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偏头痛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862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偏头痛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治疗偏头痛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工艺属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 中药组方治疗偏头痛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神经血管紊乱疾病,患者多反复发作,发病症状为一 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并拌有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发病年龄多分布在20-40岁,男性居 多,病理机制临床有遗传因素、血管因素、神经因素等共同作用,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至今缺少有效根治办法。目前治疗偏头痛药物化学药物有羟色胺拮抗剂、受体阻断 剂、钙通道拮抗剂等,中药制剂有养血清脑颗粒、步长头痛宁胶囊、天麻风灵片、镇脑宁胶囊 等,但多因疗效单一、需长期服用、毒副作用较大和有效药物少的缺陷,患者需要同具活血、 祛风、止痛且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的中药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偏头痛的纯中药复方制剂,不仅要具有温经散寒、 养血通络、行气止痛的功效,且要无毒副作用和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廉的优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根据偏头痛发病部位特点和主要 病因,以活血、祛风、止痛为治疗大法,治疗偏头痛中药复方制剂处方原料药总量为1550 克,其中当归380克,川芎300克,白芍300克,桂枝150克,甘草150克,通草150克,细辛 120克。生产治疗偏头痛中药复方制剂的方法分为川芎制粉、众药煎煮、蒸取挥发油、浓缩浸 膏、粉膏搅拌制粒和分装成药六道工艺,先取川芎粉碎,过80目筛,得三分之二以上川芎细 粉药备用;再将剩余川芎粗粉与当归、白芍、桂枝、甘草、通草、细辛六味中药投入多功能提 取罐中,每次加水淹平药面,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 5小时;在煎煮中开启气阀 收取挥发物,澄清去水后得挥发油备用;再把两次煎煮液分别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60°C 时相对密度为1. 36-1. 38浸膏;将备用川芎细粉药加入浸膏中搅拌均勻后在60°C以下温度 烘干,粉碎后过14目筛得粗粉粒,再将备用挥发油均勻喷洒在粗粉粒上,制成颗粒药;最后 将颗粒药分装为10克小袋得治疗偏头痛中药复方颗粒剂,或将颗粒药分装入1号胶囊中得 治疗偏头痛中药复方胶囊。中医学认为偏头痛为神经血管紊乱疾病,形成乃因风邪和血瘀所致,有效治疗应 以温经散寒、养血通络、行气止痛为主,还需对恶心、呕吐、腹泻兼防兼治,在治疗偏头痛中 药治疗复方制剂中,当归为君药,具有和血、补血、治疗头痛功能,又有治疗由血虚引起的萎 黄、头晕、目眩、心悸、健忘、肢麻乏力的功能;川芎、细辛共为臣药,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 气开郁、祛风止痛功效,其辛温升散,性善疏通,上行头目,旁达肌腠,能祛风气,散寒湿,祛 风止痛之效颇佳,尤以头痛最为常用,细辛具有散寒祛风、止痛通窍的功能,主治风寒表症 和头痛、牙痛、风湿痺痛;桂枝、白芍、通草共为佐药,桂枝具有散寒解表、温通经脉功能,用 于寒邪入络、痺痛、肢冷等症,其辛甘温煦,达于四肢,能温通经络、祛除寒邪,尤具除痺痛、疗麻木、愈肢冷之功,白芍具有养血和营、缓急止痛和安脾肺、收胃气、止腹泻、和血脉的功 能,主治头痛眩晕、恶心、呕吐,通草具有清热利水功效,能和脾胃、理血分、除水肿;甘草为 使药,具有调和诸药、益气补中、缓急止痛、养血补胃功能,主治四肢挛急疼痛、脏躁恶心,与 辛味、苦味药同用有矫味作用,以利服用,能率诸药通行十二经脉,快速发挥药效,共奏益气 血、祛寒邪、温经散寒、养血通络、行气止痛功效,有效治疗偏头痛,并安脾肺、收胃气,同时 治疗恶心、呕吐、腹泻病症。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治疗偏头痛复方制剂处方科学新颖,君臣佐使配伍合理,产 品制备工艺简便,生产成本低廉,口服方便,具有益气血、祛寒邪、温经散寒、养血通络行气 止痛和安脾肺、收胃气功效,治疗偏头痛有显著疗效。此药临床前经动物试验,30只小白鼠 喂饲生药,于成人服药用量114倍,1周后,生态正常,解剖观测,各器官均无异常,再经长毒 试验后定本药为“无毒级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共登记治疗280人,男性102人,女性178人, 疗效标准为头痛停止或基本停止为控制;头痛发作减轻一半以上,痛期缩短,症状减轻为 显效;头痛发作减少、减轻和时间缩短为好转;头痛无明显减少或减轻为无效。患者每日用 颗粒剂3包,服药30天后观察,控制106例,占37. 9%,显效82例,占29. 3%,好转64例, 占22. 8%,无效28例,占10%。
具体实施例方式1、原料药备用按现行中药生饮片标准分别取当归、川芎、白芍、桂枝、甘草、通草、细辛七味药饮 片筛净除杂后称量备用。2、制备工艺①取川芎粉碎、过80目筛,得川芎重量三分之二以上川芎细粉药备用。②将剩余川芎粗粉粒与其余备用中药饮片投入多功能提取罐中,先在罐中加水淹 平药面,煎煮2小时,倒出煎液过滤得滤液,再在罐中加水淹平药面,煎煮1. 5小时,倒出煎 液过滤得滤液。③在煎煮过程中开启气阀凝取挥发物,放置2小时,取上浮的挥发油备用。④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60°C时相对密度为1. 36-1. 38浸膏备用。⑤把备用川芎细粉药加入浸膏中搅拌均勻后60°C以下温度烘干,粉碎后过14目 筛得粗粉粒,在搅拌机内将备用挥发油均勻喷洒在粗粉粒上,制成颗粒药。⑥将颗粒药分装成10克小袋得治疗偏头痛中药复方颗粒剂;或将颗粒药分装入1 号胶囊中得治疗偏头痛中药复方胶囊。3、服用方法口服,中青年患者每日服颗粒剂3次,每次1包,中老年患者每日服胶囊3次,每次 6粒,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注意孕妇慎用。
权利要求
一种治疗偏头痛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是原料药总量为1550克,其中当归380克,川芎300克,白芍300克,桂枝150克,甘草150克,通草150克,细辛120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偏头痛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先取川芎粉碎, 过80目筛,得三分之二以上川芎细粉药备用;再将剩余川芎粗粉与当归、白芍、桂枝、甘草、 通草、细辛六味中药投入多功能提取罐中,每次加水淹平药面,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 二次1. 5小时;在煎煮中开启气阀收取挥发物,澄清去水后得挥发油备用;再把两次煎煮液 分别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60°C时相对密度为1.36-1. 38浸膏;将备用川芎细粉药加入 浸膏中搅拌均勻后在60°C以下温度烘干,粉碎后过14目筛得粗粉粒,再将备用挥发油均勻 喷洒在粗粉粒上,制成颗粒药;最后将颗粒药分装为10克小袋得治疗偏头痛中药复方颗粒 齐U,或将颗粒药分装入1号胶囊中得治疗偏头痛中药复方胶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治疗偏头痛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工艺,给偏头痛患者提供了中药治疗药品,一个处方两种制剂,由当归,川芎,白芍等七味中药材制成,加工治疗偏头痛中药复方制剂分为川芎制粉、众药煎煮、收挥发油、浓缩浸膏、粉膏制粒、分装成药六道工艺,治疗偏头痛中药复方制剂处方科学新颖,君臣佐使配伍合理,生产工艺简便,生产成本低廉,无毒副作用,治疗偏头痛有显著疗效。
文档编号A61K36/71GK101810683SQ200910021239
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3日
发明者刘新友, 刘梅, 张琰, 李柱一, 杨鹏, 苗建亭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