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鞋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空心球减震结构的运动鞋底。
背景技术:
鞋子作为人们日常的必须品,承担着保暖、保护、美观等功能。在一些场合,例如野外活动、训练、救援等场合,通常需要鞋子具有一些的减震功能,以满足人们对于腿部、脚部安全的需要。减震鞋是功能鞋的一种,主要是指具有吸收脚部冲击力,进而保护足部的鞋子。人们对于鞋子的避震效果十分重视,因为鞋子的避震效果直接影响其穿着舒适性和运动效果,在竞技体育领域尤为突出,一双具有良好避震效果且穿着舒适的鞋子不仅能保护运动员的双脚,更能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传统的减震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气垫减震:主要是鞋跟部位敷有气垫,作为吸收冲击力的一种方式;通常采用大面积的气垫覆盖鞋底进行减震,减震效果较死板,长时间穿着容易疲劳,并且气垫本身的制作工艺要求较高,一旦气垫的某一处发生破损则便会导致整个气垫失去作用;
2.油包减震:用半液体的凝胶作为缓冲力的吸收介质,但其流动性较差,不适用于快速运动类型;
3.材料减震:主要应用吸震聚氨酯材料来达到减震的效果,其减震效果有限,单纯依靠减震材料难以达到理想的减震要求;
4.减震鞋垫:主要是通过减震鞋垫来达到减震的效果,但减震鞋垫使用的材料一般弹性较好,但是透气性和舒适性较差,由于鞋垫是与人的脚掌直接接触,并密封在鞋的内部,容易导致汗脚或者臭脚等问题;
5.弹簧减震:通过设置弹簧结构来进行减震作用,然而,当承受较大冲击力时,仅单靠独立弹簧进行减震,容易造成弹簧的弹性疲乏,而影响其避震之效果,缩短使用寿命。
随着消费者对成品鞋的要求不断提高,上述传统减震鞋基本上单纯依靠减震材质来实现减震,减震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空心球减震结构的运动鞋底,通过减震材料和减震结构相互结合,实现更好的减震效果,并且减震结构采用多个独立的空心球结构,每个空心球各自发挥减震作用,即使其中一个损坏,整体仍然能够提供减震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空心球减震结构的运动鞋底,包括鞋中底和橡胶大底,所述鞋中底和所述橡胶大底之间还设有空心球体,该空心球体由弹性发泡材料制成,所述空心球体包括两个以上且对称设置在所述鞋中底,所述鞋中底设有数量和位置与所述空心球体相对应的贴合槽。
优选的,所述空心球体包括两个以上且对称设置在所述鞋中底的外缘区域。
优选的,所述空心球体包括两个以上且对称设置在所述鞋中底的后跟部的外缘区域。
优选的,所述空心球体包括两个以上且对称设置在所述鞋中底的前掌部和/或足弓部的外缘区域。
优选的,所述空心球体的外表面设有与球体内腔连通的通气孔,所述橡胶大底贴合在所述空心球体上并覆盖所述通气孔,所述橡胶大底贴合设置在所述通气孔的位置将所述空心球体封闭成独立气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空心球体采用对称设置,减震效果的平衡性更好;并且采用多个独立的空心球结构,每个空心球各自发挥减震作用,即使其中一个损坏,整体仍然能够提供减震作用,从而延长了鞋子的使用寿命;
(2)、所述空心球体包括两个以上且对称设置在所述鞋中底的外缘区域,稳定性更好,而且能够在后跟部的中间区域再次形成减震空间,进一步提高减震效果;
(3)所述空心球体设有通气孔,所述橡胶大底贴合设置在所述通气孔的位置将所述空心球体封闭成独立气室,减震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具有空心球减震结构的运动鞋底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橡胶大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鞋中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鞋中底;11-贴合槽;20-空心球体;21-通气孔;30-橡胶大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空心球减震结构的运动鞋底,包括鞋中底10和橡胶大底30,所述鞋中底10和所述橡胶大底30之间还设有空心球体20,该空心球体20由弹性发泡材料制成,所述空心球体20包括两个以上且对称设置在所述鞋中底10,所述鞋中底10设有数量和位置与所述空心球体20相对应的贴合槽11。
本实施例中,所述空心球体20的外表面设有与球体内腔连通的通气孔21,所述橡胶大底30贴合在所述空心球体20上并覆盖所述通气孔21,所述橡胶大底30贴合设置在所述通气孔21的位置将所述空心球体20封闭成独立气室。
本实施例中,所述空心球体20包括两个以上且对称设置在所述鞋中底10的外缘区域;优选的,所述空心球体20包括两个以上且对称设置在所述鞋中底10的后跟部的外缘区域;或者,所述空心球体20包括两个以上且对称设置在所述鞋中底10的前掌部和/或足弓部的外缘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空心球体20的数量和布局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也可以与其他减震结构相配合进行设置,例如,可以在后跟部设置气垫,并在前掌部和足弓部设置本发明的空心球体20;或者,对于减震性能要求较低的运动鞋,例如儿童运动鞋,由于其承载的体重较小,可仅在后跟部设置本发明的空心球体20,或者进一步在前掌部和足弓部设置镂空的减震结构进行辅助减震;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