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3530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夹具的制作方法
夹具技术领域[OOOl]本发明涉及用于将诸如控制台盒和仪表盘等的连接部件连接到诸如自动车车身的连接接收部件上的夹具。尤其,本发明涉及一 种夹具,在将外部部件连接到连接接收部件上之前,所述夹具能够可 靠地防止内部部件和外部部件不当地处于锁定状态,并且在形成夹具 的内部部件和外部部件彼此总是在临时锁定状态下被整体地操作时, 所述夹具能够以极其简单的单触操作将连接部件连接到连接接收部件 上。
背景技术
通常,已经被开发的各种夹具,用于将控制台盒、仪表盘等 连接到构成自动车车身的各种面板上。例如,在公开号为11-70838的日本未审查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被连 接到车身的地板上的控制台装置。在将控制台装置连接到车身的地板 上的情况下,形成在控制台盒的凸缘上的装配孔和形成在基座部上的 通孔对准形成在车身的地板上的两个装配孔,并且在这种状态下,通 过所述孔插入包括外部部件和内部部件的夹具。
专利文献1:公开号为11-70838的日本未审查专利,说明书 第4页和图2。
在专利文献1描述的包括外部部件和内部部件的夹具中,当 将内部部件从外部部件中取出时,外部部件的直径减小,以使所述夹具能够从地板和凸缘的各装配孔、地板的装配孔和基座部的通孔中拆 卸下来。当内部部件插入到外部部件中时,外部部件的直径增大,以 通过各装配孔和通孔限制夹具,从而将控制台盒固定到车身的地板上。发明内容
当通过利用在专利文献1描述的控制台装置中使用的夹具, 将控制台盒固定到车身的地板上时,在向上拉出内部部件并将具有包 含减小直径的外部部件的夹具插入基座部的通孔后,需要将内部部件 从上方推动并插入到外部部件中,以y使外部部件的直径增大。
为了将控制台盒固定到车身的地板上,首先,需要进行将内 部部件从外部部件中拉出的操作,在这种状态下,将夹具插入装配孔 和通孔,随后,通过将内部部件压入到外部部件中而进fl^夸内部部件 插入到外部部件中的操作。这些操作相当麻烦,并且导致的问题是需 要大量的时间将控制台盒固定到车身的地板上。
本发明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具,在 内部部件和外部部件总是在临时锁定状态下被整体操作的状态下,外 部部件被连接到连接接收部件之前,所述夹具能够可靠地防止形成夹 具的内部部件和外部部件不当地处于锁定状态,并且所述夹具也能够 以极其简单的单触操作将连接部件连接到连接接收部件上。
为了实现该目的,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包括内 部部件,其设置在连接部件上且具有操作壁;以及外部部件,其具有 内部部件的操作壁所插入的插入部,并具有随着内部部件的操作壁插 入到插入部中而弹性变形的接合件,其中外部部件插入到连接接收部 件的连接孔中且内部部件的操作壁插入到外部部件的插入部中,以使上。所述夹具的特征在于外部部件具有可弹性变形的接触件,所述 接触件从形成有接合件的外部部件的表面且从与所述表面相对的表面 延伸出,内部部件具有形成在操作壁的一个端表面上的斜凸轮部和与 外部部件的接触件对应形成的定位孔,其中在将内部部件的操作壁插 入到外部部件的插入部中且接合件不承受斜凸轮部的凸轮作用的状态 下,所述接触件与定位孔不对应且位于非待插入到定位孔中的位置, 并且当保持上述状态将外部部件插入到连接接收部件的连接孔中时, 接触件向内弹性变形并位于待插入到定位孔中的位置。
根据基于权利要求1的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具,内部部件的 操作壁具有紧邻斜凸轮部形成的接合槽和紧邻接合槽形成的接合孔, 并且外部部件具有紧邻接合件形成的接合突出部。在将内部部件的操 作壁插入到外部部件的插入部中且接合件不承受斜凸轮部的凸轮作用 的状态下,接合突出部与接合槽接合,并且在将操作壁进一步插入到 插入部且接合件承受斜凸轮部的凸轮作用而向外弹性变形的状态下, 接合件与接合孔接合。[OOIO]在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具中,优选薄板部形成在斜凸轮 部的远端处,且在接合件不承受斜凸轮部的凸轮作用的状态下,接合 件接触薄板部。[OOll]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在将内部部件的操作壁插入到 外部部件的插入部且接合件不承受斜凸轮部的凸轮作用的状态下,外 部部件的接触件与定位孔不对应且位于非待插入到定位孔中的位置。 因此,在将具有不承受斜凸轮部的凸轮作用的接合件的外部部件连接 到连接接收部件之前,能够防止接触件被插入到定位孔中以及内部部件与外部部件彼此不当地锁定。当将外部部件插入到连接接收部件的 连接孔中,保持接合件不承受斜凸轮部的凸轮作用的状态时,外部部 件的接触件向内弹性变形并位于待插入到定位孔中的位置。因此,当 将外部部件连接到连接接收部件时,外部部件的接触件;故插入到内部部件的定位孔中。由此,内部部件和外部部件4皮此锁定。
因此,当将内部部件与外部部件一体地保持在临时锁定状态 而运输夹具时,或者当相对于内部部件插入外部部件时,能够防止外 部部件和内部部件彼此不当地锁定。
当将4皮此一体地保持在临时锁定状态的外部部件和内部部件插入到连接接收部件的连接孔中时,接触件向内弹性变形并位于待 插入到定位孔中的位置。因此,当外部部件和内部部件插入到连接接 收部件的连接孔中时,接触件被插入到定位孔中。这能够安全地保持 外部部件和内部部件的临时锁定状态。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具,在将内部部件的操作壁插入到 插入部中且接合件不承受斜凸轮部的凸轮作用的状态下,接合突出部 与接合槽接合。因此,能够总是在临时锁定状态下对设置在连接部件 上的外部部件和内部部件彼此整体地进行操作。
在这种状态下,由于外部部件的接合件不承受斜凸轮部的凸 轮作用,因此所述接合件不产生弹性变形。因此,在将外部部件和内 部部件彼此一体地保持时,能够防止接合件的弹性力减小。
在接合突出部与接合槽接合且接合件承受凸轮作用而向外 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操作壁进一步插入到插入部时,接合突出部与接 合孔接合而处于锁定状态。在将彼此一体地保持在临时锁定状态的外部部件和内部部件插入到连接接收部件的连接孔中且夹具由连接接收 部件支撑之后,将内部部件与连接部件一起朝向连接接收部件按压, 以使操作壁进一步插入到外部部件的插入部中。这种简单的操作能够 经由夹具的外部部件和内部部件而将连接部件连接到连接接收部件上。


图1为示意性地显示形成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夹具的内部部件和外 部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A为显示内部部件的平面图;图2B为显示沿图2A的箭头A-A剖切的内部部件的横截面视图; 图2C为显示沿图2A的箭头B-B剖切的内部部件的横截面视图; 图3A为显示外部部件的平面图; 图3B为显示外部部件的侧一见图;图3C为显示沿图3A的箭头C-C剖切的外部部件的横截面视图;图3D为显示沿图3A的箭头D-D剖切的外部部件的横截面视图;图4为沿图2A的箭头A-A以及沿操作壁的宽度方向剖切的横截 面视图;图5为沿图3A的箭头C-C以及沿操作壁的厚度方向剖切的横截 面视图;图6为沿图3A的箭头D-D以及沿操作壁的厚度方向剖切的横截 面视图;图7为沿图3A的箭头D-D以及沿操作壁的宽度方向剖切的横截 面视图;图8为沿图3A的箭头C-C以及沿操作壁的厚度方向剖切的横截 面视图;图9为沿图3A的箭头D-D以及沿操作壁的宽度方向剖切的横截 面视图;图10为沿图3A的箭头C-C以及沿操作壁的厚度方向剖切的横截 面视图;图11为沿图3A的箭头D-D以及沿操作壁的宽度方向剖切的横截 面视图;图12为沿图3A的箭头C-C以及沿操作壁的厚度方向剖切的横截 面视图。附图标记
1夹具 2内部部件3外部部件 4连接部件7操作壁 8薄板部9斜凸4仑部 10平才反壁部11接合槽12接合孔14周缘壁15底部16插入部17接合件18接合件19第一突出部21连接接收部件22连接孔32 4妻触件33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基于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 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夹具。首先,参照图1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夹具 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为示意性地显示形成#4居第一实施方式的夹具的内部部件和外部部件的分解图。在图1中,夹具1主要包括内部部件2和外部部件3。
参照图1以及图2A至2C对内部部件2的构造进行说明。 图2A至2C为在不同方面显示内部部件的:^兌明图。图2A是内部部件 的平面图,图2B为沿图2A的A-A线剖切的内部部件的^t截面^L图, 以及图2C为沿图2A的B-B线剖切的内部部件的横截面视图。
在图1和2中,内部部件2由诸如聚丙烯的各种树脂制成, 并且与诸如控制台盒及仪表盘的连接部件4 一体地模制而成。内部部 件2设置在连接部件的一个表面上(图1的上表面),并且具有平板部 5,所述平板部5通过各种模制方法与连接部件4一体地模制而成。平 板部5具有形成在盒子中的基体6。操作壁7从基体6的上表面的大体中心处延伸出。
一对壁30从基体6的上表面的侧周缘延伸出,以便彼此面对。
操作壁7自其远端以下述顺序包括薄板部8、两个斜凸轮 部9和平板壁部10。斜凸轮部9形成塔状并乂人薄+反部8向下连续形成。 平板壁部10从各个斜凸轮部9连续形成。接合槽11形成在各个斜凸 轮部9上。此外,拉长的接合孔12形成在平板壁部10关于宽度方向 的大体中心处并紧邻接合槽11。根据操作壁7相对于外部部件3的插 入程度,接合槽11和接合孔12与外部部件3的接合突出部(下面描 述)相继接合。两个加固槽13相对于连接槽11和连接孔12形成在两侧上。力口固 槽13形成在操作壁7的两侧上。各个加固槽13是为改进操作壁7的 强度而设的。
接着,参照图1以及图3A至3D对外部部件3进行说明。 图3A至3D为在不同方面显示外部部件的"i兌明图,图3A为外部部件 的平面图,图3B为外部部件的侧^L图,图3C为沿图3A的C-C线剖 切的外部部件的横截面视图,以及图3D为沿图3A的D-D线剖切的外 部部件的横截面视图。
外部部件3由例如聚丙烯的各种树脂一体制成。外部部件3 包括具有周缘壁14的底部15。插入部16形成在底部15关于宽度方向 的大体中心处。如下所述,内部部件的插入壁7插入到插入部16中。 进一步,在插入部16的两侧上,两对(四个)接合件17从底部15的 上表面延伸出。随着操作壁7插入到插入部16中,各个接合件17向 外弹性变形。
在插入部16的两侧上,且在沿底部15的纵向的接合件17 之间, 一对接合件18从底部15的上表面延伸出。接合件18可弹性变 形。第一突出部19和第二突出部31 (参照图3D)形成在各个接合件 18上。各个第一突出部19与形成在内部部件2的操作壁7上的接合槽 11和接合孔12弹性地接合。当第一突出部19与接合槽11接合时,各 个第二突出部31与接合孔12接合。
两对(四个)接触件32与底部15 —体形成。接触件32形 成在作为形成有接合件17和接合件18的另一侧的表面的四个角上, 即底部15的后表面上。
两个定位孔33形成在内部部件2的基体6的上表面上,以 使各个定位孔33与沿底部15的短侧定位的一对4妻触件32相对应。
如下文所描述的,在外部部件3的各个接合件18的第一突 出部19与内部部件2的操作壁7上的接合槽11接合且各个接合件17 不承受操作壁7的斜凸轮部9的凸轮作用的临时锁定状态下,每对接 触件32都不对应定位孔33且位于非待插入到定位孔33中的位置。因 此,在临时锁定状态,每对接触件32不被插入到定位孔33中。
参照图4至12,对经由包括内部部件2和外部部件3的夹 具1,将连接部件4连接到作为车身的金属板(车身)的连接接收部件 上的方法进行说明。图4至6显示了将内部部件连接到外部部件之前 的状态,图4为沿图2A的A-A线即沿操作壁的宽度方向剖切的横截 面视图,图5为沿图3A的C-C线即沿操作壁的厚度方向剖切的横截 面视图,以及图6为沿图3A的D-D线即沿操作壁的厚度方向剖切的 横截面视图。图7和8为显示外部部件的接合件的突出部与内部部件的接合槽接合且内部部件和外部部件彼此临时锁定的临时锁定状态的说明图,图7为沿图3A的D-D线即沿操作壁的宽度方向剖切的横截 面视图,以及图8为沿图3A的C-C线即沿操作壁的厚度方向剖切的 横截面视图。图9和10为显示将临时锁定的内部部件和外部部件插入 到连接接收部件的连接孔中的状态的说明图,图9为沿图3A的D-D 线即沿操作壁的宽度方向剖切的横截面视图,以及图10为沿图3A的 C-C线即沿操作壁的厚度方向剖切的横截面视图。图11和12为显示 外部部件的接合件的突出部与内部部件的接合孔接合,以便将外部部件和内部部件锁定且将连接部件连接到连接接收部件上的状态的说明 图,图11为沿图3A的D-D线即沿操作壁的宽度方向剖切的横截面视 图,以及图12为沿图3A的C-C线即沿操作壁的厚度方向剖切的横截 面视图。
在使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夹具1将连接部件4连接到连接接 收部件上时,如图4至6所示,内部部件2的^t喿作壁7位于与外部部 件3的插入部16相对应的位置。然后,外部部件3朝向插入部16移 动,以使内部部件的操作壁7插入到插入部16中。从而,形成在外部 部件3的各个接合件18上的第一突出部19与操作壁7的接合槽11接 合,并且第二突出部31与接合孔12接合。这时,各个接合件17接触 操作壁7的薄板部8的两侧。图7和8显示了这种状态。
如图7和8所示,在形成于外部部件3的各个接合件18上 的第一突出部19与操作壁7上的接合槽ll接合,且第二突出部31与 接合孔12接合的状态下,各个接合件17仅接触操作壁7的薄板部8 的两个表面,不承受内部部件2的操作壁7的各个斜凸轮部件9的凸 轮作用。因此,各个接合件17基本保持其初始状态,不发生弹性变形。在外部部件3的各个接合件17不承受各个斜凸轮部件9的凸轮作用的 状态下,接合件18的第一突出部19与接合槽11接合,并且第二突出 部31与接合孔12接合,以使内部部件2和外部部件3 -波此临时锁定。 因此,连接到连接部件4上的内部部件2和外部部件3彼此能够总是 被整体地操作。
在这种状态下,如上所述,内部部件2和外部部件3 ;波此临 时锁定。每对接触件32略偏离内部部件2的定位孔33,并且每对接触 件32的外部与定位孔33不对应,所述接触件32包括形成在外部部件 3的底部15上的四个接触件32。因此,每对接触件32的外部位于非 待插入到定位孔33中的位置。
因此,在接合件18与接合槽11接合,使得外部部件3的接 合件17不承受内部部件2的操作壁7上的斜凸轮部9的凸轮作用的临 时锁定状态下,当将内部部件2和外部部件3 —体地保持以运输夹具1 时,能够防止外部部件3和内部部件2蜂皮不当地锁定。而且,在临时 锁定状态下,当将外部部件3插入到内部部件2中时,能够防止外部 部件和内部部件2 #皮不当地锁定。
然后,在如上所述的外部部件3 ;故临时锁定到内部部件2上 的临时锁定状态下,从与设有内部部件2的连接部件4的表面相对的 连接部件4的表面,按压连接部件4,以便将外部部件3和内部部件2 插入到连接接收部件21的连接孔22中。执行这种插入操作直到形成 在外部部件3的底部15上的周缘壁部14的上表面紧邻连接接收部件 21的连接孔22的周缘的后表面为止。这种状态在图9和10中显示。 在图9所示的状态中,外部部件3的各个接合件18的第一突出部19 与内部部件2的操作壁7上的接合槽11接合,第二突出部31与接合孔12接合,并且外部部件3的底部15的周缘壁14的上表面紧邻连接接收部件21的连接孔22的周缘的后表面。
因此,如图IO所示,在将临时锁定的内部部件2和外部部 件3插入到连接接收部件21的连接孔22中的状态下,各个接合件17 在其垂直方向的中心处承受连接孔22的限制力。因此,各个接合件17 的上半部分向外弹性变形,并且各个接合件17的下半部分向内弹性变 形。结果,如图11所示,每对接触件32向内弹性变形,以将其定位 在待插入到定位孔33中的位置。当将外部部件3和内部部件2保持在临时锁定状态的同时,将外 部部件3和内部部件2插入到连接接收部件21的连接孔22中时,每 对接触件32弹性变形以便定位在待被插入到定位孔33中的位置上。 因此,当将外部部件3和内部部件2插入到连接接收部件21的连接孔 22中时,接触件32能够被插入到定位孔33中。这样,能够非常安全 地保持外部部件3和内部部件2的临时锁定状态。
内部部件2的操作壁7被朝向连接接收部件21插入到连接 孔22中。根据此插入操作,外部部件3的各个接合件17逐渐承受内 部部件2的操作壁7的各个斜凸轮部9的凸轮作用而向外弹性变形。 当各个接合件17通过斜凸轮部9的凸轮作用进一步向外弹性变形时,各个接合突出部18的第一突出部19与内部部件2的操作壁的接合孔12接合。这种状态在图11和12中显示。
在图11和12所示的状态中,外部部件3的各个接合件18 的第一突出部19与内部部件的操作壁7的接合孔12接合。外部部件3 的底部15的周缘壁的上表面紧邻连接接收部件21的后表面。进一步, 形成在内部部件2的基体6的上表面上的各个壁部30的上表面紧邻连 接接收部件21的后表面。因此,内部部件2和外部部件3被锁定,并且连接部件4被连接 到连接接收部件21上。
如上所述,在外部部件3的各个接合件18的第一突出部19 与接合槽11接合,并且外部部件3被插入到连接接收部件21的连接 孑L 22中,并且底部15的周缘壁14紧邻连接孔22的周缘部的状态下, 从与设有内部部件2的连接部件4的表面相对的连接部件4的表面, 朝向连接接收部件21按压所述连接部件4。因而,当各个接合件17承 受各个斜凸轮部9的凸轮作用而向外弹性变形时,各个接合件18的第 一突出部19与第二接合孔在锁定状态下接合。因此,为了将连接部件 4连接到连接接收部件21上,在将保持在临时锁定状态的内部部件2 和外部部件3插入到连接接收部件21的连接孔22中,以使夹具1由 连接接收部件21支撑之后,将内部部件2与连接部件4 一起朝向连接 接收部件21按压,以便将操作壁7进一步插入到外部部件3的插入部 16中。这种简单的操作能够使连接部件4经由夹具1的外部部件3和 内部部件2连接到连接接收部件21上。
如图11和12所示,外部部件3的底部15的周缘壁14的上 表面紧邻连接接收部件21的后表面,并且形成在内部部件2的基体6 的上表面上的各个壁部30的上表面紧邻连接接收部件21的后表面。 进一步,每对接触件32被插入到定位孔33中,同时向内弹性变形。这能够使内部部件2和外部部件3彼此锁定,并且将连接部件4 连接到连接接收部件21上。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夹具1,如上所说明的,当将内部部件2 的操作壁7插入到外部部件3的插入部16,以使接合件17不承受斜凸 轮部9的凸轮作用时,外部部件3的接触件32与内部部件2的定位孔 33不对应,且位于非待插入到定位孔33中的位置。因此,在将不承受 斜凸轮部9的凸轮作用的外部部件3经由接合件17连接到连接接收部 件21上之前的临时锁定状态下,能够防止接触件32被插入到定位孔 33中,以及不当地锁定内部部件2和外部部件3。当在保持4妻合件17 不承受斜凸轮部9的凸轮作用的状态下,将外部部件3插入到连接接 收部件21的连接孔22中时,外部部件3的接触件32向内弹性变形以 将其定位在待插入到定位孔33中的位置。因此,当将外部部件3连接 到连接接收部件21上时,外部部件3的接触件32被插入到内部部件2 的定位孔33中。这能够使内部部件2和外部部件3彼此锁定。
当在保持内部部件2和外部部件3的临时锁定状态的情况下 运输夹具1时,或者当将外部部件3插入到内部部件2中时,能够防 止不当地锁定外部部件3和内部部件2。
当将临时锁定的外部部件3和内部部件24皮此保持一体地插 入到连接接收部件21的连接孔22中时,接触件32向内弹性变形并位于待插入到定位孔33中的位置上。因此,当将外部部件3和内部部件2插入到连接接收部件21的连接孔22中时,能够将接触件32插入到 定位孔33中。这非常安全地保持了外部部件3和内部部件2的临时锁 定状态。
由于当将操作壁7插入到外部部件3的插入部16中且接合 件17不承受斜凸轮部9的凸轮作用时,接合件19与接合槽11接合, 所以设置于连接部件4上的外部部件3和内部部件彼此能够总是被整 体地操作。
在这种状态下,由于外部部件3的接合件17不承受斜凸轮 部9的凸轮作用,所以接合件17不会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当外部部 件3和内部部件2彼此临时锁定时,能够防止接合件17的弹性力减小。
在接合件18与接合槽11接合且接合件17承受斜凸轮部9 的凸轮作用而向外弹性变形时,将操作壁7进一步插入到插入部16中 的状态下,接合件18与接合孔12接合以处于锁定状态。如上所述, 在将临时锁定状态的内部部件2和外部部件3插入到连接接收部件21 的连接孔22中,以使夹具1由连接接收部件21支撑之后,将内部部 件2和连接部件4 一起朝向连接接收部件21按压,以便将操作壁7进 一步插入到外部部件3的插入部16中。这种筒单的操作能够使连接部 件4经由夹具1的外部部件3和内部部件2连接到连接接收部件12上。
本发明不局限于图示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 内,进行各种改进和修正是可能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夹具,在形成所述夹具的内部部件和外部 部件彼此总是在临时锁定状态下被整体操作的状态下,在将外部部件连接到连接接收部件上之前,所述夹具能够可靠地防止内部部件和外 部部件不当地处于锁定状态,并且所述夹具还能够以极其简单的单触 操作将连接部件连接到连接接收部件上。
权利要求
1、一种夹具,其包括内部部件,其设置在连接部件上并具有操作壁;以及外部部件,其具有所述内部部件的操作壁所插入的插入部,并具有随着所述内部部件的操作壁插入到插入部中而弹性变形的接合件,其中所述外部部件插入到连接接收部件的连接孔中且所述内部部件的操作壁插入到外部部件的插入部中,以使所述外部部件的接合件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将连接部件连接到连接接收部件上,所述夹具的特征在于所述外部部件具有可弹性变形的接触件,所述接触件从形成有接合件的外部部件的表面且从与所述表面相对的表面延伸出,并且所述内部部件具有形成在操作壁的一个端表面上的斜凸轮部和与所述外部部件的接触件对应形成的定位孔,其中在将所述内部部件的操作壁插入到所述外部部件的插入部中且接合件不承受斜凸轮部的凸轮作用的状态下,所述接触件与定位孔不对应且位于非待插入到定位孔中的位置,并且当保持上述状态将所述外部部件插入到连接接收部件的连接孔中时,所述接触件向内弹性变形并位于待插入到定位孔中的位置上。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部件的操作壁具有紧邻斜凸轮部形成的接合槽和紧邻所 述接合槽形成的接合孔,其中,所述外部部件具有紧邻所述接合件形成的接合突出部,其中,在将所述内部部件的操作壁插入到所述外部部件的插入部 中且所述接合件不承受斜凸轮部的凸轮作用的状态下,所述接合突出 部与所述接合槽接合,并且在将所述操作壁进一步插入到插入部中且 所述接合件承受斜凸轮部的凸轮作用而向外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所述 接合件与所述接合孔接合。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薄板部形成在斜凸轮部的远端处,且在所述接合件不承受斜凸轮 部的凸轮作用的状态下,所述接合件接触所述薄板部。
全文摘要
当将内部部件(2)的操作壁(7)插入到外部部件(3)的插入部(16)中且接合件(17)不承受斜凸轮部(9)的凸轮作用时,所述外部部件(3)的接触件(32)与所述内部部件(2)的定位孔(33)不对应且位于非待插入到定位孔(33)中的位置上。当在保持接合件(17)不承受斜凸轮部(9)的凸轮作用的状态下,将所述外部部件(3)插入到连接接收部件(21)的连接孔(22)中时,所述接触件(32)向内弹性变形并位于待插入到所述定位孔(33)中的位置上。
文档编号A44B99/00GK101223369SQ20068002574
公开日2008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2日
发明者加藤诚, 岩原利夫, 柴田实, 浅野耕世, 片桐胜广, 神原泰博, 神谷晴久, 荻野哲也, 须山博史 申请人:大和化成工业株式会社;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