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转移培养装置及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5335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膜分离转移培养装置及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检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微孔膜进行分离培养的装置及制作方法。
在本发明作出以前,在卫生防疫、医疗、环境监测及科研工作的微生物检验工作中,经常需要对大批量的不同稀释度样品进行分离、转移培养等繁杂的操作工作。微孔膜分离、培养技术是近年来主要采用的技术之一,它主要是应用正、负压力在膜滤器上完成对细菌的分离、再将膜转移在固体培养基和加有液体培养基的衬垫上进行培养,鉴定和计算。对大批量的样品及不同稀释度的检验则利用多孔滤器来完成,这种方法不仅工作量大,所需操作器皿多、时间长,容易污染、准确度差,而且滤器造价昂贵,一般小型检验单位配备不起。近年来国外也有专用菌落检验盒出现,即分离、培养可在同一盒内进行。但此盒造价高,且一次只能作一个样品,不适应各类检验部门大批量样品的检验需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适应卫生防疫、医疗、环境监测、食品检验及科研工作的需要,找出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经济、便于普及的技术解决方案,使得对于各种浮游生物、虫卵、细菌等颗粒微生物样品进行不同梯度的加样、分离、计数、转移培养、特定和被检验的培养基用已知菌株进行稀释梯度的测定、以及食品、饮料、污水样品形成单位的测定等等大批量样品的繁杂的检验工作变得简便易行。
现将本发明构思及技术解决决方案叙述如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快速渗透分离作用的微孔膜渗透分离、转移培养的装置系列及其制造方法,该装置由保护膜片、快速渗透微孔膜、渗透吸收衬垫、隔离膜片、培养衬垫及装置盒组成。保护膜片为聚酯薄片,具有可保护微孔膜的超净状态和维持其平整的作用。快速渗透性微孔膜为纤维素酯做成的亲液性微孔膜,该膜的渗透性、多样性设计是本发明快速分离,同时测定不同稀释度样品的关键,渗透吸收衬垫是为了使渗透速度更快,便于纯化而设置的,隔离膜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样品渗入培养衬垫。培养衬垫上加上培养液,被分离过的细菌可直接在培养衬垫上进行培养。在检验中,用加液器滴加处理好的液体样品,液体在数秒钟内被快速渗透微孔膜和渗透衬垫吸收,细菌,浮游生物及非生物性粒子被分离在微孔膜上,然后弃去渗透吸收衬垫和隔离膜片,被分离的细菌便可在加有培养液的培养衬垫上直接培养或直接镜检染色。这样便可将多份被测样品或不同稀释度样品的分离,多道多重工序于同一装置内一次完成。渗透吸收衬垫也可根据实际需要用专用固体培养基取代。
本微孔膜分离转移培养装置中的快速渗透微孔膜,是本装置的核心部分,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微孔膜渗透速度慢,国产的微孔膜主要是用纤维素酯制成。在进行分离过程中,大多数均需要借助各种滤器,滤瓶来完成。对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所需的滤器结构复杂,价格也昂贵。本发明微孔膜,在现有纤维素酯微孔膜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道技术处理工艺,使膜的过滤过程可在几秒钟内实现快速渗透分离,同时可以完全不使用各类滤器及其他动力设备完成过滤分离,简化了分离过程中的严格,繁杂的操作程序,减少了检测费用。该微孔膜的技术处理工艺为在目前最广泛使用的自然蒸发凝冻相转化法制造纤维素酯微孔膜的基础上,经制版印刷,成各种所需的格圈后(印制油墨为疏水性油墨)用1%的净化剂处理,净化剂的配方为10%的十二烷基硫酸钠、85%的碳酸钠、碳酸氢钠、5%的羧甲纤维素。在40℃水温下浸泡半小时,再充分水洗,然后将微孔膜投入0.1%的聚乙烯吡咯啉酮(代血浆)中浸泡10分钟,在常温下干燥、消毒,在无菌条件下装配。
本快速渗透微孔膜除具有快速渗透分离、避免使用滤器外,还可同时在一个培养皿内进行多个样品和各种浓度梯度的同时测定,其特征在于本快速渗透微孔膜可根据实际需要,制成各种不同形状以及用疏水性油墨印成各种不同的样品格圈及计数网格,方阵座标或圆坐标。
(参见图1-16)例如,一个格圈的膜,适于单份样品的操作,如大肠菌群的测定,多圈膜、适于常规稀释度平行样品的测定、菌液活菌数滴定、培养基研制试验及大批量样品的测定,格圈面积大小不等的膜,适用于某些食品、污水样品。带有坐标及网格的膜,适用于菌落的计数、统计。
本微孔膜分离转移培养装置盒由盒蓄1、盒底2、(参见图17~19)组成,盒蓄1边沿上有凹槽3以固定盒内物保持平整,凹槽之间有连桥4,盒蓄、盒底外壁为斜面,呈喇叭状吻合。装置盒也可做成设有加液槽的形式(参见图20、21、22、23),加液槽5中间可逐渐增高形成分水线6,加液槽也可制成安瓶状,将特定的培养基装入如图24中的加液槽7所示。
本装置盒根据实际需要也可做成板卡式即在盒蓄8,盒底9之间加一板卡10,(参见图25~29所示)。将渗透衬垫、快速渗透微孔膜、保护膜片与培养衬垫隔开,这样打开盒蓄8,可进行渗透分离,摄取微孔膜后,打开盒底9,即可进行培养,板卡10为园形或方形,可任意使用其平面,同时盒底加入备用衬垫后,还可进行二次培养及生化试验,一物多用,适应目前致病菌培养所进行的到选择性培养的二次培养的需要。装置盒也可设两个同样的盒底,第一层盒底起隔离薄片的作用,将渗透分离与培养衬垫分开,以适应检验人员先加培养基作实验准备的习惯,第二层盒底中加入第二片培养基衬垫,适应复苏和二次选择的需要。为了便于开启,在盒蓄及第一层盒底的外壁可设大小不等的半目状开口11。整个装置盒在超净条件下无菌装配,也可整批包装后,再用r射线消毒。
现将


如下图1~图16各种不同形状以及用疏水性油墨印成各种不同样品格圈、计数网格、方阵坐标或圆坐标的快速渗透微孔膜。
图17~图19微孔膜分离转移培养装置的装置盒。
图20~图22设有加液槽的装置盒图23~25可装入安瓶的装置盒。
图26~图28板卡式装置盒图29~图30双层装置盒。
其中1.盒蓄、2.盒底、3.凹槽、4.连桥、5.加液槽、6.分水线、7.安瓶8.盒蓄、9.盒底、10.板卡、11.半月状开口、12.压模凸 13.保护薄片、14快速渗透微孔膜、15.渗透吸收衬垫、16隔离薄片、17.试验衬垫本发明技术解决方案与现有技术如膜滤器过滤法的主要区别在于,不需任何动力,利用渗透膜本身特性即可快速完成批量样品的渗透分离操作,并有微量操作的特点,与菌薄检验盒不同之处在于渗透分离转移系列不仅可做为分离培养某种特定目标细菌检验装置,而且可作为进行光学显微检验技术中对于活性或非活性离子检验的通用性检验装置,不仅可作为细菌、酵母、菌落检验用,还可进行真菌、虫卵、藻类、浮游生物、颗粒性杂质、细胞含量的分离、染色和直接镜检,并且能在同一装置内完成不同稀释度的测定,具有用途广泛、适应性强、微量、快速、操作简便,易于普及的特点。此技术若在微生物检验技术中普及,必将深受广大分析检验人员的欢迎。
权利要求
1.一种微生物检验装置,具有微孔膜,其特征在于由保护膜片、快速渗透微孔膜、渗透吸收衬垫、隔离膜片、培养衬垫及装置盒组成,快速渗透微孔膜可根据实际需要,制成不同形状,如方形、圆形、在膜上可用疏水性油墨印上各种不同形状的格圈、网格、方阵坐标或圆坐标。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微生物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渗透吸收衬垫采用玻璃纤维材料,也可根据实际需要用专用固体培养基取代。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微生物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盒由盒蓄,盒底构成,盒蓄边沿上有凹槽,盒蓄、盒底外壁为斜面,呈喇叭状吻合,装置盒内设有利于形成分水线的加液槽。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微生物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盒可根据实际需要做成板卡式,板卡装在盒蓄、盒底之间,将渗透衬垫、快速渗透微孔膜、保护膜片与培养衬垫分开。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微生物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盒根据实际需要也可设两个同样的盒底,第一层盒底起隔离膜片的作用,在盒蓄及第一层盒底的外壁上设半月状开口。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微生物检验装置中快速渗透微孔膜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自然蒸发凝冻相转化法制造纤维素酯微孔膜的基础上,采用疏水性油墨在膜上经制版印刷成各种所需的格圈后,用1%的净化剂,在40℃水温下浸泡半小时,再充分水洗,然后将本发明所述的微孔膜投入0.1%的聚乙烯吡咯啉酮(代血浆)中浸泡10分钟,在常温下干燥、消毒,在无菌条件下装配。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一种微生物检验装置中快速渗透微孔膜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净化剂的配方为10%的十二烷基硫酸钠,85%的碳酸钠、碳酸氢钠,5%的羧甲纤维。将上述三种成分混合后,再配制成10%浓度的水溶液。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检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微孔膜进行快速分离,培养的装置及快速渗透微孔膜的制作方法。该装置由保护膜片快速渗透微孔膜,渗透吸收衬垫,隔离膜片,培养衬垫及装置盒组成。快速渗透微孔膜用1%的净化剂及0.1%的聚乙烯吡咯啉酮处理,在常温下干燥消毒,在无菌条件下装配。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卫生防疫、医疗、环境监测、食品检验等工作中,装置简单,操作方便,价格底廉。
文档编号C12M1/00GK1055559SQ90101819
公开日1991年10月23日 申请日期1990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1990年3月30日
发明者尚修泽 申请人:郑州铁路局西安中心防疫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