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球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149310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透明质酸一羟基磷灰石纳 米复合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羟基磷灰石因其与人体骨骼、牙齿的无机成分基本一致,因而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 性、生物活性等优点,使之一直以来都是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对羟基磷灰石的 研究当中,纳米羟基磷灰石因其在药物控释、基因载体、载药组织工程支架、微纳米生 物材料加工等领域显示出的巨大应用潜力而受到广泛关注,被誉为基因治疗中最具前景 的第二代非病毒载体(Maitra A, Calcium phosphate nanoparticles: second-generation nonviral vectors in gene therapy, Expert. Rev. Mol. Diagn., 2005, 5(6), 893-905; Sokolova V, Epple M, Inorganic nanoparticles as carriers of nucleic acids into cells, Angew. Chem. Int.
Ed" 2008, 47,1382-1395)。
粒径及分散稳定性是限制纳米羟基磷灰石在基因治疗等领域应用的关键问题
(Chowdhury EH, Akaike T, Bio-Functional inorganic materials: an attractive branch of gene-based nano-medicine delivery for 21st century, Current Gene Therapy, 2005, 5, 669-676; Pedraza CE, Bassett DC, et al, The importance of particles size and DNA condensation salt for calcium phosphate nanoparticle transfection, Biomaterials, 2008, 29, 3384-3392)。为了得到粒径在200nm以下(基因载体的合适尺寸)、且分散性好的纳 米羟基磷灰石球粒,世界范围内的研究学者们使用了改变纳米羟基磷灰石结晶条件、加 入无机离子结晶抑制剂、双亲嵌段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等方法来控制羟基磷灰石的尺寸、 改善分散性(Chowdhury EH, et al" Dramatic effect of Mg2+ on transfecting mammalian cells by DNA/calcium phosphate precipitates, 2004, 328, 96-97)。上述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 成效,但制备的羟基磷灰石颗粒易团聚、尺寸分布不均匀、水相稳定分散性差的问题仍 未能有效解决,同时所得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普遍缺乏特定的生物靶向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 球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纳米复合球不仅在水相中具有稳定的分散性,而且在体内有着特 有的靶向特性(CD44受体)。
本发明所述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球,含有质量分数93~98.7%的羟基磷灰 石和质量分数1.3~7.0%的透明质酸,其形貌呈球状,球的粒径为20~200nm。
本发明所述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球的制备方法,其工艺步骤依次如下
(1) 透明质酸类多糖溶液配制 透明质酸类多糖与去离子水的配比为透明质酸类多糖0.01质量份 10质量份,去
离子水50体积份 100体积份,透明质酸类多糖质量的计量单位为克,去离子水体积的 计量单位为毫升,或透明质酸类多糖质量的计量单位为千克,去离子水体积的计量单位 为升,在常压、室温下将透明质酸类多糖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在搅拌下使其完全溶解;
(2) 反应合成
在搅拌下向步骤(1)配制的透明质酸类多糖溶液中加入钙盐水溶液和磷酸盐水溶 液,钙盐水溶液的加入量为每升透明质酸类多糖溶液中含0.0017-0.19摩尔钙离子,磷 酸盐水溶液的加入量以反应体系中Ca/P的摩尔比=1.2:1~2.0:1为限,继后调节反应体系 的pH值,使反应体系的pH值稳定在9 11,然后在室温、常压下陈化至少48小时;
(3) 产物收集与干燥
陈化结束后,过滤、洗涤、收集反应产物,然后将反应产物进行干燥,得到透明质 酸-羟基磷灰石纳米球。
上述方法中,所述透明质酸类多糖为透明质酸或透明质酸的改性修饰衍生物或透明 质酸钠或透明质酸钾。透明质酸的改性修饰衍生物为酯化改性透明质酸或磺化改性透明 质酸或碳化二亚胺改性的透明质酸,其分子量为100万 600万。
上述方法中,所述钙盐为Ca(N03)2*4H20或Ca(OH)2或CaCl2,所述磷酸盐为 Na2HP04.12H20、 (NH4)2HP04'2H20、 NaH2P04.2H20、 K2HP04.3H20、 KH2P04、 NH4H2P04 中的一种。
上述方法中,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时,使用NaOH水溶液与盐酸或氨水与盐酸, NaOH水溶液的浓度为O.lmol/L 1.0mol/L,氨水的浓度为0.2mol/L 0.5mol/L,盐酸的 浓度为O.lmol/L 1.0mol/L。
上述方法中,对反应产物进行千燥采用真空干燥或冷冻干燥,真空干燥的温度为 40 60°C、时间至少为24小时,冷冻干燥的时间至少为48小时。
5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本发明所述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球,粒径在20 200nm,在水中具有 稳定的分散性(实施例1、实施例8),同时兼具羟基磷灰石的生物学特性和透明质酸 的耙向性特征,因而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
2、 由于透明质酸在体内有着特定的CD44受体,而肿瘤组织和癌症部位的突变细 胞有着特异的CD44过度表达特性(Yuhan Lee, et al., Bioinspired Surface Immobilization of Hyaluronic Acid on Monodisperse Magnetite Nanocrystals for Targeted Cancer imaging, Advanced Materials, 2008, 20,4154-4157),因而使得本发明所述的纳米复合球在体内有 着特有的耙向特性(CD44受体),在药物、基因的靶向输送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3、 本发明所述方法无表面活性剂介入,纳米复合球所含透明质酸为脊椎动物细胞
外基质的主要成分,羟基磷灰石与人体骨骼、牙齿的无机成分基本一致,因而使该纳米 复合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4、 本发明所述方法将水溶性的透明质酸复合到羟基磷灰石的矿物相之中,从而克 服了常见羟基磷灰石微粒制备方法中颗粒易团聚、尺寸分布不均匀、稳定分散性差的缺 点。
5、 本发明所述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制备工艺简单,环境友好,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图l是本发明所述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球(实施例l制备)的扫描电镜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球(实施例l制备)的透射电镜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球(实施例l制备)的动态光散射 (DLS)粒径分布图4是本发明所述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球(实施例l制备)的傅立叶红外 光谱图5是本发明所述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球(实施例l制备)在水中分散180 天后的动态光散射(DLS)粒径分布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球及制备方法作进一 步说明。下述实施例中,水溶液均用去离子水配制,室温为25 3CTC。 实施例l
本实施例中,制备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球的工艺步骤依次如下-(1)透明质酸溶液的配制在常压、室温下将O.Olg分子量为600万的透明质酸加入到装有50mL去离子水的 反应容器中,在搅拌下使透明质酸完全溶解;
(2) 反应合成
在搅拌下向步骤(1)配制的透明质酸水溶液中加入浓度为0.06mol/L的 Ca(N03)r4H20水溶液、浓度为0.05mol/L的Na2HP04'12H20水溶液各1.5mL,反应体 系中Ca/P的摩尔比为1.2:1;
继后用浓度O.lmol/L的NaOH水溶液和O.lmol/L的HC1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 使反应体系的pH值稳定在9,然后在常压、室温陈化48小时;
(3) 产物收集与干燥
陈化结束后,滤膜过滤收集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所收集沉淀3 5次,然后将洗涤 后的沉淀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4(TC真空干燥(负压为0.1 Mpa) 36小时,即获透明 质酸一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球。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HITACHI S-4800)和透射电子显微镜(JEM-100CX)对所获透 明质酸一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进行形貌表征,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粒子形貌为球 状,球的直径为20~60nm,平均粒径为40nrn (见图1、图2);取0.5mg所得纳米复合 球,加入到5mL去离子水之中,在室温下超声分散5分钟,25'C下,用激光纳米粒度 仪(MalvernZetasizerNanoZS)对样品的分散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所得纳 米复合球在水中能稳定分散,且粒径集中分布在20~60nm,平均粒径为40nm (见图3); 用傅立叶红外光谱(Perkin-Elmer spectrum one B)对所获透明质酸一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 球进行了有机、无机成分检测,结果表明在2923, 2850, 1487, 1418cm-1处的吸收峰为 透明质酸的特征吸收峰,在1031, 603, 563 cm'1处的吸收峰为羟基磷灰石的特征吸 收峰(见图4),该实验结果表明,所得复合球中同时具有羟基磷灰石与透明质酸的成分; 用热重分析仪TG (STA449C)分析了纳米复合粒子中透明质酸和羟基磷灰石的相对含 量,结果表明本实施例所制备的纳米复合球中,透明质酸的质量分数为1.3%,羟基磷 灰石的质量分数为诉.7%。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制备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球的工艺步骤依次如下
(1) 透明透明质酸钠溶液的配制
在常压、室温下将O.lg分子量为180万的透明质酸钠加入到装有60mL去离子水的 反应容器中,在搅拌下使透明质酸钠完全溶解;
(2) 反应合成在搅拌下向步骤(1)配制的透明质酸钠水溶液中加入浓度0.39mol/L的CaCl2水溶 液、浓度0.3mol/L的(NH4)2HP04'2H20水溶液各lOmL,反应体系中Ca/P的摩尔比为 1.3:1;
继后用浓度0.2mol/L的氨水溶液和浓度0.2mol/L的HC1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使 反应体系的pH值稳定在10,然后在常压、室温陈化60小时; (3)产物收集与干燥
陈化结束后,滤膜过滤收集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所收集沉淀3 5次,然后将洗涤 后的沉淀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5(TC真空干燥(负压为0.1 Mpa) 30小时,即获透明 质酸一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球。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HITACHI S-4800)、透射电子显微镜(JEM-100CX)和激光纳 米粒度仪(Malvern ZetasizerNanoZS)对所获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进行 形貌、粒径表征,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粒子形貌为球状;球的直径为30~90nm,平均粒 径为60nm;用傅立叶红外光谱(Perkin-Elmer spectrum one B)对所获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 纳米复合球进行了有机、无机成分检测,结果表明在2925, 2851, 1487, 1418cm'1处的 吸收峰为透明质酸的特征吸收峰,在1030, 601, 563 cm'1处的吸收峰为羟基磷灰石 的特征吸收峰,该实验结果表明,所得复合球中同时具有羟基磷灰石与透明质酸的成分; 用热重分析仪TG (STA449C)分析了纳米复合粒子中透明质酸和羟基磷灰石的相对含 量,结果表明本实施例所制备的纳米复合球中,透明质酸的质量分数为2.0%,羟基磷 灰石的质量分数为98%。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制备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球的工艺步骤依次如下
(1) 透明质酸钾溶液的配制
在常压、室温下将l.Okg分子量为118万的透明质酸钾加入到装有70L去离子水的 反应容器中,在搅拌下使透明质酸钾完全溶解;
(2) 反应合成
在搅拌下向步骤(1)配制的透明质酸钾水溶液中加入浓度0.45mol/L的Ca(OH)2 水溶液、浓度0.3mol/L的NaH2P04'2H20水溶液各20L,反应体系中Ca/P的摩尔比为 1.5:1;
继后用浓度0.5mol/L的氨水溶液和浓度0.5mol/L的HC1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 使反应体系的pH值稳定在10,然后在常压、室温陈化72小时;
(3) 产物收集与干燥陈化结束后,10000转/分钟离心收集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所收集沉淀3~5次,然 后将洗涤后的沉淀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6(TC真空干燥(负压为0.1 Mpa) 24小时, 即获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球。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HITACHI S-4800)和透射电子显微镜(JEM-100CX)和激光纳 米粒度仪(Malvem Zetasizer Nano ZS)对所获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进行 形貌、粒径表征,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粒子形貌为球状;球的直径为40 120nrn,平均 粒径为80nm;用傅立叶红外光谱(Perkin-Elmer spectrum one B)对所获透明质酸-羟基磷灰 石纳米复合球进行了有机、无机成分检测,结果表明在2923, 2851, 1485, 1417cm" 处的吸收峰为透明质酸的特征吸收峰,在1032, 601, 561 cm'1处的吸收峰为羟基磷 灰石的特征吸收峰,该实验结果表明,所得复合球中同时具有羟基磷灰石与透明质酸的 成分;用热重分析仪TG (STA449C)分析了纳米复合粒子中透明质酸和羟基磷灰石的 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本实施例所制备的纳米复合球中,透明质酸的质量分数为2.6%, 羟基磷灰石的质量分数为97.4%。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制备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球的工艺步骤依次如下
(O苄基酯化改性透明质酸溶液的配制 在常压、室温下将0.5g分子量为260万的苄基酯化改性透明质酸加入到装有80mL 去离子水的反应容器中,在搅拌下使苄基酯化改性透明质酸完全溶解;
(2) 反应合成
在搅拌下向步骤(1)配制的苄基酯化改性透明质酸水溶液中加入浓度0.5mol/L的 CaCl2水溶液、浓度0.3mol/L的K2HPCV3H20水溶液各20mL,反应体系中Ca/P的摩尔 比为1.67:1;
继后用浓度0.5mol/L的氨水溶液和浓度0.5mol/L的HC1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 使反应体系的pH值稳定在lO,然后在常压、室温陈化72小时;
(3) 产物收集与干燥
陈化结束后,10000转/分钟离心收集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所收集沉淀3 5次,然 后将洗涤后的沉淀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60'C真空干燥(负压为0.1 Mpa) 24小时, 即获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球。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HITACHI S-4800)和透射电子显微镜(JEM-100CX)和激光纳 米粒度仪(Malvern Zetasizer Nano ZS)对所获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进行 形貌、粒径表征,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 子形貌为球状;球的直径为40~120nm,平均粒径为80nm;用傅立叶红外光谱(Perkin-Elmer spectrum one B)对所获透明质酸-羟基磷灰 石纳米复合球进行了有机、无机成分检测,结果表明在2923, 2850, 1485, 1418cm-1 处的吸收峰为透明质酸的特征吸收峰,在1030, 603, 561 cm"处的吸收峰为羟基磷 灰石的特征吸收峰,该实验结果表明,所得复合球中同时具有羟基磷灰石与透明质酸的 成分;用热重分析仪TG (STA449C)分析了纳米复合粒子中透明质酸和羟基磷灰石的 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本实施例所制备的纳米复合球中,透明质酸的质量分数为1.6%, 羟基磷灰石的质量分数为98.4%。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制备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球的工艺步骤依次如下-
(1) 乙二醇甲醚酯化改性透明质酸溶液的配制
在常压、室温下将5.0g分子量为400万的乙二醇甲醚酯化改性透明质酸加入到装有 卯mL去离子水的反应容器中,在搅拌下使乙二醇甲醚酯化改性透明质酸完全溶解;
(2) 反应合成
在搅拌下向步骤(1)配制的乙二醇甲醚酯化改性透明质酸水溶液中加入浓度 0.5mol/L的CaCl2水溶液、浓度0.3mol/L的K2HP04'3H20水溶液各15mL,反应体系中 Ca/P的摩尔比为1.67:1;
继后用浓度0.5mol/L的氨水溶液和浓度0.5mol/L的HC1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 使反应体系的pH值稳定在10,然后在常压、室温陈化72小时;
(3) 产物收集与干燥
陈化结束后,10000转/分钟离心收集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所收集沉淀3 5次,然 后将洗涤后的沉淀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60'C真空干燥(负压为0.1 Mpa) 24小时, 即获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球。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HITACHI S-4800)和透射电子显微镜(JEM-100CX)和激光纳 米粒度仪(Malvern ZetasizerNanoZS)对所获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进行 形貌、粒径表征,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粒子形貌为球状;球的直径为50~130nm,平均 粒径为卯nm;用傅立叶红外光谱(Perkin-Elmer spectrum one B)对所获透明质酸-羟基磷灰 石纳米复合球进行了有机、无机成分检测,结果表明在2924, 2852, 1485, 1418cm—1 处的吸收峰为透明质酸的特征吸收峰,在1031, 602, 560 cm"处的吸收峰为羟基磷 灰石的特征吸收峰,该实验结果表明,所得复合球中同时具有羟基磷灰石与透明质酸的 成分;用热重分析仪TG (STA449C)分析了纳米复合粒子中透明质酸和羟基磷灰石的 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本实施例所制备的纳米复合球中,透明质酸的质量分数为2.8%,羟基磷灰石的质量分数为97.2%。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中,制备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球的工艺步骤依次如下
(1) 乙烯砜磺化改性透明质酸溶液的配制
在常压、室温下将7.0g分子量为550万的乙烯砜磺化改性透明质酸加入到装有90mL 去离子水的反应容器中,在搅拌下使乙烯砜磺化改性透明质酸完全溶解;
(2) 反应合成
在搅拌下向步骤(1)配制的乙烯砜磺化改性透明质酸水溶液中加入浓度0.9mol/L 的CaCl2水溶液、浓度0.5mol/L的KH2P04水溶液各30mL,反应体系中Ca/P的摩尔比 为1.8:1;
继后用浓度1.0mol/L的NaOH溶液和浓度1.0mol/L的HC1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 使反应体系的pH值稳定在ll,然后在常压、室温陈化72小时;
(3) 产物收集与干燥
陈化结束后,10000转/分钟离心收集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所收集沉淀3 5次,然 后将洗涤后的沉淀冷冻干燥48小时,即获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球。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HITACHI S-4800)和透射电子显微镜(JEM-100CX)和激光纳 米粒度仪(Malvern ZetasizerNanoZS)对所获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进行 形貌、粒径表征,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粒子形貌为球状;球的直径为50 150nrn,平均 粒径为100nm;用傅立叶红外光谱(Perkin-Elmer spectrum one B)对所获透明质酸-羟基磷 灰石纳米复合球进行了有机、无机成分检测,结果表明在2923, 2851, 1486, 1418cm'1 处的吸收峰为透明质酸的特征吸收峰,在1031, 603, 562 cm-i处的吸收峰为羟基磷 灰石的特征吸收峰,该实验结果表明,所得复合球中同时具有羟基磷灰石与透明质酸的 成分;用热重分析仪TG (STA449C)分析了纳米复合粒子中透明质酸和羟基磷灰石的 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本实施例所制备的纳米复合球中,透明质酸的质量分数为5.8%, 羟基磷灰石的质量分数为94.2%。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中,制备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球的工艺步骤依次如下
(1) 碳化二亚胺改性的透明质酸溶液的配制
在常压、室温下将10.0g分子量为220万的碳化二亚胺改性的透明质酸加入到装有 lOOmL去离子水的反应容器中,在搅拌下使碳化二亚胺改性的透明质酸完全溶解;
(2) 反应合成在搅拌下向步骤(1)配制的碳化二亚胺改性的透明质酸水溶液中加入浓度l.Omol/L 的CaCl2水溶液、浓度0.5mol/L的NH4H2PO4水溶液各30mL,反应体系中Ca/P的摩尔 比为2.0:1;
继后用浓度1.0mol/L的NaOH溶液和浓度1.0mol/L的HC1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 使反应体系的pH值稳定在ll,然后在常压、室温陈化96小时; (3)产物收集与干燥
陈化结束后,滤纸过滤收集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所收集沉淀3~5次,然后将洗涤 后的沉淀冷冻干燥48小时,即获透明质酸一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球。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HITACHI S-4800)和透射电子显微镜(JEM-100CX)和激光纳 米粒度仪(Malvern Zetasizer Nano ZS)对所获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进行 形貌、粒径表征,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粒子形貌为球状;球的直径为60 200nrn,平均 粒径为130nm;用傅立叶红外光谱(Perkin-Elmer spectrum one B)对所获透明质酸-羟基磷 灰石纳米复合球进行了有机、无机成分检测,结果表明在2923, 2850, 1486, 1418cm" 处的吸收峰为透明质酸的特征吸收峰,在1031, 603, 563 cm"处的吸收峰为羟基磷 灰石的特征吸收峰,该实验结果表明,所得复合球中同时具有羟基磷灰石与透明质酸的 成分;用热重分析仪TG (STA449C)分析了纳米复合球中透明质酸和羟基磷灰石的相 对含量,结果表明本实施例所制备的纳米复合球中,透明质酸的质量分数为7.0%,羟 基磷灰石的质量分数为93%。
实施例8
取实施例1制备的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球0.5mg加入到5mL去离子水之 中,在室温下超声分散5分钟,25'C静置180天;取静置180天后的透明质酸-羟基磷 灰石纳米复合球分散液经激光纳米粒度仪(MalvernZetasizerNanoZS)做粒度分散性实 验,实验结果见图5,从图5可以看出,实施例1制备的纳米复合球在水中分散静置180 天后,粒径仍然保持在20~60nm,平均粒径为40nm。
该实验表明,本发明所述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粒子在水相中具有稳定的分散性。
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透明质酸、透明质酸钠、透明质酸钾均可通过商业渠道获得;酯化改性 透明质酸的制备方法可参考文献制备透明质酸的交联酯类的方法(ZL 87106919.9);磺化改性透明 质酸和碳化二亚胺改性的透明质酸,其改性方法可参考文献Biomaterials from chemically-modified hyaluronan,该文献来自http:〃www.glycoforum.gr.jp/science/hyaluronan/HA18/HAl犯.html。
权利要求
1、一种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球含有质量分数93~98.7%的羟基磷灰石和质量分数1.3~7.0%的透明质酸,其形貌呈球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 球的粒径为20~200nm。
3、 一种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步骤依次如 下(1) 透明质酸类多糖溶液配制透明质酸类多糖与去离子水的配比为透明质酸类多糖0.01质量份 10质量份,去离子水50体积份 100体积份,透明质酸类多糖质量的计量单位为克,去离子水体积的 计量单位为毫升,或透明质酸类多糖质量的计量单位为千克,去离子水体积的计量单位 为升,在常压、室温下将透明质酸类多糖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在搅拌下使其完全溶解;(2) 反应合成在搅拌下向步骤(1)配制的透明质酸类多糖溶液中加入钙盐水溶液和磷酸盐水溶 液,钙盐水溶液的加入量为每升透明质酸类多糖溶液中含0.0017-0.19摩尔钙离子,磷 酸盐水溶液的加入量以反应体系中Ca/P的摩尔比=1.2:1~2.0:1为限,继后调节反应体系 的pH值,使反应体系的pH值稳定在9 11,然后在室温、常压下陈化至少48小时;(3) 产物收集与干燥陈化结束后,过滤、洗涤、收集反应产物,然后将反应产物进行干燥,得到透明质 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球。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透明质酸类多糖为透明质酸或透明质酸的改性修饰衍生物或透明质酸钠或透明 质酸钾,其分子量为100万~600万。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透明质酸的改性修饰衍生物为酯化改性透明质酸或磺化改性透明质酸或碳化二亚胺 改性的透明质酸。
6、 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球的 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钙盐为Ca(N03)24H20或Ca(OH)2或CaCl2,所述磷酸盐为 Na2HP04.12H20、 (NH4)2HP04-2H20、 NaH2P04.2H20、 K2HP04.3H20、 KH2P04、,貼04中的一种。
7、 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球的 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时,使用NaOH水溶液与盐酸或氨水与盐 酸。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时,使用NaOH水溶液与盐酸或氨水与盐酸。
全文摘要
一种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球,含有质量分数93~98.7%的羟基磷灰石和质量分数1.3~7.0%的透明质酸,其形貌呈球状,粒径为20~200nm。一种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球的制备方法,其工艺步骤依次如下(1)透明质酸类多糖溶液配制;(2)反应合成,在搅拌下向步骤(1)配制的透明质酸类多糖溶液中加入钙盐水溶液和磷酸盐水溶液,继后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使反应体系的pH值稳定在9~11,在室温、常压下陈化至少48小时;(3)产物收集与干燥。本发明所述的纳米复合球在体内有着特有的靶向特性(CD44受体),在药物、基因靶向输送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文档编号A61K9/16GK101559241SQ200910059289
公开日2009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5日
发明者周慧慧, 李旭东, 琳 桑, 王彩红, 陈震华 申请人:四川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