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酸二铵微乳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861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甘草酸二铵微乳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甘草酸二铵微乳及其制备工艺,属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中药提 取物治疗肝炎疾病的微乳制剂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肝炎是一种严重威协人民身体健康的传染性疾病,治疗药物繁多,以固状药为主, 疗效不一。甘草酸二铵是从豆科植物甘草中分离、筛选的活性成分甘草酸的二铵盐,临床上 被广泛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和理化因素引起的肝脏损伤,目前,临床上甘草二铵制剂有胶 囊剂和注射剂,注射剂给药不便,胶囊剂生物利用度低,把甘草酸二铵制或乳剂,虽工艺简 便,但普通乳剂粒径较大,通常在0.1-100微米范围内,其热力学和动力学都属于不稳定性 体系,仅能通过提高体系分散度的方法来提高疗效,还易产生肝脏的首过效应,这给研制粒 径更小、热力学活性高、药效更易发挥、且更具非特异性抗炎、抗过敏、稳定溶酶体膜及免疫 调节作用的微乳剂型指出了新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制乳粒径在140纳米以下的甘草酸二铵微乳剂,在临床中要 更具非特异性抗炎、抗过敏、稳定溶酶体膜及免疫调节作用,并要热力学活力高,药效更易 发挥,并能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抗病毒作用更为突出,要能有效治疗病毒性肝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根据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因,以进 一步提高甘草酸二铵药效为成药生产目标,甘草酸二铵微乳每116克原料由原料药甘草酸 二铵晶粉5克、乳化剂油醇醚_5 35克、助乳剂异丙醇15克、油酸乙脂22克和蒸馏水35 克组成。配制甘草酸二铵微乳的步骤分为辅料溶液配制、原料药溶液配制、微乳配制三段工 艺,先取油醇醚和异丙醇室温下混配搅拌均勻,再加入油酸乙脂搅拌均勻后得辅料混合溶 液备用;再取甘草酸二铵晶粉溶解于蒸馏水中,得甘草酸二铵溶液备用;最后将辅料混合 溶液加入甘草酸二铵溶液中搅拌均勻后得甘草二铵微乳。甘草中富含甘草甜素,是1分子的18 0 -甘草次酸和2分子的葡萄糖醅酸结合生 成的甘草酸的钾盐和钙盐,具有很强的抗病毒和抗菌作用,对病毒性肝炎也有疗效,但甘草 甜素是甘草酸单铵,而甘草酸二铵是甘草酸的二铵盐,治疗病毒性肝炎疗效更好。普通乳剂粒径较大,通常在1 100微米范围,而难溶性药物制成乳剂却热力学和 动力学都属于不稳定体系,不易保存,服用后对肝脏会产生首过效应,配制成微乳后粒径在 140纳米以下,研究表明,对于难溶性药物来说粒径在纳米级别时,药物的溶解度随粒径降 低会显著升高,且药力学活性同时提高,药效更易发挥,制剂更易保存,并可被淋巴管吸收, 还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产生更好的疗效,并能减轻肝脏的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内糖原 及核糖核酸的恢复,使血清谷丙转氨酶下降,更有效的治疗伴有谷丙转氨酶升高的慢性迁 延性、活动性肝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甘草酸二铵乳剂配制方法新颖合理,工艺简便,口服方便,在临床应用中更具非特异性抗炎、抗过敏、稳定溶酶体膜及免疫调节作用,并提高了热力学 活力,还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药效更易发挥,生物利用较其它甘草酸二铵口服制剂高, 抗病毒疗效更为突出,并能更方便地用于不便吞咽固状物患者。
具体实施例方式1、原材料购备①购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甘草酸二铵原料药备用。②购异丙醇,油酸乙脂,油醇醚_5三种辅料备用。③取蒸馏水备用。2、甘草酸二铵微乳配制①按处方比例分别称取油醇醚和异丙醇,将油醇醚加入异丙醇中,室温下搅拌均 勻后再按处方量加入油酸乙脂,搅拌均勻后得辅料混合溶液。②按处方量称取蒸馏水倒入容器中,再按处方量称取甘草酸二铵原料药加入蒸馏 水中,得甘草酸二铵原料药溶液。③将配制好的辅料混合溶液加入甘草酸二铵原料药溶液中搅拌后得甘草酸二铵 微乳。3、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成人每天2次,每次10克,孕妇及婴儿禁服。
权利要求
一种甘草酸二铵微乳,其特征是甘草酸二铵微乳每116克原料由原料药甘草酸二铵晶粉5克、乳化剂油醇醚-5 35克、助乳剂异丙醇15克、油酸乙脂22克和蒸馏水35克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甘草酸二铵微乳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先取油醇醚和异丙醇室 温下混配搅拌均勻,再加入油酸乙脂搅拌均勻后得辅料混合溶液备用;再取甘草酸二铵晶 粉溶解于蒸馏水中,得甘草酸二铵溶液备用;最后将辅料混合溶液加入甘草酸二铵溶液中 搅拌均勻后得甘草二铵微乳。
全文摘要
本发明甘草酸二铵微乳及其制备工艺给病毒性肝炎患者提供了微乳制剂,由原料药和三种辅料配制而成,配制甘草酸二铵微乳的方法分为辅料溶液配制、原料溶液配制和微乳配制三个步骤,甘草酸二铵微乳配制方法科学新颖,配制工艺简便,在临床应用中更具非特异性抗炎,抗过敏,稳定溶酶体膜及免疫调节作用,并提高了热力学活力,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药效更易发挥,生物利用较其它甘草二铵口服制剂高,抗病毒疗效更为突出,并能更方便应用于不便吞咽固状物患者。
文档编号A61P31/12GK101810573SQ200910021238
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3日
发明者刘新友, 刘梅, 张琰, 杨鹏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