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外源酶制备外销茶的连续化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33820发布日期:2020-12-01 13:08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外源酶制备外销茶的连续化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外源酶制备外销茶的连续化生产线。



背景技术:

我国不仅是世界第一大产茶国,也是世界茶叶主要出口国,2019年中国茶叶出口数量达36.66万吨,同比2018年增长0,5%,茶叶出口金额为20.2亿美元,同比2018年增长13.6%。在出口茶类中,绿茶红茶仍是主要茶叶出口品类,2019年中国绿茶出口达30.39万吨,同比2018年增长0.3%,占茶叶出口总量的82.8%,红茶出口量为3.52万吨,同比增长6,6%,占比9.6%。我国的绿茶主要销往摩洛哥、塞内加尔、加纳、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加纳、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

但是近年来,我国的绿茶出口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传统风味的绿茶销量平稳,而一些外形色泽乌褐,茶汤深黄红褐,滋味浓醇回甘,含有浓烈甜香的条形茶,在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加纳等国十分畅销,销量直线上升,己成供不应求态势。为此,国内一些茶叶出口企业,为了迎合这种销售新趋向,就将炒青绿茶外加一些红茶拼配,制成一种红绿混合的外销茶出口,然后再经过一定时间的存放,以得到茶汤颜色深,味道重的外销茶。这类红绿混合茶,虽然赢得了一些国外市场,但也出现一些问题。例如这种茶尽管色泽与口感尚可,但冲泡后叶底红绿混杂,滋味欠醇和,如果贮放时间稍长,甜香味就减弱,陈化味凸显,色香味品质下降,不符合外商的高标准需求。为此,如何研发一款深受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等国喜爱的新型改良外销茶以及制备该类外销茶的连续化生产线,扩大外销市场,加大出口创汇,是我国茶叶出口企业急需要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外源酶制备外销茶的连续化生产线,解决现有外销茶采用绿茶和红茶拼配质量不稳定,口感欠佳的问题。本发明生产线制得的外销茶外形为“眉状”,色泽鸟褐油润,冲泡后汤色黄红明亮,似“黄酒色”,叶底黄褐浅红,滋味浓厚甘醇,茶香浓醇,甜香凸显。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外源酶制备外销茶的连续化生产线,包括通过输送装置顺次连接在一起的萎凋机、揉捻机组、发酵渥堆室及置于第一发酵渥堆室内且可移动的摊放平台、糖化机,还包括回潮软化机组,所述回潮软化机组和糖化机的出料口通过输送装置连接至拌混机,所述拌混机之后通过输送装置顺次连接设置有第二发酵渥堆室、抖筛机、烘干机、第三发酵渥堆室、制形机、提香灭菌机、车色机组、抖筛分级机。

为完成不同茶叶间不同比例的拼配,所述抖筛分级机的出料口连接设置有一组储料仓;还设置有与储料仓相连的匀堆机,所述匀堆机包括长条形箱体,所述箱体内并排设置有多个分料斗,还设置有备用储料仓,所述储料仓和备用储料仓与分料斗一一对应。

为使茶叶混合的更加均匀,所述分料斗的下方设置有来回移动的行车,所述行车上设置有匀堆槽,匀堆槽的底部设置有传送带,所述每个分料斗对应设置一个茶叶进料装置,所述匀堆槽的下方设置有茶叶输送带,所述茶叶输送带的出料端设置有振动筛,所述振动筛设置有一层筛网,筛网的目数为9-11目,在筛网上下各设置有一个出料口,所述筛网上层出料口直接与包装箱对接,筛网下方出料口设置有回流输送装置,回流输送装置的另一端位于分料斗上。

进一步的,所述匀堆槽上间隔设置有一组匀叶器,所述匀叶器位于两分料斗之间的下方;所述分料斗的下方设置有流量控制阀。

为提高α-淀粉酶优化茶叶品质的作用,所述揉捻机组包括并排设置的一组揉捻机,在揉捻机组的下方设置有茶叶输送带,所有揉捻机的出料口均位于茶叶输送带上方,所述揉捻机组上设置有来回移动的振动送料槽,所述振动送料槽上设置有装有α-淀粉酶溶液的超声波雾化加湿器;为保证单宁酶与茶叶混合均匀,所述回潮软化机组包括并排设置的一组摊青机,架设在摊青机上可来回移动的平输机,所述平输机上设置有装有单宁酶溶液的超声波雾化加湿器,所述摊青机的进料端也设置有装有单宁酶溶液的超声波雾化加湿器。

为提高渥堆发酵的质量,便于自动化控制,所述第一发酵渥堆室、第二发酵渥堆室和第三发酵渥堆室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发酵渥堆室为室内地面和墙面上铺设有白瓷砖的密闭发酵室,密闭发酵室内设置有控制室内温度的空调、用于增加湿度的超声波雾化加湿器、用于排湿的排湿机及用于供氧的供氧机,还设置有温度湿度传感器、氧传感器。

为了便于后期对茶叶进行拼配以得到不同等级和要求的茶叶,所述抖筛分级机为三层抖筛机,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筛网、第二筛网和第三筛网,所述第一筛网的目数为6目,第二筛网的目数为8目,第三筛网的目数为10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本生产线,能够生产获得一款外形为“眉状”,色泽鸟褐油润的外销茶,且该外销茶冲泡后汤色黄红明亮,似黄酒色,叶底黄褐浅红,滋味浓厚甘醇,茶香浓醇,甜香凸显。解决了传统外销茶采用绿茶和红茶拼配质量不稳定,口感欠佳的问题。同时,还通过匀堆机进行拼配匀堆,从而获得不同等级和口感差异性的外销茶,以满足不同地区和人群对茶叶品质的需求。同时,该匀堆机还能够解决传统匀堆机匀堆均匀性差的问题,提高茶叶混合的均匀性,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利用外加α-淀粉酶和茶叶内含多酚氧化酶的酶解发酵,可制成糖化酵母茶,为新型外销茶的制备,提供了良好的生物发酵菌种酶源。通过外加单宁酶,软化外销炒青绿茶以及利用多酚氧化酶、α-淀粉酶、单宁酶的三酶发酵作用,改变绿茶风味,减轻苦涩味,提高水浸出物含量,才制成了新型外销茶的浓厚甘醇滋味,黄红明亮的黄酒色茶汤,黄褐浅红叶底的独特品质。本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人员工作强度小,且整个过程,操作人员基本不与茶叶接触,因此,避免了茶叶的二次加工污染,同时,还通过提香灭菌机对茶叶进行灭菌处理,从而提高了茶叶的清洁与饮用安全度。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生产线框图。

图2为本发明生产线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生产线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匀叶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利用外源酶制备外销茶的连续化生产线,包括通过输送装置顺次连接在一起的萎凋机1、揉捻机组2、第一发酵渥堆室3及置于第一发酵渥堆室3内且可移动的摊放平台4、糖化机5,还包括回潮软化机组6,所述回潮软化机组6和糖化机5的出料口通过输送装置连接至拌混机7,所述拌混机7之后通过输送装置顺次连接设置有第二发酵渥堆室8、抖筛机9、烘干机10、第三发酵渥堆室11、制形机12、提香灭菌机13、车色机组14、抖筛分级机15及设置在抖筛分级机15之后的储料仓16和用于茶叶匀堆的匀堆机17。

下面参照图2、图3接合外销茶的加工过程对本生产线的具体排布及其连接关系做具体描述。

首先,采摘的鲜叶通过提升机23送至萎凋机1中进行萎凋,所述萎凋机1,优选但不限于yf-6cwd-30型红茶萎凋机,该机设有电热装置、热风装置、温控装置、控速装置、进料与出料输送带,进行自动化萎凋茶叶。本项生产系统,配置萎凋机的目的,通过热风萎凋使茶叶散发“青草气”,促使芽叶失水枯萎与氧化红变,并带有淡雅花香。经萎凋机1萎凋后的茶叶被送至揉捻机组2进行揉捻,所述揉捻机组2包括并排设置的4个揉捻机,优选采用6ch-45型名优茶揉捻机,该机为铝质材料揉桶,不锈钢材料揉盘,铜质材料棱骨,很适合揉捻中低档鲜叶。在揉捻机组2的下方设置有茶叶输送带21,所有揉捻机的出料口均位于茶叶输送带21上方,所述揉捻机组2上设置有来回移动的振动送料槽22,所述振动送料槽22上设置有装有α-淀粉酶溶液的超声波雾化加湿器19。所述萎凋机1的出料口通过提升机23将茶叶输送至与揉捻机组2上方的振动送料槽22内。所述茶叶在进入揉捻机之前,通过超声波雾化加湿器19喷入α-淀粉酶溶液,采用超声波雾化加湿器19进行喷洒,能够将α-淀粉酶溶液分解成1-5μm的水雾,使α-淀粉酶溶液与茶叶混合的更加均匀。然后通过振动送料槽22的来回移动,将茶叶分配到不同的揉捻机内进行揉捻。配置揉捻机的目的,通过揉捻作用,使芽叶细胞破碎,揉捻成条,茶汁外溢,并使外加α-淀粉酶浸入细胞内层,产生酶化反应。

所述茶叶输送带21的出料口连接设置有提升机23,该处提升机23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水平输送带24,第一水平输送带24可正转和反转,从而使茶叶从两端的出料口出,在两端的出料口出通过摊放平台4接住茶叶并连通摊放平台4一起送入第一发酵渥堆室3中进行发酵。所述摊放平台4为长1.8米,宽0.8米,高1.2米,深1.1米的不锈钢材料的凹槽结构。摊放平台4下方设有四个支撑脚,支撑脚上设置有万向轮,便于移动。在摊放平台4的底部设置有12目的网孔结构,便于通风。所述第一发酵渥堆室3为室内地面和墙面上铺设有白瓷砖的密闭发酵室,既干净卫生,又不易沾附污染物,发酵室长15米,宽6米,高3米。密闭发酵室内设置有控制室内温度的空调20、用于增加湿度的超声波雾化加湿器19、用于排湿的排湿机30及用于供氧的供氧机40,还设置有温度湿度传感器50、氧传感器60。并可以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控制空调20、超声波雾化加湿器19、排湿机30和供氧机40的运行。在第一发酵渥堆室3中利用茶叶内含多酚氧化酶,便其发酵为红茶,同时利用外加α-淀粉酶的酶解反应,使芽叶内含淀粉转化为葡萄糖,麦芽糖以增添甘甜滋味。

经第一发酵渥堆室3发酵后的茶叶通过摊放平台4推至糖化机5的位置,然后通过提升机23将茶叶输送至糖化机5上进行酶解糖化反应。所述糖化机5优选采用6ccp-110型电热滚筒炒干机,该机设有电热装置、温控装置、定时装置,可智能设定温度与时间,进行糖化酵母茶的制作。配置糖化机的目的:通过α-淀粉酶的糖化酶解反应,形成多糖体甜味物质;同时利用电热干燥作用,烘干水分,制成糖化酵母茶。

将传统工艺方法制得的炒青绿茶输送至回潮软化机组6中进行回潮软化。所述回潮软化机组6包括并排设置的4台摊青机61,架设在摊青机61上可来回移动的平输机62,所述平输机62包括可正反转的输送带,在输送带的两端均设置有出料口,通过平输机62的移动及输送带的正反转实现将茶叶分配到不同的摊青机61内。在潮软化机组6的进料端地面上设置有进料槽,进料槽与平输机62间设置有提升机23,茶叶先倾倒在进料槽内,然后通过提升机23将茶叶提升至平输机62上。所述平输机62上设置有装有单宁酶溶液的超声波雾化加湿器19,所述摊青机61的进料端也设置有装有单宁酶溶液的超声波雾化加湿器19。通过2次喷洒单宁酶溶液,且采用超声波雾化加湿器19进行喷洒,使单宁酶溶液能够均匀的渗入茶叶中,同时,所述摊青机61优选采用6ct-26zd型自动摊青机,所述摊青机61包括箱体611,设置在箱体611上的多层筛网输送带612,每层所述筛网输送带612出料口的前下方设置有匀叶辊613,通过匀叶辊613带动茶叶翻转进入下一层筛网输送带612,所述超声波雾化加湿器19设置在摊青机61的进料口位置处。该摊青机61可以通过调整筛网输送带612的运行速度来调整摊青的时间,同时,可以通过超声波雾化加湿器19调整摊青所需的湿度,并通过匀叶辊613进一步提高单宁酶溶液与茶叶的混合均匀性,提高摊青回潮的质量。

所述摊青机61的出料口下方设置有第二水平输送带25,第二水平输送带25的出料口通过提升机23将茶叶输送至拌混机7中,所述糖化机5获得的糖化酵母茶同时通过提升机23输送至拌混机7中,通过拌混机7将糖化酵母茶与摊青回潮后的绿茶进行混合。所述拌混机优选6ch-30型槽式拌混机,包括槽体71,该槽体长3米,槽体宽0.6米,槽深0.6米,设置在槽体71底部的输送料带72,在槽体71上均匀设置有3个拌匀器73对茶叶进行搅拌混匀,将糖化酵母茶与软化绿茶拌匀融合制成复合茶。

所述拌混机7的出料口设置有第三水平输送带26,第三水平输送带26可正转和反转,从而使茶叶从两端的出料口出,在两端的出料口出通过摊放平台4接住茶叶并连通摊放平台4一起送入第二发酵渥堆室8中进行发酵。所述第二发酵渥堆室8的结构与第一发酵渥堆室3相同。混合发酵的作用:其一,利用糖化酵母茶中内含的多酚氧化酶,促进软化的炒青绿茶产生自然发酵,通过氧化反应,促使叶绿素转化为茶黄素,茶红素,使茶汤变红,改变绿茶风味。其二,利用酵母茶中带有的α-淀粉酶,产生酶解反应,使芽叶中淀粉,水解转化为葡萄糖,麦芽糖,以增添甜醇滋味。其三,利用外加单宁酶水解反应,减轻苦涩味,提高冲泡率和水浸出物含量,使茶汤滋味浓厚甘醇,黄红明亮,似黄酒色。

经第二发酵渥堆室8发酵后的茶叶通过摊放平台4转移至抖筛机9的进料位置,再通过提升机23将茶叶送入抖筛机9进行筛末。所述抖筛机9上设置有一层筛网,筛网的目数为10目。通过振动抖筛机9的作用,解散茶团,筛除去茶末、茶灰杂物。

经抖筛机9处理后的茶叶通过提升机23输送至烘干机10中进行烘干,所述烘干机优选6chcdl-20型电热烘干机,该机由电热装置、温控装置、定时装置、变频调速装置、风量控制装置等组成。该机通过电热源形成的热风,干燥茶叶水分,其烘干时间和烘干温度,通过温控装与定时装置设定,可有效提高烘干效率和烘干质量。通过烘干机的作用烘干水分,制成为黄褐色的初制复合茶。

所述烘干机10的出料口设置有第四水平输送27,第四水平输送带27可正转和反转,从而使茶叶从两端的出料口出,在两端的出料口出通过摊放平台4接住茶叶并连通摊放平台4一起送入第三发酵渥堆室11中进行发酵。所述第三发酵渥堆室11的结构与第一发酵渥堆室3相同。通过第三发酵渥堆室1进行渥堆发酵,通过渥堆发酵产生三大有益作用:1.继续使茶叶中内含的淀粉、蛋白质在渥堆过程中,由糖化菌酶将其酵解成葡萄糖、氨基酸,增添甜香和鲜爽滋味。2.利用渥堆发酵的湿热反应和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使其滋味转化为浓厚甘醇,汤色转变为红褐。3.利用渥堆发酵,促使茶多酚、儿茶素含量下降,水溶性果胶、茶褐素上升,为乌褐油润外形色泽的形成奠定基础。

经第三发酵渥堆室11发酵后的茶叶通过摊放平台4送至制形机12进料位置,然后通过提升机23将茶叶输送至制形机12上方,所述制形机12由并排设置有两台电热滚筒炒干机121组成,优选采用6ccp-110型电热滚筒炒干机。所述制形机12上方设置有可来回移动的振动槽122,通过振动槽122移动使茶叶落入不同的电热滚筒炒干机中。所述电热滚筒炒干机121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4条长条状导叶筋123,可引导芽叶在电热干燥作用下,沿着导叶筋123滚动摩擦,炒干水分,制成紧结的“眉形”。

所述制形机12出料口的下方设置有第五水平输送带28,第五水平输送带28的出料端设置有提升机23,提升机23的出料端位于提香灭菌机13的进料口位置。所述提香灭菌机13优选为afy-600型电磁滚筒炒干机,该机由机架滚筒体,传动装置,电磁装置,温控装置,程控触模屏,除尘排湿装置等组成。利用提香灭菌机13的电磁辐射作用,深入到茶叶内层,干燥水分,促进芳香物质挥发,杀灭微生物杂菌,确保外销茶的质量安全。

所述车色机组14由6台6ccg-800型车色机141并联组成,位于车色机141的上方设置有来回移动的振动送料槽22,通过振动送料槽22完成茶叶的分配。所述提香灭菌机13的出料口设置有提升机23,提升机23将茶叶输送至振动送料槽22上。所述6ccg-800型车色机141由八角滚筒、机架和传动装置等组成。每台车色机设置有两个八角滚筒,两个八角滚筒通过同一个传动装置带动,其筒体长800~980cm,滚筒材质为1.5~2mm钢板,对角线长度为80cm,滚筒转速为40~45转/min。利用滚筒的转动,促使芽叶中的水溶性果胶和茶褐素与滚筒壁摩擦起霜,形成油润鸟褐的色泽和紧结光滑的眉形。

所述车色机组14的出料口下方设置有第六水平输送带29,第六水平输送带29的出料口设置有提升机23,通过提升机23将茶叶输送至抖筛分级机15中进行分级,从而得到不同等级的外销茶。所述抖筛分级机优选为6cds-3型三层多用途抖筛机,该机由机架、激振系统、减震系统、筛分系统等组成。所述抖筛分级机15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筛网151、第二筛网152和第三筛网153,所述第一筛网151的目数为6目,第二筛网152的目数为8目,第三筛网153的目数为10目。经振动抖筛作用将茶叶分成三个等级茶,并筛除碎末茶。将第一筛网151上的茶定为3级茶,第二筛网152上的茶定为2级茶,第三筛网153上的茶定为1级茶,第三筛网153下的茶,为碎末茶。通过抖筛分级机15分级后的茶叶分别通过水平输送带送至三个储料仓16中进行存放。

为进一步调配外销茶的香型和口感,本生产线还设置有匀堆机17。如图4所示,所述匀堆机17包括长条形箱体171,所述箱体171内并排设置有多个分料斗172,还设置有备用储料仓18,所述储料仓16和备用储料仓18与分料斗172一一对应。备用储料仓18内可以盛装其他需要匀堆的茶叶。所述储料仓16和备用储料仓18通过提升机23与分料斗172对接。所述分料斗172的下方设置有流量控制阀179,用于控制茶叶的流量。所述分料斗172的下方设置有来回移动的行车173,所述行车173上设置有匀堆槽174,匀堆槽174的底部设置有传送带1741,所述每个分料斗172对应设置一个茶叶进料装置1710,所述匀堆槽174的下方设置有茶叶输送带175,所述茶叶输送带175的出料端设置有振动筛176,所述振动筛176设置有一层筛网17601,筛网17601的目数为9-11目,在筛网17601上下各设置有一个出料口,所述筛网17601上层出料口直接与包装箱对接,筛网17601下方出料口设置有回流输送装置177,回流输送装置177的另一端位于分料斗172上。所述匀堆槽174上间隔设置有一组匀叶器178,所述匀叶器178位于两分料斗172之间的下方。该结构使得通过振动筛176筛下的茶末和细茶能够通过回流输送装置177回到分料斗172中,通过分料斗172落入匀堆槽174再次进行混合,如此反复多次,从而使茶叶中的茶末和细茶能够均匀的分配到各个打包箱中,同时,也能够保证每个打包箱中茶末和细茶分布的均匀性,避免同一批茶叶中,同一箱茶叶大小分配不均匀以及不同箱茶叶大小不一致的问题。通过匀堆机的作用,可以对茶叶的口感和等级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区域对茶叶的要求。

采用上述生产线制备外销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先利用春季茶叶制备糖化酵母茶,具体方法如下:

s1:鲜叶原料,采摘一芽3-4叶及对夹叶的中低档茶树鲜叶原料;

s2:电热萎凋,将采摘的鲜叶原料,输入萎凋机1进行萎凋,设定萎凋机的热风温度为39-40℃,风量为3-3.5立方米/秒,萎凋时间5.5-6h,通过热风萎凋散发“青草气”,促使芽叶失水枯萎与氧化红变,使萎凋后的芽叶失水率达到43-45%,红变率达45%~48%;

s3:加酶揉捻,在萎凋后的芽叶中加入重量比为0.1-0:15%,α-淀粉酶拌匀,再输入揉捻机组2中进行揉捻,先轻揉12min,再加压重揉33-38min,最后松揉5min,使芽叶细胞破碎率达84-85%;所述重揉,茶叶装满后,对茶叶下压1/4的高度。

s4:发酵,将加酶揉捻后芽叶平摊在摊放平台4上并移入第一发酵渥堆室3进行发酵,设定茶叶堆放厚度为75-78cm,发酵温度为48-50℃,发酵湿度为95-96%,发酵时间为4.8-5h,发酵时每隔30-32min,供氧排气1次,进行高温增湿酶促发酵;

s5:酶解糖化:将发酵后芽叶输入糖化机5中进行酶解糖化反应,设定糖化机的电热温度为67-70℃,糖化时间为88-90min,制成含水量在20-23%的糖化酵母茶保存备用。所述糖化酵母茶可以存在放冻库中进行冷冻保存,后期根据需要的量进行取放。

二:利用糖化酵母茶制备外销茶

1)制备原料:为统传工艺制备的炒青绿茶;所述炒青绿茶的制备工艺主要通过杀青,揉捻、烘干工序制得,为现有工艺方法,在此不做详述。

2)加酶软化:将单宁酶粉剂中加水稀释成浓度为62-65%的单宁酶溶液,通过喷雾加湿器将单宁酶溶液均匀喷洒在炒青绿茶上并混匀,所述单宁酶的用量为茶叶质量的0.04-0.05%。再输入回潮软化机组6软化65-68min,使其成为软化回潮绿茶。

3)加糖化酵母茶混合:向软化回潮绿茶中加入重量比为27~28%的糖化酵母茶,输入拌混机7进行混合拌匀,使糖化酵母茶与软化回潮绿茶拌匀获得混合茶。

4)酶促发酵:将混合茶均匀摊放在摊放平台4上并移入第二发酵渥堆室8进行酶促发酵,堆放厚度为88-90cm,发酵温度为53-55℃,发酵湿度为85-88%,发酵时间为2.8-3h,并每隔34-35min供氧排气1次;

5)解块筛末:将酶促发酵的茶叶输入抖筛机9,通过振动抖筛作用,解散茶团,筛除去茶末、茶灰杂物;所述抖筛机筛网目数为10目。

6)热风初烘:将解块筛末后的混合茶输入烘干机10中进行烘干,设定热风温度为125-130℃,时间为9-10min,利用电热作用烘干水分,使含水量在23-25%之间,成为黄褐色的初制复合茶。

7)渥堆发酵:将初制复合茶摊放在摊放平台4上并移入第三发酵渥堆室11进行渥堆发酵;设定堆放厚度为95-100cm,渥堆温度为40-42℃,渥堆湿度为83-85%,渥堆时间为38-40h,并每隔3-4h供氧排气1次;

8)电热滚形:将渥堆发酵后的茶叶输入制形机12,设定制形机12电热温度为125-128℃,滚形时间为14-15min,利用电热干燥和滚筒旋转作用,烘干水分,滚炒制形,使其成为眉形。

9)提香灭菌:将滚形后的茶叶输入提香灭菌机13进行电磁提香灭菌。设定提香温度为115-120℃,灭菌时间为16-18min,使其含水量≤5.5%。

10)车色紧形:将电磁提香后的茶叶输入车色机组14,利用滚筒的转动,促使芽叶中水溶性果胶和茶褐素与滚筒壁摩擦起霜,形成油润乌褐的色泽,并使眉形更为紧实光滑。

11)抖筛分级:将车色紧形后的茶叶输入抖筛分级机15进行分级并筛除碎末茶,从而得到不同等级的外销茶。

12)根据需求通过匀堆机17对获得的不同等级的外销茶进行匀堆拼配,获得不同等级和口感的外销茶。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