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4625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带扣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带扣结构,特别是一种用以结合可挠性带体,使该可挠性带体的一端可选择性的结合于该带扣结构或脱离该带扣结构。



背景技术:

请参查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369053号“皮带扣的结构”的说明书及其附图,其必须于皮带4设置齿沟43,再以扳转座3的凸挡部31扣入该皮带4内面的该齿沟43,当外力拉动该皮带4时,该凸挡部31会破坏该齿沟43,而造成该皮带4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扣结构,使可挠性带体的一端可选择性的脱离该带扣结构或结合于该带扣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扣结构包含基座及限位板,该基座包含基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容置槽,该第一侧板及该第二侧板分别结合于该基板的二侧,该容置槽位于该第一侧板及该第二侧板之间,该容置槽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该第一侧板具有第一轨道及第二轨道,该第二侧板具有第三轨道,该限位板设置于该容置槽中,该限位板具有抵触面,该抵触面朝向该基板,该限位板活动地结合于该第一轨道、该第二轨道及该第三轨道,该限位板与该基板之间具有通道,该限位板受该第一轨道、该第二轨道及该第三轨道限制而可选择性地朝向该基板移动或远离该基板移动,且该抵触面随着该限位板接近该基板或远离该基板。

当可挠性带体的固定端结合于该带扣结构时,该可挠性带体的自由端可穿过该通道,并通过该限位板朝向该基板移动,以使该限位板压迫该可挠性带体,该限位板并以该抵触面触压该可挠性带体,使该可挠性带体被限制于该限位板与该基板之间,以避免该可挠性带体脱离该带扣结构,且可避免该可挠性带体损坏。

进一步地,该第一轨道与该第二轨道平行。

进一步地,该第一轨道与该第三轨道平行。

进一步地,另包含第一杆体,该第一杆体结合于该限位板,且该第一杆体的二端分别活动地结合于该第一轨道及该第三轨道。

进一步地,该限位板具有本体部及侧板部,该侧板部结合于该本体部,且该侧板部与该基板之间具有夹角,该通道位于该本体部与该基板之间,该侧板部与该基板之间具有导引开口,该导引开口连通该通道。

进一步地,包含弹性件,该基座另包含盖板,该盖板跨接于该第一侧板及该第二侧板,该弹性件的第一端结合于该盖板,该弹性件的第二端结合于该限位板,该弹性件用以提供弹力使该限位板朝向该基板移动。

进一步地,该盖板具有第一罩盖,该第一罩盖遮罩该第二轨道。

进一步地,该第一轨道及该第二轨道不与该基板平行。

进一步地,该第三轨道不与该基板平行。

进一步地,该抵触面为粗糙面。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带扣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本实用新型“带扣结构”的立体组合图。

图3:本实用新型“带扣结构”结合“可挠性带体”的上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带扣结构”结合“可挠性带体”的剖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带扣结构”脱离“可挠性带体”的上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带扣结构”脱离“可挠性带体”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带扣结构 110 基座

111 基板 112 第一侧板

112a 第一轨道 112b 第二轨道

113 第二侧板 113a 第三轨道

113b 第四轨道 114 容置槽

114a 第一开口 114b 第二开口

115 盖板 115a 第一接合件

115b 第一罩盖 115c 第二罩盖

120 限位板 121 抵触面

122 本体部 123 侧板部

124 第二接合件 121a 第一耳部

121b 第二耳部 130 第一杆体

131 第一挡止件 132 第二挡止件

140 第二杆体 150 弹性件

151 第一端 152 第二端

160 夹座 200 可挠性带体

210 固定端 220 自由端

A 夹角 B 导引开口

L 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扣结构100,其用以结合可挠性带体200,在本实施例中,使以该可挠性带体200为皮带说明,但不局限该可挠性带体200仅为皮带,该可挠性带体200具有固定端210及自由端220,该固定端210预先结合于该带扣结构100,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端210结合于该带扣结构100的夹座160。

请参阅图1,该带扣结构100包含基座110及限位板120,该基座110包含基板111、第一侧板112、第二侧板113及容置槽114,该第一侧板112及该第二侧113板分别结合于该基板111的二侧,该容置槽114位于该第一侧板112及该第二侧板113之间,该容置槽114具有第一开口114a及第二开口114b,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开口114b相较于该第一开口114a邻近该夹座160。

请参阅图1,该第一侧板112具有第一轨道112a及第二轨道112b,该第一轨道112a实质上与该第二轨道112b平行,且该第一轨道112a及该第二轨道112b实质上不与该基板111平行,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侧板113具有第三轨道113a,该第一轨道112a实质上与该第三轨道113a平行,较佳地,该第二侧板113另具有第四轨道113b,该第三轨道113a实质上与该第四轨道113b平行,且该第三轨道113a及该第四轨道113b实质上不与该基板111平行。

请参阅第1、2、3及4,该限位板120设置于该容置槽114中,该限位板120与该基板111之间具有通道L,该通道L连通该第一开口114a及该第二开口114b,该限位板120具有抵触面121,较佳地,该抵触面121为粗糙面,该抵触面121朝向该基板111,该限位板120活动地结合于该第一轨道112a、该第二轨道112b及该第三轨道113a,在本实施例中,该限位板120也活动地结合于该第四轨道113b。

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该带扣结构100另包含第一杆体130及第二杆体140,该第一杆体130结合于该限位板120,且该第一杆体130的二端分别活动地结合于该第一轨道112a及该第三轨道113a,该第二杆体140结合该限位板120,且该第二杆体140的二端分别活动地结合该第二轨道112b及该第四轨道113b,该限位板120随着该第一杆体130与该第二杆体140 同步移动。

请参阅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该限位板120具有第一耳部121a及第二耳部121b,该第一杆体130结合于该第一耳部121a,且该第一杆体130的二端分别穿设于该第一轨道112a及该第三轨道113a,该第二杆体140结合于该第二耳部121b,且该第二杆体140的二端分别穿设于该第二轨道112b及该第四轨道113b,使该限位板120随着该第一杆体130与该第二杆体140同步移动。

请参阅图1至图4,该限位板120受该第一轨道112a、该第二轨道112b、该第三轨道113a及该第四轨道113b限制而可选择性地朝向该基板111移动或远离该基板111移动,且该抵触面121随着该限位板120接近该基板111或远离该基板111,较佳地,该带扣结构100另包含弹性件150,该基座110另包含盖板115,该盖板115跨接于该第一侧板112及该第二侧板113,该弹性件150的第一端151结合于该盖板115,该弹性件150的第二端152结合于该限位板120,该弹性件150用以提供弹力使该限位板120朝向该基板111移动。

请参阅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该盖板115具有第一接合件115a,该限位板120具有第二接合件124,该弹性件150的该第一端151以该第一接合件115a结合于该盖板115,该弹性件150的该第二端152以该第二接合件124结合于限位板120,使该弹性件150推动该限位板120朝向该基板111移动。

请参阅图1至图4,该限位板120具有本体部122及侧板部123,该侧板部123结合于该本体部122,且该侧板部123与该基板111之间具有夹角A,该通道L位于该本体部122与该基板111之间,该侧板部123与该基板111之间具有导引开口B,该导引开口B连通该通道L及该第一开口114a,在本实施例中,该导引开口B位在该通道L及该第一开口114a之间,该侧板部123能够引导该可挠性带体200的该自由端220进入该通道L中。

请参阅图1至图4,该盖板115具有第一罩盖115b及第二罩盖115c,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罩盖115b遮罩该第二轨道112b,该第二罩盖115c遮罩该第四轨道113b,该第一罩盖115b及该第二罩盖115c可防止该第二杆体140脱离该第二轨道112b及该第四轨道113b。

请参阅图1至图4,较佳地,该第一杆体130的一端结合有第一挡止件131,该第一杆体130的另一端结合有第二挡止件132,该第一挡止件131用以防止该第一杆体130脱离该第一轨道112a,该第二挡止件132用以防止该第一杆体130脱离该第三轨道113a,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侧板112及该第二侧板113位于该第一挡止件131及该第二挡止件132之间。

请参阅图3及图4,当欲使该可挠性带体200穿入该带扣结构100时,是以该限位板120的该侧板部123引导该自由端220,使该自由端220通过该导引开口B并进入该通道L中,进入该通道L中的该自由端220会接触该限位板120的该本体部122,并顶推该限位板120,使该限位板120远离该基板111,相对地,该弹性件150的弹力会顶推该限位板120,使该自由端220被夹持在该限位板120的该本体部122与该基座110的该基板111之间,且该限位板120以该抵触面121触压该可挠性带体200,以避免该可挠性带体200脱离该带扣结构100的该基座110,且由于该限位板120是以该抵触面121触压该可挠性带体200,其可增加该限位板120与该可挠性带体200的接触面积,相对地增加了该限位板120与该可挠性带体200之间的摩擦力,以避免不当外力拉动该可挠性带体200,且可避免该限位板120破坏该可挠性带体200。

请参阅图5及图6,当欲使该可挠性带体200脱离该带扣结构100的该基座110时,是以外力(如手指)推动该第一杆体130,使该第一杆体130延着该第一轨道112a及该第三轨道113a远离该基座110的该基板111,在本实施例中,是以手指触压该第一挡止件131及该第二挡止件132使该第一杆体130远离该基座110的该基板111,同时使该限位板120及该第二杆体140远离该基座110的该基板111,因此该可挠性带体200即可由该通道L抽离。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