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06213发布日期:2020-11-13 12:42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脱蒲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油茶果的脱蒲机。



背景技术:

油茶果由果蒲和油茶籽组成。其中,油茶籽经加工可得到茶油(又称茶籽油、山茶油、油茶籽油),茶油是一种健康富含活性的高档木本食用油,其富含90%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甾醇、多酚、ve和角鲨烯,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0%,具有预防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还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等多种功能,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但是,一直以来,由于多种原因的限制,我国油茶产业在世界上的影响较小,其优势并没有完全凸显,油茶产品系列以及油茶产业链发展不足,没有完全将原产地油茶资源迅速转变成经济以及产地上的优势。其次,加工工艺落后,无法将油茶果完全开发应用。再次,国内目前对于油茶果果蒲的破碎与分离,主要还是靠堆沤后晾晒,人工处理,且受天气影响,经常因堆沤和晾晒困难造成的霉变,劳动力需求大的问题,影响产品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脱蒲机,旨在解决现有的脱蒲设备存在的脱蒲效率低和脱蒲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脱蒲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按照物料进入方向依次设有进料装置、转动装置和出料装置;

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口、出料口、螺旋转轴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螺旋转轴设置在进料口与出料口之间的通道内,并且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

所述转动装置包括筛筒以及在筛筒内绕筒体轴线旋转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通过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二驱动装置驱动;

所述出料装置包括转轴以及传动连接多个转轴的链轮,并且至少一个转轴通过皮带传动与第三驱动装置连接,所述转轴上设有表面带有齿的齿辊轴;

其中,所述筛筒的工作表面按照物料进入方向依次为螺旋布置的带刺条缝和螺旋布置的光滑条缝,使得通过所述筛筒的物料在转动轴的作用下依次与带刺条缝、光滑条缝相互挤压。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方案,使得坚果类物料从进料装置依次进入转动装置和出料装置完成脱蒲,其中通过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来控制物料在进料装置的进料速度、在转动装置中的脱蒲速度以及在出料装置中的出料速度,使得整个设备能够高效运转,脱蒲效率高。更具体地,以油茶果为例,先将油茶果放入进料装置中,在螺旋转轴的作用下使得物料不断地从进料口输送到出料口进入筛筒,在转动轴的推动下,含果蒲的茶籽不断地在带刺条缝、光滑条缝之间运转并且与带刺条缝相互挤压,使得茶籽中含的果蒲与茶籽分离,并且通过带刺条缝、光滑条缝排出,彻底分离后的茶籽则从筛筒的末端排出进入出料装置,通过多个齿辊轴将茶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料仓。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装置水平设置在机架上,并且进料口、出料口分别设置在进料装置的两端。上述设置使得物料能够在进料装置中停留时间更长,从而能够更均匀地进入到转动装置中进行脱蒲。

进一步地,所述筛筒与水平方向呈60~90°安装在机架上,并且上端与进料装置连接,下端与出料装置连接。上述设置使得物料能够在重力作用下通过筛筒,提高脱蒲效率,节约传输资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轴为锥形辊筒,并且位于锥形辊筒表面设有绕轴均匀布置的锥形部,所述锥形部的两端分别延伸至锥形辊筒的端面,并且位于锥形辊筒最小直径的一端为圆形端面,位于锥形辊筒最大直径的另一端为锥形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齿辊轴的齿距为3~6mm,齿宽为1~4mm,齿深为1~4mm,该尺寸尤其适用于茶籽的运输,在该尺寸下,相邻的齿辊轴通过齿的相互挤压能够快速输送茶籽,并且避免了脱蒲后的茶籽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粘连现象。

通过该齿辊轴的尺寸参数保证了茶籽能够在齿辊轴带动下快速输送,同时避免脱蒲后的茶籽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粘连现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来控制物料在进料装置的进料速度、在转动装置中的脱蒲速度以及在出料装置中的出料速度,使得整个设备能够高效运转,脱蒲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筛筒的工作表面设置螺旋布置的带刺条缝和螺旋布置的光滑条缝,并且在转动轴的配合下,使得含果蒲的坚果不断地在带刺条缝、光滑条缝之间运转并且与带刺条缝相互挤压,使得坚果中含的果蒲与坚果分离,脱蒲率达到99%以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进料装置的两端分别设置进料口和出料口,并且在螺旋转轴的作用下,使得物料能够在进料装置中停留时间更长,保证物料更均匀地进入转动装置中进行脱蒲,从而提高物料在转动装置中的脱蒲率,并且可以通过第一驱动装置来控制物料进入速度,保证转动装置始终满载荷工作。

本实用新型针对脱蒲后的坚果的特点,创造性地采用了齿辊轴传送,具有传输效率高、不易积料的优点,避免脱蒲后的茶籽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粘连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脱蒲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进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筛筒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转动轴结构示意图。

图5为出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齿辊轴结构示意图。

图7为齿辊轴的截面示意图。

其中,1—机架、2—进料装置、3—转动装置、4—出料装置、21—进料口、22—出料口、23—螺旋转轴、24—第一驱动装置、31—筛筒、32—转动轴、33—第二驱动装置、34—带刺条缝、35—光滑条缝、41—转轴、42—链轮、43—齿辊轴、44—第三驱动装置、321—锥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脱蒲机,包括机架1,机架1按照物料进入方向依次设有进料装置2、转动装置3和出料装置4,具体如下:

请参考图2所示,进料装置2包括进料口21、出料口22、螺旋转轴23

和第一驱动装置24,螺旋转轴23设置在进料口21与出料口22之间的通道内,并且通过第一驱动装置24驱动。

请参考图3~4所示,转动装置3包括筛筒31以及在筛筒31内绕筒体轴线旋转的转动轴32,转动轴32通过安装在机架1上的第二驱动装置33驱动。其中,筛筒31的工作表面按照物料进入方向依次为螺旋布置的带刺条缝34和螺旋布置的光滑条缝35,使得通过筛筒31的物料在转动轴32的作用下依次与带刺条缝34、光滑条缝35相互挤压。

请参考图5~7所示,出料装置4包括转轴41以及传动连接多个转轴41的链轮42,并且至少一个转轴41通过皮带传动与第三驱动装置44连接,转轴41上设有表面带有齿的齿辊轴43。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位于上游第一个转轴41通过皮带传动与第三驱动装置44连接。

通过上述方案,使得坚果类物料从进料装置2依次进入转动装置3和出料装置4完成脱蒲,其中通过第一驱动装置24、第二驱动装置33和第三驱动装置44来控制物料在进料装置2的进料速度、在转动装置3中的脱蒲速度以及在出料装置4中的出料速度,使得整个设备能够高效运转,脱蒲效率高。更具体地,以油茶果为例,先将油茶果放入进料装置2中,在螺旋转轴23的作用下使得物料不断地从进料口21输送到出料口22进入筛筒31,在转动轴32的推动下,含果蒲的茶籽不断地在带刺条缝34、光滑条缝35之间运转并且与带刺条缝34相互挤压,使得茶籽中含的果蒲与茶籽分离,并且通过带刺条缝35、光滑条缝34排出,彻底分离后的茶籽则从筛筒31的末端排出进入出料装置4,通过多个齿辊轴43将茶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料仓。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带刺条缝34及光滑条缝35的布置类似顺时针或逆时针弹簧圈形式布置在筛筒31的工作表面,并且带刺条缝34以及光滑条缝35可以是分段独立并相互连接,也可以是整体。条缝的直径以及间隙距离根据不同坚果类型设置,例如针对油茶果,带刺条缝34和光滑条缝35的条缝直径一般为1~10mm。带刺条缝34上设有螺纹丝、压花等起到摩擦作用的结构,而光滑条缝35由于条缝表面光滑,使得分离后的果蒲能够顺畅地从筛筒31中排出。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进料装置2水平设置在机架1上,并且进料口21、出料口22分别设置在进料装置2的两端。通过上述方案使得物料能够在进料装置2中停留时间更长,从而能够更均匀地进入到转动装置3中进行脱蒲。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筛筒31与水平方向呈60~90°安装在机架1上,并且上端与进料装置2连接,下端与出料装置4连接,使得物料能够在重力作用下通过筛筒,提高脱蒲效率,节约传输资源。

如图4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转动轴32为锥形辊筒,并且位于锥形辊筒表面设有绕轴均匀布置的锥形部321,锥形部32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锥形辊筒的端面,并且位于锥形辊筒最小直径的一端为圆形端面,位于锥形辊筒最大直径的另一端为锥形端面。

本实施例转动轴32优选为锥形辊筒,所述锥形辊筒在转动的作用下既能够不断地推动物料前进,并且还能够形成源源不断的压力使得物料不断地与带刺条缝34相挤压,提高了筛筒31的脱蒲效率。进一步地,通过在锥形辊筒上设有锥形部321,增加了对物料的压力,使得脱蒲效率最大化。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齿辊轴43的齿距为3~6mm,齿宽为1~4mm,齿深为1~4mm,该尺寸尤其适用于茶籽的运输,在该尺寸下,相邻的齿辊轴43通过齿的相互挤压能够快速输送茶籽,并且避免了脱蒲后的茶籽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粘连现象。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