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颈椎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30750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颈椎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颈椎病的药物组合物,具体地,它是由川芎、葛根为原料制备而成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椎动脉型颈椎病(又称颈性眩晕)是颈椎病中最为复杂的一种类型,根据其临床表现以眩晕为主的特点,属中医学“眩晕”范畴。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在45岁以上,以50~60岁较多见,且随年龄的增大发病率有平行上升的趋势,症状也随年龄的增大而日益加重。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椎动脉受到压迫、刺激、瘀血或椎动脉硬化等而引起的血流缓慢、供血不足,甚至造成血流中断。临床主要表现是发作性的眩晕,眩晕的表现形式多样,可为头晕、晃动、站立不稳等,重时天旋地转,伴随有头颈部疼痛,恶心、呕吐以及耳鸣,视物模糊甚至猝倒等症状。
由于老年人椎动脉型颈椎病之眩晕,发作间歇期长短不一,多为数月或数年发作一次,亦有一月数次,可突然起病,也有逐渐加重者。在发作间歇期,患者常常疏于治疗,而在突然发病时,前来就诊。因此,本病病程往往较长,也是难治病之一,需平时长期服药以预防。针对临床椎动脉型颈椎病病程较长,需长期服药的特点,有必要开发用药次数少,药效持续时间长的缓释制剂。
中医学认为,颈为诸经脉行走通过的部位,气血均由此而上荣头脑及诸窍,由此与脏腑组织发生密切联系,不论外来六淫之邪,或内生痰浊瘀血之邪,客于颈项经脉,都可引起相应的局部或全身性的病证。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指出“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皆为劳得之。”其意即是人到五六十岁,因劳损致肾气不足,精气内衰,可致肩腰背痹阻而引起疼痛。认识到颈椎病的发生与年龄、劳损、外伤等有关。《类经图翼》中张景岳认为“凡我肩冷臂痛者,每遇风寒,肩上多冷,或日需热手抚摩,夜须多被拥盖,庶可支持。此以阳气不足,气血衰少使然。”强调正气亏虚为颈椎病的发病原因。此外,根据椎动脉型颈椎病以眩晕为主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祖国医学“眩晕”的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就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论述;《灵枢·卫气》认为“上虚则眩”;《灵枢·口问》篇“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素问·玄机原病式·无运主病》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风火,有“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等病因论述。《丹溪心法·头眩》说“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有火痰者。”,提出“治痰为先”的方法。明代张景岳在《内经》“上虚则眩”的理论基础上,对下虚致眩作了详尽论述,他在《景岳全书·眩运》中指出“眩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强调了“无虚不能作眩”是眩晕的基本病机,在治疗上认为“当以治虚”为主。《诸病源候论》中提出了“有瘀血,灌注四肢,烦满不安,诸般风疾,左瘫右痪,手足顽麻”及“瘀血留滞,外肿内痛,肢节痛倦”等由于瘀血引起颈椎病的病机、症状。清代王清任对于瘀血致眩晕有所涉及,并创制通窍活血汤治疗瘀血所致的头痛及眩晕等证。近人对于瘀血致病有所重视,并将活血法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
综合上述文献,可将眩晕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机体因素由于老年精血亏虚,气血周行不利,形成瘀滞,清窍失养,导致眩晕。邪气因素包括外感六淫之邪,邪客于经脉,或内生痰浊,阻于脉髓,导致瘀滞,清窍失养,从而导致眩晕。因此,治疗当以“化瘀”为基本原则。
川芎性辛温,入肝、胆、心包经。具有行气活血,祛风止痛之功效。川芎辛温香走窜,走而不守,能上行头巅,下达血海,外彻皮毛,旁通四肢,为血中之气药。为活血化瘀常用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眩晕有较好的疗效。《本草纲目·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药·眩晕》引刘河间《宣明论》云“首风旋运及偏正头痛,多汗恶风,胸膈痰饮,川芎一斤,天麻四两,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嚼一丸,清茶下”。研究表明,川芎总生物碱活血化瘀及抗血栓作用较好,川芎总生物碱能明显延长特异性血栓形成时间,后者为血小板血栓形成之后,纤维蛋白血栓形成开始所需时间[1]。
葛根味甘、辛,性凉。归脾、胃经。功能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葛根气味俱薄,轻而上行,《证类本草·卷八·葛根》指出其“生者,破血”,故葛根能升阳化瘀。与川芎配伍,可以助川芎行气活血,舒筋通络,共奏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之效。现代大量的临床研究报告都表明,川芎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疗效较好,朱慧颖等[2]以川芎为君药,用水煎煮为汤,对照观察了川芎汤与西比灵、阿司匹林对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前者临床显效率为93.8%,总有效率为96.3%;后者分别为67.5%和72.5%,前者疗效优于后者(P<0.01)。此外,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前者优于后者(P<0.05)。林武运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颈椎病12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3]。此外,还有大量运用葛根川芎汤,重用葛根、川芎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收到较好疗效的临床报道[4,5,6,7]。这些报道都表明,川芎在治疗此类病证中的重要作用。葛根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异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含量较多的有葛根素、黄豆苷和黄豆苷元。葛根素化学名为8-C-β-D葡萄糖基-7,4’-二羟基异黄酮,呈白色针状结晶,能溶于水,但溶解度小,为6.24g/L,其水溶液为无色或微黄色[8]。现代研究表明葛根具有很强的活血化瘀功能,可使脑血管阻力下降,脑血流量增加,脑局部微循环得以改善,使眩晕减轻。其有效成分葛根素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冠心病、心力衰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高黏血症等[9]。有大量的资料报道葛根素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作用。葛根素能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调整血管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降低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降低红细胞刚性指数,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是临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有效药物[10]。张炳才依据中医“久病致痰,病久入络”,采用葛根素化痰通络治疗颈性眩晕,收到较满意的疗效[11]。刘云利用葛根素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可明显改善椎基动脉脑血流量的作用,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葛根素治疗颈椎病椎动脉型眩晕,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64%[12]。
目前已文献报道含有川芎、葛根的大组方治疗颈椎病的报道,也有单独用川芎或单独用葛根治疗颈椎病的报道,尚无将两味药物合物的报道,由于颈椎病的长期性,尚无有效的药物及药物制剂治疗颈椎病并能达到持续给药的功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治疗颈椎病的药物组合物,它是由川芎、葛根为原料制备而成药剂。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了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颈椎病的药物组合物,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的药剂川芎1-20份、葛根0.5-10份。
进一步地,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的药剂川芎20份、葛根1份。
所述的药物是由川芎总生物碱、葛根总黄酮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而成的药剂。
进一步地,所述的川芎总生物碱以盐酸川芎嗪计为不低于50%(g/g);葛根总黄酮以葛根素计为不低于70%(g/g)。
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的药剂川芎总生物碱1-20份、葛根总黄酮0.5-10份。
进一步地,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药剂川芎总生物碱1份、葛根总黄酮1份。
其中,所述的药剂是片剂、胶囊剂、丸剂、颗粒剂、缓释制剂。
所述的缓释制剂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及辅料制备而成的川芎总生物碱0.5-5份、葛根总黄酮0.5-5份、缓释制剂用辅料1~10份。
其中,所述的缓释制剂用辅料为乙基纤维素类EC20cp、EC45cp、EC N-10、EC200cp、羟丙甲纤维素类HPMC15cp、脂质类。
进一步地,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及辅料制备而成川芎总生物碱0.5-5份、葛根总黄酮0.5-5份、EC N-10 1~9份、HPMC 0.2~1.0份。
更进一步,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及辅料制备而成川芎总生物碱0.5份、葛根总黄酮0.5份、EC N-10 3份、HPMC 0.5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取川芎药材粗粉,以pH值2~3酸水浸泡、渗漉,渗漉速度4~5ml/min(以每Kg药材计),收集渗漉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洗脱液再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用一定浓度盐酸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浓缩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收集过柱液,干燥,即得川芎总生物碱;b、取葛根,用50~90%乙醇回流提取,乙醇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滤过,通过吸附树脂柱,以30%~9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干燥,即得葛根总黄酮;c、将b、c步骤制备的川芎生物碱、葛根总黄酮按下述重量配比,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成药学上常用的剂型川芎总生物碱0.5-5份、葛根总黄酮0.5-5份。
其中,b步骤所述的回流提取乙醇浓度为50%乙醇;乙醇洗脱的浓度为70%乙醇。
川芎性辛温,入肝、胆、心包经。具有行气活血,祛风止痛之功效。川芎辛温香走窜,走而不守,能上行头巅,下达血海,外彻皮毛,旁通四肢,为血中之气药。为活血化瘀常用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眩晕有较好的疗效。《本草纲目·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药·眩晕》引刘河间《宣明论》云“首风旋运及偏正头痛,多汗恶风,胸膈痰饮,川芎一斤,天麻四两,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嚼一丸,清茶下”。葛根味甘、辛,性凉。归脾、胃经。功能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葛根气味俱薄,轻而上行,《证类本草·卷八·葛根》指出其“生者,破血”,故葛根能升阳化瘀。与川芎配伍,可以助川芎行气活血,舒筋通络,共奏活血化瘀。
通过药效学试验说明,本发明药物原料川芎、葛根配伍,能有效的治疗颈椎病,达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其中进一步将川芎中的活性成分川芎生物碱及葛根活性成分葛根总黄酮配比使用,同样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且由于有效部位确定,减少服用剂量,便于制剂及制备成中药缓释剂型,使缓释功效充分适于本发明的适应症,达到长效目的。综上,本发明药物原料川芎、葛根或川芎生物碱、葛根总黄酮配伍使用,达到协同增效的作用,药效明确,质量稳定,可控性强,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作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本发明药物原料的提取a、川芎生物碱的制备取川芎药材粗粉,以pH值2~3酸水浸泡、渗漉,以每Kg药材计,渗漉速度为4~5ml/min,收集渗漉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洗脱液再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用一定浓度盐酸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浓缩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收集过柱液,干燥,即得川芎总生物碱;b、葛根总黄酮的制备取葛根,用50%乙醇回流提取,乙醇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滤过,通过吸附树脂柱,以7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干燥,即得葛根总黄酮。
实施例2本发明药物原料的提取a、川芎生物碱取川芎药材粗粉,以pH值3酸水浸泡、渗漉,以每Kg药材计,渗漉速度为5ml/min,收集渗漉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洗脱液再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用一定浓度盐酸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浓缩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收集过柱液,干燥,即得川芎总生物碱;b、葛根总黄酮取葛根,用50%乙醇回流提取,乙醇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滤过,通过吸附树脂柱,以3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干燥,即得葛根总黄酮。
实施例3 本发明药物原料的提取a、川芎生物碱取川芎药材粗粉,以pH值2酸水浸泡、渗漉,以每Kg药材计,渗漉速度为4ml/min,收集渗漉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洗脱液再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用盐酸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浓缩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收集过柱液,干燥,即得川芎总生物碱;b、葛根总黄酮取葛根,用90%乙醇回流提取,乙醇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滤过,通过吸附树脂柱,以9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干燥,即得葛根总黄酮。
实施例4本发明药物胶囊制备按重量比称取实施例1制备的1份川芎总生物碱和1份葛根总黄酮,混匀,加2份乳糖,用适量95%乙醇润湿,湿法制粒,过14~16目筛整粒,60℃干燥,取出,再过14~16目筛整粒,装胶囊即得。
实施例5本发明药物缓释胶囊制备按重量比称取3份乙基纤维素(EC N-10),0.5份羟丙甲纤维素(HPMC15cp),无水乙醇溶解,备用。另取实施例1制备的0.5份川芎总生物碱和0.5份葛根总黄酮,用适量无水乙醇溶解,加入到已经溶解的乙基纤维素和羟丙甲纤维素中,搅拌均匀,旋转蒸发仪减压回收乙醇,待乙醇挥尽后,取出,60℃干燥,粉碎,过14~16目筛整粒,装胶囊即得。
实施例6本发明药物片剂的制备按重量比称取实施例1制备的1份川芎总生物碱和1份葛根总黄酮,混匀,加2份乳糖,用适量95%乙醇润湿,湿法制粒,过14~16目筛整粒,60℃干燥,取出,再过14~16目筛整粒,再加适量微晶纤维素和滑石粉,混匀,压片,即得。
实施例7本发明药物缓释片制备按重量比称的3份乙基纤维素(EC N-10),0.5份羟丙甲纤维素(HPMC15cp),无水乙醇溶解,备用。另取取实施例1制备0.5份川芎总生物碱和0.5份葛根总黄酮,用适量无水乙醇溶解,加入到已经溶解的乙基纤维素和羟丙甲纤维素中,搅拌均匀,旋转蒸发仪减压回收乙醇,待乙醇挥尽后,取出,60℃干燥,粉碎,加1份乳糖,用适量95%乙醇润湿,湿法制粒,过14~16目筛整粒,60℃干燥,取出,再过14~16目筛整粒,再加适量微晶纤维素和滑石粉,混匀,压片,即得。
实施例8本发明药物颗粒制备按重量比称取实施例1制备的1份川芎总生物碱和1份葛根总黄酮,混匀,加2份乳糖,用适量95%乙醇润湿,湿法制粒,过14~16目筛整粒,60℃干燥,取出,再过14~16目筛整粒,即得。
实施例9本发明药物胶囊制备按重量比称取20Kg川芎和1Kg葛根,按实施例的方法提取得到提取物,混匀,加乳糖,用适量95%乙醇润湿,湿法制粒,过16目筛整粒,60℃干燥,取出,再过16目筛整粒,装胶囊即得。
实施例10本发明药物片剂的制备按重量比称取2Kg川芎和10Kg葛根,按实施例1的方法提取得到提取物,混匀,加乳糖,用适量95%乙醇润湿,湿法制粒,过15目筛整粒,60℃干燥,取出,再过15目筛整粒,再加适量微晶纤维素和滑石粉,混匀,压片,即得。
实施例11本发明缓释制剂辅料选择的筛选试验目前常用的缓释固体分散体载体材料有乙基纤维素(EC)、Eudragit E、RL、RS及脂质类等。EC不溶于水,但能溶于有机溶剂中,为白色至微黄色流动性粉末,无臭、无味,化学性质稳定,耐碱、耐盐溶液;EC有较大的粘性,载药量高,稳定性好,不易老化,是理想的缓释固体分散物载体材料。溶剂法制备缓释固体分散体,其成型原理是EC在乙醇溶液中溶解,呈网状结构,将溶剂蒸发除去后,药物以分子或微晶状态包埋在EC的网状骨架中,处于高度分散状态。
(1)固体分散体制备固体分散体的常用制备方法有熔融法、溶剂法、溶剂—熔融法以及喷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等。
取适量EC20cp、EC45cp、ECN-10、EC200cp四种不同粘度的乙基纤维素(EC),无水乙醇溶解,备用。取辅料量一半的处方药物粉末,用适量无水乙醇溶解,加入到已经溶解的EC中,置水浴中加热蒸发,边加热边搅拌,待乙醇挥尽后,60℃干燥,取出,粉碎,过14~16目筛整粒,装一号胶囊即得。
(2)溶出度测定方法学考察①溶出条件 转速100转/分钟;温度37±0.5℃②释放介质的选择本发明药物中的药物葛根提取物在水中不能很好地溶解,以水作介质虽然能达到药物释放的“漏槽条件”(即投入药量不得超过溶解度的10~20%),但仍有可能药物不能释放完全,因此释放介质可选用经脱气处理的0.1M的盐酸或在其中加入表面活性剂。结果见表1。
表1 释放介质的筛选

结果表明,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质能使葛根总黄酮更完全地溶解其中,因此选择加入0.3%十二烷基硫酸钠的0.1M盐酸溶液为释放介质。
③测定方法取胶囊1粒,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溶出度测定法第一法(转篮法)操作,于1、2、4、6、8、10、12小时取样5ml,经0.8μm微孔滤膜滤过,加空白溶剂(含0.3%十二烷基硫酸钠的0.1M盐酸)定容至10ml,摇匀,分取5ml样品溶液,分别在250nm和298nm处测定吸收度值,根据双波长法所得标准曲线,计算葛根素的累积溶出百分率。另取剩余5ml溶液,加2%新鲜配制的雷氏铵盐溶液3ml,按川芎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操作,525nm测定吸光度,并计算川芎总生物碱的累积溶出百分率。
(3)样品溶出度测定取前述不同粘度EC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胶囊一粒,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溶出度测定法第一法(转篮法)操作,于1、2、4、6、8、10、12小时取样5ml,经0.8μm微孔滤膜滤过,加空白溶剂(含0.3%十二烷基硫酸钠的0.1M盐酸)定容至10ml,摇匀,分取5ml样品溶液,分别在250nm和298nm处测定吸收度值,根据双波长法所得标准曲线,计算葛根素的累积溶出百分率。另取剩余5ml溶液,加2%新鲜配制的雷氏铵盐溶液3ml,按川芎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操作,525nm测定吸光度,并计算川芎总生物碱的累积溶出百分率。结果见表2,表3。
表2 不同种类辅料葛根总黄酮累积溶出百分率比较

表3 不同种类辅料川芎总生物碱累积溶出百分率比较

从表2,表3葛根总黄酮和川芎总生物碱释放效果来看,EC20cp、EC45cp、ECN-10三种规格的辅料制备的缓释固体分散体均能达到缓释的效果,以ECN-10释放较完全,而EC200cp由于粘度过大的原因,在12小时内仅释放不到60%。同时,在试验过程中发现,不同规格的EC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性略有区别,EC N-10粉末较细,溶解性较好。因此,初步选定以EC N-10为基本辅料进行成型工艺筛选。
辅料用量筛选分别取不同量EC N-10,无水乙醇溶解;另取一定量的处方药物粉末,用适量无水乙醇溶解,加入到已经溶解的EC中,辅料和药物比例分别为1∶1;2∶1;3∶1;4∶1;5∶1,6∶1,10∶1,各样品置水浴中加热蒸发,边加热边搅拌,待乙醇挥尽后,60℃干燥,取出,粉碎,过14~16目筛整粒,装一号胶囊。测定各样品的体外释放度,求出累积释放百分率,考察不同辅料用量对药物体外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见表4,表5。
表4 不同辅料用量葛根总黄酮累积释放度

表5 不同辅料用量川芎总生物碱累积释放度

从表4,表5可以看出,随着辅料与药物比例增大,药物的释放逐渐变慢,两者比例为1∶1时,几乎没有缓释效果,比例为2∶1时,基本有缓释效果,辅料与药物比例3∶1时,可达到理想的缓释效果,同时又不会过多的增加服用量。
释放调节剂HPMC的筛选为考察HPMC对缓释固体分散体体外释放性能的影响,选用HPMC 15cp和HPMC50cp在已经筛选出处方的基础上进行考察。以确定是否需要释放调节以及调节剂的用量。
分别取2份ECN-10,每份3g,无水乙醇溶解;另取1g的处方药物粉末各2份,用适量无水乙醇溶解,加入到已经溶解的EC中,同法称取HPMC 15cp和HPMC 50cp各0.5g,无水乙醇溶解,加入前述溶液中,各样品置水浴中加热蒸发,边加热边搅拌,待乙醇挥尽后,60℃干燥,取出,粉碎,过14~16目筛整粒,装一号胶囊。测定各样品的体外释放度,求出累积释放百分率,考察HPMC对药物体外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见表6,表7。
表6 HPMC对固体分散体中葛根素体外释放特性的影响

表7 HPMC对固体分散体中川芎总生物碱体外释放特性的影响

从以上实验可看出,HPMC粘度的增大对固体分散体体外释放阻滞较大,可能由于粘度过大,在药物表面形成的凝胶层阻滞了药物的释放。因此,选用HPMC15cp为释放调节剂进行研究。
HPMC用量筛选分别称取EC,HPMC,处方药物适量,按照下表所列的重量比例制备固体分散体,测定体外累积释放度,筛选出HPMC的用量,试验设计见表8,试验结果见表8,表10。
表8 HPMC用量筛选试验设计

表9 HPMC用量筛选试验样品葛根总黄酮累积释放度

表10 HPMC用量筛选试验川芎总生物碱累积释放度

从试验结果来看随着HPMC用量的增加,固体分散体中葛根总黄酮和川芎总生物碱释放速度变快,但当处方中HPMC比例超过15%时,释放反而变慢。因此在能达到缓释效果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的减少HPMC的用量,以减少处方剂量。基于以上考虑,暂选处方2作为缓释固体分散体的处方。
处方验证试验根据试验所确定的处方,制备三批处方药物缓释固体分散体,测定体外释放度,验证处方的合理性和工艺的稳定性。结果见表11。
表11 处方验证试验累积溶出度(n=6)

从三批制剂的累积溶出度来看,缓释固体分散体中葛根素和川芎总生物碱的累积释放均满足缓释制剂体外释放度实验在1、4、8、10小时时,累积百分释放度应分别满足10~30%、40~70%、70~90%、80~100%的要求,释放效果稳定。证明所选处方工艺基本合理,稳定。
实施例10 本发明药物的质量控制方法川芎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原理利用川芎总生物碱为水溶性生物碱的性质,在酸性条件下与雷氏铵盐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生物碱雷氏铵盐沉淀,分离沉淀,以丙酮溶解,生物碱雷氏铵盐在525nm处有最大吸收,可以盐酸川芎嗪作为对照进行含量测定。
对照品溶液制备精密称取盐酸川芎嗪对照品(批号0817-200104)24.7mg,以0.1mol/L的盐酸溶解并定容至25ml,即得浓度为0.988mg/ml的对照品溶液。
标准曲线制备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ml,1.5ml,3.0ml,4.0ml,5.0ml,6.0ml,分别加0.1M盐酸至10ml,加2%雷氏盐溶液3ml,摇匀,置冰水浴30min。取出,用小号垂熔玻璃漏斗抽滤,沉淀用适量蒸馏水洗涤,抽干,以丙酮溶解并定容至5ml,350~700nm扫描,找出最大吸收波长,并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样品浓度为横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显色后对照品丙酮溶液在525nm处有最大吸收,因此可以在525nm处测定吸光度值。线性回归方程Y=0.5298X-0.019,r=0.9996.
在0.1976mg/ml~1.186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样品溶液制备取样品渗漉液适量,调pH值2~3,过已经处理好的D101大孔树脂柱,收集过柱液,加2%雷氏铵盐溶液5ml,摇匀,置冰水浴30min。按照标准曲线制备项下“取出,用小号垂熔玻璃漏斗抽滤”起操作,525nm处测定吸光度。
葛根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吸收波长的选择取葛根素对照品适量,加甲醇溶解,在200~400nm扫描,测定最大吸收波长。另取葛根药材提取液适量,挥干,加甲醇溶解,过滤,取滤液在200~400nm进行扫描。
葛根样品与葛根素对照品有相同的紫外吸收,且最大吸收波长均为250nm,故选择250nm为测定波长。
标准曲线的绘制精密称取葛根素对照品3.51mg,加甲醇溶解成100mL,摇匀,分别精密吸取上述溶液0.5、1.0、2.0、2.5、3.0mL于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于250nm处测定吸光度,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见表12。
表12 葛根素对照品标准曲线测定结果

回归方程A=0.088C-0.002 r=0.9999,表明葛根总黄酮浓度在1.75至10.53μg.mL-1之间线性关系良好。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吸取葛根药材提取后的浓缩液10mL于蒸发皿中,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滤过,定容至50mL,作为供试品溶液,250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总黄酮含量。
以下通过药效学试验证明本发明药物的有益效果。
试验例1 本发明药物原料药效筛选试验实验用仪器和试药LG-R-80B型血液粘度仪(北京中勤世帝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1mg/ml)(广州明兴制药有限公司)肝素钠(1mg/ml)(广州明兴制药有限公司)川芎总生物碱提取物(本室提供)葛根提取物(本室提供)试验动物及分组试验动物SD大鼠90只,雌雄各半,体重280~300g,按体重随机分为9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生物碱组,葛根素组,生物碱∶葛根素(1∶1)高、中、低剂量三组;生物碱∶葛根素(1∶2);生物碱∶葛根素(2∶1)。
试验方法和给药剂量试验前大鼠先适应性饲养2天,空白组和模型组灌生理盐水,给药组大鼠分别灌胃给药,每天一次,连续灌胃7天,于末次给药当天造模。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每只皮下注射Adr0.08ml/100g,共2次,两次间隔4h,在二次注射Adr之间(前后各间隔2h),将大鼠浸入冰水内5min,禁食至次日取血,加肝素钠100μg/ml抗凝,测定各指标,并通过仪器软件计算其他指标。
给药剂量为了合理设计试验用药剂量和两药比例,本研究对两味药中间体配伍后对大鼠血液流变性指标的影响做了预试,在预试中发现,川芎总生物碱和葛根总黄酮在1∶1配伍时,活血化瘀作用较明显,因此,在筛选时对两药1∶1配伍设计了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处方2和处方3设计了一个剂量组,以同处方1三个剂量组比较。试验各组如下生物碱组2mg/100g;葛根素组2mg/100g;
2.3 结果本实验用细胞计数法分析,各组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与对平滑肌细胞3H-TdR掺入基本一致,并且测得细胞存活率没有明显影响,均在90%以上。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各组、芍药苷注射液和麝香酮注射液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异常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但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各组最强,与芍药苷和麝香酮比较,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可能是芍药苷和麝香提取物(麝香酮)作用机制不同而共同带来的有益效果。
三.促醒作用1.材料小鼠昆明种,体重18-20g,雌雄各半。
试药丹参酮+芍药注射液(自制);红花提取物注射液(自制);葛根提取物(自制);麝香酮注射液(自制);安钠咖注射用原料(上海第十四制药厂);本发明组合物A(芍药+麝香+川芎提取物,重量比1∶2∶8)组;本发明组合物B(芍药+麝香+人参提取物8∶2∶1)。
2.方法与结果小鼠随机分组,分别尾静脉注射氯化钠注射液、安钠咖生理盐水溶液、丹参酮+麝香注射液、红花提取物注射液、葛根提取物;麝香酮注射液等试药,每天一次,连续给药2天,于末次给药后15min,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生理盐水溶液(3mg/ml)0.3ml/20g,记录小鼠翻正反射消失至恢复的时间,计算各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4。
表4 对小鼠的促醒作用(X±SD,n=10)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红花和葛根提取物比较ΔP<0.05,ΔΔP<0.01;
试验例2 本发明药物缓释固体分散体药代动力学试验为进一步研究本发明药物缓释固体分散体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情况,进行了犬体内药动学试验。
根据现有资料,葛根总黄酮目前针对葛根素的药动学研究较多。药动学结果显示,葛根素大鼠口服给药后24小时,约37%在粪便和肠道内容物中回收,说明口服生物利用度低。正常人口服葛根素后36小时仅有0.78%原形物自尿中排出,72小时后自粪便排出73.3%,说明人口服葛根素吸收极少。
试验仪器,试药及动物岛津LC-10A高效液相色谱仪,高速离心机,肝素钠,比格犬(体重10kg±0.5kg),本发明药物普通胶囊(自制),本发明药物缓释胶囊(自制)。
色谱条件色谱柱Kromasil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
流动相乙腈-水(15∶85)流速0.8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50nm。
试验方法健康比格犬,试验前禁食24小时,正常饮水,按8粒/只(每粒胶囊约含葛根素35mg,生物碱35mg)拌以少量食物随机交叉口服给药,于不同时间点前肢静脉取血3ml,处理,测定。
空白血浆的处理取空白血浆1.0ml,加甲醇2.0mL,涡流混匀1min,高速离心(10000r/min)5min,倾取上清液,50℃N2吹干,加1mL甲醇溶解,微孔滤膜滤过,取续滤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
含药血浆的处理前肢静脉取血后,加肝素钠100μg/ml抗凝,10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浆,精密量取血浆1.0mL,精密加甲醇2.0mL,涡流混匀1min,高速离心(10000r/min)5min,倾取上清液,50℃N2吹干,加1mL甲醇溶解,微孔滤膜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各指标。
样品含量测定按照前述拟订的取样及样品处理方法,分别测定犬单剂量口服本发明药物缓释胶囊和普通胶囊后各取样点血药浓度,结果见表14,表15。
表14 本发明药物缓释胶囊药动学试验测定结果

表15 本发明药物参比制剂普通胶囊药动学试验测定结果

试验结果处理与分析将所得试验数据用3P87软件进行药动学数据处理,得到如下结果本发明药物缓释胶囊药动学模型模拟结果
表16 用3P87计算的本发明药物缓释胶囊与普通胶囊药动学参数

根据室模型及权重计算各组药动学参数,并对各组药动学数据用DPS3.1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7,表18表17 本发明药物普通胶囊及缓释胶囊中葛根素的药动学参数

表18 本发明药物普通胶囊及缓释胶囊中葛根素的主要药动学参数方差分析表

由表17,表18数据分析结果可知,本发明药物缓释胶囊和参比制剂普通胶囊在犬体内的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peak(参比)=0.4077h、Cmax(参比)=6.7430μg/ml、AUC(参比)=22.2558μg/ml·g,Tpeak(缓释)=3.7853h、Cmax(缓释)=4.6290μg/ml、AUC(缓释)=39.8232μg/ml·g。缓释胶囊Cmax比普通胶囊低31.4%,Tpeak延后3.37h,说明缓释制剂体内缓释效果明显。
根据药动学参数AUC比较缓释胶囊和普通胶囊相对生物利用度AUC缓释/AUC普通×100%=相对生物利用度(%)将缓释胶囊和普通胶囊AUC代入上式,计算可得缓释制剂中葛根素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普通制剂的178.9%,提高了1.7倍多。可见,在利用缓释固体分散技术后,大大提高了葛根素的生物利用度。
通过药效学试验说明,本发明药物原料川芎、葛根配伍,能有效的治疗颈椎病,达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其中进一步将川芎中的活性成分川芎生物碱及葛根活性成分葛根总黄酮配比使用,减少服用剂量,便于制剂及制备成中药缓释剂型,使缓释功效充分适于本发明的适应症,达到长效目的,质量稳定,可控性强,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参考文献[1]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30;[2]朱慧颖等.川芎汤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 湖北中医杂志.2000;22(3)12;[3]林武.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颈椎病124例.浙江中医杂志.2000;24(11)296;[4]王素霞,周桂荣.葛根川芎汤治疗眩晕90例.中国民间疗法.2005;13(2)39;[5]戴松堂.葛根川芎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0例.天津中医.2002;19(2)75;[6]周丽俊等.葛根川芎汤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127例体会.浙江创伤外科.2002;7(4)248;[7]孟宪光.中药配方颗粒葛根川芎汤治疗眩晕90例.湖北中医杂志.2002;24(7)29;[8]王靖等.葛根素研究进展 药学 进展.2003;27(2)70;[9]廖名龙等.葛根素临床应用新进展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7)677;[10]王忠良,钱士明.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2001,22(4)12;[11]张炳才.福建医药杂志2004年第26卷第1期66葛根素治疗颈性眩晕130例疗效观察;[12]刘云等.葛根素治疗颈椎病椎动脉型眩晕50例.福建医药杂志,2001;23(6)78。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颈椎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的药剂川芎1-20份、葛根0.5-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颈椎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的药剂川芎20份、葛根1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颈椎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川芎总生物碱、葛根总黄酮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而成的药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颈椎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川芎总生物碱以盐酸川芎嗪计为不低于50%g/g;葛根总黄酮以葛根素计为不低于70%g/g。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治疗颈椎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的药剂川芎总生物碱1-20份、葛根总黄酮0.5-10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颈椎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药剂川芎总生物碱1份、葛根总黄酮1份。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治疗颈椎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剂是片剂、胶囊剂、丸剂、颗粒剂、缓释制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治疗颈椎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释制剂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及辅料制备而成的川芎总生物碱0.5-5份、葛根总黄酮0.5-5份、缓释制剂用辅料1~10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治疗颈椎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释制剂用辅料为乙基纤维素类EC20cp、EC45cp、ECN-10、EC200cp、羟丙甲纤维素类HPMC15cp、脂质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治疗颈椎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及辅料制备而成川芎总生物碱0.5-5份、葛根总黄酮0.5-5份、ECN-10 1~9份、HPMC 0.2~1.0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治疗颈椎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及辅料制备而成川芎总生物碱0.5份、葛根总黄酮0.5份、ECN-10 3份、HPMC 0.5份。
12.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治疗颈椎病的药物组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取川芎药材粗粉,以pH值2~3酸水浸泡、渗漉,以每Kg药材计,渗漉速度为4~5ml/min,收集渗漉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洗脱液再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用盐酸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浓缩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收集过柱液,干燥,即得川芎总生物碱;b、取葛根,用50~90%乙醇回流提取,乙醇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滤过,通过吸附树脂柱,以30%~9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干燥,即得葛根总黄酮;c、将b、c步骤制备的川芎总生物碱、葛根总黄酮按下述重量配比,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成药学上常用的剂型川芎总生物碱0.5-5份、葛根总黄酮0.5-5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治疗颈椎病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b步骤所述的回流提取乙醇浓度为50%乙醇;乙醇洗脱的浓度为70%乙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颈椎病的药物组合物,它是由川芎、葛根为原料制备而成的制剂。本发明还提供了以川芎生物碱、葛根总黄酮为原料制备而成的制剂。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药物原料川芎、葛根或川芎生物碱、葛根总黄酮配伍使用,达到协同增效的作用,药效明确,质量稳定,可控性强,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文档编号A61K9/16GK1857385SQ200510020868
公开日2006年11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8日
发明者谢秀琼, 王曙宾, 罗海燕 申请人:谢秀琼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