1:鲜叶原料,采摘一芽3-4叶及对夹叶的中低档茶树鲜叶原料;

s2:电热萎凋,将采摘的鲜叶原料,输入电热萎凋机进行萎凋,设定电热萎凋机的热风温度为38-39℃,风量为3.9-4立方米/秒,萎凋时间5-5.2h,通过热风萎凋散发“青草气”,促使芽叶失水枯萎与氧化红变,使萎凋后的芽叶失水率达到40-43%,红变率达45%~48%;

s3:加酶揉捻,在萎凋后的芽叶中加入重量比为0.18-0.2%,α-淀粉酶拌匀,再输入揉捻机揉捻,先轻揉15min,再加压1/4重揉36-38min,最后松揉5min,使芽叶细胞破碎率达82-83%;

s4:发酵,将加酶揉捻后芽叶平摊在不锈钢平台上并移入智能发酵室进行发酵,设定茶叶堆放厚度为75-78cm,发酵温度为45-46℃,发酵湿度为96-98%,发酵时间为4-4.2h,发酵时每隔34-35min,供氧排气1次,进行高温增湿酶促发酵;

s5:酶解糖化:将发酵后芽叶输入电热滚筒炒干机中进行酶解糖化反应,设定电热滚筒炒干机电热温度为65-66℃,糖化时间为83-85min,制成含水量在24-25%的糖化酵母茶保存备用。所述糖化酵母茶可以存在放冻库中进行冷冻保存,后期根据需要的量进行取放。

二:利用糖化酵母茶制备外销茶

1)制备原料:为统传工艺制备的炒青绿茶;所述炒青绿茶的制备工艺主要通过杀青,揉捻、烘干工序制得,为现有工艺方法,在此不做详述。

2)加酶软化:将单宁酶粉剂中加水稀释成浓度为68-70%的单宁酶溶液,通过喷雾加湿器将单宁酶溶液均匀喷洒在炒青绿茶上并混匀,所述单宁酶的用量为茶叶质量的0.06-0.08%。再输入摊青机软化68-70min,使其成为软化回潮绿茶。

3)加糖化酵母茶混合:向软化回潮绿茶中加入重量比为30~32%的糖化酵母茶,输入槽式拌混机,进行混合拌匀,使糖化酵母茶与软化回潮绿茶拌匀获得混合茶。

4)酶促发酵:将混合茶均匀摊放在不锈钢平台上并移入智能发酵室进行酶促发酵,堆放厚度为85-86cm,发酵温度为50-52℃,发酵湿度为88-90%,发酵时间为2.2-2.5h,并每隔32-35min供氧排气1次;

5)解块筛末:将酶促发酵的茶叶输入抖筛机,通过振动抖筛作用,解散茶团,筛除去茶末、茶灰杂物;所述抖筛机筛网目数为10目。

6)热风初烘:将解块筛末后的混合茶输入电热烘干机中进行烘干,设定温度为120-130℃,时间为8-10min,利用电热作用烘干水分,使含水量在23-25%之间,成为黄褐色的初制复合茶。

7)渥堆发酵:将初制复合茶摊放在不锈钢平台上并移入智能发酵室进行渥堆发酵;设定堆放厚度为90-95cm,渥堆温度为38-40℃,渥堆湿度为83-85%,渥堆时间为35-36h,并每隔3-3.5mh供氧排气1次;

8)电热滚形:将渥堆发酵后的茶叶输入电热滚筒炒干机,设定电热温度为125-127℃,滚形时间为15-16min,利用电热干燥和滚筒旋转作用,烘干水分,滚炒制形,使其成为眉形。

9)提香灭菌:将滚形后的茶叶输入电磁滚筒炒干机进行电磁提香灭菌。设定提香温度为116-118℃,灭菌时间为18-20min,使其含水量≤5.5%。

10)车色紧形:将电磁提香后的茶叶输入滚筒车色机,利用滚筒的转动,促使芽叶中水溶性果胶和茶褐素与滚筒壁摩擦起霜,形成油润乌褐的色泽,并使眉形更为紧实光滑。

11)抖筛分级:将车色紧形后的茶叶输入三层抖筛机进行分级并筛除碎末茶;将第一层筛网上的茶,定为3级茶,第二层筛网上的茶,定为2级茶,第三层筛网的茶,定为1级茶,筛网下的茶,为碎末茶。

12)根据需求通过匀堆机对获得的不同等级的外销茶进行匀堆拼配,获得不同等级和口感的外销茶。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